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鐵長鄉張地村扁嶺華氏屬始祖京一郞公(1080-1162)世系二十二世始遷祖<span style="font-size:18px;">岐亮公</span>,于嘉慶元年丙辰歲(約公元1796年)自福建省上杭縣蛟洋鄉華家亭橫崗自然村遷徙到距長汀縣(原汀州府)城二十公里的鐵長鄉張地村扁嶺自然村開基創業。這里環境優美,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翠竹挺拔,更有那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成群生長。華氏宗祠甲山兼寅分金,座落于上寨崠腳下,長長的龍脈彎曲而下,就像大地的脈絡,月牙形的砂手從左繞右,走戌口,象形。仿佛是一種獨特的地形象征。門前那寬闊的大坪,左邊方塘如墨硯,右邊挺拔的樹鋒似筆鋒,恰似官人伏案批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該宗祠于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被火燒掉,然后改土墻落成。又于民國卅一年(公元1942年壬午歲)在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土木結構重修上下廳一棟,并入神主香座。從那以后,家族丁財興旺。曾經的華氏家族富甲一方,族人們有著獨特的技藝,會制作銀銅花邊,那三塊鑄銀石器便是見證;家族中也出過武藝高手,像鳴遠公,十人難以近身;近現代更是人才輩出,有文人、先生、官員、商人等。這華氏家族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子孫后代如今分散居住在鐵長鄉張地村本地、長汀縣汀州鎮以及龍巖、福州、廈門、廣東、北京等全國各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岐亮公的后代從太中公(廿五世)生下的龍、鳳、城、玉、寶五個兒子,后傳下惟龍、惟鳳、惟玉三大房(廿六世),現有子孫286人(其中出嫁女姑37人)。家族的發展就像那片紅豆杉古樹,帶著歷史的痕跡,靜靜地矗立著。它就像一位老者,雖歷經風雨,卻依然充滿生機,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和華氏家族的記憶。承載著無數華氏家族先輩們奮斗的歷程,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家族的輝煌。而如今,華氏家族的子孫們也將繼續傳承家族的精神,在不同的地方創造著屬于自己的精彩。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感受到華氏家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書寫著新時代發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宗祠又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年久失修倒塌。據京一郎公廿九世后裔新輝(原當地風水先生)生前說過,此地形為象形,左水倒右走戌口,立甲兼寅反局房分不平,今后若重修可考慮改寅兼甲,或甲兼卯更好,房分均平。</p> <p class="ql-block">(京一郎公三十一世后裔 華海良整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辽源市|
中卫市|
台南县|
南召县|
平安县|
乌海市|
额济纳旗|
藁城市|
云和县|
景宁|
永年县|
锡林浩特市|
延长县|
延寿县|
西平县|
尤溪县|
周口市|
锦州市|
贡嘎县|
南溪县|
广灵县|
璧山县|
武清区|
法库县|
无棣县|
兴国县|
肥东县|
永宁县|
大悟县|
古浪县|
沛县|
基隆市|
凉山|
铅山县|
旬邑县|
浙江省|
时尚|
徐州市|
桃园市|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