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名:馮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號:115485</p> <p class="ql-block"> 暮色初合時踏入豫園,恍若穿越千年時空隧道。我懷著極大的興趣參觀了位于豫園華寶樓的“不止燈彩——豫園燈會30年暨中國燈彩藝術展”。此次展覽不僅是為了慶祝豫園燈會迎來30周年,也是為了迎接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展覽從2025年元旦持續至2月28日,為游客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盛宴。</p> <p class="ql-block"> 華寶樓“不止燈彩”展是上海首個燈彩文化藝術展,與第三十屆豫園燈會同日開幕。</p> <p class="ql-block"> “不止燈彩”展覽以“燈、燈會、燈彩”為核心線索,從歷史沉淀、民俗風情、技藝傳承、情感聯結等多個維度進行講述,引領觀眾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沉浸式追光之旅??。</p> 古燈文物 <p class="ql-block"> 展覽精心挑選并展示了13件來自金山博物館的古燈文物,這些古燈猶如歷史的見證者,生動描繪了燈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演進歷程中的角色變遷。從先秦兩漢時期的青銅人形燈與陶制豆形燈,到明清時期的掛壁燈與宮燈,每一件古燈都深刻烙印著其所屬時代的獨特歷史風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與中式美學的獨特韻味??。</p> 先秦兩漢 <p class="ql-block"> 西周至春秋戰國,青銅冶煉技術日益成熟,銅燈逐漸成為貴族日常必需品,兩漢時期,更是出現了許多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的精美銅燈。在銅燈大受貴族青睞的同時,陶質燈具則開始廣泛地應用于民間。而隨著造紙術的改良,燈籠也在漢代出現。</p> <p class="ql-block">【 漢青銅人形燈】</p><p class="ql-block"> 俑形燈,亦稱人形燈。通常為俑持燈盤的造型,真實再現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物狀態,為我們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習俗和典章制度提供了依據。</p> <p class="ql-block">【漢陶豆形燈】</p><p class="ql-block"> 豆形燈,由于與陶器和青銅器中“豆”的造型基本相似而得名。主要由燈盤、燈柱、燈座三部分構成,到了漢代,豆形燈已經成為戰國最流行、使用最普及的燈具之一。材質涉及陶、瓷、玉、青銅、鐵等。</p> 三國兩晉南北朝 <p class="ql-block"> 東漢之后,青銅燈具逐漸減少,陶瓷燈則慢慢成為主角。除了材質的改變以外,燃料的變化促使燈具的造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蓋托開始分離,盞中無釬成為了燈具的主要形制。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動物造型的燈具成為一種主流。同時,燭臺也開始增多。</p> <p class="ql-block">【晉熊形瓷燈】</p><p class="ql-block"> 魏晉時期,隨著青瓷燈普及,動物形燈具逐漸增多。其中青瓷熊燈最具代表,這件熊形瓷燈,通體施青釉,底部為盤形燈座,盤心堆塑坐熊一只,熊頭頂燈盤,背部毛發刻畫細致,整體造型協調有序。</p> <p class="ql-block">【晉雙管陶燭臺】</p><p class="ql-block"> 魏晉時期,燭臺開始流行。根據承接蠟燭的形式,燭臺可分為插環式、插管式以及插釬式三種。這件晉雙管陶燭臺為插環式燭臺的代表性器物。</p> <p class="ql-block">【晉瓷燈】</p><p class="ql-block"> 這燈具底部為一圓盤,盤中立有燈盞,燈盞應由耳杯演化而來。魏晉時期,耳杯是士人飲酒的必備器具,在魏晉文化中具有風流、瀟灑的文化象征意義。</p> 隋唐五代 <p class="ql-block"> 隋唐時期,陶瓷工藝的升級與大規模生產,催生出許多精美的陶瓷燈具。與此同時,中國燈具也沿著實用燈具與觀賞燈具兩條不同的主線發展。