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游昔日奧匈帝國的第四站是克羅地亞。最早知道克羅地亞還是來自于足球比賽中的“<b>格子軍團</b>”。身披紅白格子隊服的克羅地亞足球隊,1998年首次參賽即獲季軍,擊敗德國、荷蘭等強隊;2018年歷史性闖入決賽,最終獲亞軍;2022年再獲季軍,連續兩屆躋身世界四強。</p> <p class="ql-block"> 其實我真跟“球迷”八竿子打不著,可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克羅地亞取得世界杯最好成績時候,我這個“偽球迷”卻跑到莫斯科,“美名其曰”參加世界杯,結果看了一場足球比賽,玩了五天。而克羅地亞的“格子軍團”在這次世界杯的表現異常出色,半決賽時以2比1逆轉英格蘭,首度打進世界杯決賽,成為繼1930年烏拉圭后,所有闖入世界杯決賽人口最少的國家(約400萬人口),并<b>獲得了俄羅斯世界杯的亞軍。</b></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Croatia,克羅地亞語Hrvatska)位于歐洲東南部,地中海及巴爾干半島的潘諾尼亞平原的交界處,首都薩格勒布(Zagreb)。8世紀末,克羅地亞人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國家,10世紀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克羅地亞王國。據說,當時的克羅地亞國王德爾日斯拉夫(Stephen Dr?islav)在與威尼斯總督的國際象棋對弈中獲勝,贏得克羅地亞的獨立,此后<b>棋盤圖案就被用作國家象征</b>。而紅白格子則代表克羅地亞歷史上的“<b>紅克羅地亞</b>”(北部山區)和“<b>白克羅地亞</b>”(西部沿海)的交融,象征民族統一。</p> <p class="ql-block"> 1102年起,克羅地亞一直處于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及<b>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b>。1918年12月,奧匈帝國解體,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聯合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的扶持下建立克羅地亞獨立國。1945年成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獨立。象征民族獨立精神的紅白格子圖案被正式納入國旗和國徽,成為國家身份的核心標志。克羅地亞于2023年1月1日才正式加入申根區。</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最終確定的旅行路線經過幾次反反復復的修改。開始設計路線時候,準備從盧布爾雅那直接到里耶卡住兩天,沿海穿行而過去威尼斯。于導知道后說:既然都到亞得里亞海了,干嘛不順便去巴爾干半島轉轉。好建議必須采納,那就拿出一兩天時間去巴爾干半島轉一圈。目的地選<b>杜布羅夫尼克</b>、<b>斯普利特</b>和<b>扎達爾</b>三者其一。</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古城是《權力的游戲》中君臨城的外景拍攝地,它是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統治文明的起點,劇中七大王國的都城君臨是全劇出場率最高的地方。從盧布爾雅那(斯洛文尼亞首都)到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地亞南部)全程約650公里。若在2022年7月26日之前,<b>到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之前的80公里處,有約32公里的路段被波黑的</b><b style="font-size:18px;">涅姆(Neum)地區分隔</b><b>。</b>那時,無論選擇高速公路A1/E65還是走沿海公路D8,<b>均需通過這段不在申根區的波黑邊境。</b>為防止萬一,我們申請了二次入境的申根簽證。可仔細一算,若真穿行波黑也只能單次,<b>兩次穿行則少了一次申根入境</b>。自從2022年7月26日后,中企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Pelje?ac Bridge)順利通車,克羅地亞境內公路已經暢通無阻,不用再考慮過境簽證問題,<b>除非你非要走D8沿海公路穿行波黑,或者誤入波黑</b>。