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粟裕(1907~1984),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會同人。1927年入黨,并參加南昌起義。紅軍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活動,粟裕將軍善打硬仗,有“常勝將軍”的美譽。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主管軍事工作,曾參加指揮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他也因“淮海戰爭第一功”被推選為元帥,但他再三推辭,遂位列大將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徐海東(1900~1970),原名元清,湖北省黃陂縣(今屬大悟縣)人。長征時期任紅二十五軍軍長(該軍名義上屬于紅四方面軍,實際上獨立長征),紅軍改編后任115師344旅旅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1938年后徐海東大將身體一直不好,期間雖然曾到新四軍任職,但1940年1月后便不再實際指揮作戰,不得不令人惋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黃克誠(1902~1986),原名黃時瑄,男,湖南永興人。1925年入黨,加入紅軍后一直從事政治工作。紅軍改編后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委,黃克誠大將對于開辟根據地頗有心得,整個抗戰期間先后開辟了太行山南端、冀魯豫、蘇北等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又是第一批進入東北的高級將領之一,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委,主持東北民主聯軍后勤工作。建國后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方勤務部部長、政委、主持建立部隊后勤工作的規章制度,籌備朝鮮戰爭及國防建設的后勤供應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4.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陳賡大將是我軍難得的全方位人才,頗具傳奇色彩。1922年即入黨;1924年入黃埔一期,是黃埔三杰之一;1925年任蔣介石侍衛連長,并在戰斗中救了他一命;1926年前往蘇聯“契卡”受訓,回國后成為我黨特務工作骨干;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紅軍改編后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解放戰爭期間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甚至建國后還參加了抗法援越以及抗美援朝戰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譚政(1906~1988),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此后一直擔任政治工作,頗有心得。抗戰時期譚政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期間赴東北民主聯軍并任政治部主任,創建并鞏固中共東北根據地,協助政委羅榮桓領導部隊政治建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6.蕭勁光(1903~1989),原名蕭玉成,湖南長沙人。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后方總留守處主任及留守兵團司令員,指揮多次河防戰斗,保證了中共中央的治安與防衛工作。1945年10月,蕭勁光奔赴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員兼參謀長,部隊改編后任12兵團司令員,期間指揮四保臨江、長春圍困戰、衡寶戰役等。建國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從1950年1月起擔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因此也是唯一一位海軍大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7.張云逸 (1892~1974),原名張運鎰,字勝之,今海南省文昌市人。早年參加同盟會,參與過黃花崗起義,參加革命前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25師參謀長,這種資歷超過了很多元帥。抗日戰爭期間,其擔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后擔任副軍長。解放戰爭期間兼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司令,負責對解放軍后勤補給工作,同時指揮山東內線。張云逸是大將中唯一一個享受元帥待遇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8.羅瑞卿(1906~1978),原名其榮,四川南充人。1928年入黨,參加紅軍后多擔任政治工作。抗戰期間長期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負責培養干部。解放戰爭期間羅瑞卿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此后該部改編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羅扔任政委,參與指揮石家莊戰役、太原戰役等。建國后任公安部部長,參與制定公安機關的組織工作及方針政策,因此被評為唯一的一位公安軍大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王樹聲(1905~1974),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1925年入黨,1927年參加黃麻暴動,土地革命期間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主要指揮官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先后擔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河南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期間曾率部協助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0.許光達(1908~1969),原名許德華,湖南省善化縣人。土地革命期間曾任紅二軍團指揮官,1936年赴蘇聯學習坦克技術。抗日戰爭期間,在抗日軍政大學任教,后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解放戰爭期間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3軍軍長、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建國后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始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因此被授予裝甲兵上將軍銜。他是最年輕的大將,也是唯一一個享受上將待遇的大將。</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察隅县|
周至县|
江达县|
交口县|
洛川县|
开化县|
衡山县|
延长县|
双柏县|
金阳县|
镇康县|
延安市|
施甸县|
墨竹工卡县|
治县。|
高要市|
罗江县|
六盘水市|
宜兰县|
额尔古纳市|
雅江县|
新津县|
宣威市|
耒阳市|
郁南县|
淮阳县|
抚顺市|
盐池县|
六安市|
平遥县|
渭源县|
沐川县|
信阳市|
安泽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永和县|
普宁市|
江西省|
杭锦后旗|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