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五章 情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巧不巧,就在裕仁天皇召開御前會議的同日一一1938年9月7日,廣東省政府主席、廣東保安司令吳鐵城向重慶密報:日軍在攻打武漢的同時,“擬同時進犯華南,其登陸地帶似將在大鵬灣,現(xiàn)敵已派駐瑞士前公使矢田等到香港游說南侵計劃,并派艦在該灣海面追毀我漁船,以防其行動為我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發(fā)完這份電報,吳鐵城頗為得意。在廣州白云山北麓一處密設(shè)的地下指揮所,他揮舞著發(fā)電草稿道:“驚世之作,驚世之作呀!”興奮地對機要室的部屬說:“想想看,這等重要之情報,中共沒有弄到,軍統(tǒng)中統(tǒng)也沒弄到,倒給我吳鐵城弄到了,你們說這是不是驚世之作?”部屬們頻頻點頭,機要室主任賴遠旺奉承道:“主席睿智,神通廣大!此項成果簡直可與您當年說服張學(xué)良易幟、動員張學(xué)良率東北軍入關(guān)媲美,是廣東軍民的福氣呀!”</p><p class="ql-block"> “那是!不世之為舍我其誰?”吳鐵城一臉得意。</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所說沒錯,此情報可謂驚世之報!日軍將情報掩蓋得天衣無縫,外界幾乎看不到絲毫蛛絲馬跡,但沒有不透風的墻,最終還是泄密了。那幾大情報部門都沒有所獲,怎么會讓吳鐵城獨有所得呢?其實這份情報雖說是港英當局情報機構(gòu)傳遞給他的,周折不少,還真是國共合作、中英合作的產(chǎn)物。幾家情報機構(gòu)人員心照不宣地關(guān)注日軍南下戰(zhàn)略長達一年之久,后經(jīng)過多方收集、偵察甚至竊取,才探明了日軍將在今年秋季進攻廣州的消息。只不過所獲情報信息霧里看花,撲朔迷離,沒有坐實。加之情報小組自感人微言輕,怕情報呈送難到最高層。于是通過港英政府轉(zhuǎn)給一向敢作敢為,好為人先的吳鐵城主席,既方便又最佳。吳鐵城乃蔣介石忠實信徒,此時深得蔣委員長信任,情報給他,一定會有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 但吳鐵城的熱臉貼到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冷臉,此情報發(fā)出后,并未等到他期待的結(jié)果,讓吳鐵城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 見重慶方面并沒有想象的“喜出望外”、“聞電而動”,吳鐵城有點沉不住氣,打電話給時任軍委會軍令部部長的徐永昌:“次宸兄(徐永昌比吳鐵城大一歲,1887年生人也),重慶不會是天天西湖歌舞吧?我這里可是山雨欲來呀!給你們的電報如何?我們等著訓(xùn)示呀!”</p><p class="ql-block"> 徐永昌也不客氣:“鐵城老弟謬論,你等殫思極慮,夙夜在國,可喜可敬!我們也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勉不懈,沒有吃干飯!對貴電,委員長的訓(xùn)示是:‘所來之電似是而非,恐乃日軍蠱惑,不可上當。’不好意思,我們正考慮怎么給你回電呢!既然你來詢問,那老夫就告之,不要聽風就是雨,保持清醒,保持警惕就是了。噢,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舉著電話愣了半天,滿腔熱情遞交的情報,蔣委員長及軍令部卻不以為然,讓他詫異。他們不僅對情報的來源表示疑意,還認定日軍有蕪湖、南京誤炸英美軍艦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損英法利益;更不敢在武漢用兵之時,分兵攻打廣州。軍令部告訴他,“這分明是一種疑兵之計”,給本想邀功的吳鐵城潑了一瓢冷水。</p> <p class="ql-block">吳鐵城是孫中山先生同鄉(xiāng),九江才子,辛亥功臣。吳少年得志,是國民黨政壇上最活躍的人物之一。憑著追蔣反共的赤膽忠心、權(quán)謀與交際的高超技巧、三寸不爛之舌的曠世口才,曾經(jīng)是蔣介石信任的“心腹”。因此他才有如此膽識單獨給蔣介石呈報這份“似是而非”的電報。</p><p class="ql-block"> “似是而非”是重慶方面對吳鐵城電報的看法,但從后來的情況證實,卻并非如此!這份電報對國民黨政府和中國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情報。如果這個時候調(diào)動軍隊,加強防御,有的放矢布防,極有可能將日軍擊敗在登陸灘頭或損兵折將,起碼不至于讓廣東淪陷這么快。