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二日下午及傍晚,我游覽觀光了內蒙古自治區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的中心,被譽為“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市,榮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國家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康養旅游城市”等稱號。</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兩千多年的文字記載和建城歷史。內蒙古自治區的“大窯文化遺址”,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石器的制造場。戰國時期建立“云中郡”,北魏時期建立“盛樂城”,遼金元時期建立“豐州城”,明代建立“歸化城”(庫庫和屯),清代建立“綏遠城”。1928年,“綏遠城”成為“綏遠省”的省會,當時稱為“歸綏”。1949年,“綏遠城”和平解放。1950年,“綏遠城”恢復了原名 : “呼和浩特”。</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的“文明”,起源于“大窯文化”。“大窯文化遺址”,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的東北保和少鄉的“大窯村”,距離呼和浩特市市區33公里,1973年發現并發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五個文化期。</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拔”的龍興地,是旅蒙商家的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前沿。</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大青山”的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轄4區、4縣、1旗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林格爾新區”。常住人口360多萬人。</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三大戰略的交匯處,是連結“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架”、“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是中國向“蒙古”、“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呼和浩特市,是除天津市、石家莊市之外,距離北京市最近的首府(省會)城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故城县|
娱乐|
榕江县|
封开县|
介休市|
来凤县|
张掖市|
米易县|
保靖县|
浑源县|
弋阳县|
行唐县|
云和县|
阆中市|
麻阳|
三河市|
永春县|
兰考县|
双桥区|
炉霍县|
金乡县|
天柱县|
开平市|
巫溪县|
永登县|
江达县|
沾益县|
宁乡县|
分宜县|
石城县|
涿鹿县|
应用必备|
永清县|
从江县|
通山县|
梁山县|
天祝|
莎车县|
洱源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