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程遠《水彩系列》</b></h1> <p class="ql-block"><i>退休后,咱以往的水彩情結再次得以復蘇</i><b><i>?</i></b></p> <h1><b>人,都會受影響的,不管以后如何變化萬千,其影響力依然每每發揮著作用。</b></h1><h1><b>本人學畫在清華,其中的建筑系以水彩教學而聞名于世。受此影響,咱的水平自然也不差。</b></h1> <i>初學水彩那節,常去的寫生地點是臨近的頤和園。記得還畫過多張</i>效果蠻不錯的<i>諧趣園場景,可惜作品均已遺失</i> <i>此畫為頤和園后湖的琉璃塔,是本人起手老師吳承露先生推薦的。受其影響,畫面帶有水粉性質</i> <i>此景為隔清華一墻之外的北大燕東園。對本人印象最深的,是那滿壁的爬山虎,但當時沒能力把細節給鼓搗出來</i> <h1><b>1977年,本人考入中央工藝美院。頭年,挾持著水彩畫的習性,于京城各處胡同尋覓景觀。</b></h1> <i>由門洞口望進去</i> <i>東城胡同里很少見的西式小樓。剛一開畫,空中便飄落起雨絲,以至在畫面上留下痕跡</i> <i>東郊民巷。當時,自認為鐵柵欄門畫得不錯,引發后面有人圍觀</i> <h1><b>“老大,小水彩”的起因</b></h1><div><br></div><h1><b>1978年秋,朱軍山先生帶領本班前往海坨山進行水彩實習。結束后,全班畫作掛在教學三樓走廊展覽。出于學過水彩的人少之又少,本人又持有此般小小的優勢,于是作品非但被朱先生評為滿分,還贏得諸同學傳出的“老大,小水彩”贊譽。(那陣本人在工美綽號“老大”)</b><br></h1><br><br> <i>海坨山里的山、水、樹</i> <i>自己對北方農舍墻體上的各層次,頗感興趣,處理得也算得當有序</i> <i>草垛與住房</i> <i>是前邊的雞窩,吸引了本人</i> <i>上方山色朦朦地往下流淌,是因為雨點積聚在畫面存留不住的結果</i> <i>前邊豬圈,后邊住宅,形成了虛實空間</i> <h1><b>1979年,本人隨祝大年先生前往景德鎮,燒制其大型壁畫《森林之歌》(為首都機場創作)。清晨閑余之際,自己便去周邊繪制小景。</b><br><br></h1> <i>其實近景的樹葉既茂盛,細節還瞅著非常清晰。結果讓自己這么</i>的<i>簡潔一處理,贏得了過往上班懂畫者的贊嘆(此地位于景德鎮陶瓷研究所附近)</i> <i>陰天</i> <i>為表現出綠色的景觀,在水彩畫法完結后,不得不動用水粉顏料給予覆蓋</i> <i>被水淹了的樹</i> <h1><b>1979年以后,工藝美院的專業課程全盤上來了,自己的水彩習性便戛然而止。改去攻克線描、國畫渲染,以及學習裝飾。</b></h1><div><br></div><h1><b>1981年臨近工美學業結束,我與同班同學曾小俊騎自行車外出,到河北、山西、陜西一帶沿途畫的是宣紙白描。<br>198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裝潢研究所。工作之余,本人繪制的是受學院影響的裝飾畫。</b></h1> <h1><br></h1> <h1><b>1984年,我由北京裝潢研究所,轉至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當美術老師。</b></h1><h1><b>其實剛開始要轉的,是北京建工學院,人家也同意接收。只不過為保險起見,自己想通過清華建筑系的關系</b><b>,把此事給鞏固鞏固。(許多北建工老人都是由清華調過去的)結果去清華聯系時,被其截留了。</b></h1><div><br></div><h1><b>再有,咱當時轉調單位的意向十分明確,就是非大學教書不去。緣由在于,看好那里的不坐班和有寒暑假,自己能夠利用這些時間來畫畫。</b></h1><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i>在清華建院圖書室自己畫前留影</i></p> <h1><p><b>來到清華后,依據建筑教學的要求,本人又重新拾攬起水彩畫。