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二下午,來到了源底村。</p><p class="ql-block">源底村是龍泉市最大的行政村,是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整個村落呈背山面水之勢,形成喇叭型峽谷山村,山水互為映襯,白墻青瓦高低錯落,古樹果木點綴其間,野鳥家禽交相鳴啼,真正達到了人與自然的極度和諧。村主干道呈南北走向,貴溪將村分為東西兩面,村舍沿溪呈團聚狀。西區(qū)老街保存較好,徐仰山故居、徐氏宗祠都在此區(qū),保留著古老的防火墻,塊石、卵石路面。東西兩岸村落保留較為完整古民居等建筑24幢。村落部分民居仍保留著傳統(tǒng)風貌與歷史格局。</p> <p class="ql-block">“白云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只見粉墻高聳,鴛瓦黛青,掉楔鷗吻,雕梁畫棟,盡顯浙派山鄉(xiāng)建筑特色,是龍泉古民居之典范。以徐仰山烈士故居為代表,均系一式的“四水歸堂”。走進古民居就看到天井,四面高墻中狹長的一方天井,使得老房子更加的幽暗凄迷。</p> <p class="ql-block">義倉</p><p class="ql-block">徐敬五,民國初龍泉最大地主之一,其創(chuàng)辦義倉事跡被刻于石碑,“東海仁風”更銘記于周邊村民心中。徐氏祖上有一“義莊”,祖上多義舉義事,徐敬五繼先祖遺風,騰出大片房子,建成五個圓形義倉,用于存放救濟用的稻谷。拿出500石租(糧食)創(chuàng)建義倉。貧困者每年青黃不接缺糧時,“每口月給米三斗”。1939年荒災(zāi),鄉(xiāng)人缺糧又多拿出500石,在義倉發(fā)放。縣長唐巽澤親授匾額“東海仁風”嘉獎。</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下樟村</p><p class="ql-block">下樟村,史稱云塢古村,屬浙江省龍泉市,距城區(qū)7公里,毗鄰白云巖名勝風景生態(tài)旅游區(qū)。下樟村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落,因村口有棵古樟而得名。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祖上--北宋名士管師復(fù)曾隱居于此,留下了“滿塢白云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這里有著豐富的原始自然生態(tài)資源,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村四周群峰透迤、奇巖特秀,常年云霧繚繞,幽若仙谷。村內(nèi)泥墻木梁、木橋、木柵欄.....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有保護良好的云塢書院、鄭玉奎烈士故居,有明清古建筑群,雕欄畫棟、錯落有致,形成一定規(guī)模。村西上游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跡--白云廟,村南下游有千年古樟,村東有古楓高聳入云、羅漢松枝繁葉茂,村北白象潭、鯉魚閘一條清泉穿境匯入雙龍瀑。據(jù)《龍泉縣志》記載,下樟白云巖曾是北宋皇帝宋徽宗避難之所,也曾是南宋末代二王的駐蹕行宮。</p><p class="ql-block">下樟村與自然山水融一體,既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又寄托著先人天人合一、耕讀傳家等美好愿望,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云塢書院</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樟樹</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抵達松陽市,入住酒店。抓緊時間,吃了點晚飯,去逛南直街夜市。</p> <p class="ql-block">南直街</p><p class="ql-block">該街區(qū)位于松陽老城南部,東西長約550米,南北長約480米,占地面積約16.52公頃。主要街巷有南直街、人民大街南段、官塘路、橫街、豬行路等。街區(qū)內(nèi)街巷系統(tǒng)完善、傳統(tǒng)業(yè)態(tài)豐富、商肆民居林立,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p><p class="ql-block">當我們晚上8點半趕到時,街上還是燈火通明,游人如織,人頭攢動。好一派熱鬧喜慶的場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石狮市|
嘉善县|
渝中区|
万年县|
樟树市|
迁安市|
谢通门县|
酉阳|
商城县|
和龙市|
永州市|
洱源县|
高邮市|
禄劝|
甘泉县|
时尚|
孟连|
庆元县|
报价|
天等县|
沽源县|
旌德县|
老河口市|
琼结县|
青河县|
讷河市|
连江县|
磐石市|
闽侯县|
开原市|
泗洪县|
岳西县|
虞城县|
宁陵县|
三明市|
阿拉善左旗|
封开县|
新蔡县|
石狮市|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