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深夜的窗外,回憶是陳舊的憂傷,牽念的淚,緬懷的痛,常常在夜寂人靜時縈繞纏心,那些零散回憶的碎片令我刻骨銘記:多少回您和顏悅色與我交流家中雜事;多少次目送我們離家遠去的蒙蒙淚眼;駝著背拄著雙拐在通往院子里小路上步履蹣跚的影子……您的音容笑貌仍會在某個恍惚的瞬間忽然浮現(xiàn)在眼前,深深根植于兒女的腦海之中。今天在您離開我們整整三年之時,我盡量地把您的足跡完整地回放。您走了,卻把思念和回憶留給了您的兒女。我的父親大人,你在天國安好嗎?風(fēng)起時飄落的槐花可是你給我們的回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王宗超,出生于1928年農(nóng)歷3月15日,晚年身體殘弱,器官衰竭,臥床不起,于2018年農(nóng)歷11月初6早上病逝,終年90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父親這一生,滿是崎嶇坎坷,卻始終默默堅守,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早年,他前往橫澗朱陽關(guān)求學(xué),寄住在親戚家中。無論親戚如何對待,他都心懷感恩,從未有過一句怨言。</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2月初,父親被選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此后,他輾轉(zhuǎn)于新坪、朱陽關(guān)嶺東、澗北溝毛莊、大坪、小溝河、湯河街等地任教。工作中,他勤勤懇懇、盡職盡責(zé),以高度的敬業(yè)精神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學(xué)生們的愛戴。</b></p><p class="ql-block"><b> 1962年7月,為響應(yīng)黨的號召,父親被精簡下放回家。當時,有些人托關(guān)系、賴著不走,或四處說理求情,還有些人轉(zhuǎn)至其他行業(yè),甚至借此升官發(fā)財。但父親卻心甘情愿,毫無怨言,滿足于回家后開墾小片荒地的平淡生活。早上接到通知,下午便毅然背上鋪蓋卷踏上歸程,從未給單位添過一絲麻煩。</b></p><p class="ql-block"><b> 回到老家后,父親先后擔(dān)任生產(chǎn)隊長和會計。后來,因本大隊教師短缺,他又服從安排,重新站上講臺,分別在竹元村、方車溝、高溝口小學(xué)擔(dān)任民師。在竹園村任教期間,他還兼任會計工作。那時候條件艱苦,父親每日白天在講臺上傾囊相授,將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xué)生;夜晚,便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為村里整理賬目。面對旁人難以理清的爛賬,他憑借著自己的耐心與專業(yè),將賬目做得精致有序。</b></p><p class="ql-block"><b> 在教學(xué)工作上,父親的付出與努力得到了領(lǐng)導(dǎo)和家長的高度認可。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獨特的教學(xué)方法激發(fā)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全鄉(xiāng)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縣級優(yōu)秀教師。而他在會計工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同樣贏得了大家的稱贊,每一筆賬目都清晰明了,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 。無論身處何種崗位,父親始終愛崗敬業(yè),默默為教育事業(yè)和社會奉獻著自己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b> 八十年代,大部分民師都轉(zhuǎn)為公辦教師,而父親因年齡漸長,于1988年春退職回家。回顧他的教師生涯,歷經(jīng)從公辦到民辦的種種艱辛,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他自己深知。</b></p><p class="ql-block"><b> 2004年,黨和國家出臺了老有所養(yǎng)政策,文件下發(fā)到教委,對于因年齡大無法轉(zhuǎn)正的教師,給予每月260元的養(yǎng)老金,鄉(xiāng)里民政又給每月100元老干部補貼,并幫助他們加入合作醫(yī)療。父親從心底里感激黨和國家,這一關(guān)懷讓他對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活力 ,日子也變得更加溫暖而有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在我的記憶深處,父親是一座巍峨的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dān),詮釋著孝道的真諦 。