</p> <p class="ql-block"> 第一個方案,把杜布羅夫尼克作為巴爾干半島停留地,去程基本可以全程陸路高速到杜布羅夫尼克。第二天離開杜布羅夫尼克就要放棄高速改走8號沿海公路,經斯普利特到扎達爾約360公里(扎達爾在正中間),再到里耶卡(Rijeka)約600公里。這條<b>8號公路是一條絕美的沿海公路</b>,沿海將古城、堡壘、海灣串聯成一條線,美不勝收。被稱為<b>世界級最美的海景公路之一</b>,中國CCTV9有一部紀錄片《熱門之路》,介紹了世界上幾條著名的公路,其中就專門提到了克羅地亞的8號公路。可是走這條最美海景公路,彎多路窄開車就要10個小時,既沒時間玩又太累了。若不是開始給克羅地亞僅留了兩天時間,為此增加上一天,可以杜布羅夫尼克兩天,里耶卡一天,那樣克羅地亞的旅行就更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 因為后面多洛米蒂和奧地利湖區的房間比較難定,時間已經不能調整,只能放棄杜布羅夫尼克方案。那選方案二,斯普利特呢?若兩天選擇住<b>斯普利特和里耶卡各一天</b>,時間應該還可以。只是,<b>斯普利特主要景點是中世紀古城</b>,以及建于公元3世紀的戴克里先宮Diocletian's Palace,它曾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居所,也是《權力的游戲》彌林城的內景取景地。游覽這種有歷史的地方,需要提前做些功課,若歷史知識欠缺,又沒準備基本功課,肯定會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另外,<b>斯普利特最好玩的是“五島藍洞一日游”的跳島游</b>,那樣也必須住兩天。左思右想只能忍痛割愛,繼續放棄斯普利特。</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方案三,一個<b>輕松游巴爾干半島</b>的折中方案,<b>把里耶卡的兩天改成扎達爾和普拉各一天</b>。這樣在600公里的8號公路上走了三分之一,也算是在“<b>最美沿海公路</b>”到此一游了。這樣從盧布爾雅那到扎達爾僅320公里,不用全程高速,可以走鄉村公路看看克羅地亞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宛如一顆隱藏在歐洲東南部的寶石,若想游好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盡管我們這次放棄了不少,但沿亞得里亞海沿岸的這三個點,則是這棵寶石璀璨面最具代表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將沿海,順著</span><b>現代藝術革新</b>的扎達爾、<b>古羅馬史詩</b>的普拉和<b>中世紀浪漫</b>的羅維尼,完成這一次<b>時空穿越的旅行</b>。</p>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在扎達爾定了一套公寓房,出發前還特意調出街景,可是只關注了小樓沒注意高層建筑。開到目的地后,沒找到標記“3A”的低層建筑。給房東打電話詢問(境外電話卡不能打跨境電話,只能用中國移動國際漫游),咳!英語不好啊,僅僅能聽懂“Three Building”,以及密碼已經郵件發給我了……。后來經路人的幫助,才終于搞清,這“Three Building”不是“3號樓”,而是路左邊這大樓的3門。同時還發現,我的手機沒有在網,房東說的郵件我也沒收到。仔細一查,原來還<b>需要手動設置運營商</b>。趕緊聯網,調出房東的郵件,看到“3A”大門(Three Building)和五層樓房間的兩組密碼,順利入住。房間是這次旅行一周來最大的一次(后面肯定有更好更大的),廚房設備也比較齊全,收拾好,下樓去超市采購,晚上開始我們這次歐洲旅行的第一次自己做大餐,主菜紅燒牛肉(盡管沒什么調料也是香味撲鼻)、煎香腸、沙拉……,當然本地紅酒也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站在房間窗口,尖頂鐘樓靜靜矗立,俯瞰著紅瓦錯落的屋舍。小港灣桅桿林立,船只輕搖,似在訴說著大海的故事。遠處山巒如黛,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早餐后,開車來到扎達爾老城中心。借用一張網上照片,過橋就是老城,里面的羅馬廣場是亞得里亞海東岸最大的古羅馬城市廣場,由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公元3世紀完全建成。廣場上保留著殘存的石柱、石碑和地基,曾是市政廳、神廟和公共活動的核心區域,廣場旁還矗立著9世紀的圣多納圖斯教堂……。</p> <p class="ql-block"> 過橋左轉不遠就是老城的“陸地之門”,這是一座由威尼斯人于1543年修建的歷史建筑,也是扎達爾的地標之一。城門正中央的飛天圣馬可石獅子雕像,展現著威尼斯時期皇族的身份和地位。