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城池,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了重建與擴建。它宛如一只烏龜緩緩向南爬行,因此得名“龜城”。作為現(xiàn)今中國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平遙古城猶如一部活著的歷史書,向人們訴說著往昔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墻,自西周宣王時期肇建,歷經(jīng)歲月滄桑,如今已成為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城墻之一。其周長6162.7米,高10米,頂寬3—5米,設有6座城門、甕城,四座角樓和72座敵樓。城墻不僅是軍事防御的堅固屏障,更是平遙古城歷史文化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平遙,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擁有300多處古跡。1986年12月8日,它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與云南麗江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安徽歙縣古城并稱為中國現(xiàn)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2015年7月,平遙古城獲批為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歷史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平遙縣衙,這座始建于北魏的古老建筑,歷經(jīng)元、明、清三朝定型。整座縣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余米,東西寬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作為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縣署之一,它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儀門,通常緊閉,唯有新官上任、接待上級官員或舉行重大慶典之時才會打開。東側(cè)小門稱“人門”,西側(cè)小門稱“鬼門”。東西兩側(cè)的窯洞為“賦役房”,是征收賦稅錢糧的場所,也是壯班的班房。儀門的存在,不僅體現(xiàn)了古代官府的威嚴,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秩序與禮儀規(guī)范。</p> <p class="ql-block">親民堂(俗稱大堂),作為縣衙的核心建筑,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大堂正中屏風繪有山水朝日圖,屏風上懸掛“明鏡高懸”匾額。這里是知縣處理政務、審理案件、發(fā)號施令的場所,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事件的發(fā)生。</p> <p class="ql-block">縣衙大堂,又名親民堂,是知縣處理政務和審理案件、發(fā)號施令的法堂。大堂正中屏風繪有山水朝日圖,屏風上懸掛“明鏡高懸”匾額。這里不僅是知縣行使權力的地方,更是公平正義的象征,承載著無數(shù)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宅門,作為二堂前的一道門,是通往內(nèi)宅的咽喉之地。宅門上的匾額書寫著“天理、國法、人情”六個大字,警示知縣在辦公時要愛民如子,既要符合天理、國法,又要多體察百姓疾苦。宅門旁邊設有“門子房”,有人想見知縣,首先得通過門子。這種制度的存在,反映了古代官府的嚴格秩序與禮儀規(guī)范。</p> <p class="ql-block">二堂,這座保存下來的明萬歷十九年的建筑,外柱子上有一楹聯(lián):“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边@副楹聯(lián)不僅體現(xiàn)了知縣的為民情懷,更反映了古代官府的道德準則。</p> <p class="ql-block">二堂正中屏風繪有“松鶴延年圖”,上方懸有“思補堂”匾額,意為退思補過。這里是知縣日常辦公及調(diào)解民事糾紛的場所,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勤慎堂,也叫內(nèi)宅,是知縣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中間是客廳,當時的秘密案件、不公開的案件在此審理,因此老百姓稱其為“三堂”。勤慎堂有知縣的臥室、客廳、書齋。院里東西廂房供上級官員或知縣的同窗好友來訪時居住。平時只有知縣一人在此居住,清代規(guī)定:知縣不準攜帶家眷。這里不僅是知縣的居所,更是古代官府文化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大仙樓,位于縣衙中軸線上的最后一進院落,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縣衙中保存下來的唯一元代建筑。樓下正房為典型的北方建筑——窯洞,是知縣吃飯的餐廳,門外柱子上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柴米油鹽醬醋茶除卻神仙少不得”,下聯(lián)“孝悌忠信禮義廉無有銅錢可做來”。大仙樓樓上供奉保護官印的狐仙,為平遙縣衙獨有,體現(xiàn)了古代官府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觀鳳樓,位于平遙縣衙東側(cè)20米處,上下兩層,第一層是磚砌高臺,第二層是木構建筑,中間為磚券門洞,觀鳳樓東側(cè)的匾額上書“聽雨樓”。站在觀鳳樓上,衙門街景盡收眼底。右側(cè)為衙門,另一側(cè)街景店鋪林立,一派祥和景象。這里不僅是觀景的好去處,更是古代官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聽雨樓,這座充滿詩意的建筑,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在這里,人們可以聆聽雨聲,感受自然之美,同時也能領略古代官府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上的牌樓,這些古老的牌樓不僅是平遙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無數(shù)故事,向人們訴說著往昔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街景,漫步在平遙古城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歷史的氣息,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文廟學宮,這座古代學宮,是中國現(xiàn)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文廟之一。