他一生吃苦耐勞,總是把苦留給自己,把安穩(wěn)與幸福成全給身邊的親人。</b></p><p class="ql-block"><b> 自我有記憶起,祖父祖母的身體便孱弱多病,每年總有幾個月輪流臥床不起。那時,家庭的重擔(dān)如巨石般壓在父親的肩頭。父親在村里一邊從事教學(xué)工作,一邊兼任會計,常常忙到夜半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b></p><p class="ql-block"><b> 然而,即便工作如此辛苦,只要爺爺奶奶身體抱恙,父親便立刻抽出時間,前往十幾里外的地方尋醫(yī)問藥。無論是寒風(fēng)刺骨的嚴冬,還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也無論是夜深人靜的夜晚,還是天色未明的黎明,只要爺爺奶奶有需要,父親便毫不猶豫地奔波在蜿蜒的山路與曲折的河灣之間。那是一段充滿艱辛的路程,其中的辛苦常人難以想象。爺爺奶奶身體太差,病痛持續(xù)的時間又長,但父親卻從未有過半句怨言,始終默默踐行著自己的孝道。他獨自撐起家中的一切,讓在縣城工作的叔叔沒有后顧之憂。</b></p><p class="ql-block"><b> 特別是在爺爺奶奶臨終前的半年時光,正值五黃六月,暑氣蒸人。爺奶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母親悉心照料,端茶送水,片刻不曾懈怠;父親更是日夜守候,精心護理。那段日子里,家中彌漫著病痛與沉重的氣息。父親總是默默承擔(dān)起最臟最累的活兒。他弓著腰,搖搖晃晃地擔(dān)著臭味熏天的被褥和臟衣服,在家與河邊之間來回穿梭。烈日炙烤著大地,他的衣衫被汗水浸透,緊緊貼在背上,腳步卻從未停歇。那艱難前行的身影,在熾熱的陽光下被拉得很長很長,成為我心中一道永不磨滅的印記,令我終生難忘。</b></p> <p class="ql-block"><b> 父親的人生,宛如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記錄著他對生活的堅守與擔(dān)當。</b></p><p class="ql-block"><b> 前半生,父親在工作的浪潮中奮力前行,為了事業(yè)不辭辛勞,四處奔波。那身筆挺的中山裝,口袋里時常別著的筆桿子,是他拼搏歲月的見證。他埋首于工作,為了給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默默承受著工作的壓力和艱辛。</b></p><p class="ql-block"><b> 曾記得七十年代末,家里人多房少,居住十分局促。為了改善境況,父親不顧白天勞作的疲憊,每晚領(lǐng)著全家開山取石。大家齊心協(xié)力搬運石頭、下地基,父親親手砌墻架梁,終于蓋起四間新瓦房,大哥一家有了獨立居住空間。那時的我年齡雖小,但也參與其中,所以至今記憶猶新!</b></p><p class="ql-block"><b> 時光流轉(zhuǎn),到了退休的年紀,父親的人生卻沒有迎來安逸的停歇。他毅然脫下那身承載著往昔奮斗歲月的中山裝,放下握了多年的筆桿子,轉(zhuǎn)身拿起鋤頭,回歸田園,開啟了一段全新的耕耘人生。</b></p><p class="ql-block"><b> 回到家中,面對幾畝薄田,父親沒有絲毫抱怨。他陪著母親,帶著智力有缺陷的哥哥,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一年四季,無論嚴寒酷暑,天還未亮,父親便已起身,簡單收拾后就邁向田間。他牽著牛,扛著鋤頭,身后跟著哥哥,身影在晨霧中顯得堅定而又孤獨。在田間,他彎下腰,仔細地翻耕土地、播種、除草、施肥,每一個動作都重復(fù)了無數(shù)次,粗糙的雙手布滿了老繭和傷痕,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b></p><p class="ql-block"><b> 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父親憑借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養(yǎng)活了十幾口人。他用汗水澆灌著土地,用堅韌對抗著生活的磨難。正是因為父親的辛勤付出,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才得以和和美美,充滿歡聲笑語。我們兩代人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深深扎根于父親默默奉獻的歲月里,他是我們家庭的脊梁,是命運面前永遠不屈的勇士 。</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父親,是一位對生活滿懷熱忱,生命力堅韌不拔,始終與困難頑強抗爭的人。聽母親講,父親自小身體就孱弱,在工作的那些年里,疾病常如影隨形,可他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退縮,一直在和病魔做著艱苦卓絕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1997年,父親被斷斷續(xù)續(xù)的高燒糾纏,痛苦不堪。