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稱:樹影茶屋</b></p><p class="ql-block"><b>美篇號:4168784</b></p> <p class="ql-block"><b>東城根街,宛如成都這座城市的心脈,它位于成都市中心。似一條絲帶,將天府廣場蜀都大道與八寶街輕輕相連。它由東城根南街、上街、中街、下街和老東城根街、橫東城根街這六條街組成,全長近2千米,是老成都500多條街道中最長的一條,歷經千余年歲月的洗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b></p> <p class="ql-block"><b>東城根這一名字的由來,可追溯到清朝滿城(少城)時期。清朝初期,滿蒙旗人入川,在老城西邊建立起了“城中城”,將軍府設立于此,對四川進行軍政統治。東邊城墻是在拆除明蜀王府西城墻地基上重建的,城墻外面按照北方口語稱為“東城根”,那時這里還只是一條路,便以此得名。</b></p> <p class="ql-block"><b>民國時期,1924年,楊森擔任四川總督時,對東城根街進行了改造,城墻被拆除,道路拓寬拉長,南至祠堂街,北至青龍街口,全長1.5公里,成為民國時期成都最長的一條街。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使道路更加筆直,對它進行了小小的改動。東城根下街直達八寶街,與萬和路相通。東城根小學(巴金小學)與市政府之間的老街依然存在,并修建了一條橫街與老街相連。從而形成了六條街道。</b></p> <p class="ql-block"><b>“東城根街”,這個名字自帶貴胄之氣。它曾是古蜀王宮的“西城根”,又是近代清朝的“東城根”,如今是現代省市的經濟文化中心地帶。省委、市府(已搬遷)曾坐落在街道兩邊,金融證券、醫院學校、郵局政務等林立于此。在改革開放以前,在共和國優先建設過程中,它無疑是市區內一條繁華的街道。然而,隨著開發新區拓展街道,它逐漸成為一條小街,宛如一位老者,在時代的浪潮中略顯落寞。</b></p> <p class="ql-block"><b>上世紀末,省政府辦公廳的黃同學赴美國考察學習歸來,我問他對美國的印象如何。他說:“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確實先進很多,高樓大廈林立,道路都是六車道”。“六車道”這個詞深深銘刻在我的記憶中,好生羨慕!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六車道的路很少,更不用說那些小街了。</b></p> <p class="ql-block"><b>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21世紀初,房地產開發、道路修建、老城區改造如火如荼地展開。東城根街迎來了第一次改造。一天傍晚,街道兩頭立起了攔路牌,禁止車輛行人進入。我住在附近,晚上聽到轟轟的機械聲,忍不住跑去看。只見挖掘機先挖松地面,整理后鋪上炭渣沙石,碾壓機操作后,再鋪上一層攪拌好的混凝土,再碾壓一次即可。一次修半邊,不影響交通,連保養就三、四天時間,一條平坦的街道便改造好了。我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建設速度如此之快!</b></p> <p class="ql-block"><b>改造后的街道因受地勢局限,與城市開發新區的街道無法相比。作為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它依然負重前行。幾年后,東城根街迎來了第二次改造,在下街和上街及穿越天府廣場修建了三條下穿隧道。又通過街道兩邊的艱難拓展,基本上形成了6車道的街面,交通得到了較大的緩解。2018年周游美國歸來,欣慰地發現,東城根街可與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媲美了。</b></p> <p class="ql-block"><b>如今,高架、地鐵、綠道的增加,公園城市的逐漸建成,東城根街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東城下街兩邊改建基本完成,成都市政府搬遷后,市三醫院的大樓拔地而起,與對面的維也納國際酒店遙相呼應。新老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特別是街道緊連明蜀王府西城根,現已重建摩珂池公園。平安街的教堂,八棵樹古跡盡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東城根街,不僅僅是一條街道,它承載著成都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見證了成都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每次走在這條街上,仿佛能感受到古老與現代的時空對話,它宛如一部史書,訴說著成都的前世今生。</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额济纳旗|
石城县|
年辖:市辖区|
大关县|
舒兰市|
开鲁县|
灵宝市|
玉屏|
泸定县|
仁布县|
保靖县|
金溪县|
富裕县|
贵南县|
宁乡县|
麻阳|
华容县|
农安县|
聂荣县|
大埔区|
义乌市|
年辖:市辖区|
北川|
徐州市|
乐安县|
松江区|
平乡县|
靖宇县|
齐齐哈尔市|
景泰县|
潢川县|
英山县|
徐闻县|
蒙城县|
库尔勒市|
抚松县|
紫阳县|
华亭县|
郓城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