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翔小籠,上海無人不曉。老陳去南翔N次,吃過N次小籠饅頭。但是說實在的,南翔滿街的小籠館,關于哪家非遺傳承?南翔小籠有什么特點?南翔小籠的歷史文化淵源?這些都說不上來的。<div>這回借助AI,讓Deepseek幫忙做個攻略,跟Deepseek去南翔考察、品嘗小籠饅頭。 </div> 店開的多了,難免魚龍混雜,哪里能吃到正宗的南翔小籠?Deepseek給出的上海本地人及游客的經典選擇是:<br>古猗園南翔小籠(總店),嘉定南翔鎮滬宜公路218號(古猗園南大門旁),保留最傳統的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古法工藝:堅持手工搟皮、現包現蒸,皮薄如紙,湯汁清鮮不膩,肉餡緊實彈牙。 <br>南翔老街小籠館(南翔鎮本地老店),南翔鎮人民街(南翔老街內)。社區老味道,老街居民常去的店,價格親民,口味更貼近家常風格。現蒸現賣、店面較小,但勝在新鮮。<br>上海城隍廟南翔饅頭店(豫園店)上海市黃浦區豫園老街87號(城隍廟九曲橋畔) 。1900年南翔小籠傳入城隍廟,1932年正式掛牌“南翔饅頭店”,成為上海地標美食。適應客流采用半機械化生產,但核心配方和褶子技藝仍遵循傳統,湯汁豐盈,口味穩定。 <br> Deepseek介紹,南翔小籠起源上海嘉定南翔鎮,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當地“日華軒”點心鋪店主黃明賢創制,初名“南翔大肉饅頭”。黃明賢改良傳統肉包,以未發酵面皮包裹肉餡與肉皮凍,形成“皮薄、汁多、味鮮”的特色,迅速風靡古鎮。<br>現在的南翔小籠傳承了皮薄透亮、湯汁豐盈(餡料中融入豬皮凍或雞湯凍)、餡鮮緊實(調味清淡突出原味)、工藝考究(每個18道褶)、小巧精致(每個20g一口入嘴)。<br> 老陳走進南翔老街盡頭的一家小籠館,午餐時分店堂幾乎客滿。點了小籠、餛飩、面筋煲,等侯期間掃視一下店家墻貼。<div>小籠是有流派的,我們的小籠是海派翔式,無蔥、無姜、無料酒、無醬油。<br>我們的小籠在南翔不叫小籠包子,我們叫小籠饅頭。<br>我們每個小籠的折都是18個以上,每個小籠的面皮僅10g。<br></div> 再看看小籠制作,餡看上去很新鮮清爽能帶起食欲,員工操作熟練手勢飛快。 小籠饅頭上桌,夾一個蘸點醋,一口塞嘴里,頓時涌出一口湯汁,然后細細嚼嚼品味。果真鮮美! 吃完帶一籠回家 面筋煲 小橋流水 以上圖片攝于近日,圖片整理、文字撰寫、每篇編輯于近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当雄县|
阿勒泰市|
桐柏县|
疏附县|
巴林左旗|
洪湖市|
台南市|
博湖县|
射洪县|
北海市|
潮州市|
土默特左旗|
辉南县|
无极县|
都匀市|
泰和县|
胶州市|
汕尾市|
上虞市|
手机|
华蓥市|
会同县|
筠连县|
建昌县|
阿勒泰市|
广汉市|
龙游县|
双桥区|
江都市|
定西市|
新乐市|
乐业县|
青铜峡市|
蒲江县|
芜湖县|
师宗县|
桂东县|
黄骅市|
高州市|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