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5年新春澳新游之二:夏日的墨爾本

顧強生

<b>澳大利亞</b>(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總面積7688200平方千米,大部分屬溫帶氣候。總人口2712萬人 ,51.1%為英國及愛爾蘭裔,約4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澳大利亞最早居民為澳大利亞土著。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占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后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同年10月,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澳大利亞為發達的現代化工業國家,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傳統產業,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發展對外貿易,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澳大利亞社會環境穩定,金融體系規范,2021/2022財年,澳大利亞GDP為2.1萬億澳元,2023年人均GDP高達6.48萬美元。<div><b>新西蘭</b>(New Zealand)是澳大利亞的鄰國,全國由南島、北島兩個大島和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南北島之間是庫克海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境多山,平原狹小,森林資源豐富。總面積約27000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533.8萬,其中,歐洲移民后裔占67.8%,毛利人占17.8%。近一半居民信奉基督教。1350年起,毛利人在新西蘭定居。1642年,荷蘭航海者在新西蘭登陸。1769年至1777年,英國庫克船長先后5次到新西蘭。此后英國向新西蘭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領。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懷唐伊條約》,新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1907年獨立,成為英國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受英國控制。1947年,新西蘭成為主權國家,但仍屬于英聯邦成員。新西蘭也是發達國家,2022年GDP為2427億美元,人均GDP約4.7萬美元。經濟以農牧業為主,農牧產品出口約占出口總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銀行將新西蘭列為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成功地從以農業為主,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化市場經濟。</div> 我與錦華、志敏、李由四人的2025年<b>新春澳新游</b>,<b>以墨爾本為基地</b>,1月17日從上海經廣州飛往墨爾本,2月5日從墨爾本經廣州飛回上海,期間安排了隨旅行社的去新西蘭十日游、去悉尼三日游。 在墨爾本受到周志誠、周志康全家的熱情招待和精心照料,親友親情時時暖在心頭。 <p class="ql-block">住家附近就是寬闊漂亮的街心花園。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是盛夏,卻完全不能以“炎熱”二字來形容夏日的墨爾本,在上海歷經攝氏39、40度高溫考驗的我們,在澳洲處處感覺的是舒適。淌徉在公園草坪上,只要有樹蔭遮日,就能感覺涼爽;夜里睡覺不必開空調,還要蓋棉被。多舒服啊!</p> 1月18日~20日和2月3日、4日,我們在侄兒侄女的陪同下,游玩了墨爾本的不少景點。 <b>墨爾本</b>(Melbourne),澳大利亞南部濱海城市,面積8831平方公里,人口523萬,是僅次于悉尼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首府,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國際大都市,是澳大利亞的文化、藝術與工業中心,南半球最負盛名的文化名城。墨爾本以紀念英國首相威廉·蘭姆——第二代墨爾本子爵而命名,1847年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宣告墨爾本市成立。墨爾本城市環境非常優雅,曾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并連續多年被經濟學人智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墨爾本有“澳大利亞文化之都”的美譽,也是國際聞名的時尚之都,其服飾、藝術、音樂、電視制作、電影、舞蹈等潮流文化均享譽全球。