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及土地公誕辰的吉祥日子,我請<b style="color:rgb(237, 35, 8);">DeepSeek</b>寫了兩段祝詞送給打開本篇閱讀的你:</p><p class="ql-block"><b>今日春龍昂首,祥瑞盈門!愿您乘龍運而騰飛,沐春風以納福,鴻業開泰啟新程,康寧順遂常相伴。愿龍角昂揚掃晦氣,鱗爪生輝耀前程,一年好景隨春至,萬事亨通福滿門!</b></p><p class="ql-block"><b>恭賀福德正神千秋華誕!誠祈土地降禎祥,家門興旺人安康。愿財如春泉汩汩至,福似東海綿綿長,善德潤宅生瑞氣,仁心處世得福昌。敬頌神恩護四方,福地安居永泰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閩南民間剪瓷雕塑工藝(翔安后村龍神廟之龍抬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閩南剪瓷雕塑工藝(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之龍抬頭)</b></p> <p class="ql-block"><b>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蟄伏的昆蟲蛇獸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要在這天抬頭升天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而龍抬頭則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和新生活的開始。因此,人們認為在龍抬頭的日子里祈愿,會迎來更多的好運和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于“龍抬頭”,相關資料是這樣介紹的: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角宿”就是龍角。<b>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抬頭</b>”。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百蟲開始蘇醒,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稱“春耕節”、“春龍節”、“龍頭節”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呼風喚雨的主宰。<b>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b>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b>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b>”每逢這天,廈門的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廟宇宏大,常年香火鼎盛</b></p> <p class="ql-block"><b>在古代,二月二也叫“踏青節”</b>。相傳從唐代開始,長安的百姓便會在這一天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有些婦女還提籃執鏟去挖鮮嫩的薺菜佐食。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二月二踏青的場景:“<b>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b>。”雨后天晴,小草和野菜都發出了嫩芽,翩翩少年也換上了薄衣服,處處充滿勃勃生機。李商隱對二月二日的春景描寫更為細膩:“<b>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b>”春風和暢,陽光送暖;花柳蜂蝶,婀娜多姿,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而在我們閩南,農歷二月初二則是祭拜土地公的重要節日</b>。閩南人幾乎每戶人家都要在家中祀奉土地公,視土地公為與人最親密的神。閩南風俗,每逢農歷初二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并將這一習俗稱為“做牙”(做幾道好吃的菜敬奉土地公,拜完由人來享用,有點打牙祭的意思)。<b>農歷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個祭拜日,稱為“頭牙”;每年的臘月十六,是最后一個祭拜日,稱之為“尾牙”</b>。尾牙表示一年的結束,而頭牙則表示一年的開始。頭牙過完,春節也就正式結束了,一年忙碌的生產生活就此展開。無論商家或普通人家,<b>人們在這一天祈求土地公保佑,能夠獲得一年好的收成。</b></p> <p class="ql-block"><b>“土地公”又稱“土地神”、“土地爺”等,又尊稱“福德正神”等,簡稱“土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時天地之神,均由帝王或地方官員奉旨祭祀,稱之為春秋二祭,民間百姓不得祭祀。然而<b>古人對土地懷有感恩念想,于是就產生了一種以祭祀土地公的方式來區別于官方的春秋二祭</b>,以免冒犯天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國以農立國,農事與季節有很大關系,<b>古人在播種時節,會祭祀“土地公”祈求豐收,在收成時節再祭祀“土地公”報豐收以謝神恩。前者叫“春祈”,后者稱“秋報”</b>。