</p><p class="ql-block"> 要命的是,就連吳鐵城的此時上司,時任第四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第四路軍總指揮兼廣東綏靖主任的余漢謀,也對情報表示了某種懷疑,雖然他對吳鐵城的攻關(guān)能力欽佩不已,但對這位省政府主席從哪里搞到如此戰(zhàn)略級的國家最高機密也存疑慮。余漢謀是聰明人,一切唯蔣委員長指令是從,他認為這或許只是民間對日軍種種蛛絲螞跡的一種分析,因此,既沒有在呈往重慶的電報上簽字,也沒針對情報所提供的日軍企圖,在廣東沿海加強軍事防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雖然重慶當局這樣認定,但兵者,國之大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還是指令情報部門對此事進行了查證核實。不知是日軍的情報保密和軍隊隱蔽工作做的太好,還是蔣委員長對日軍南下戰(zhàn)略的主觀意見左右了國民黨情報人員的偵查與判斷。最后調(diào)查核實的結(jié)果是,1938年10月6日,軍令部給廣東回電還是堅持認為:“敵最近將來決無攻華南企圖,萬勿聽信謠言。”這時離日本登陸大亞灣已經(jīng)不到一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向頑固堅毅的吳鐵城主席對軍令部的回電也不以為然。他輕蔑地把電報丟在桌上,對部下說:“一派胡言!這幫千里之外的高參們,高高在上,只會出餿主意,瞎指揮!”當上海市長時,被民眾唾罵為“漢奸”的呼喊聲如芒在背,顏面掃地。當時昧著良心執(zhí)行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讓他飽受罵名,現(xiàn)在還心有余悸。如還再犯,那就是洗不清的漢奸了!</p><p class="ql-block"> 守土有責,國破事大,不能不防。9月下旬,吳鐵城以廣東保安司令的名義提請余漢謀召開了第4戰(zhàn)區(qū)軍事會議,結(jié)果到會的只有第63軍長張瑞貴、第65軍軍長李振、第8軍團長夏威和廣東江防司令黃文田。第4軍、62、64軍、66軍和65軍的兩個師都被蔣委員長調(diào)去了武漢會戰(zhàn)。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一廂情愿地認為:如果日軍進攻廣州,必將損害到英國在香港的利益,英國一定會出面干涉制止。因此,蔣介石判斷,日軍不會貿(mào)然進攻廣州。基于這樣的戰(zhàn)略判斷,廣州始終未被國民政府當作重點防御地區(qū),戰(zhàn)區(qū)的主力部隊也悉數(shù)調(diào)往了武漢。</p><p class="ql-block"> 而作為戰(zhàn)區(qū)主要決策者的余漢謀,也沒有料到日軍會從大亞灣登陸。他指著作戰(zhàn)室墻上的巨幅地圖,一再堅持“虎門是進攻廣州必經(jīng)之路,日軍會從虎門打過來”,說得吳鐵城、李振他們不得不點頭稱是。還把原先駐防惠州的第63軍調(diào)往虎門一帶,以此來加強虎門的防御,這樣大亞灣一帶的駐軍只剩下一個未滿員的151師。</p><p class="ql-block"> 余漢謀堅持重點駐防虎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海軍曾先后兩次進攻虎門,都在國民政府海軍部次長陳策的指揮下,中國海軍、空軍和虎門守軍密切配合,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利用海岸炮火的巨大威力,挫敗了日軍的作戰(zhàn)企圖,成功守住了虎門,但陳策在這次海戰(zhàn)中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成為國民黨軍隊中少有的獨腿將軍”。</p><p class="ql-block"> 虎門之戰(zhàn)的兩次勝利,讓余漢謀心存幻想,過度迷信海軍和虎門,而把防御重點放在虎門,有點“守株待兔”之意。但日軍沒按余長官的思路出牌,而是選擇了首先從防守薄弱的大亞灣下手,登陸后對廣州迂回包抄,斷其后路。日軍這顯然是受了淞滬會戰(zhàn)時日軍登陸金山衛(wèi)的啟發(fā)。1937年11月5日日軍趁中日軍隊在上海打得膠著之時,為打破僵局,秘密派出第10軍8萬多人繞到上海西南側(cè)杭州灣的金山衛(wèi)登陸。蔣委員長擔心自己的后路被斷,只得放棄抵抗,上海淪陷,淞滬會戰(zhàn)以失敗告終。而這次進攻廣州,日軍故伎重施,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招果然奏效。造成大亞灣無兵可守,登陸如入無人之境。這是后話了。</p> <p class="ql-block">開完戰(zhàn)區(qū)防務(wù)會議,余司令長官由63軍長張瑞貴陪同去虎門重點布防去了。吳鐵城主席也用三天時間,在65軍軍長李振的陪同下,對大鵬灣至大亞灣一帶海防情況進行了巡查。