墨爾本是南半球第一個主辦夏季奧運會的城市,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F1賽車澳大利亞分站、墨爾本杯賽馬等國際著名賽事都在墨爾本舉行。 <b>聯邦廣場</b>(Federation Square)<br>位于市中心的雅拉河(Yarra River)河畔,是墨爾本最大的公眾廣場,占地面積3.2公頃。北靠弗林達斯路(Flinders St),西臨圣基爾達路(St Kilda Rd),是一個開放式的多功能廣場,墨爾本很多社會活動都會在此舉行。聯邦廣場是澳大利亞結構最復雜、最宏大的建筑項目之一。聯邦廣場獨特的、超現實的抽象主義建筑風格,顏色與格調洋溢著濃厚的澳大利亞土著文化色彩,體現了澳大利亞國民對源遠流長的土著文化和土著居民祖輩的尊重。 <b>圣保羅大教堂</b>(St Paul's Cathedral)<br>是澳大利亞圣公會墨爾本教區的主教座堂,是墨爾本的重要地標。位于墨爾本市中心,斯旺斯頓街和弗林德斯街的東北轉角,弗林德斯火車站的斜對面,于1880年奠基,1891年竣工。1932年,教堂又加了3根尖塔,使它看起來更加雄偉。教堂外面的草坪上豎立著一個高大塑像,是由墨爾本雕塑家吉伯所做的以紀念澳大利亞早期移民的探險家馬修·弗林德斯。青石是這座哥德式大教堂的主要建材,使得大教堂更加莊嚴肅穆。 <b>弗林德斯火車站</b>(Flinders Street Railway Station)<br>墨爾本中央火車站,又稱弗林頓斯大道火車站。是墨爾本市的總站,集合所有城市火車的換乘,如同墨爾本發散型火車網絡的圓心。“鐘下等我,不見不散“,是墨爾本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這幢百年的米黃色文藝復興式建筑物,已成為墨爾本的著名標志。<br>弗林德斯街站是澳大利亞最早的火車站。1854年,一座小小的木頭房子作為火車站出現在伊麗莎白街頭,這就是弗林德斯火車站的前身、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城市火車站。車站運營那天也是澳大利亞第一次出現蒸汽火車的日子,它為澳大利亞帶來了蒸汽動力和工業文明。現在的弗林德斯火車站建于1901年,該建筑是1851年在維多利亞內陸發現金礦后、淘金熱期間財富集中到墨爾本城的象征。1993年,墨爾本政府決定將車站的外墻漆回原本的顏色,恢復彩色的玻璃窗,主要的建筑也進行了維護,但外觀始終保留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陪伴著柵欄外一直淙淙流淌的雅拉河。 <b>唐人街</b>(Chinatown Melbourne)<br>位于斯旺斯頓街(Swanston Street)和春天街(Spring Street)兩條南北向的大街之間,被一條東西走向的單行道——小柏克街(Little Bourke Street)穿過。這條街長約900多米,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唐人街之一,有著超過150年的歷史。<br>唐人街共有四處碑坊,東、西段頭尾各二個,都是統一式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從外面看都統一寫有《墨爾本唐人街》,只有碑背面寫的不同,東段街頭背面寫有《東泰》、街尾背面《日昇》,西段街頭背面《西華》、街尾背面《月桓》。象征當地華裔華人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原望。<br>欞星門是仿南京市南天欞星門而建的牌坊,牌坊內有國父孫中山先生銅雕塑,牌坊也是通往澳華博物館和后天廟的門戶。澳華博物館是紀念維多利亞建州150周年,于1985年11月建造。館里保留了唐人街建立之初以及華人移民時歷史圖片、文件、實物,讓人體驗當年華人的生活情景。 <b>斯旺斯頓街</b>(Swanston Street) <b>墨爾本市政廳</b>(Melbourne Town Hall)<br>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中心,坐落在斯旺斯頓街和科林斯街的交匯處。這座建筑由當地著名建筑師約瑟夫·里德設計,風格為第二帝國風格,融合了新古典主義和維多利亞式建筑的特點,是維多利亞式建筑的瑰寶。 <p class="ql-block"><b>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b>(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p><p class="ql-block">原名墨爾本公共圖書館,位于墨爾本市中心,始建于1854年,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了,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免費圖書館之一。</p> 圖書館里有大量的藏書,彰顯著一座城市獨特的氣質。該館秉承圖書館作為“人民的大學”的理念向市民免費開放,每年吸引近兩百萬讀者到館閱讀。 <b>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b>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簡稱RMIT University)是一所集理工科學、設計藝術和商科的國際性綜合大學,也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領軍高等教育學府之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成立于1887年,前身是工人學院,旨在為墨爾本的勞動人民提供教育。