古人“秋報”的時間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民間百姓會祭祀“土地公”報告豐收。此時正是五谷收成時節,向“土地公”祈求賜福降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以來,百姓每年逢農歷二月初二日和八月十五日(即“春秋二祭”)均勤拜土地公,感恩土地,香火延續不斷。就是<b>在繁華的當今社會,民間百姓依然篤信“土地公”,視“土地公”為福神、財神,所以閩南人要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祭拜“土地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正殿的土地公本尊,被認為世界上最大土地公神像</b></p> <p class="ql-block">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為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筑,在民間廣泛分布。土地廟因其神階規格不高,為普通民眾的基層信仰,所以其多半造型簡單。簡陋于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泥石或磚塊砌成小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推進,各地民間土地廟的建設規模也越來越雄偉壯觀,有的雕龍刻鳳,富麗堂皇,氣派非凡,彰顯土地廟香火之興旺。廈門民間有俗話:“<b>田頭田尾士地公</b>”,“<b>得罪土地公,飼無雞鴨</b>”,講的是土地公無處不在和人們對土地公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前殿的土地公站立塑像</b></p> <p class="ql-block"><b>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地公廟,也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土地公神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仙岳山土地公廟始建于宋,俗稱“巖仔內土地公宮”或“半山土地公宮”</b>,為湖里區塘邊社及四周百姓所立。至明正德年間,年久失修,山忽生虎患,塘邊諸社,乃戶捐緣銀,重修土地公廟。仙岳山四周鄉鄰爭相膜拜,香火鼎盛,據傳因人潮喧嘩,使惡虎驚恐棄山而逃,頂禾草泅海而渡。鄉民們說:<b>“此乃土地公神威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萬歷、清同治、宣統年間鄉民屢有重修,并筑山路石階抵廟,香火曾經熾盛,遠近朝拜。民國二七年(1938年),廈門淪陷。日寇入塘邊社,燒毀房屋十多間,殺害七人,而匿藏在土地公廟的鄉眾則躲過一劫。1959年,強臺風摧毀小廟后,香火逐漸凋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后,隨著廈門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廟所在地的鄉民重拾斷垣殘壁,讓香火一天天恢復并旺盛起來。<b>2006年冬,海峽兩岸及海內外信眾,發愿弘揚福德正神文化傳統,共同捐資數千萬元重建宮廟,</b>歷時一年又十個月,于2008農歷八月二十日落成。<b>該廟集閩南優秀傳統建筑工藝與根雕、彩繪、木雕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大成,可謂文彩萬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2025年(乙已年)二月初二,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廟香客絡繹不絕,多數為求財而來(視頻)</b></p> <p class="ql-block"><b>縱觀二月二節俗的差異,以“龍抬頭”做為主要內容的節俗在北方較為普遍,</b>南方的“二月二”則少有“龍抬頭”的歷史記載。與北方祭祀龍神不同,<b>南方主要以土地神祭祀為主,即祭社</b>。這是由于<b>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干旱少雨,人們把龍看作是會興云布雨、主管雨旱之神,產生了一套崇龍、敬龍的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南方地區相對來說,山多、江河多而土地少,因此對土地的崇拜也就更甚于北方。于是自上古以來產生的祭社習俗在南方一直傳承至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仙岳山土地公廟建在半山腰,因此也稱“半山土地公廟”,這是為了給普羅大眾上山祭祀、踏青、活動提供方便,再往山頂上去,那是神仙活動的地方了。2025年二月初二,位于東海之濱的廈門,天氣陰晴相間,氣溫17—24度,這樣的天氣,適宜登山踏青郊游,而上山祭拜土地公者,應是所求皆能如愿吧!</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呈贡县|
南城县|
新闻|
城步|
万荣县|
娱乐|
稻城县|
饶河县|
甘肃省|
方城县|
余江县|
巴楚县|
阿荣旗|
登封市|
连州市|
陇川县|
沁源县|
神池县|
山西省|
余姚市|
龙山县|
个旧市|
伊宁市|
互助|
山西省|
固安县|
盐城市|
临安市|
黎城县|
新和县|
大竹县|
简阳市|
安溪县|
临泉县|
平罗县|
桐梓县|
上饶市|
定结县|
高碑店市|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