這一時期,以元宵為代表的節日燈會以及佛教、道教等宗教儀式的舉行,使燈會逐漸打破階層屏障,成為了貴族與平民同樂的盛會。</p> <p class="ql-block">【唐青釉瓷燈】</p><p class="ql-block"> 唐代燈具以瓷質為主,在“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上,生產了不少各具有特色的實用瓷質燈具。此件瓷燈通體施青釉,呈高足碗形,盞中央立一小圓管來放置燈芯。</p> <p class="ql-block">【唐黃釉陶高腳燈】</p><p class="ql-block"> 該燈具內腹及器足未施釉,其余地方施黃釉,口沿處有多處褐色彩繪點綴,整體上寬下窄,盡顯靈動飄逸之感。</p> 宋金元 <p class="ql-block"> 進入宋代之后,市民階層興起,燈具制造愈發注重實用性,外觀簡樸卻在構造設計上能有效節省燃料的“省油燈”因此風靡。同樣自宋代開始,高型家具成為主流,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隨之發生極大變化,由席地而坐改為垂足而坐,因此帶動高柄燈具增多,并為后世燈具形制的進一步變革埋下伏筆。宋代還取消了宵禁制度,士人和百姓們擁有了豐富的夜間生活,也使得這一時期的燈彩藝術大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仿宋醬釉陶省油燈】</p><p class="ql-block"> 省油燈燈盞通常做成中空夾層,外壁上有一小孔,用以注水,注上水的油燈,在點燃燈火時,夾層里的水就起到降低燈盞溫度,減少燈油蒸發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省油燈原理圖。</p> <p class="ql-block">【宋黃釉人形瓷燈】</p><p class="ql-block"> 唐宋以后的瓷質人形燈,在制作上更加生動細致、貼近生活。這盞宋黃釉人形瓷燈,人物手持圓盤呈站立姿態,神態微笑,且依稀可見其發型裝扮與服飾風格。</p> 明 <p class="ql-block"> 明代燈具的材質和樣式愈發多樣化,制瓷技術的飛速提升,使如青花、粉彩等瓷質燈具成為新的流行。同時,明代的制蠟工藝對整個照明產業乃至社會進步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蠟燭實現量產,也讓燈光走進了千家萬戶。</p><p class="ql-block"> 發達的照明產業讓燈會在明代成為全民性的大規模文化娛樂活動。</p> <p class="ql-block">【明青花瓷燈】</p><p class="ql-block"> 這件瓷燈為青花瓷質地,上繪花卉紋樣燈座做矮足盤狀,盤中立有一壺,壺上似立一高足杯,頂部口沿處有三個乳突狀凸起,用來支撐可移動燈盤。</p> <p class="ql-block">【明影青壺形瓷燈】</p><p class="ql-block"> 這盞明影青壺形瓷燈在樣式和所用的瓷上都頗具新意。樣式上,它借鑒椅背的樣式,把手從燈盞壁延伸出來,像椅背一樣,可拿也可掛于壁間,非常實用。</p> 清 <p class="ql-block"> 隨著玻璃、“洋油”(煤油)等舶來品的引入,清代的燈具無論在材質還是燃料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清建筑風格的轉變,讓宮燈這一中國獨特的燈具藝術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升華。清代流行的六方宮燈更是在造型上與建筑風格融為一體,成為清代建筑與園林最為和諧的點綴。</p> <p class="ql-block">【清青花釉里紅瓷燈 】</p><p class="ql-block"> 又名“書燈”,燈蓋做成小壺形,壺直口,帶圓頂蓋,短頸,腹扁圓;前帶管狀平口長流,后有一弓形鋬,壺底連接一圓形柱,立于帶矮圈足的寬邊圓盤的中央。燈芯從壺嘴插入壺中。</p> <p class="ql-block">【清六方宮燈】 </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具有照明和觀賞雙重功能的宮燈達到鼎盛。 </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宮燈,造型豐富繁多,常用優質硬木制框架,周身嵌絹畫或玻璃畫。 </p> 小校場年畫 <p class="ql-block"> 為了獻禮首個非遺版春節,展覽還“邀請”了上海圖書館珍藏的11幅繪制于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小校場年畫精品。