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攝影:瑪雅</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北京</p> <p class="ql-block">可萌可兇的短耳鸮,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鸮,還有個很好聽名字,小耳木兔、短耳貓。它的長相似貓又不是貓,每次拍到它的時,總是情不自禁地叫好,這這只小貓真的很可愛。</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xiāo) (英文名:Short-eared Owl,學名:Asio flammeus),是鸮形目鴟鸮科長耳鸮屬的鳥類。這種中等體型的鸮類在日間更為活躍,常見于開闊的田野或沼澤地帶,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分布廣泛,遍及北美、歐亞大陸、南美草原以及冰島、夏威夷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地。</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體長34-43厘米,體重206-475克,雌鳥略大于雄鳥。羽毛呈淡褐色,腹部顏色最淺,翅膀及胸部有條紋和斑點。翼尖附近有明顯的淡色斑塊。頭部圓大,耳羽極短,不明顯。面部盤灰白色,眼眶黑色,眼睛黃色。雄鳥面部盤白色偏灰,雌鳥整體顏色更深。幼鳥外觀與成鳥相似,但上部羽毛更暗,具淺色尖端。</p><p class="ql-block">在繁殖地會發(fā)出一系列低沉的“呼呼”聲和各種刺耳的吠聲。在繁殖地以外的地區(qū),它們很少發(fā)聲。</p><p class="ql-block">與長耳鸮的區(qū)別在于:短耳鸮有黑色眼影,眼為光艷的黃色,耳羽不明顯;而長耳鸮眼紅黃色,耳羽明顯。短耳鸮偏好開闊草地,白天活動;長耳鸮則主要夜間活動。</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棲息于低山、丘陵、平原、沼澤、湖岸和草地。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但白天亦可見其活動。飛行時貼近地面,常交替進行鼓翼飛翔和滑翔。以鼠類為主要食物,也會捕食小鳥、蜥蜴、昆蟲等。</p><p class="ql-block">繁殖期為4-6月,巢筑于沼澤附近地面草叢或次生闊葉林內的朽木洞中。每窩產卵3-8枚,卵為白色,由雌鳥孵化,孵化期24-28天。雛鳥晚成性,約24-27天后可飛翔。</p><p class="ql-block">全球分布廣泛,除澳大利亞外。在中國,常見于北部地區(qū)。</p><p class="ql-block">短耳鸮在全球的分布與數量受小哺乳動物密度影響,數量波動較大,部分地區(qū)的種群呈現下降趨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謝大家關注與鼓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阳山县|
宜城市|
项城市|
江门市|
临泉县|
垫江县|
巴彦淖尔市|
平顺县|
文山县|
张家港市|
阿克陶县|
平塘县|
仪征市|
綦江县|
临颍县|
赤壁市|
宣武区|
当涂县|
连南|
阳朔县|
新郑市|
岳西县|
平顺县|
中方县|
四子王旗|
东城区|
陇川县|
金塔县|
呼图壁县|
安徽省|
霍邱县|
文安县|
鲜城|
柏乡县|
和顺县|
阳城县|
文山县|
武陟县|
平果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