他還是對軍令部的判斷很有扺觸,對余司令長官的防御重點心存疑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吳鐵城對大亞灣一線海防陸防之薄弱大吃一驚,不僅兵力分散,裝備和工事也很陳舊。</p><p class="ql-block"> “這怎么能頂住日本鬼子的虎狼之師呢!”一路上他都發(fā)著這樣的感嘆。</p><p class="ql-block"> 好在民眾和基層官兵的抗日決心稍微寬慰了吳鐵城的心。吳鐵城看到各地的自衛(wèi)隊和保安團已經(jīng)建立起來,也組織了程度不同的培訓(xùn);軍營里厲兵秣馬,筑壘砌墻,修筑工事,積極準備著抗擊日軍侵略者;城墻上,民舍邊都寫有“以我熱血,染我疆土,誓死抗日到底!”、“眾志成城,抗日必勝!”、“守土有則,尺地寸草,不得放棄!”等標語口號,顯示了民眾抗日的態(tài)度和決心。</p><p class="ql-block"> 在澳頭學(xué)校他看了學(xué)校組織的防空演練,聽了嚴校長的情況介紹,不停點頭稱好。在學(xué)校挖的防空洞前,他四處望了望,跳上洞口邊的碎石堆上,帶有表演意味地:“同胞們,廣東乃我國民革命之發(fā)源地,也是中華民族堅強之堡壘,對于日寇的任何侵犯我們都應(yīng)頑強抵抗,堅決打去!同時,民眾還應(yīng)善于保護自己,在這里,澳頭學(xué)校做了榜樣。有這樣的防空洞,就不怕鬼子的轟炸,不怕他們的炮擊,就能保護好我們的老幼,特別是少年兒童。”</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跳下碎石堆,在“嘭嘭”的閃光聲里緊緊地握住嚴校長的手說: “民心可嘉,民心可嘉呀!”并噓寒問暖地關(guān)心起嚴校長的身世。</p><p class="ql-block"> “中大畢業(yè)!你不是黨員?”吳鐵城看到嚴校長胸口沒佩黨徽。</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沒有黨派。”嚴校長回答說。</p><p class="ql-block"> “黨國人才,黨國人才呀!要注意栽培!要注意栽培!”吳鐵城指著嚴校長,對身邊陪同他巡查的國民政府惠陽縣縣長劉秉綱說。</p> <p class="ql-block">興頭正旺,吳鐵城在眾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澳頭港邊的虎頭山,這是大亞灣的主陣地,守備陣地的是國民革命軍451旅902團1營2連。在隨行記者照相機的咔嚓聲中,吳鐵城跳上老炮臺指著眼前汪洋一片的大海,對負責大亞灣一線防衛(wèi)的151師師長莫希德少將說:“日軍來犯,此為要地,一定要嚴加防范!嚴加防范!”眾將校軍官紛紛點頭稱是。他環(huán)顧四周,見戰(zhàn)壕里有官兵和老百姓在修筑工事,便興致勃勃地跳了下來,走進官兵們正在修筑的戰(zhàn)壕,裝模作樣地鼓勵官兵,與士兵握手、拍照留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時,連長林云滿頭大汗地從戰(zhàn)壕另一頭跑來,立正,向吳鐵城敬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高興地脫下手套伸手與林云握手,并把林云拉到跟前,用手套撣去林云衣服上的泥土,親切地拍了拍林云肩膀:“辛苦了!兄弟們辛苦了!”林云不好意思地揩了揩臉上的汗,和士兵一齊喊著“吳主席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大為高興,拉過林云面對隨行官員和記者說:“諸位,這就是中國軍人,一身汗水一身泥,一身鐵骨一腔血呀!他們將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堅守陣地,保衛(wèi)人民,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吳主席的講話迎來陣陣掌聲。</p><p class="ql-block"> 馬上林連長迎來了大批記者的采訪,嘰嘰喳喳,讓林云應(yīng)接不暇。</p><p class="ql-block"> “如果日軍在你正面登陸,你們能頂?shù)米幔俊?lt;/p><p class="ql-block"> “這么重要的陣地,怎么才你們一個連隊?”</p><p class="ql-block"> “林連長成家了嗎?想到過犧牲嗎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林云往戰(zhàn)壕處退了二步,跳到堆著彈藥箱上。“先生們,你們問題太多,我不好一個個回答,集中回答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好!”記者們異口同聲。</p><p class="ql-block"> 林云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說:“你們說能頂?shù)猛鶈幔课腋嬖V你們,軍人沒有不能只有能!頂?shù)米∫敚敳蛔∫惨敚∵@就是我們的態(tài)度!