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羅并鄉原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春暖花開之際,原湖南省新化水泥廠部分老同事在長沙聚會,現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行業事務中心副廳級退休干部柳毅向大家展示了一張珍貴的照片,那是工廠1975年工業學大慶先代會全體代表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從左至右:黨委書記劉廣清(第一排),副廠長(78年8月任廠長)牟心忠(第二排左),黨委副書記薛培玉(第二排右),副廠長李鎮傳(第三排),副廠長黃克良(第四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里,時任黨委書記的劉廣清并未居于正中,而是主動蹲在最邊上,廠里其他領導也隨意分散站立,他們把中間位置都留給了廠里一線的老職工。這看似平常的舉動,反映了水乳交融的干群關系,完美地詮釋了人民就是天地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位姓張的老職工談及劉書記,滿是感激。他剛進廠不久,一次突發腹痛,冷汗直冒,身旁的同事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劉書記得知后,即刻派車將他送往十多公里外的縣人民醫院,診斷為闌尾炎,幸虧搶救及時才化險為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職工感慨,在他們眼中,劉書記既是德高望重的領導,又是和藹可親、時刻牽掛職工冷暖的仁厚長者。在劉書記面前,大家毫無拘束,心里話愿意傾訴,遇上困難直接提出。有時,職工自己都沒考慮到的事,劉書記早已想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7年,柳毅在機修車間當刨工,結婚時借學校教室辦了個簡樸儀式。為不打擾他人,他只通知了車間、科室相關人員。可婚禮快開始時,劉書記竟來到教室,代表廠領導向新郎新娘送上祝福。這讓柳毅和在場眾人既意外又感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過七旬的老趙回憶,1971年初,劉書記剛結束在非洲3年的援外工作回國,就接到湖南省建筑工程局的任命,前往新化縣籌建水泥廠。上任那天,寒風凜冽,但他內心滿是熾熱激情。自1944年3月在抗日戰爭最艱難時投身革命,他便將一生獻給了黨。從山東萊蕪到遼陽,再到沈陽,打仗辦廠,一路奮斗不止。1958年初,他從北京到湖南株洲,籌建好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1966年回省局,剛過上2年安穩生活,又奔赴非洲也門參與援外項目。面對一次次調動與挑戰,他都出色完成任務,深受組織和人們的贊譽,獲援外優秀專家組長等多種榮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劉廣清書記在也門共和國援外時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為建廠第一批職工,我們跟著劉書記來到新化縣偏遠山區西河時,都愣住了。這里距省會幾百公里,荒無人煙??蓜泤s滿懷激情,為大家描繪美好未來。大家在天馬山下安營扎寨后,沒有辦公場所,劉書記就把指揮部設在當地農民家一間狹小房屋的閣樓,既當辦公室,又作為臨時的家。他每日風雨無阻往返于住處和工地,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精神抖擻出現在施工現場。他忘我的工作熱情,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工廠初具規模時,住房依舊緊張,一些來自上海等大城市的技術人員思想波動。劉書記以身作則,將本屬于自己的住房讓給家庭困難的技術人員,自己則帶著全家擠在辦公樓一樓的小房間里。這個舉動令技術人員深受感動,不僅安心工作,還表現出色,在80年代陸續成為水泥廠的中堅力量,有的人后來還擔任了廠長和副廠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毅深情地說,劉書記的高風亮節、無私奉獻體現在一件件具體事例中。他在湖南省安裝公司至省新化水泥廠工作期間,每次調工資都主動把名額讓給了別人。為節約企業的費用,他無償把自己在長沙的住房騰出來,給水泥廠作辦事處,直到離休才收回。當時,四面八方而來的職工在劉書記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秉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獻精神,毫無怨言地加班加點,相繼建成了第一、第二條水泥生產線,使新化水泥廠年產量達50萬噸,成為當時湖南省第二大水泥企業,為后續擴建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省水泥工業的持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劉廣清書記全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劉廣清最小的女兒劉沈介紹,母親一輩子跟隨父親轉戰南北,相夫教子,而父親卻沒有想辦法為母親解決工作,家有六個孩子,就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經濟拮據時,甚至喂過豬,養過兔,種過菜,有一年開學時,父親把一塊跟隨他多年的手表賣了,才湊齊孩子們的學費。她在新化水泥廠工作時,父親完全能把她安排到條件好的辦公室,卻讓她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她的二姐下放農場后,身為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父親,沒有動用關系安排二姐回城,二姐在農場工作了十多年,直到父親離休后,組織出面才得以回城。當時,她們覺得父親心里只有企業和職工,對家人卻不通人情,后來才明白父親心中藏著無私的大愛。他前半生把愛奉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后半生把愛奉獻給國家企業的建設事業。這種大愛如熠熠生輝的明珠,永遠在她們記憶深處閃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劉廣清書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幾十年后,當年的創業者談起湖南水泥行業的開拓者劉廣清,無不稱贊有加。他去世時,原新化水泥廠一些老職工聞訊后,自發專程從新化坐火車趕到長沙,為職工的好書記送別,這正是“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的生動寫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及資料由柳毅和劉沈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木里|
靖远县|
SHOW|
鸡东县|
桐乡市|
文登市|
武清区|
星子县|
龙江县|
永善县|
茶陵县|
东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绛县|
吉林省|
黄梅县|
突泉县|
西宁市|
大同县|
寿光市|
锦屏县|
八宿县|
久治县|
尤溪县|
永泰县|
德兴市|
安仁县|
蓬安县|
蓬溪县|
鹤山市|
潼南县|
湖南省|
鄂温|
台中县|
理塘县|
枝江市|
滁州市|
嘉义县|
桐城市|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