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親的帽子 (散文)</p><p class="ql-block"> 文/王仁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敬愛的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九個(gè)年頭了。她老人家是九十五歲那年的秋日里走的。</p><p class="ql-block"> 從母親安詳而永久地閉上眼睛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著要留一件母親的遺物珍藏起來。想母親的時(shí)候,就把遺物請出來,睹物思人,母親猶在。</p><p class="ql-block"> 我最想留得是母親穿過的那件面料為真絲織錦緞的“唐裝”,大紅色的,做工考究,點(diǎn)綴著暗花,圖案寓意吉祥長壽。</p><p class="ql-block"> 這種款式的“唐裝”上衣,曾在當(dāng)年風(fēng)行一時(shí)。衣服是大學(xué)畢業(yè)后到蘇州創(chuàng)業(yè)的女兒,用第一年薪水中節(jié)省下來的錢,為奶奶在蘇州馳名老字號(hào)“乾泰祥”店定做的。衣服的尺寸是我老伴在手機(jī)上發(fā)給女兒的,公婆衣服的尺寸她早就爛熟于心。老伴雖不會(huì)“裁衣”,可“量體”是絕不會(huì)出丁點(diǎn)差錯(cuò)的。</p><p class="ql-block"> 老伴心靈手巧,善做針線活。在我兩工資還不高,手頭總是緊巴巴的那些年里,女兒的衣服,都是她在商場里挑選好衣料,請街頭裁縫鋪里的師傅按相中的式樣裁剪好后,拿回家里自個(gè)做。</p><p class="ql-block"> 我倆婚后添置的第一件“值錢”的“大件”,就是那臺(tái)“蜜蜂牌”的縫紉機(jī),主要用來給女兒做衣服和平日里縫縫補(bǔ)補(bǔ)。那會(huì),我倆一個(gè)月的工資合在一起,也買不了一臺(tái)縫紉機(jī)。婚后的日子里,老伴上班在醫(yī)院里兢兢業(yè)業(yè),回家后也不得空閑。為讓女兒穿得整潔漂亮一點(diǎn),她沒少操心少吃苦。立秋后忙著做冬衣,春暖后急著趕夏裝,更少不了做幾條不同花色、款式的裙子。</p><p class="ql-block"> 女兒小時(shí)候,曾被送到離省城二百里外的小縣城,由奶奶照料拉扯過幾年。那是因?yàn)槲胰ネ獾厣蠈W(xué),圓被“文革”斷送的“大學(xué)夢”,而老伴此時(shí)又要被醫(yī)院派去進(jìn)修。已退休的母親為給我兩解除后顧之憂,就把孫女接到了身邊。</p><p class="ql-block"> 女兒很有孝心,奶奶在她心里就是一輪和煦的朝陽、就是春天里滋潤禾苗的雨露。自己能掙錢了,首先想到的是感恩奶奶的照料,回報(bào)奶奶的撫育。</p><p class="ql-block"> 母親收到孫女寄來的“唐裝”,高興得合不攏嘴。衣服做的很合身,穿上它端莊大氣,更能彰顯出她老人家“鶴發(fā)童顏”的氣質(zhì)來。身著“唐裝”出門,街坊四鄰中的老“老姐妹”們見了,人人夸獎(jiǎng)、個(gè)個(gè)羨慕。此時(shí),母親總會(huì)帶著得意告訴人家:“這是孫女在蘇州給我做的!”</p><p class="ql-block"> 母親很喜歡這件衣服,平日里掛在衣櫥里,逢年過節(jié)才會(huì)多穿幾日。</p><p class="ql-block"> 女兒的婚于2008年的中秋時(shí)節(jié)舉行,喜宴是分兩地辦的。頭一日由我家操辦。當(dāng)晚一對新人與送親的小姑姑、小姑父一起,登上西行的列車,趕赴第二天由親家操持的婚宴。</p><p class="ql-block"> 我家辦過喜宴的第二天,恰逢中秋。我和老伴想乘心潮澎湃、喜上眉梢之時(shí),補(bǔ)照一套“結(jié)婚彩照”,以除卻當(dāng)年只有一張黑白合影的歷史遺憾。