問我們想到過犧牲沒有,當兵的哪能不面對生死?國家都這樣了,我們不犧牲誰犧牲?當然我們也有兄弟們怕死,但我們的職責和軍紀不允許你怕死,這請你們放心!人在陣地在,我們連不會有一個逃兵、孬種!至于怎么才一個連隊?這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我們的任務(wù)就是守住陣地!”</p><p class="ql-block"> “嘩、嘩、嘩。”一陣陣掌聲。林云有力地揮了一下手,結(jié)束了講話。</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也用力鼓著掌,很滿意地點著頭。看著林連長跳下彈藥箱,他余興未盡,拉著林云要沿戰(zhàn)壕看看,一路上吁寒問暖的。</p><p class="ql-block">? “林連長何方人士?”吳鐵城問。</p><p class="ql-block">? “常州武進。”林云回答。</p><p class="ql-block">? “武進好呀,以武而進,人杰地靈呀!”</p><p class="ql-block">? “不敢不敢!主席才是人杰。我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家破人亡,正遭受日本鬼子的燒殺蹂躪,我是憤慨難平!可惜卑職在身,不能回家報仇!”林云握緊拳頭,狠狠地揮動著。</p><p class="ql-block">? “是呀,是呀!憤慨難平!只要全民共仇敵慨,我們定能戰(zhàn)勝日寇!”吳鐵城頻頻點頭稱是。</p><p class="ql-block">? 當走過一個機槍掩體,吳鐵城停了下來。他拿鍬拍了拍掩體上沿,說:“怎么不用水泥沙漿覆蓋?”吳鐵城是陸軍中將,早年曾任北伐軍師長,對軍事還是熟悉的。他知道火力點將是日軍進攻打擊的重點,泥巴壘成的火力點一炸就毀,形同虛設(shè)。</p><p class="ql-block"> 林云掃了一眼隨行的上司們,見上司們都面無表情,便脫口而出:“水泥?沒有呀!”</p><p class="ql-block"> ?吳鐵城一怔,轉(zhuǎn)身盯著李振軍長:“旋空(李振字旋空),不是拔給你們60噸水泥嗎?不會用到別處了吧?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呀!”</p><p class="ql-block"> 李振球一臉緊張,望了望莫希德師長,趕緊回答:“是!主席,水泥在下拔途中,在下拔途中。”</p><p class="ql-block"> “趕緊下拔,耽誤不得!”吳鐵城慍怒著,在戰(zhàn)壕低矮處扶住林云肩膀一躍,上了戰(zhàn)壕。</p><p class="ql-block"> 他掃了一眼整個陣地。地形尚可,卡住了廣汕公路的通道。地勢也不錯,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但如日軍真要在大亞灣登陸,區(qū)區(qū)一連兵力,怎么能頂住成千上萬的虎狼之師呢!吳鐵城望了望身邊的林連長,不禁對他們視死如歸的氣慨充滿敬意。</p><p class="ql-block">? 這次巡查,吳鐵城對眾志成城的民心感到滿意,但對防衛(wèi)力量如此薄弱憂心忡忡。避實擊虛,日軍是知道的,這更加堅定了吳鐵城對日軍將在這一帶登陸的判斷。</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8日,日軍行動在即,吳鐵城又鍥而不舍地急電告重慶:“據(jù)香港英軍情報機關(guān)消息,敵擬派四師團一混成旅團大舉南犯,或在真日(指11日)前后發(fā)動”,指出日軍進犯華南,主要登陸場仍在大鵬、虎門一帶。電報中連登陸的時間、地點、兵力配置和情報來源都說得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 對吳鐵城這一有根有據(jù)的重要情報,重慶當局還是一葉障目,大夢未醒,可見其冥頑不化。10月9日,軍令部在回復(fù)吳鐵城的電報中,竟將此當成日軍的反宣傳,是聲東擊西,蒙蔽我軍。</p><p class="ql-block">? 這讓吳鐵城很是生氣。他當著余漢謀的面罵著軍令部:“這幫廢物,誤人誤國。”</p><p class="ql-block">? 他揚著余漢謀遞給他的重慶軍令部電報,聲色俱厲地:“昏庸!昏庸!為了一個武漢會戰(zhàn),居然掩蓋事實,罔顧真情,置華南戰(zhàn)略要地安危于不顧,真是貽誤戰(zhàn)機,誤人誤國呀!”</p><p class="ql-block">? “鐵兄息怒,鐵兄息怒!”余漢謀看到吳鐵城滿臉濺朱,氣憤填膺,趕緊圓場。余漢謀知道自己雖然是廣東戰(zhàn)區(qū)的最高負責人,但畢竟不是蔣委員長的心腹,而眼下的這位同事既是兄長,長他八歲,在國民黨內(nèi)資歷深厚;又是蔣介石的心腹,能力威望都比他強,因此對吳鐵城尊重有加。至于蔣介石派吳鐵城任職廣東,有監(jiān)視和制肘他的用意,余漢謀心知肚明,心若無事。