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夕陽映照下的寶慶寺塔</p> <p class="ql-block">俯瞰寶慶寺塔與書院門古街</p> <p class="ql-block">清晨中的寶慶寺塔</p> <p class="ql-block">西安永寧門內的書院門牌坊前,矗立著一座寶慶寺塔。我曾經在這座塔下生活居住二十多年,她經常出現在我的視野中,低頭不見抬頭見。從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在《邵三房》視頻直播中偶然看見陳列于日本東京博物館里的唐代佛造像中居然有寶慶寺七寶臺的菩薩造像后,才逐漸揭開寶慶寺塔的神秘面紗。</p> <p class="ql-block">日本根津博物館中陳列著寶慶寺塔七寶臺菩薩造像視頻</p> <p class="ql-block">日本根津博物館陳列著寶慶寺塔七寶臺菩薩造像</p> <p class="ql-block">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陳列著寶慶寺塔七寶臺菩薩造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中菩薩造像局部圖</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中菩薩造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中菩薩造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中寶慶寺塔造像</p> <p class="ql-block">寶慶寺塔始建于唐文宗太和開成年間(公元827—840年),明清時期曾多次重修。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塔從寶慶寺內遷建于今址。這座塔以五色磚砌筑,因此也被稱為花塔(通稱“華塔”)。它是一座平面六角形七層密檐式磚塔,高約23米。現塔東側有一通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的重修碑石。一層塔檐下裝飾有二龍戲珠、鳳戲牡丹、瑞鶴祥云、纏枝牡丹等磚雕圖案和一斗三升斗拱;第二層塔檐下裝飾有一斗三升斗拱、如意云頭和麒麟磚雕塑。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唐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塔東側還立有明景泰二年《重修寶慶寺記》石碑一通。</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繕寶慶寺時,部分造像龕被嵌入佛殿內壁以及磚塔外壁保存,共計32面,被稱為“寶慶寺造像龕”,梁思成先生將其譽為“初唐中國雕刻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然而,這段歷史并不全是美好的。1893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校長岡倉天心來華進行佛教美術考察時,發現了寶慶寺塔上的石刻造像遠早于清代,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遺存。岡倉天心在早崎梗吉的幫助下,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珍貴的石刻造像陸續購入囊中。最終,這批寶慶寺塔造像中有25塊永遠離開了寶慶寺,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日本藏21塊(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永青文庫等),美國藏4塊。而留存在中國的只余7塊,其中安寶慶寺塔上鑲嵌有6塊,碑林博物館收藏1塊。</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的寶慶寺塔</p> <p class="ql-block">七寶臺菩薩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鑲嵌在寶慶寺塔上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鑲嵌在寶慶寺塔上的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鑲嵌在寶慶寺塔上的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的寶慶寺塔與書院門街口</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寶慶寺塔局部</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寶慶寺塔局部</p> <p class="ql-block">記得2019年我去日本旅游期間參觀過東京國立博物館,遺憾的是由于事先沒做好功課就與寶慶寺塔七寶臺造像擦肩而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新宾|
淅川县|
清远市|
淄博市|
青神县|
绥阳县|
玉田县|
梅州市|
湟中县|
平谷区|
柘荣县|
南和县|
望都县|
泰顺县|
南和县|
浦北县|
台山市|
鲜城|
遂川县|
突泉县|
湄潭县|
绥芬河市|
奇台县|
建宁县|
龙陵县|
晋城|
遂川县|
灵寿县|
肥西县|
上思县|
吉木乃县|
池州市|
宁明县|
宜君县|
安远县|
建始县|
枣庄市|
武宁县|
台山市|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