我倆恭請母親和岳母一同前去影樓,并穿上出席婚宴時(shí)的唐裝,兩位老人樂呵呵地答應(yīng)了。</p><p class="ql-block"> 岳母的那件唐裝,也是女兒在蘇州給姥姥做的,為和奶奶的那件相稱,還是選“乾泰祥”店定做,一樣的面料、一樣的款式,一樣地合身。</p><p class="ql-block"> 為何著意請兩位老人同去,我心里是揣著“小九九”的,就是圖老人在大喜的日子里精氣神處在最佳,拍下彩色的“標(biāo)準(zhǔn)照”,說白了就是早備百年之后所需。</p><p class="ql-block"> 岳母駕鶴先于母親,兩位老人仙逝后,擺在靈堂正中的彩照遺像,就是那次拍的。當(dāng)年取照片時(shí),我請照相館的師傅,將兩位老人照片的底板,做必要的修像處理后放大為18吋的,各放一張。放大后的照片取回家后請老人過目,她兩看過后,臉上樂開了花,母親說:“一輩子都沒有照過這么好看的像”,岳母點(diǎn)頭稱是。照片上,兩位老人慈眉善目、笑容甜美,春風(fēng)滿面、神采奕奕。</p><p class="ql-block"> 我把想要那件“唐裝”的想法告訴姊妹們,大姐說:母親生前早就給我叮囑過,要我一定把阿薇(我女兒乳名)給她做的那件唐裝裝進(jìn)她的壽材里,她要帶走。大姐話音未落,我已潸然淚下。</p><p class="ql-block"> 在檢點(diǎn)母親其它遺物時(shí),我選中一頂毛線編制的帽子。帽子是老年款的,防寒保暖,母親冬日里常戴著它。這頂帽子是我在北京出差時(shí),看到皇城根下許多老太太戴著,挺耐看的,便慕名到王府井的老字號(hào)“盛錫福”買的。</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跟著孩子們走,來到蘇州定居,我依舊將這頂帽子帶到了蘇州,買了一個(gè)假發(fā)的支架,把帽子掛在支架上,然后罩起來。后來,將它專門放在新購的組合櫥柜中間的那層空格內(nèi),天天都能看得見。如今只要捧起這頂帽子,就會(huì)感覺到母親戴它時(shí)的余溫尚在;就堅(jiān)信她老人家一定不會(huì)走得太遠(yuǎn)……</p><p class="ql-block"> 我的最大心愿之一就是想在春夏秋冬四季里,能多夢見幾回母親。我抱著這樣一個(gè)信念:只要能在夢境里真真切切地見到了她老人家,就說明母親的魂靈飛馳到了蘇州。母親還是會(huì)像以前那樣,喜歡坐在床邊看著她的三兒熟睡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盼望著能多做這樣的夢,每年清明回去上墳,總是會(huì)把臉貼在墓碑上,在心底里央求她老人家多托夢給我;可希望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長夜如舊,思念日切,而期望的“夢境”總是姍姍來遲、寥寥無幾,令我一次次難受、一回回垂淚……</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元月25日晚</p><p class="ql-block"> 2月26日?晚二度潤色</p> <p class="ql-block">母親大人的遺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溧阳市|
宜阳县|
紫云|
宝丰县|
牟定县|
黄山市|
丰城市|
金华市|
龙井市|
大同县|
鹰潭市|
象州县|
浦县|
石渠县|
班戈县|
隆安县|
左贡县|
遂川县|
乌什县|
兴安县|
晋中市|
观塘区|
巧家县|
库伦旗|
图木舒克市|
隆昌县|
长岭县|
同江市|
库尔勒市|
忻城县|
晋州市|
稻城县|
阜新|
湘潭县|
元江|
扬州市|
巫山县|
白城市|
余庆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