在做人上,余漢謀還是能審時度勢,老謀深算的,他欣賞吳鐵城義氣大度,敢做敢當?shù)男惺嘛L格,兩人相處,能伸則伸,能屈則屈,所以兩人的配合還算默契。</p><p class="ql-block">? 余漢謀把吳鐵城讓進沙發(fā)坐了下來,滿臉笑容地:“您是黨內(nèi)名嘴,您都不能說服軍令部,我能有什么辦法?只有唯令是從。何況戰(zhàn)場的事,風云際會,千變?nèi)f化,誰都說不準,我們又何必較那個真呢?遵從命令,此乃天道。我們聽令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的確,吳鐵城似乎天生就有做“說客”的本領(lǐng),深受蔣的喜愛,他有堅強的毅力和原則性,又八面玲瓏,很會平衡各方面的關(guān)系,贏得了國民黨上下的好感,“名嘴”這個稱呼就是在這時應(yīng)運而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吳鐵城一生中最為人稱道的幾件事,都和他的嘴皮子有關(guān)。一是1928年,北伐勝利后他到了東北,以三寸不爛之舌和慷慨解囊,以誠換心的態(tài)度,說服少帥張學(xué)良“東北易幟”,從而使國民政府從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tǒng)一。二是1930年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后,再度前往東北游說張學(xué)良,率東北軍大舉入關(guān),使閻錫山、馮玉祥組成的反蔣同盟隨即瓦解,蔣介石贏得了中原大戰(zhàn)的勝利。三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擔任海外部長期間,吳鐵城多次前往南亞動員華僑抗日,為國家募得大量海外捐款。四是在1944年,為了招募青年入伍抗戰(zhàn),他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建立青年軍,提出了至今仍能讓中國人熱血沸騰的著名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這次吳鐵城的三寸不爛之舌沒有能說服蔣介石,讓他從面對武漢會戰(zhàn)的緊張焦灼中轉(zhuǎn)過身來,關(guān)注一下日軍對廣東的入侵,遵從實事,支持他們協(xié)調(diào)力量抗擊日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讓人唏噓地是,10月10日日軍南派遣軍的艦隊已從澎湖馬公島啟航,箭已離弦。蔣介石仍堅持認為廣州方面不會發(fā)生大的戰(zhàn)事,在粵軍主力已有半數(shù)抽調(diào)北上的情況下(第4軍,第64軍,第66軍等參加武漢會戰(zhàn)),仍要求余漢謀派兵增援武漢,電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急。廣州余主任幄奇兄(余漢謀,字幄奇):無論如何,須抽調(diào)一師兵力,向武漢增援。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幸保。只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切盼吾兄不顧一切,勉抽精兵一師,以保全大局。究抽何師何時可到?盼復(f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武漢會戰(zhàn)的確處在僵持中,雙方拼殺極其緊張。這份手令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武漢戰(zhàn)局的極度焦灼和茫然,即使是他本人也不可能相信“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但如有增援那當然更好。只是,武漢固然需要守衛(wèi),但日軍艦隊已向中國東南海岸駛來的軍事行動就可全然不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真的判斷失誤?還是另有考慮?但是現(xiàn)在補救為時已晚,日軍艦隊已經(jīng)兵臨城下,華南大地的血風腥雨即將來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松原市|
宾川县|
宁武县|
新津县|
莫力|
汝州市|
天柱县|
定日县|
英吉沙县|
建昌县|
萍乡市|
桂林市|
西乌珠穆沁旗|
吕梁市|
朝阳市|
长岭县|
栾城县|
广宗县|
名山县|
从化市|
河南省|
通城县|
盐边县|
沁阳市|
蛟河市|
阳城县|
吐鲁番市|
会理县|
临海市|
兴隆县|
九寨沟县|
香格里拉县|
岚皋县|
弥勒县|
平和县|
和林格尔县|
秦皇岛市|
咸宁市|
临泽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