石獅子底下則是一尊守護神騎馬的雕像,守護著扎達爾的歷史,見證當地的傳統和文化。而右轉,一邊是港口,路邊有很多停車位,另一邊不遠就是老城的“海之門”,位于渡輪碼頭和St. Chrysogonus教堂之間。門內部包含著羅馬石柱元素,上方飾有文藝復興風格的石板,并附著著獅子浮雕。獅子面向大海,門上方的裝飾是為了紀念1573年威尼斯人在基督教圣戰中戰勝土耳其人。</p> <p class="ql-block"> 因為天氣不好,隨時要下大雨,急于“<b>向太陽致敬</b>”和聆聽“<b>海風琴</b>”樂曲,所以沒進扎達爾城門。直奔兩個主要景點。</p> <p class="ql-block"> 扎達爾Zadar是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港口城市,曾是羅馬、威尼斯、奧地利等帝國的交匯點。如今,它巧妙地將古羅馬遺跡(如羅馬廣場遺址)與現代藝術裝置結合。<b>海風琴</b>(Sea Organ)由海岸邊的石階通過海浪和潮汐驅動空氣振動,演奏出天然交響樂;緊鄰海風琴的<b>向太陽致敬</b>(Greeting to the Sun)廣場,由300塊太陽能玻璃板組成,白天吸收太陽能,夜晚隨潮汐變化投射絢麗燈光秀。<b>向太陽致敬與海風琴形成晝夜聯動的藝術奇觀,使</b><b style="font-size:18px;">扎達爾Zadar成為自然與藝術的交響之城。</b></p> <p class="ql-block"> 向太陽致敬由克羅地亞建筑師尼古拉·巴希奇(Nikola Ba?i?)設計,與海風琴同為扎達爾海岸的標志性藝術裝置。這個直徑22米的圓形廣場,由300塊多層玻璃板拼接而成,下方嵌入太陽能電池板和LED燈管。白天吸收太陽能,夜晚通過儲存的電能驅動10000支光電管,形成動態燈光秀。</p> <p class="ql-block"> 據說晚上燈光秀時,根據古老的圣格里索格太陽歷(Solar Calendar of St. Gregory),燈光秀會在地面36個投影點,輪流展示扎達爾歷史上36位古代圣賢的名字,將歷史與科技結合。</p> <p class="ql-block"> 海邊的<b>海風琴Sea Organ是扎達爾獨特的魅力所在</b>,它位于克羅地亞扎達爾(Zadar)老城的西北角海濱港灣里,是建筑師尼古拉·巴希奇(Nikola Ba?i?)于2005年設計的公共藝術裝置。其設計靈感來源于海浪拍打巖石的自然聲響,把35根不同長度直徑不一的聚乙烯管道嵌入白色石階下,利用潮汐和海浪運動形成氣壓變化,產生如管風琴般的音樂。這一作品曾獲歐洲城市公共空間獎,成為扎達爾的標志性景點。整個臺階總長70米,7組石階對應7個音階。游客可坐在石階上聆聽海浪“演奏”的即興樂曲,當海風拂過,奇妙的樂聲從孔洞中傳出,從輕柔催眠曲到激昂交響樂,而且隨著天氣變化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 這段海風琴樂曲清晰的錄音,完美呈現了奇妙的樂聲與海浪的拍打聲交織在一起,構成的大自然與人類智慧共同譜寫的美妙樂章。傍晚時分,海風琴與亞得里亞海的落日余暉交相輝映,絳紫色的海水宛如“葡萄酒色之海”,被《國家地理》譽為“歐洲最美日落”之一。1964年,著名電影導演 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在扎達爾的海景酒店里寫下這樣一句話:“扎達爾的海上落日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方的烏云越來越深,路上肯定會遭遇大雨,還是趕緊出發吧。</p> <p class="ql-block"> 扎達爾至普拉有多條線路。最開始想直接從扎達爾港出發,沿106道路探索科納提群島,然后通過輪渡上8號沿海公路。當然,若時間充裕,也可以自駕+輪渡進行跳島游,繼續走101/102,通過2-3次輪渡,直接到里耶卡或者Brestova(里耶卡與普拉之間的碼頭。</p><p class="ql-block"> 因為天氣不好,我們改走8號沿海公路。這段海岸線位于克羅地亞中北部,屬于亞得里亞海達爾馬提亞地區,以狹長半島、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清澈海水著稱。</p> <p class="ql-block"> 在8號公路上的大橋觀景點上,不由得想起南斯拉夫電影《橋》。<span style="font-size:15px;">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span>……。其實聯網一查:電影里的“橋”位于現黑山的北部 ,即塔拉河峽谷大橋,據說是橫跨歐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峽谷的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來“行萬里路”確能長點知識。