</p> <p class="ql-block"> 這些年畫,如《百子龍燈盛會》、《蠶花茂盛五谷豐登》等,真實地呈現了以豫園為核心的上海老城廂地區新年期間的風俗世態。</p> <p class="ql-block">【滿堂紅】</p><p class="ql-block"> 《滿堂紅》媽媽們帶著孩子玩花燈鬧元宵的熱鬧場景,畫面喜氣洋洋,一派歡樂氣氛。幾案上的牡丹和梅花,既點明了季節,又渲染了氣氛。</p> <p class="ql-block">【百福臨門】</p><p class="ql-block"> 《百福臨門》門畫仕女兒童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萬年青寓意子孫昌盛,萬事如意;蝙蝠諧音福氣到來,此幅仕女門畫多貼于青年夫婦的房門。</p> <p class="ql-block">【中外通商共慶大放花燈圖】</p><p class="ql-block"> 《中外通商共慶大放花燈圖》上海小校場文元書莊繪制于1893年,上海開埠通商50周年之際。圖中描繪了人們歡聚一堂,觀看慶祝上海開埠50周年的盛大游行的場景。畫面上,各國旗幟在夜空中飄揚,象征著上海的國際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百子圖龍燈盛會】</p><p class="ql-block"> 《百子圖狀元及第》和《百子圖龍燈盛會》是一對出色的嬰戲畫,由著名店鋪吳文藝齋出品。以兒童元宵舞龍燈為主題,左右對稱,兩兩相對,有著門神畫的特點,但又顯然不是貼在門上的那種門神,沿襲了自宋以降的歷代嬰戲畫特色。</p> <p class="ql-block">【百子圖狀元及第】</p><p class="ql-block"> 《百子圖狀元及第》和《百子圖龍燈盛會》是一對出色的嬰戲圖,由著名店鋪吳文藝齋出品。以兒童元宵舞龍燈為主題,左右對稱,兩兩相對,有著門神畫的特點,但又顯然不是貼在門上的那種門神,沿襲了自宋以降的歷代嬰戲畫特色。</p> <p class="ql-block">【貓蝶富貴 蠶花茂盛】</p><p class="ql-block"> 《貓蝶富貴 蠶花茂盛》、《耄耋長長春 蠶花茂盛》、《蠶花茂盛 五谷豐登》三幅作品均以貓和蝶入畫,貓、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繁榮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蠶花茂盛 五谷豐登】</p><p class="ql-block"> 《貓蝶富貴 蠶花茂盛》、《耄耋長長春 蠶花茂盛》、《蠶花茂盛 五谷豐登》三幅作品均以貓和蝶入畫,貓、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繁榮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耄耋長春 蠶花茂盛】</p><p class="ql-block"> 《貓蝶富貴 蠶花茂盛》、《耄耋長長春 蠶花茂盛》、《蠶花茂盛 五谷豐登》三幅作品均以貓和蝶入畫,貓、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繁榮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武松打虎】</p><p class="ql-block"> 《武松打虎》取材于《水滸傳》:武松回故里探親,途經陽谷縣景陽岡,在酒館上聽說山上有猛虎傷人,店主勸其勿行;武松不以為然,乘醉過岡,徒手搏殺猛虎。圖中武松橫眉怒目,一手揪虎頸,一手高舉握拳作痛擊之狀,足顯武松之勇。</p> <p class="ql-block">【鬧元宵】</p><p class="ql-block"> 《鬧元宵》風俗畫。舊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合家團聚,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共慶元宵。</p> <p class="ql-block">【合家歡】</p><p class="ql-block"> 《合家歡》一家三代,其樂融融,母親懷抱幼童,孩子們敲鑼打鼓,歡快熱鬧,祖輩孫子共享天倫,綻放的梅花點出了季節,營造著喜慶祥和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 小校場年畫互動區將《百子圖龍燈盛會》搬上互動熒幕,游客可觸摸大屏,讓舞龍隊伍跟隨自己動起來。 </p> 燈憶華年 <p class="ql-block"> 作為上海新春時節最為矚目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豫園燈會歷經30載,不僅串聯起了無數上海市民及四海游客心中那份珍貴而美好的記憶,更是上海這座城市蓬勃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是無數城市中人最為親密、熟悉的伙伴。