我心急如焚,帶著他先是在縣醫(yī)院住院治療,而后又前往防疫站等多處進行檢查,然而,病因卻如同隱匿在迷霧之中,始終無法查明。受限于當時落后的醫(yī)療條件,實在沒有別的辦法,我只能在丈夫單位的校醫(yī)那里,為父親安排間斷性的輸液治療,可這一切終究無濟于事。回到鄉(xiāng)下老家后,父親依舊沒有放棄,他和長兄商量,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一千多元存單,讓兄長帶他前往洛陽做進一步的檢查。那時,大哥心想父親或許得了不治之癥,帶他去洛陽,更多的是想讓他散散心。好在我們兄妹四人齊心協(xié)力,湊錢幫助父親,希望他能熬過這一劫。到了洛陽檢查后,確診是膽管結(jié)石。只是當時大家的經(jīng)濟條件都不好,父親做完手術(shù)后,連基本的營養(yǎng)都無法保證,這也導(dǎo)致他落下了后遺癥。在往后的漫長歲月里,父親就一直在傷口炎癥引發(fā)的發(fā)燒痛苦中苦苦掙扎。幾年之后,再次前往洛陽檢查,得到的依舊是令人失望的結(jié)果,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可即便如此,父親始終樂觀地面對生活,他的眼中,對生命滿是無限的渴望,憑借著頑強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地與病魔頑強抗爭。</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6月,母親的離世,給父親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在母親患病的那幾年,父親和患有智力障礙的哥哥相互依靠。為了給母親治病,我們帶著母親在市醫(yī)院和縣醫(yī)院之間來回奔波了許久。父親雖然收入微薄,卻毫不猶豫地傾其所有,只為給母親最好的治療,他一心想著,千萬不能加重兒女們的負擔(dān)。</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8月,意外突然降臨。父親在散步時不慎摔倒,髖骨嚴重受傷。當時,父親已經(jīng)90歲高齡,但他的身體一直還算硬朗。縣醫(yī)院的醫(yī)生經(jīng)過仔細診斷,認為父親完全符合手術(shù)條件。然而,親人們在反復(fù)權(quán)衡之后,最終還是決定放棄股骨頭置換手術(shù)。這個決定,后來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由于我們都要上班,實在無法親自照顧父親,只好把他送回了老家,由退休在家的大哥和姐夫負責(zé)照料。在那之后的幾個月里,父親的病情幾次危急。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行動不便的父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與命運頑強抗爭。盡管他從不向命運低頭,可最終還是沒能戰(zhàn)勝殘酷的宿命,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1月。</b></p><p class="ql-block"><b> 父親的一生,是與命運不屈抗爭的一生。他面對病魔時的堅韌,面對生活苦難時的樂觀,都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的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教會我如何在困境中堅守希望,如何在風(fēng)雨中勇敢前行。他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堅定地走下去 。</b></p> <p class="ql-block"><b> 父親,他不只是給予我生命的親人,更是我人生路上最敬愛的恩師,是我靈魂深處最溫暖的港灣。我們兄妹五人,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在那物資匱乏的七十年代,農(nóng)村的生活滿是艱辛,吃飽穿暖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期盼 。</b></p><p class="ql-block"> <b>猶記得,父親外出學(xué)習(xí)歸來,給我?guī)Щ匾粋€精致的小碗,給姐姐們買了幾條紅頭繩。那小小的禮物,讓我們欣喜若狂,滿心的滿足無法用言語形容,引得同伴們滿是羨慕。那些簡單的物件,承載的是父親深沉的愛,在艱苦歲月里,為我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亮色。</b></p><p class="ql-block"><b> 五歲那年,我便跟著父親踏入了學(xué)堂。二年級時,隨父親去了方車溝小學(xué)。那所學(xué)校與家之間,隔著山巒與河流。冬天,靠著一座木橋通行;夏天和秋天,便只能蹚河而過。一路艱難險阻,卻也是我與父親情感升溫的旅程。此前,父親大多在外工作,與我們相處甚少,在我們眼中,他嚴肅又令人懼怕。但跟在父親身邊后,一切都不一樣了。父親親手做的飯,是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他做的面條,滋味醇厚;紅豆玉米糝飯,更是堪稱一絕。