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巍巍屹立城墻碥。</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四川省南川縣(今重慶市南川區),原本是有城墻的,如今只剩下城墻碥了。城墻碥就是城墻的斷垣殘壁。這斷垣殘壁也僅存東門至水廠的那一部分了。城門沒有了。城墻頂上的道路沒有了。城墻頂上房子也沒有了。</p> <p class="ql-block">城墻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川有個躍鯉門。</p><p class="ql-block"> 老南川縣城,坦坦蕩蕩,四四方方。步出東門是東城外,進而往東行,進入東勝鄉。步出南門是南城外,進而往南行,進入南極鄉。步出西門是西城外,進而往西行,進入西勝鄉。步出北門是北城外,進而往北行,進入北固鄉。</p><p class="ql-block"> 川湘公路在偉大的抗日戰爭期間立下過赫赫戰功,它是一條英雄路。川湘公路由重慶駛往南川,貫穿南川全城。它從西城外入城,經過西門橋,進入鬧市區。它經過中和街后,就進入東街了,從東城外出城。為了修建川湘公路,南川人民從抗戰大局出發,拆掉了西城門和東城門。西城門建在西門橋的東端。西門橋原先是吊橋。吊橋升起,可以拒敵于城外。修建川湘公路時,拆了吊橋,建了木質的公路橋。這公路橋后來改建為趙州橋似的石拱橋了。小拱擁大拱,別致而又大方。南城門也因為修建南門橋而拆掉了。那是為了發展經濟而做出來的調整。南門橋和西門橋之下,都曾經洪波涌起,洪水滔滔。東街是上坡路,無河無橋。北街平緩悠長,無河無橋。北城外越走越高,直抵高寺。</p><p class="ql-block"> 北街與北城外之間有一座僅存下來的城門,它叫做躍鯉門。它是南川縣城的北城門。躍鯉門俗稱城門洞,它見證了我的小學時代和初中時代。直到1980年代初期,躍鯉門都還存在。我童年的故事大都與躍鯉門聯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我們發現牛兒炮。</p><p class="ql-block"> 高寺是南川中學所在地,我家住在南川中學的荷花池畔。除了自己的名字,我最先認得的漢字是繁體的三個大字:躍鯉門。我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和放學,都要從城門洞穿過。抬頭看見躍鯉門三個大字。那三個字,古樸典雅,筆畫很多。我是在問了父親之后才認得的。</p><p class="ql-block"> 1957年9月至1961年7月,我在四川省南川縣隆化第一小學校(今重慶市南川區隆化第一小學校)上初級小學,也就是今日小學的一至四年級。那時候的初小,沒有什么家庭作業。下午三點半鐘我們就放學了。放學后的兩三個小時是小學生們最快樂的時光。我們常常去躍鯉門上的城墻上尋寶。我們尋寶,主要是尋找古代留下來的銅錢、舊社會鑄造的鎳幣,以及戰爭年代留下來的子彈殼。每次總有收獲,很少空手而歸。</p><p class="ql-block"> 城墻的上面很寬,幾乎相當于一條街道。它的兩側還有一些小小的房子,里面住著幾戶人家。到了1950年代,城墻的上面大部分成了菜地。我們尋寶,就是在泥土里面刨。有一天,李大華、張忠民和我,有了大收獲。我們發現土里有硬貨。我們蹲下來刨土,越刨越起勁,居然刨出了一門牛兒炮。那門牛兒炮,其形狀與醫院里的大型氧氣瓶相似,它大約 1.5米長,不過其直徑為其兩倍。我們喜出望外,跑到縣公安局去報告了。公安局的叔叔表揚了我們。那門牛兒炮后來陳列在縣展覽館里。</p><p class="ql-block"> 在縣機關幼兒園與后鋪之間有一個大院,那是1957年新修的一個建筑群。大院兩邊的門柱上有兩塊牌子,一曰四川省南川縣少年宮,一曰四川省南川縣展覽館。人們進出那里從來都不收錢。那里是我們小學生經常玩耍的地方。每當我看到那門牛兒炮,我的心中就充滿了自豪感:那是三個少年發現的文物!我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牛兒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撿到一塊銀元。</p><p class="ql-block"> 1959年春,我讀四冊,也就是小學二年級時下學期。有一次,我獨自一人在躍鯉門上方的城墻路面上轉悠。那一天,我覺得心曠神怡。天空那么藍。城墻那么高。我個子那么小。我站在城墻頂上。我一會兒俯瞰從北街朝躍鯉門走過來的行人,我覺得他們更小,像一個個小不點兒在移動。