</b></p><p><b><br></b></p><div><br></div><br><div><br><br></div></h1> <h1><b>清華大學建筑美術水彩教學</b></h1> <i>清華建院學生背著畫夾,走在去寫生的途中</i> <h1><p><b>誰能想到,中國水彩畫最大的教學板塊存在于建筑學領域之中。</b></p><div><b>在我任教的幾十年時間里,清華建院高考入學分數,一直居于全校各院系的頭兩名之中,各省市狀元數不勝數。然而由于招收前不考美術,學過畫的同學并不多。面對如此狀況,要求老師在教授水彩時,必須做示范。</b></div><div><b><br></b></div><div><b>以下,就是本人所做的示范圖。</b></div></h1> <h1><br></h1> <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strong>?</strong></h1> <i>香山古建。屋頂及墻體,描繪得層次有序且工整。兩翼樹葉的烘托,邊緣形狀有被戲稱的“清華頭”一說</i> <i>頤和園“畫中游”。將后邊看得很清楚的建筑,處理得較為模糊,是此畫的關鍵</i> <i>香山碧云寺的石牌坊</i> <i>碧云寺隸屬九進制的建筑群,此為其中一景</i> <i>櫻桃溝內的小門</i> <i>青島洋房</i> <i>貴州少數民族村寨</i> <h1><b>水彩教學</b></h1> <i>本人出版過的書籍,其中四本涉及水彩教學</i> <h1><b>水彩畫,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最初,僅以素描后施彩,或鋼筆淡彩的形式出現。由于水彩具有畫幅小、經濟、易操作的特點,常用作油畫創作前外出寫生收集素材,以及繪制草圖的一種手段。</b><br><b>水彩在世界上形成獨立畫種,并享有盛譽,歸功于英國畫家。十七世紀,英國水彩畫嶄露頭角。特別到了十九世紀,一批頗有才華的英國畫家熱衷致力于水彩畫的研究與表現,從而使得此畫種在世界范圍內名聲鵲起。</b></h1><div><br></div> <h1><b>水彩畫步驟</b></h1> <h1><b>水彩畫以透明、流動、輕快的特質,顯示出其價值。由于水彩顏料是透明的,因此在畫面反復進行疊落修改,出于上下層的色相不同,非常容易產生臟的效果。明確地講,水彩表現需幾遍完成,而不是無數遍完成。</b></h1> <i>透明活潑的水彩畫</i> <i>畫面淋漓通透</i> <h1><div><b>水彩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兩種:</b></div><div><b><br></b></div><b>1、先鋪大的色彩底調,爾后刻畫形象,最后描繪細節。<br>此方式的優點在于,整體大氛圍好。由于水彩畫的色調主要靠頭遍的暈染所形成,先鋪整體大區域的色調,會使畫面富有整體感。<br>并且,繪畫是一種先精力充沛,后疲憊的過程。你先把整體鋪完,那留下的主題即使自己疲憊了,最后也得振作起精神給予完成。更何況有些次要的層次,本來就可以不畫。</b><br></h1> <i>先鋪背景,再繪制主題</i> <i>背景分為兩個步驟,先涂出灰色整體,趁水色未干再將紅布的層次鋪上。而后,進行主題的描繪</i> <h1><b>2、局部認真,抓住主題,繼而再擴展至全局。</b><br><b>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主題突出,其層次、結構、明暗都非常飽滿生動。既符合畫面是小面積的色彩、黑白對比,大面積的灰色流動原則;又符合主題需高高聳立,而其余隨著走勢的意境。</b></h1> <i>此為由下往上的疊摞畫法。先抓住主題的門,再上升至屋檐部分,隨即往周邊擴充</i> <i>云南喜洲老宅。強調主題部分,而虛化前、后兩層次</i> <i>陜北佳縣窯洞。中心部位的層次結構很復雜,而其他部位要放松</i> <i>先將近景植物畫出,包括處理背景的植物</i> <i>刻畫主題的墻體</i> <i>最后完成屋頂</i> <h1><b>局部區域處理</b></h1> <h1><b>水彩畫,分為干畫法和濕畫法。而濕畫法,歸為水彩的靈魂。