從前在家哭鬧著不肯吃飯的我,在父親變著法的烹飪下,不知不覺就能吃下好多。</b></p><p class="ql-block"><b> 夜晚,我早早躺在父親身后,看著他批改作業(yè)的身影,心中滿是安寧,在這份安寧中,我總能甜甜地進入夢鄉(xiāng)。父親綜合能力很強,美術(shù)課上,他耐心教我們畫畫;音樂課上,他又引領(lǐng)我們歌唱。在他的教導(dǎo)下,我學(xué)會了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歌曲,《南泥灣--花籃花兒香》《王二小》……曾經(jīng)學(xué)習(xí)成績不佳、對學(xué)習(xí)毫無興趣的我,在父親的陪伴與引導(dǎo)下,漸漸找到了樂趣。尤其是對算數(shù)一竅不通的我,經(jīng)父親的悉心點撥,竟也能在數(shù)字間找到規(guī)律,成績一路飆升,成為了尖子生。</b></p><p class="ql-block"><b> 我們上的是復(fù)試班,父親總能把課堂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先讓三四年級預(yù)習(xí)新課,再指導(dǎo)二年級寫生字,同時給一年級講授新課。在他的指揮下,幾十個學(xué)生安靜地完成著各自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當我們學(xué)習(xí)疲憊時,父親會給予溫暖的表揚與鼓勵;故事課上,他繪聲繪色地講述那些英勇事跡,《王二小》《海娃送雞毛信》,我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置身于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父親還要求我們練習(xí)毛筆字,他的每一堂課,都充滿了吸引力,不僅我們喜愛,家長們也對他信任有加,生產(chǎn)隊倉庫的鑰匙都放心交給他保管。</b></p><p class="ql-block"><b> 每到周末,父親總會在路上拽一袋豬草,然后拉著我蹚河爬山回家。我最怕爬山,每次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可父親從未空手回家。有時背著隊里分的糧食,有時是滿滿一背簍豬草。我問他:“你爬山背布袋不沉嗎?”他總是笑著回答:“你只要堅持一股勁往前爬,想著快到山頂就能回家,就有力量了。”那時年幼的我,對這句話似懂非懂,后來才明白,這簡單的話語里,藏著父親面對生活的堅韌與智慧。只是那時趟涼水太多,我落下了靜脈曲張的病根,但這份與父親相伴的回憶,卻無比珍貴。</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父親已經(jīng)離開我很久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諄諄教誨,從未在我心中淡去。我之所以熱愛生活,喜歡唱歌跳舞、熱愛文字,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都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他埋頭苦干、寬容大度、腳踏實地、多才多藝,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如同一束永不熄滅的光,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b></p><p class="ql-block"> <b>親愛的父親,您是我的人生導(dǎo)師,是我心中永遠的榜樣。我對您的思念,如那潺潺的溪流,永不停息;又如那璀璨的星辰,照亮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父親,您就是那盞永不熄滅的燈!</b><b>在我生命的長河中,一直熠熠生輝,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我會帶著您的光,繼續(xù)走下去,讓這盞燈的光芒永遠傳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愿天堂的風(fēng),輕拂您們的衣袂,帶去塵世的思念與眷戀;愿那方凈土,繁花似錦,處處皆是安寧與溫柔,此后再無風(fēng)雨相擾,唯余歲月靜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女敬上,叩拜雙親大人</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建宁县|
安宁市|
航空|
高要市|
盱眙县|
独山县|
错那县|
榆中县|
刚察县|
垦利县|
延寿县|
临澧县|
平远县|
容城县|
乌恰县|
顺义区|
彝良县|
新丰县|
寻乌县|
青阳县|
建平县|
泾川县|
武汉市|
苏尼特右旗|
综艺|
赫章县|
平邑县|
包头市|
九江市|
栾城县|
全州县|
岱山县|
高台县|
邓州市|
临漳县|
丰城市|
华蓥市|
嫩江县|
商河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