1934年,工人學院采用新名稱墨爾本技術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培訓了20000名通信軍人和2000名軍人進行彈藥生產。畢業生最終組成了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大部分通訊官。1954年,學院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皇家贊助,以表彰其對英聯邦的教育服務和對戰爭的貢獻。它更名為皇家墨爾本技術學院,是澳大利亞唯一有權使用前綴“皇家”和君主制徽章的高等教育機構。1992年,學校根據州立法獲得大學地位,并采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名稱(RMIT University)。 2023年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在U.S.News全球最佳大學中排名209 ,2024年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在QS世界大學中排名140。 <div><b>RMIT創始人弗朗西斯?奧蒙德雕像</b></div>1887 年,牧民弗朗西斯?奧蒙德承諾出資 5 英鎊,在慈善事業基礎上建立了工人學院,旨在為墨爾本的勞動人民提供教育。成立僅一年后,學院就為男性和女性提供技術、商業和藝術領域的課程,學生能獲得與各個行業相關的應用技能,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算術、代數、簿記、速記、物理、生理學和攝影等方面。 <p class="ql-block"><b>墨爾本舊監獄</b>曾經是高度設防的監獄,1929年關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關押戰犯而短暫使用過,現已變成了旅游景點。這個監獄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曾經關押和處決過澳大利亞昔日家喻戶曉的綠林大賊耐德凱利(Ned Kelly),耐德凱利和他的團伙曾經在不造成任何傷亡的情況下成功搶劫銀行巨款,曾成功闖入警察局把警察反綁起來、奪走警服自行穿上繼續出外大搖大擺,也曾在一次與警察的沖突中殺死三名警察,但他也做一些接濟窮人的善舉。1879年,警方懸賞8000英鎊通緝他,這在當時是澳大利亞幾個普通工人一輩子的工資收入,他在1880年被捕,同年十一月被執行絞刑。這位綠林大盜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一百多年來被多次改編成小說、電視劇、文學作品和電影,包括2003年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法外狂徒》(希斯·萊杰主演)。</p> <b>35路電車</b>是墨爾本環中心城區的<b>免費觀光電車</b>,也是墨爾本市民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我們也乘坐體驗了一回。 <b>在車站候車</b> <b>墨爾本藝術中心</b>(Arts Centre Melbourne)<br>也被叫做維多利亞藝術中心(Victorian Arts Centre),是大型交響及古典作品演奏會的專用演出場地。其范圍包括位于雅拉河南岸的劇院(Theatres)以及墨爾本音樂廳(Melbourne Concert Hall),在此2廳院中另有會議廳、宴會廳、餐廳、畫廊、博物館、藝品店等。藝術中心為一綜合大廈,除畫廊,博物館還有酒吧,咖啡座,餐廳,不少墨市人喜歡周末在此感受一下文化和藝術的氛圍。藝術中心有導游帶領游客參觀。<br>劇院高聳的尖塔外型,有如旋舞的裙子,高達162米,造型之美已獲國際肯定,也是墨爾本醒目的地標,尤其當夜晚來臨,這座不斷變換顏色的高塔,也就成了墨爾本夜空中最燦爛的高柱。 <b>戰爭紀念館</b>(Shrine of Remembrance)<div>是為了紀念11萬4千多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維多利亞州士兵,其中1萬9千名在歐洲戰場上犧牲的士兵而建造的,于1934年正式建成對外開放。這座莊嚴的建筑采用了希臘古典式的設計風格,紀念館正面的浮雕取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和平女神的圖案,象征著這些士兵為和平而戰。</div>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前有一廣場,廣場北端有座<b>紀念碑</b>,碑頂上有戰士扛著犧牲者尸體的雕像,下刻1939-45字樣,顯然這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抗擊法西斯而犧牲的戰士。紀念碑下有一個圣火壇,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1956年親手點燃的。