2001年,平遙文廟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儒家文化的傳承地,更是平遙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平遙文廟,這座古老的學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它不僅是儒家文化的傳承地,2001年,平遙文廟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這座金代原構的建筑,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筑,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它不僅見證了平遙文廟的歷史變遷,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欞星門,這座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名,是平遙古城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建筑。古代傳說欞星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具有教化、廣育英才的寓意。它不僅是平遙文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古代官府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平遙日升昌記,作為中國第一家票號(私人銀行),創(chuàng)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它主要從事銀兩匯兌、存放款等業(yè)務,極大地推動了商業(yè)運轉(zhuǎn)和貨幣流通。作為當時天字第一號的私人銀行,日升昌曾一度操縱19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jīng)濟命脈,在中國商業(yè)史和金融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F(xiàn)為中國票號博物館,日升昌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平遙行會館,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曾是日升昌、尉泰厚等22家平遙票商的聯(lián)合會所,見證了晉商的輝煌。行會館的建筑風格仿明清時期,雕梁畫棟,現(xiàn)為有濃郁地方傳統(tǒng)特色的超大型晉商文化主題賓舍。它不僅是晉商文化的傳承地,更是平遙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西河書院,這座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的書院,由縣令王綬捐俸創(chuàng)建,并禮聘名賢俊秀讀書會友,成為平遙歷史上四大書院之一。之后改為寅公館,閆氏先祖斥資購得后,辟一方天地接納四海文友墨客,弘揚古城書院文化,以交天下士?,F(xiàn)在書院是閆氏后人本著致力于保護歷史宅院,續(xù)寫古城書院文化的初心,修繕復原,改為西河書院公館(五星級民宿客棧)。這里既有書院的詩意,又有院落的愜意,成為人們探尋歷史文化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同興公鏢局,由威震全國的武林大師王振清創(chuàng)立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鏢局創(chuàng)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p> <p class="ql-block">同興公鏢局不僅在武林中享有盛名,還曾保過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皇鏢。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往西安,途徑平遙,同興公鏢局負責護送93萬兩現(xiàn)銀到西安,使得同興公鏢局更是名揚天下。</p> <p class="ql-block">這兩塊匾額 一是慈禧太后因同興公鏢局護送93萬銀兩到西安,事后慈禧太后賞賜“奉旨議敘”匾;二是王樹茂(王正清之子)60大壽時因其經(jīng)營鏢局30年從無失鏢的成就和品行,被商界和武術界贈送的“慶衍花齡”匾。</p> <p class="ql-block">城隍廟 建于明代是平遙古城內(nèi)最大的廟宇,也是中國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城隍廟之一。國家4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城隍廟</p> <p class="ql-block">城隍廟</p> <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武廟 又稱關帝廟、關王廟。始建于唐朝,已有近1200年的歷史。武廟在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被明神宗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并更名為關帝廟。</p> <p class="ql-block">關帝殿 是平遙武廟的主殿,為明代遺構,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重修。內(nèi)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五虎上將彩塑像。</p> <p class="ql-block">春秋樓是當年關羽在許昌時秉燭夜讀春秋的地方。內(nèi)有:關羽夜讀春秋掛屏、編鐘、古馨、平遙古代英武先賢木雕模型、神龕等。</p> <p class="ql-block">武廟里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武廟里的鼓樓</p> <p class="ql-block">攝影整理:shijun</p><p class="ql-block">攝影時間:2025.2.7</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德格县|
株洲市|
乐亭县|
云霄县|
屏山县|
吉林省|
西乡县|
保定市|
辽源市|
凤台县|
井冈山市|
昌宁县|
七台河市|
苏州市|
无棣县|
大石桥市|
六安市|
清原|
彭山县|
定安县|
县级市|
天台县|
宝应县|
屏东市|
永胜县|
安塞县|
渝中区|
项城市|
湄潭县|
筠连县|
中牟县|
连云港市|
孟连|
博客|
镇原县|
遵义市|
珠海市|
吴江市|
香格里拉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