</p> <p class="ql-block"> 步入“瓶門”眼前一部“貨郎車”,頓時喚醒老城廂兒時過年的回憶。“貨郎車”其實以前在城隍廟里專門擺攤的小商販,在過年期間,賣一些比較有年味、喜氣洋洋的各種小東西。</p> <p class="ql-block"> 新年里“兜兜”豫園城隍廟——上海人的傳統。展覽區域通過文字介紹、農歷展示、抽簽祈福、節日裝飾等多種形式,全面呈現了上海人老底子過年傳統習俗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抽簽祈福“上上簽”。這碩大的一個“字”中,其實有四個字組成,而且都是吉祥的詞語,你看出了幾個?“吉祥如意”、“四季平安”、“恭喜發財”、<span style="font-size:18px;">“招財進寶”、“日進斗金”、“黃金萬兩”、“出門見喜”、“七星高照”、“歡聚一堂”、“金玉滿堂”。</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底子過年還有哪些習俗”墻上這三個花窗里的動畫幻燈告訴我們還有:迎紫姑、打燈謎、走三橋等。</p> <p class="ql-block">一桌傳統的年夜飯。</p> <p class="ql-block"> 九曲橋與湖心亭茶樓燈彩組合。</p> <p class="ql-block"> “游龍”的燈籠用傳統設計,色彩鮮艷,主要以金黃和紅色為主,象征著喜慶與吉祥。</p> <p class="ql-block"> 每盞燈籠都精心制作,細節之處盡顯匠心獨運,仿佛一條巨龍在空中游動,為整個展覽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p> <p class="ql-block"> 龍燈的造型栩栩如生,龍頭高昂,仿佛隨時都能騰云駕霧、飛升而起。</p> <p class="ql-block"> 其精細的制作工藝和鮮艷的色彩搭配,使得整個龍燈(龍身)看起來生動而富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 尾燈搖曳,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當傳統華彩遇見新科技,通過“樂玩幻境,你的AI攝影師”,無需化妝、不用換衣,站在鏡頭前,AI就能自動識別你的面部特征,結合內部藝術家構建的數千款模板素材庫,一鍵生成漢服襦裙、龍紋唐裝、旗袍折扇等新春限定造型,甚至能調整發型、妝容、背景,讓你原地穿越千年,化身古風劇主角,拍照生成專屬古風燈會大片。這拍照打印是需要收費的。</p> <p class="ql-block"> 展覽特設的“豫園燈會30年影像墻”。整整一面紅墻,以時間為軸,展出歷年燈會的發展歷程和歷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 這場時空穿越從距今730年前的“城市之根”講起,還原了老城廂地區的地理構建,徐徐展開豫園誕生的典故與市民文化的興起,帶領觀眾穿越歷史,共同回味那些燈火璀璨的流金歲月。</p> <p class="ql-block"> 從明清時期的民俗盛會到新世紀成功申遺的城市名片,一張張泛黃影像和舊門票,串聯起多代人的春節記憶。</p> <p class="ql-block"> 豫園燈會開創了中國燈會主題創意時代。</p> 八地燈彩非遺精品 <p class="ql-block"> 展覽還特別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南京、自貢、泉州、硤石、潮州、汕頭等全國八地的燈彩非遺大師,展示了畫骨、寫燈、刻紙、針刺等各地燈彩非遺技藝。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燈彩藝術的多樣性,也體現了中國燈彩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傳承力量?。</p> <p class="ql-block">【上海燈彩?仙姿鶴影】</p><p class="ql-block"> “江南燈王”傳承下的東方美學。非遺傳承人:呂協莊/龔智瑜</p><p class="ql-block"> 上海燈彩以小巧玲瓏著稱,以動物造型為骨架結構,用鉛絲纏繞的皺紙代替傳統竹篾,扎制出的燈彩骨骼造型生動,姿態傳神。本次展出的《仙姿鶴影》立鶴與回首鶴,代表著吉祥、長壽、高潔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貢燈彩?