幾十年來無論這個城市發生了多么巨大的變遷,也無論是春夏秋冬,這堆圣火總是默默地燃燒著,她象征著那些為和平而獻身的士兵們的靈魂永存。</p> <b>墨爾本皇家植物園</b>(Ro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div>位于墨爾本市南雅拉(South Yarra)的鳥林大道(Birdwood Avenue),在市中心以南約五公里的地方,占地38公頃,始建于1846年。花園以19世紀園林藝術布置,植有大量世界上罕見的植物和澳大利亞本土植物,佳木蔥蘢,芳草如茵,曲徑通幽。是全世界設計最好的植物園之一。</div> 位于墨城東南的<b>查斯頓購物中心</b>(Chadstone)是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面積達19萬平方米,亦是全球第三大的購物中心。 <b>雅拉河</b>(Yarra River)<div>是流經墨爾本的主要大河流,全長242公里,起源于澳大利亞東部山脈,源頭是涼爽的溫帶雨林、古老的荒野之地。雅拉河穿過墨爾本,在菲利普灣(Port Phillip Bay)流入大海,是哺育墨爾本的母親河,基本上墨城是沿著雅拉河而興建的。</div> <b>雅拉河</b>是墨爾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靜靜流淌的雅拉河成為了人們周末和晚上散步的最佳去處,很多情侶??都喜歡手牽手漫步在雅拉河畔,迎著微風,看著兩岸的美景,沿著河畔靜靜的享受浪漫與溫馨。 <p class="ql-block">墨爾本不乏遍布全世界的<b>麥當勞餐廳</b>和<b>快遞小哥</b></p> 我們在<b>雅拉河碼頭登上游船</b>,開始一小時的<b>下游之旅</b>,體驗墨爾本著名的港口和船塢的迷人歷史與生動現狀。在航行風景優美的水道時,沉浸在迷人的景觀中。從往昔歲月的歷史地標,到繁榮的現代港口,雅拉河巡游之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墨爾本的過去與現在。 途徑位于南碼頭的<b>墨爾本會展中心</b>(Melbourn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設有展覽館、可容納5500人的全體會議廳、可容納2468人的第二會議廳、金礦劇院和克拉倫登禮堂等空間,可供舉辦會議、展覽、晚會及演唱會等使用。2013年,該會展中心獲得世界旅游大獎“亞洲及澳大利亞地區年度杰出會展中心獎”。 <b>墨爾本之星摩天輪</b>(Melbourne Star Observation Wheel),南半球最高的摩天輪。 翱翔于空中的直升飛機,看著它降落在雅拉河畔的平臺上。 <b>墨爾本泛太平洋酒店</b>(Pan Pacific Melbourne) <b>澳大利亞國家航運公司</b>(ANL CONTAINER LINE PTY LIMITED) 日本MOL(商船三井)旗下GEARBULK公司的<b>“Plover Arrow”輪</b>,正靜靜地停靠在雅拉河碼頭邊。這是一艘建造于2019年的36000噸散雜貨船,MOL的干散貨船總數達338艘,是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貨船隊。 又看到了熟悉的<b>集裝箱碼頭</b>,滿載集裝箱的大船一艘是“Spirit of Melbourne”渡輪公司的,一艘是臺灣“陽明海運”的。 <p class="ql-block">在雅拉河口可以看到各種船舶,有遠洋集裝箱船、大型郵輪、小型游艇,甚至遠遠望見一艘中遠海運的油船“榕林灣”輪。在澳大利亞遇見中國遠洋船,好親切啊!</p> 游船靠岸下船的地方是<b>威廉斯敦小鎮</b>(Williamstown),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小鎮建于1837年,曾經是墨爾本的第一個港口,擁有輝煌的航海歷史。在這里還可以品嘗極具風味的網紅冰淇淋! 附近的<b>Point Gellibrand</b>,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海景和周邊景色,是拍照留念的好去處。 <b>丹頓農山</b>(Mount Dandenon)<div>位于墨爾本東郊,距離墨爾本市區約35公里。1987年,為了保護丹頓農山脈大面積的森林而成立了<b>國家公園</b>(Dandenong Ranges National Park)。丹頓農山脈國家公園整體被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東格拉森林、蕨類植物溪谷、雪博魯克森林、奧林達森林和伊夫林山森林,這些蔥郁的綠色森林成為公園最大的特色。</div><div>位于東格拉森林的<b>丹頓農山高點</b>(SkyHigh Mount Dandenong)是國家公園的制高點,有一個花園和一家餐廳,可以一覽墨爾本東部全景;蕨類植物溪谷是丹頓農山脈國家公園西南部分;奧林達森林位于丹頓農山東部坡面;伊夫林山森林則位于國家公園最北面。</div> 在墨爾本期間,侄女陪同我們參加了<b>丹頓農山-酒莊-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b>的一日游。旅游車直接送我們登上丹頓農山頂,領略了一覽眾山小的美景。 <b>CHANDON酒莊</b>是一個充滿法式田園風情的寶藏地,酒莊主要生產氣泡酒和香檳,價格特別貴、環境超級美! 陽光灑在葡萄架上,空氣清新,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葡萄園,特別適合曬太陽聊天。 