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清同治五年的時候,左宗棠得到了西周大盂鼎這件寶貝,而后他將大盂鼎送給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潘祖蔭。潘祖蔭是當時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得到大盂鼎和后來自己購得的大克鼎后,他特意建造了滂喜齋來收藏這兩件重器。潘祖蔭對這兩件寶物的喜愛可想而知,他定會在滂喜齋中,時常摩挲鼎身,細細觀賞上面的紋飾,感受著歲月沉淀下的歷史氣息。潘祖蔭在滂喜齋中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他或許會在此讀書、寫字,偶爾也會對著大盂鼎和大克鼎陷入沉思,回憶起自己與左宗棠之間的故事,或是思考著鼎上所記載的歷史與當下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大克鼎是周厲王后廚總管克所鑄,用來祭祀祖師華父并記載周王對自己的冊封。大盂鼎則是貴族盂所鑄,用來紀念周康王冊封自己并記載周康王的告誡與賞賜。這兩件鼎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潘祖蔭深知它們的價值。他會在滂喜齋中,小心翼翼地擦拭鼎身,確保它們不會受到一絲損害。他也會在閑暇之余,邀請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家中觀賞這兩件寶物,大家圍坐在一起,談論著鼎上的銘文,仿佛穿越回了那個古老的時代,與古人對話。</p> <p class="ql-block">然而,潘祖蔭的命運卻充滿了波折。他剛滿六十歲就去世了,六年后他的夫人也離世,他們無兒無女。堂弟潘祖年將兄長的青銅器和古籍善本字畫等運回了蘇州潘宅。潘宅位于平江路南石子街巷內10號,這座建于道光十四年的宅邸,有著坐北朝南、三落五進,由四座四合院組合而成的大型古宅格局。潘祖年將兄長的收藏安放好后,面臨著傳承的難題。他只能將潘家另一脈的后代潘承鏡過繼為嗣孫,但潘承鏡新婚三個月后又亡故,只剩新婚妻子丁達于。潘祖年臨終時,叮囑丁達于看護好家族珍寶。丁達于守護著這些珍寶,她每日都會在潘宅中走走,看看這些承載著家族歷史的寶物。她會站在大盂鼎和大克鼎前,默默祈禱,希望這些寶物能夠永遠保存下去,也希望自己能夠不負潘祖年的囑托。</p> <p class="ql-block">潘宅如今已經成為了花間堂·探花府酒店及蘇州文旅探花書房。它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貌,那白墻灰瓦的房子,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丁達于曾經在潘宅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足跡,她或許會坐在庭院中的椅子上,回憶著過去的日子。她會想起自己守護這些寶物的使命,也會想起潘宅曾經的輝煌。而如今,潘宅成為了供人閱讀休憩的綜合性文化空間,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潘家的歷史。游客們來到這里,可以在探花書房中感受文化的氛圍,也可以在潘宅的庭院中漫步,想象著丁達于曾經在這里的生活。而潘宅不遠處的鈕家巷,是潘祖蔭祖父潘世恩的舊居,潘世恩狀元出身,四朝元老,他的宅邸現在成為了蘇州狀元博物館。潘家幾乎占據了一半的平江路街區,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見證著潘家的興衰榮辱。</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如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件珍貴文物,它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丁達于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但她守護大盂鼎的故事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曾經在潘宅中,日復一日地守護著大盂鼎,她深知這件寶物的價值。她會告訴來潘宅參觀的人們,大盂鼎的歷史和意義。她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地站在大盂鼎前,感受著它所散發出來的歷史氣息。大盂鼎承載著太多的歷史和故事,而丁達于就是那個將這些故事傳承下去的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南岸区|
焉耆|
威信县|
新绛县|
化州市|
易门县|
玉树县|
红安县|
宁都县|
阳东县|
沂南县|
商都县|
台北县|
璧山县|
胶南市|
泸西县|
两当县|
正定县|
宝丰县|
天祝|
调兵山市|
庆阳市|
肥西县|
巴塘县|
宣武区|
赣州市|
巨野县|
郁南县|
禄丰县|
东平县|
乐陵市|
纳雍县|
米泉市|
孟村|
新竹县|
兰考县|
迁西县|
民乐县|
静宁县|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