我一會兒俯瞰從躍鯉門朝高寺走去的行人,我覺得他們更小,而且越來越小。最終,他們爬上登臨高寺的漫漫長臺階。看舒服了之后,我又繼續朝長亭的方向走。我看見一塊閃閃發光的東西。我以為是鏡子的破片。我走近前去,俯身一看,原來是一塊銀元!我回到家里,把那塊銀元用紙擦干凈,然后遞給父親看了。他告訴我,那種銀元叫做十八圈。他還說,在我們四川,那是銀元中最普通的一種,看成色,還不錯,自己拿著玩吧。</p><p class="ql-block"> 我早就聽人說過,是不是真的銀元,可以用舌頭檢驗。將銀元放在舌尖上添。如果有一點點兒澀味,那就是真的。否則,那就是假的。我試過了,應當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我早就聽人說過,銀元可以拿到人民銀行去兌換成人民幣。要是那樣,就可以用啦!</p><p class="ql-block"> 那周星期六的下午,學校不上課。我揣著那塊銀元去銀行碰運氣。我想,如果被沒收了,也沒有關系,反正是撿來的。當然,我也覺得,那種尋尋覓覓的撿拾其實是勞動。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多多少少做出了一些成績。我的妻子系理科出身。她笑話我:你們文科,鉆故紙堆!我笑著回答:是的,我鉆故紙堆。我既鉆中國的故紙堆,我也鉆外國的故紙堆。我就是個撿破爛的。別人視而不見的東西,我發現它們的價值。別人忽略的東西,我把它們尋找出來。這就是我的工作!下崗工人吃什么,我吃什么。下崗工人買什么菜,我買什么菜。我特別尊重下崗工人。或許,這就是我的底層思維吧。</p><p class="ql-block"> 回說那一天,我來到西街的路口。中國人民銀行南川縣支行坐落在那里。在銀行的門口張貼有宣傳畫。上面的字,有許多我不認識。不過,我明白了八九分:鼓勵大家把銀元兌換成人民幣。</p><p class="ql-block"> 我怯生生地走進銀行。我貼著柜臺站著。我踮起雙腳。我鼓起勇氣,對一位燙卷發的漂亮阿姨說:換錢!</p><p class="ql-block"> 那位阿姨接過銀元,她把銀元舉在空中仔細地看了又看。接著,她低下頭來,看著我,問:哪里來的?</p><p class="ql-block"> 城門洞上頭撿的。我如實回答。</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家阿毛也在那里撿到過一塊銀元。沒有殘缺。換人民幣一元!她說。</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終于落下來啦。</p> <p class="ql-block">十八圈</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元年四川銀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一元 正面</p><p class="ql-block">流通于1953年3月1日 — 1969年10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一元 背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接過一張嶄新的面值一元的人民幣。當時的一元紙幣是紅色的。我小心翼翼地把那一塊錢放進內衣口袋里。</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對子女十分嚴格。他從來不給我們弟兄姊妹發零用錢。</p><p class="ql-block"> 那一塊錢是我的零用錢。那一塊錢我用了好久好久,直到我初小畢業的時候,才用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于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水县|
高阳县|
讷河市|
高要市|
泾源县|
兴山县|
迁安市|
临桂县|
常熟市|
台江县|
博兴县|
泸溪县|
达日县|
茌平县|
乌恰县|
建瓯市|
修文县|
大同县|
始兴县|
松潘县|
邵武市|
神农架林区|
卢湾区|
德保县|
衡水市|
五河县|
井冈山市|
巴塘县|
阜宁县|
吴堡县|
伽师县|
松溪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井陉县|
准格尔旗|
宜兰市|
南昌县|
太湖县|
嵊州市|
长海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