酒莊就是個大花園,到處都是拍照取景的好去處。 午餐是到附近的另一家酒莊-——<b>野牛溪酒莊</b>(Wild Cattle Creek)的餐廳,價格較平民化。 其實野牛溪酒莊的風景也不錯。 <b>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b>(Puffing Billy Railway)<br>作為現存保留最好的蒸汽火車之一,是墨爾本最引人入勝的旅游項目之一。<div>上世紀初,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為開發其偏遠地區而修通了四條低成本的762毫米(2′6″)鐵路線,普芬比利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這條鐵路于1900年12月18日通車,連接Upper Ferntree Gully和簡布魯克(Gembrook),這條鐵路由于1953年的一次塌方而受阻,再加上營運虧損而于當年關閉。現在看到的連接貝爾格雷夫(Belgrave)和簡布魯克(Gembrook)的這條線是原先鐵路的主要部分,它貫穿森林、長滿蕨類植物的山溝以及農地。這條鐵路在600多位義務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除圣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div> 我們在 Lakeside dep 車站上車,司機已經整裝待發。還從來沒乘過雙腿懸在車外的火車,大概只有從印度電影中看到過吧! 蒸汽火車一路穿梭于風景如畫的丹頓農山脈中,不時會經過一些村莊、學校、道口,更多的是穿行于森林、山坡中,駛過數十米高的木制棧橋,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終點 Belgrave 車站。 蒸汽火車穿樹林、過木橋,<b>風景如畫</b>! 聽導游介紹,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車的所有工作人員,除了火車司機,<b>全部都是志愿者</b>擔任,全都是義務勞動、分文不取。真為他們的“雷鋒精神”所感動!謹錄下他們的部分身影。 <b>大洋路</b>(Great Ocean Road)<br>位于墨爾本西部,是為紀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修建的一條道路,參與建設的人也包括許多參戰老兵,共有3000余工人為此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大洋路于1919年開始動工,1932年全線貫通。20世紀80年代初正式被定為國家自然公園對游客開放。<br>在懸崖峭壁中間開辟出來的大洋路,沿著維多利亞州西海岸蜿蜒伸展,正式的起點是托爾坎(Torquay),終點是亞倫斯福特(Allansford),全長276公里,沿途奇景迭出,世界上沒有第二條路可以媲美。 沿途幾乎不到一公里就是個絕景,聳立在海上的巖柱沒有一塊是相同的。夕陽斜照、群鳥飛舞,是許多人一輩子可能都見不到的美景。<b>大洋路沿岸的壯闊波瀾和筆直絕壁,是上帝的鬼斧神工。</b>從墨爾本到亞倫斯福特沿途經過不少大城小鎮,包括:吉朗(Geelong)、托爾坎(Torquay)、阿波羅灣(Apollo Bay)、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等。<div>侄兒駕車花了一天半時間帶我們游歷了大洋路的主要景點,即第一天早晨從墨爾本家中出發,沿大洋路一路游覽,晚上入住坎貝爾港的一家民宿;第二天上午回程,也游覽一些景點,中午抵達墨爾本。</div> <b>吉朗</b>(Geelong), 墨爾本西南76公里,是著名大洋路的入口。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僅次于首府墨爾本的第二大城,人口28萬左右。1849年始建,為全國最大的羊毛集散地和毛紡織工業、肉類加工工業中心。<div>Cunningham Pier 標志性的拱門建筑,是吉朗的標志性景點之一。<br></div> 散落在各處的木偶人原來是系船只的柱子,后來被藝術家發展成獨特的藝術品,有的是水手,有的是士兵,漫步海邊,尋找這些小驚喜,樂趣無窮。 可愛精致的<b>小紅帽燈塔</b>是大洋路上的主要景點之一,自駕游必停景點。 燈塔始建于1891年,已有超過130年的歷史,至今仍在使用,每晚都閃耀著燈光,指引著過往船只。<br>燈塔正式名稱為<b>斯普利特角燈塔</b>(Split Point Lighthouse),塔身通體白色,塔頂為紅色,因其獨特的紅白配色和可愛的外觀,酷似戴著一頂紅帽子,因此得名“<b>小紅帽燈塔</b>”,也有當地人稱之為“<b>白皇后燈塔</b>”。<br>?燈塔塔高34米,矗立在80米高的海邊懸崖上,遠遠望去像一位貴婦人戴著紅色“帽子”站在海邊。 小紅帽燈塔周圍有許多自然美景,包括心形礁石和鷹巖等。燈塔下方設有一個觀景平臺,在這里可以從高處欣賞到鷹巖的絕佳美景以及廣闊的海景。 開過洛恩小鎮不遠,有個<b>巴頓角觀景臺</b>(Cape Patton Lookout),這里的地勢很高,能讓你一覽眾山小,站在高處,強烈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 入住在坎貝爾港的 <b>Sea Foam Villas 民宿</b>,隔壁兩個小女孩剛從海灘嬉戲回來,坐在陽臺上吃面,好可愛哦! <b>坎貝爾港</b>(Port Campbell)在大洋路西端的坎貝爾小灣入口處的天然峽谷上,距離大洋路上的小鎮阿波羅貝(Apollo Bay)約100公里,距離墨爾本西南方的吉朗市208公里。