</span></p> <p class="ql-block"> 傾盆大雨從天而下,只見右手山巒,不見左手亞得里亞海。</p> <p class="ql-block"> 路邊的一個民宿,位置絕佳。</p> <p class="ql-block"> 對面應該是pag島的邊緣。帕格(Pag)是一個坐落在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座島嶼,以其壯觀的海岸線、清澈的海水以及傳統的石制建筑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 一個多小時后,大雨終于暫時停止,趕緊路邊找個停車點,休息觀景……。</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看到很多騎摩托在雨中飛馳,這里又遇到一隊。</p> <p class="ql-block"> 原來在此脫掉雨衣雨褲,換裝以備再戰……</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點像澳大利亞的大洋路。</p> <p class="ql-block"> 沒搞清楚這是開到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 我詢問了幾個AI,開始說是Pag島,我說:不對!再問就回答:<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中展示了典型的克羅地亞沿海景致,有藍色的亞得里亞海、岸邊的建筑以及一座黃色塔樓建筑(可能是教堂),克羅地亞漫長的海岸線有許多類似風貌的地方,缺乏更多地標信息,無法精準判斷。</span></p> <p class="ql-block"> 距離里耶卡60公里的利丘可·塞尼斯卡縣 (Li?ko-senjska ?upanija)是克羅地亞西部的一個縣,包括了利卡地區、塞尼周圍的北海岸地區,和帕格島北部。是克羅地亞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縣。著名的<b>“歐洲九寨溝”十六湖國家公園</b>和韋萊比特山脈位于這里。</p> <p class="ql-block"> 快到里耶卡時候,小雨又開始了,只能放棄到里耶卡游玩的念頭,穿行而過。</p> <p class="ql-block"> 過里耶卡就進入伊斯特拉半島,普拉位于伊斯特拉半島西岸頭,這里以石灰巖懸崖、紅屋頂小鎮和橄欖園為特色,與扎達爾的平緩海岸形成鮮明對比。路過超市先采購……。</p> <p class="ql-block"> 普拉也定了一套三臥室公寓,是我們這次旅行最便宜的一次住宿,僅僅110歐元,還沒有稅雜費。到之前心中真有點七上八下,怕房間不好。絕對出乎意外,一個很新的三層獨棟別墅,車可以停在葡萄架下。</p> <p class="ql-block"> 室外獨立樓梯上來就是一個休息區,進門有四間臥室(關閉一間),廚房餐廳也很大,大陽臺也很舒適,家具餐具都是非常新。房東老太太用手機把她克羅地亞語翻譯為英語跟我們交流……。</p> <p class="ql-block"> 這是距離普拉競技場最近的停車場。開始我們兩輛車都停在這里,準備交費時發現,旁邊一步之遙的街道邊停車位費用比這里便宜一倍多。果斷挪車改到街邊車位停車,兩個小時時間足夠。</p> <p class="ql-block"> 普拉(Pula),古羅馬帝國的時空切片,保存完好的羅馬競技場是其標志性的建筑,這座建于公元1世紀的圓形劇場可容納2.3萬人,雖歷經千年歲月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至今仍用于夏季音樂會和電影節。</p> <p class="ql-block"> 競技場的石材在陽光下泛著金色光澤,與亞得里亞海的深藍形成強烈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 普拉競技場外墻用石灰巖建造而成,最高處墻高29.40米。由于它被建在一斜坡上,所以靠海的一面高,共有三層,而另外兩面只有兩層高。</p> <p class="ql-block"> 墻內的競技場整體是一個橢圓形,兩條軸線分別長132.45米、105.10米,可容納23000名觀眾,觀眾席旁邊有售賣小食品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 競技場共有15個門,沿著主軸線還建有一條通道,角斗士、野獸一般從通道里被放出來并由此進行決斗。</p> <p class="ql-block"> 競技場前面的海港。</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普拉競技場前的“水手”雕像,為紀念二戰期間反法西斯的游擊隊員而設立。