非遺瓷器龍】</span></p><p class="ql-block"> 萬物皆可燈——瓷器捆扎燈。非遺傳承人:萬松濤</p><p class="ql-block"> 自貢人就地取材,把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都變成了燈,在材質、技術使用上“沒有天花板”。</p><p class="ql-block"> 瓷器燈常以生活中常用的碗、盤、勺、盅、碟、條盤、盞、酒杯等為原材料,用棉線進行捆扎,編花型,創造出出人意料的燈,成為自貢彩燈創新底色的完美詮釋。</p> <p class="ql-block"> 一面橙墻映入眼簾,“豫見花燈”四字似在輕輕訴說著過往的璀璨。</p> <p class="ql-block">【汕頭油紙燈?寫燈宗師】</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店 四代傳承。非遺傳承人:陳躍東</p><p class="ql-block"> 在潮汕地區,買燈籠不叫作買,而叫“寫”。“寫”是竹編油紙燈籠的重頭戲。潮汕的竹編油紙燈籠,有著獨特的吉祥寓意。一盞燈籠象征著“財丁興旺”、“德澤綿長”、“闔家團圓”。</p> <p class="ql-block">【泉州燈彩?雀之靈和多角繡球料絲無骨燈】 </p><p class="ql-block"> 刻紙里的簪花姑娘。非遺傳承人:黃麗鳳</p><p class="ql-block"> 泉州(李堯寶)刻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泉州花燈通體沒有骨架,用刻紙技藝完成局部裝飾,其中還包含閩南古建筑、古家具特色彩繪,并鑲嵌玻璃料絲工藝,十分精美,別具一格。她的作品《雀之靈》曾在2023年央視春晚的《百鳥歸巢》舞臺設計中使用,展現了泉州古厝元素與花燈藝術的完美結合?;《多角繡球》料絲無骨燈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和“技藝傳承獎”?。</p> <p class="ql-block">【南京秦淮燈影?荷花燈】</p><p class="ql-block"> 燈彩界的“莫奈”。非遺傳承人 顧業亮</p><p class="ql-block"> 一盤小小的荷花燈,看似簡單,但鮮為人知的是,它要經過劈蔑、盤紙、剪裁、扎花圈、裱糊、做骨架、安裝等62道工序才能完成從紙到燈的蛻變。紙張就要用拷貝紙、本紙、蠟光紙等近十種。《荷花燈》具有吉祥如意、美滿幸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各式燈籠錯落懸掛,吉祥話語熠熠生輝,竹編燈與傳統紙燈交相輝映,于光影間勾勒出往昔燈會的熱鬧與溫情 。</p> <p class="ql-block">【硤石燈彩?品字亭燈】</p><p class="ql-block"> 針尖上的藝術。非遺傳承人:費志濤</p><p class="ql-block"> 獨特的針刺工藝為主要特色, 硤石燈彩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宣紙、竹篾和鉛絲, 通過針刺、繪畫、拗、結、扎、刻、糊、裱八大技法相結合, 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 硤石燈彩制作工藝極為精巧。以細篾為骨,扎成亭臺樓閣造型,再用彩紙、絲綢精心裱糊 。通過“針工”在燈面上刺出精美圖案,輔以繪畫、刺繡等技法,讓燈彩不僅是照明之物,更成為了承載傳統技藝與文化韻味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潮州花燈?廉錦楓和織繡迎春燈】</p><p class="ql-block"> 是燈又是戲。非遺傳承人:黃韜</p><p class="ql-block"> 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潮州花燈,融合了潮劇、潮繡、泥塑等多種藝術元素,以耳熟能詳的人物故事為原型,襯以亭臺樓閣、山水園林,再搭配燈光照映。</p> <p class="ql-block"> 2023年,黃韜攜其代表作《廉錦楓》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晚會的舞臺,一舉將潮州花燈首次全方位展示在全國觀眾眼前。這一燈彩作品以京劇《廉錦楓·刺蚌》中的場景為藍本精心打造,每一處細節都精準還原戲中情節,將傳統戲劇與花燈藝術完美融合 ,讓觀眾大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出的作品《織繡迎春》呈現的是繡女在花廳擺花規做潮繡的生活場景。以潮劇唐明服飾裝扮、立體布景。