也就是說以水為媒介,將諸多明暗、色彩、造型等因素連接起來,以達成畫面的水氣靈動、淋漓盡致的效果。</b><br><br></h1> <i>水色靈動酣暢</i> <h1><b>濕畫法有四種基本表現方式:自上而下;先濃后淡;先淺后深;一氣呵成。</b></h1><h1><b>一、自上而下</b><br><b>在表現選擇的區域時,讓顏色順著水勢自然地向下推進,該深就深,該淺就淺。</b><br><b>要知水彩的明度,不是靠白顏色來覆蓋,而是靠水中所含顏料濃度的大小來達成。</b></h1><h1><br><b>最亮區域,任何水色也不上,僅留出白紙。</b><br><b>次亮地帶,水分需很大,顏料濃度要小,其透明效果將紙本身的白充分地反射上來。</b><br><b>灰色地帶顏色的濃度,要適當加強。</b><br><b>深暗部位,水中顏料則很濃,以不形成膏狀為度。</b></h1><h1><br><b>在自上而下的濕接中,所需要的濃度盡量一次性到位。如此,便減輕了以后幾遍疊加表現的負擔,畫面顯得干凈利落。</b><br><br></h1><br> <i>畫面所有區域,都具有從上而下的流動感</i> <i>該深就深,該淺就淺</i> <i>女人的頭發,都被水流沒了</i> <i>背景色相與主體色相,幾近達成一致,恍惚造成現代畫的意象</i> <h1><b>二、先濃后淡</b><br><b>水,對濃厚顏料的沖擊力較小。借此特點,先用濃厚的顏料畫出物體的暗部,趁水未干,馬上換成較大的水色繪制淺的部分。此方式是利用暗部色濃,不易被亮部水沖掉的特點,將整體形象很自然地融合銜接在一起。</b><br><b>有時,淡與濃的碰撞會造成明暗關系的改變,也不必急于處理,沒準兒,還能形成頗有趣的水彩韻味。即使以后需要加強層次,最好也等畫面干透后,再進行處理。</b></h1><br><br> <i>此畫的肩背處,被淺色沖擊得最為有趣</i> <i>淺色主要沖的是衣服部分</i> <i>全局各處沖擊得均很成功,又透,結構還保持清晰</i> <h1><b>三、先淺后深</b><br><b>先畫一層較淺的色域,趁未干,果斷在其中加上所需的濃色,以增強層次,造成畫面水的自然銜接。這個過程充許反復,直至達到所需效果。</b><br><b>但忌諱猶豫盲目地反復涂抹,如此會在造型的邊緣,形成僵死的水跡深邊。</b><br><b>另需注意的是:二遍的水要少,色要濃。否則第二遍水過大,與頭一遍的大水相碰,易于產生控制不住的水流動,形象明暗改變過大,導致你心煩意亂。</b></h1><br><br> <i>此景為云南喜洲。先用濕畫法涂出整體,趁其未干,用濃色繪制屋檐部分,使其自然銜接</i> <i>先畫出漂亮的植物,繼而融加黑布局</i> <i>福字的重顏色,是趁亮灰處水未干加上去的</i> <i>淺色繪制前景</i> <i>濕畫濃淡色相間的后景</i> <i>最后做出前景細節</i> <h1><b>四、一次呵成</b><br><b>當你有了一定基礎后,便可以將物體的黑白灰、強弱虛實,在第一次描繪中盡量完全地給表達出來。</b><br><b>首先,于重色調位置放上濃顏色,這是初學者所不敢與不熟練的地方。頭遍畫,由于是白紙,稍加點水色便顯得挺重,可干了后卻變得非常之淺。如此,就拉不開畫面的黑白對比,自然也獲得不了一次性完成的效果。</b><br><b>具體表現為,除去留出高光,其他區域該濃就濃,該灰就灰,該淺就淺,用水自然地將它們連接起來,最大限度保證畫面色彩的飽和、透明度。這般表現的效果不但很生動,也表明你的概括、取舍能力甚為高超。</b><br><br></h1><br> <i>幾只一氣呵成表現的雞</i> <i>除了五官,其他部位均一氣呵成</i> <i>基本用水色一抹繪就,未去刻畫過多的黑布局及結構,畫面顯得較輕松</i> <i>躲在桶后的男孩</i> <h1><b>基礎入門</b></h1> <h1><b>有人說:水彩畫是世界上最經濟的畫種,同時也是技術最難表達的畫種。<br>難,就難在顏料是透明的,沒有覆蓋力。如若層面涂抹多了,相互不同色相透疊混淆,畫面極其容易顯臟。而油畫、水粉、丙烯畫的顏料有覆蓋力,即使局部畫錯了也可以修改。<br>更要命的在于,往已鋪上的層面里添加色相,出于水的流動特質,往往會控制不住地亂串,以至達不成所需畫面效果。