</p> <p class="ql-block"> 據說該競技場還可用巨大的帆把頂罩住,以保護觀眾不受日曬和雨打,我轉了一圈,也沒有發現類似的裝置。</p> <p class="ql-block"> 作為伊斯特拉半島的港口,普拉歷經羅馬、拜占庭、威尼斯統治。城內散落著奧古斯都神廟、塞爾吉烏斯凱旋門等遺跡,而19世紀奧匈帝國的兵工廠則被改造為創意市集,新舊文化在此碰撞。</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普拉前往威尼斯,路上會經過兩個號稱“小威尼斯”的地方。一個是位于<b>克羅地亞</b>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的西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城市<b>羅維尼</b>(Rovinj),另一個是位于<b>斯洛文尼亞</b>西南隅,面向亞得里亞海皮蘭灣的都市<b>皮蘭</b>Piran。</p> <p class="ql-block"> 羅維尼(Rovinj),<b>克羅地亞的“小威尼斯”</b> ,老城坐落于半島上,密集的紅屋頂房屋沿山坡層疊至海岸,狹窄的鵝卵石街道如迷宮般交錯,被稱為“小威尼斯”。圣尤菲米婭教堂的鐘塔是制高點,登頂可俯瞰海灣星羅棋布的島嶼和翡翠色海水。有小威尼斯之稱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皮蘭Piran,<b>斯洛文尼亞的“小威尼斯”</b>,位于斯洛文尼亞西南隅的老城,也是斯洛文尼亞最古老的城市,它面臨亞得里亞海,也有小威尼斯之稱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出斯洛文尼亞皮蘭Piran約30公里就是意大利東北部邊境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里雅斯特位于亞得里亞海東北岸、伊斯特拉半島的西北側、的里雅斯特灣的頂端,西距威尼斯113公里,歷史上是日爾曼、拉丁和斯拉夫文化的交匯點。始建于公元前181年。公元前177年為古羅馬控制。的里雅斯特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古老的領地之一,從1382年起一直處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后,它成為奧匈帝國唯一的重要出海口。作為地中海地區的一個繁榮的港口,<b>的里雅斯特也是奧匈帝國第四大城市</b>(僅次于維也納、布達佩斯和布拉格)。的里雅斯特不僅是海軍總部所在地,還承擔了帝國煤炭供應和對外貿易運輸的核心職能,被稱為“奧匈帝國的蔚藍海岸”。但是一戰結束后,奧匈帝國解體,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吞并,其經濟地位迅速衰落。失去帝國腹地支撐后,它從歐洲重要港口淪為意大利邊緣城市。</p> <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唯一一次看到邊境有執勤的意大利軍警。若有時間有興趣的可以停留看看,我們沒停留,直接開往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b>意大利,我們來了!</b>目標威尼托大區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梅斯特雷(Mestre)。</p> <p class="ql-block"> 點擊《<a href="http://www.xsjgww.com/5avzsen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漫游昔日奧匈帝國之三-租車此斯洛首行彼斯洛</a>》可參閱前一篇內容。</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a href="http://www.xsjgww.com/5ba32d7a"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漫游昔日奧匈帝國之五-先游威尼斯再訪朱麗葉</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马关县|
通海县|
读书|
阜城县|
汪清县|
锡林浩特市|
大田县|
恩施市|
西和县|
库伦旗|
肥西县|
徐汇区|
兰西县|
历史|
炎陵县|
莱芜市|
新密市|
隆德县|
广水市|
杭锦旗|
翁源县|
宾川县|
大新县|
若羌县|
乌审旗|
和硕县|
和静县|
贡嘎县|
兰西县|
东丰县|
虹口区|
阿尔山市|
昌宁县|
依安县|
珲春市|
武汉市|
当阳市|
卓资县|
永善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