鳳寄予鸞鳳和鳴,桔寄予富貴吉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北京燈彩?北京宮燈】</p><p class="ql-block"> 舊時皇家燈火 點亮尋常巷陌。非遺傳承人:翟玉良</p><p class="ql-block"> 《舊都文物略》里這樣說:“宮中各式燈品,雕刻彩畫,精美絕倫。因出于宮中特制,稱為宮燈。”</p><p class="ql-block">流風所播,王公大臣以及各衙署,漸相沿用,市肆中之營燈業者,因之而起,工匠畫師,悉由宮中匠師傳習而來。《北京宮燈》也代表著紅紅火火、團團圓圓的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會跳舞的燈》作者:徐海罡</p><p class="ql-block"> 蝦燈、蟹燈、金蟾燈、鰲魚燈等造型源自明代畫作《上元燈彩圖》中各類花燈。時過境遷,古畫中花燈原有結構材料已不可考。作者在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非遺懸絲傀儡戲的藝術形式,使花燈更具觀賞性、可玩性、互動性。</p> <p class="ql-block">《會跳舞的燈》作者:徐海罡</p> <p class="ql-block">《會跳舞的燈》作者:徐海罡</p> <p class="ql-block">視頻《會跳舞的燈》。</p> <p class="ql-block">《風荷連月色》作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依宸</span></p><p class="ql-block"> 風荷連月,心與物契。微風拂動著荷葉,靜謐的燈光猶如月光灑落其上,點點銀輝漾開浮波。光影與物象的交錯,仿若一曲低吟淺唱的古樂,將觀者的思緒帶入一個與世無爭的時空之境。</p> <p class="ql-block">視頻《風荷連月色》。</p> <p class="ql-block">《少女南獅》作者:溫秋雯</p><p class="ql-block"> 以紙藝為載體進行創作,既保留了傳統南粵文化邏輯,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結構與材質的解構再創作,成為觀者理解傳統新造的劇場夢境化切片。</p> <p class="ql-block">《少女南獅》作者:溫秋雯</p> <p class="ql-block">《破框》制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張智權</span></p><p class="ql-block"> 解構主義理念,將宮燈進行分解重構,展現無骨花燈奇妙結構的同時,將賞燈從“觀賞式”變成“體驗式”。頭尾、內外、縱橫,傳統花燈的構造細節在「破框」中被放大,每一塊燈片都得以展現存在的意義以及獨特的美感,像是爆炸視圖般暴露在觀眾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不止燈彩——豫園燈會30年暨中國燈彩藝術展”已于昨日圓滿落幕,但其所展示的豫園燈會的歷史輝煌、燈彩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仍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心中。此次展覽通過豐富的展品和互動體驗,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文化與視覺的盛宴,不僅增長了知識,更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章編輯:馮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攝影: 馮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5年3月1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謝謝你的瀏覽觀賞</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工布江达县|
桂平市|
潼关县|
凤阳县|
永济市|
张掖市|
巢湖市|
建平县|
甘孜县|
余姚市|
武穴市|
涿鹿县|
县级市|
涞水县|
南投县|
西宁市|
潮州市|
榆社县|
绥德县|
高台县|
南乐县|
奉贤区|
建德市|
大港区|
盐边县|
枣阳市|
玉门市|
即墨市|
民和|
稷山县|
尖扎县|
大宁县|
普安县|
景东|
萍乡市|
班玛县|
黎平县|
炎陵县|
枞阳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