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鲊站,從歷史深處駛來的孤獨小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成昆鐵路蜿蜒于川滇的崇山峻嶺間,位于攀枝花仁和的拉鲊站便是這條“鋼鐵長龍”上一顆沉默的鉚釘。這座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小站,曾是三線建設時期無數鐵道兵用血汗澆筑的縮影。2020年6月,因烏東德水電站蓄水,攀枝花至元謀部分路段被淹沒,拉鲊站至花棚子站全線關停。</p><p class="ql-block"> 50年,客運貨運,來來往往,拉鲊站是見證。如今,站臺上斑駁的磚墻、銹跡斑駁的鐵軌、站房外那棵蒼勁的攀枝花樹,無聲地訴說著半個世紀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電視劇《駐站》的主場景“東寨”便取景于此。導演劉雪松說,這里“美麗又孤獨”,完美契合駐站民警“與寂寞為伴”的職業底色。 </p> <p class="ql-block">山河與煙火, 拉鲊的風景與溫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距拉鲊站一公里多便是拉鲊古渡,古渡的歷史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傳說諸葛亮南征時曾在此“五月渡瀘”,金沙江的湍急與險峻,見證了古代征戰的烽煙。而今,古渡旁的石碑與殘留的棧道,仍能讓人遙想當年的金戈鐵馬。時光流轉,這里從軍事要塞變為鐵路驛站,歷史的厚重與當代的平凡在此交織。</p><p class="ql-block"> 而拉鲊站的背后,是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美古村落的迤沙拉村和四川最美古村落的聯合村。這里蒼山環抱、民居錯落,與金沙江畔的落日余暉,構成一幅寧靜的鄉村畫卷。當地村民的日常,是雞鳴犬吠的煙火氣,是火把節圍著篝火跳起的舞蹈,是家人的絮叨鄰里的閑聊是有客來的熱情招呼。</p> <p class="ql-block">春節的致敬,從熒幕到現實的“駐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節,已經關停的拉鲊站成了旅游點。</p><p class="ql-block"> 初二上午,我們到時已停了十幾輛車牌號為川渝云貴鄂的小車。人們循著《駐站》的鏡頭而來,他們或許有攀枝花情結,或許有成昆線情結,或許有三線建設情結,或許單純是《駐站》的粉絲……他們來了,在站牌前留影,在軌道上行走,撫摸站臺的老磚,凝視空空的老屋,仿佛觸摸歷史的脈搏。以他們的方式致敬,致敬那些沒留下姓名的建設者,致敬那些“把頭發熬白”的常勝們,也致敬身邊每一個堅持著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鐵軌上的變奏,從懷舊到新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拉鲊站雖已關停,但不遠處,一列列動車呼嘯而過,綠皮火車的“哐當”聲漸行漸遠,仿佛在提醒:時代在變,但那些“孤獨的守護”從未褪色。 </p><p class="ql-block"> 拉鲊站的故事,是過去與當下的交響。綠皮火車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緩慢的節奏、擁擠的熱鬧、窗外的風景、遠方的等待;而動車的飛馳則象征著效率與現代化。一切都在變又或者不變——鐵軌延伸之處,皆是人間。</p><p class="ql-block"> 分不清是拉鲊還是“東寨”,思緒與江風相伴。這一刻,歷史與現實、戲劇與生活、孤獨與熱鬧,在拉鲊站的方寸之間融合?;蛟S,這就是《駐站》想要傳遞的: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是時代的注腳;每一段沉默的堅守,都是山河歲月里最動人的詩行。 “最了不起的事,就是做好一個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嘗試用Deepseek寫作,做了些修改。圖片均為本文作者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都匀市|
大洼县|
安平县|
宁乡县|
平昌县|
伊春市|
安陆市|
东兴市|
建湖县|
武胜县|
大同县|
夏河县|
渝中区|
朝阳县|
马龙县|
阿合奇县|
上杭县|
禹城市|
辉县市|
桂阳县|
屯昌县|
油尖旺区|
上杭县|
绥化市|
凤台县|
河北省|
澄迈县|
密山市|
乾安县|
黎城县|
体育|
英吉沙县|
双桥区|
宁德市|
莫力|
兰州市|
丽江市|
松阳县|
林西县|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