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東城區(qū)東長安街南側(cè)西裱背胡同22號,這座古老的于謙祠就靜靜地坐落在現(xiàn)代化高樓的環(huán)抱之中。它像是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智者,雖歷經(jīng)滄桑卻依舊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這處平房院落是這個片區(qū)僅存的傳統(tǒng)院子,與四周林立的現(xiàn)代化高樓大廈相映成趣。這座小院原本是于少保生前居住的地方,后來成為人們祭拜他的祠堂。站在院落前,仿佛能看到往昔歲月的痕跡,聽到歷史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于謙,這位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的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歷史的天空。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宣德元年,他因嚴詞斥責漢王朱高煦而受到明宣宗的賞識。在巡撫河南、山西期間,他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他因不向權(quán)臣王振送禮而遭誣陷下獄,幸得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才得以復(fù)任。最令人敬佩的是,在“土木之變”后,他力排南遷之議,親自督戰(zhàn),率師抵御瓦剌大軍,保衛(wèi)了北京城。他的忠誠與勇敢,使他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世稱“于少保”。然而,天順元年,英宗復(fù)辟,于謙卻因大將石亨等人的誣陷而含冤遇害。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明憲宗時,于謙復(fù)官賜祭,弘治二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他的《于忠肅集》也流傳至今,讓人們能夠從中領(lǐng)略他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走進于謙祠,我被一塊寫著“千秋血熱”的牌匾所吸引。下方的對聯(lián)“赤手擎天天何故更得此人”,仿佛在訴說著于謙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兩側(cè)的黑底金字條幅“論久而后定”,則彰顯著于謙的智慧與遠見。我靜靜地站在牌匾前,心中滿是對這位英雄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看到了一塊標志牌匾,上面刻著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字樣,并注明該建筑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并設(shè)立的。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于謙祠的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記憶與情感。</p> <p class="ql-block">當我漫步在于謙祠內(nèi),一幅刻有詩句的石板映入眼簾:“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幾句詩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于謙的一生。他就像那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的煤炭,歷經(jīng)千錘萬鑿,即使面對烈火焚燒也毫不畏懼,只愿將清白留在人間。這不僅是他高尚品德的寫照,更是他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我站在這石板前,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仿佛能感受到于謙那顆熾熱而堅定的心。</p> <p class="ql-block">于謙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吏的杰出典范,文武兼?zhèn)洌倚膱髧辶疅o私,剛直不阿。“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于謙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高尚官德和忠勇氣節(jié)在北京歷史畫卷上譜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題于謙聯(lián)曰:“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于謙的貞事跡感召和鼓舞著后代的仁人志士,他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將永傳萬代。我站在于謙祠中,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看到于謙那堅毅的身影。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玉环县|
保康县|
永胜县|
尉犁县|
德保县|
察雅县|
柞水县|
江津市|
阳曲县|
弥勒县|
张掖市|
新巴尔虎左旗|
高碑店市|
原平市|
黑河市|
洮南市|
霞浦县|
江都市|
盐城市|
鸡西市|
葫芦岛市|
桦甸市|
新晃|
宾川县|
昭觉县|
绵竹市|
临湘市|
万年县|
额尔古纳市|
松阳县|
霍州市|
福安市|
巨鹿县|
达州市|
信丰县|
河西区|
金阳县|
家居|
玛多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