大洋路最知名的景點十二門徒、洛克阿德峽谷和倫敦斷橋就位于小鎮以南海邊的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而坎貝爾港則是距離最近的小鎮,很多自駕的游客也就把坎貝爾港當成了大洋路的終點,到了坎貝爾港也就意味著大洋路之旅即將結束。 <p class="ql-block">坎貝爾港還留有一個<b>古老的小碼頭</b>,很有歷史陳舊感卻又維護一新。有一臺固定的小塔吊,正好看到在吊運游艇下海。</p> 夕陽下的美女、小孩、狗與海鷗,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活趣景圖。 <p class="ql-block"><b>十二門徒石</b>(The Twelve Apostles)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亞于1964年建立坎貝爾港國家公園(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以亞歷山大·坎貝爾船長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在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的海岸線坐落著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海水侵蝕形成的12個斷壁巖石。矗立在湛藍的海洋中的獨立礁石,形態各異,猶如人的面孔,稱為“<b>十二使徒巖</b>”。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令人驚嘆的壯闊雄偉的奇景。早期有三座已經倒塌,只有退潮時才能看到,2013年中一陣狂風暴雨后又有一座倒塌,只有八座屹立不倒。</p> 夕陽下的十二門徒石以及大海、云層金光燦爛,十分耀眼。 我們欣賞著夕陽美景,靜待滿天星辰。 第二天清晨,再次來到十二使徒巖,觀賞日出朝霞滿天輝。 褪去朝霞后的碧海藍天,干凈通透,連得人的呼吸都覺得更爽了。 <b>吉步森階梯</b>(Gibson Steps Beach)<br>距離十二門徒最近的就是吉步森階梯了。沿著長長的階梯走下去,可以在海灘上近距離欣賞到巨大的巖柱。而十二門徒只能從觀景臺上遠眺。這個地方相對小眾,但絕對值得一去,還能看到沙灘上的超大藍色巖柱哦! 在這里可以享受到細膩的沙灘、壯闊的海面以及背后十二門徒中的兩塊大石頭,給人一種天涯盡頭的壯闊感。最棒的是,這里沒有擁擠的人群和礙眼的欄桿,可以盡情享受拍照的樂趣。 <b>洛克阿德峽谷</b>(Loch Ard Gorge)<br>在十九世紀,巴斯海峽是為補給船只和運送罪犯或移民到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殖民地的一個主要的航運通道。可惜在這崎嶇荒涼的海岸,海上經常濃霧彌漫,風大浪高,缺少燈塔,使得航行極為困難、充滿危險,很多船只在此沉沒。最有名的是洛克阿德號(Loch Ard)在此沉沒,洛克阿德峽谷由此命名。1878年6月1日一艘名為“Loch Ard”的英國移民船在開往墨爾本的途中觸礁遇難,52人死亡,只有2人生還。后人為了紀念這些遇難者,修筑了52座墳墓,并將這個地方起名為“Loch Ard”。洛克阿德峽谷距離十二使徒巖只有約2公里,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賞峽谷的巖石景觀,并可以順著峽谷懸梯下到海邊,漫步賞景。 上圖的<b>剃刀背巖</b>(The Razorback)和下圖的<b>倫敦斷橋</b>(London Bridge),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倫敦斷橋</b><br>以前這個巖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由于海浪的侵蝕沖刷形成2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b>倫敦橋</b>”。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時分,與陸地連接的圓洞突然塌落,與大陸脫離形成的斷橋。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大自然塑造的景觀有一種人工無法比擬的神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b>謝謝觀賞,未完待續!</b></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灵寿县| 宾阳县| 青龙| 兴国县| 甘德县| 宁国市| 冕宁县| 通州市| 四会市| 云龙县| 河北区| 双鸭山市| 泊头市| 麻江县| 密山市| 黑河市| 林甸县| 龙南县| 吴忠市| 徐汇区| 博爱县| 霍州市| 务川| 古田县| 金湖县| 阜康市| 云林县| 曲松县| 景泰县| 巩留县| 剑川县| 定远县| 怀柔区| 皮山县| 乌拉特中旗| 专栏| 曲水县| 北海市| 文成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