</b><br><b>鑒于此,特別提出水彩畫最為基礎的手法——層次。不理解層次的具體含義,將導致畫面混亂,以至難以深入。</b></h1> <h1><b>在具體刻畫過程中,你必須明確地分出三個層次:基礎色調、中間色調、暗色調。我們簡稱白、灰、黑三種布局。你要想讓形象結實、耐看、不亂,就要認真地表現出這三種的層次面來。</b></h1><div><br></div> <h1><b>一般講,頭遍,繪制出明度亮的基礎色調(白布局)。待水色基本干后,再刻畫中間色調(灰布局)。最后,完成暗色調(黑布局)。</b></h1> <i>留出白,鋪出灰色調</i> <i>再將黑布局畫出</i> <i>木柵欄是主題,所以此處的白、灰、黑三個層次表現得非常明確。而其他部分全用濕畫法處理,使得適當虛化不那么沖擊主題</i> <i>先鋪出整體色彩的淺色基調,再刻畫或灰色、或暗色的結構</i> <h1><br></h1> <h1><b>畫面的分區域繪制法</b></h1> <i>先刻畫前景</i> <i>加上中景</i> <i>最后完善</i> <i>先畫上邊</i> <i>再處理下邊</i> <i>畫出強烈顏色的基調</i> <i>涂上灰色系</i> <i>塑造出細結構</i> <i>淺色基調</i> <i>灰色層次</i> <i>黑布局完成</i> <i>基調</i> <i>黑布局加強</i> <h1><b>當然過程中,你可以調整各自層次的復雜度,以不破壞“白、灰、黑”三個大布局為準。</b></h1> <i>淺淺的</i> <i>灰布局層次</i> <i>黑布局完成</i> <h1><b>最后談談,同學們通過實踐,要達到什么目的呢?</b><br></h1><h1><b>一言可以蔽之:經過反復實踐,找到運作內在的“規律”性,是為主要目的。一旦“規律”被找到,也就如同獲得了靈感般的秩序,表現起來由復雜轉為簡單,得到了輕松,而且還能舉一反三。</b></h1><h1><b>以“白、灰、黑”三個大層次為基準的表現手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規律。如果你對其掌握了,水彩也就入門了。</b><br></h1><br><br> <h1><b>下面,展現本人的一些水彩作品</b></h1> <i>黔東南高增</i> <i>回憶往昔</i> <i>玩耍的小女孩</i> <i>云南喜洲</i> <i>兩少女</i> <i>飄</i> <i>西南村寨</i> <i>趕集休息</i> <i>鎮內渠道</i> <i>希望</i> <i>江邊洗滌</i> <i>全家</i> <i>陜北老漢</i> <i>走在陽光下</i> <i>夫妻倆</i> <i>姐弟</i> <h1><p><b>人,是受影響的動物。</b></p><div><b>早期,水彩畫對俺產生了影響,中期階段又受到工美線描及裝飾的影響,而后的清華教學影響、國外抽象影響。更有甚者從2005年伊始,竟花費了八年時間丟棄繪畫,改為撰寫小說。</b></div><div><b>但以往?</b><b>所受的這些影響,終究還會再次發揮出作用的。2013年,本人重啟繪畫,畫風名稱就叫做“水彩風格油畫”。</b></div></h1><h1><b>世道輪回,真是不可思議呀!也可以說,曾經一點小小的優勢,沒準兒未來,便會轉換成一條寬闊無比的康莊大道。</b></h1><h1><b>難道不是嗎!</b></h1> <i>本人退休后,所繪制的“水彩風格油畫”《砍柴》。那尺寸,可比咱曾經的“老大,小水彩”,大出太多了</i> <i>本人現狀</i>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内黄县|
赤水市|
盐山县|
闽清县|
班玛县|
卓尼县|
营口市|
巴东县|
漳州市|
株洲市|
靖西县|
喀什市|
蕉岭县|
宜宾县|
东乡|
肇庆市|
桃源县|
师宗县|
台湾省|
天津市|
长子县|
四平市|
天长市|
肥城市|
宣恩县|
砀山县|
西青区|
平昌县|
琼海市|
岳阳市|
阿拉善右旗|
四川省|
钟山县|
阜南县|
苗栗县|
邛崃市|
图们市|
徐州市|
祥云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