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絨額鳾(學名:Sitta frontalis):是鳥綱、鳾科的一種色彩鮮艷的小型鳴禽。體長104-129毫米。嘴紅或黃色;額羽絨黑;上體紫藍;雄鳥有一道黑眉;下體灰棕紫色。鳴管結構及鳴肌復雜,善于鳴囀,叫聲多變悅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后緣鱗片常愈合為整塊鱗板;雀腭型頭骨。</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6日 拍攝于深圳仙湖植物園</p> <p class="ql-block">綠嘴地鵑(學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體形似小鴉鵑,但羽色大致綠灰;嘴綠色,頭側眼的周圍有一裸區;后爪彎曲。虹膜赤紅色,眼外周裸露皮膚繁殖期為赤紅色,非繁殖期為暗紅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 拍攝于海口白沙門公園</p> <p class="ql-block">白腰鵲鴝(學名:Kittacincla malabarica):是鹟科、鵲鴝屬的中型鳥類,共有11個亞種。體長20-28厘米。雄鳥整個頭、頸、背、胸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呈凸狀、黑色、甚長,約為體長的一倍,外側尾羽具寬的白色端斑。胸以下栗黃色或棕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紫色花蜜鳥,喙黑色,長而下彎。雄鳥體羽黑色,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褐色,肩部有亮黃色具光澤。</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 拍攝于香港九龍寨城公園</p> <p class="ql-block">牛頭伯勞(學名:Lani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稱“紅頭伯勞”,是伯勞科、伯勞屬下的一種鳥類。雄鳥頭頂至后頸栗紅色,具黑色眼罩和白色眉紋,背及尾上覆羽灰色而有別于紅尾伯勞,兩翼偏黑色,具白色翼斑,下頰至下體偏白色而具不明顯橫斑,兩脅染栗紅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拍攝于深圳陽臺山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牛頭伯勞(學名:Lani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稱“紅頭伯勞”,是伯勞科、伯勞屬下的一種鳥類。雌鳥似雄鳥但頭背部褐色較重,眼罩為褐色,胸腹部橫斑更明顯。虹膜黑褐色;喙灰黑色;腳灰黑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拍攝于深圳陽臺山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勺嘴鷸(學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是鷸科勺嘴鷸屬鳥類,又叫匙嘴濱鷸、匙嘴鷸、琵嘴鷸、篦鷸。腿短;頭圓;喙短而前端呈勺狀。眉紋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腳黑色;上身主要為黑色,有皮黃色至淡赤褐色的羽緣;下體白色。繁殖期成鳥頭、頸及胸均為紅棕色并帶暗褐色縱紋,非繁殖期成鳥淡褐灰色及覆羽具有白色羽緣。</p><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罕見</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1日 拍攝于海南儋州新英灣濕地</p> <p class="ql-block">棕頸鉤嘴鹛(學名:Pomatorhinus ruficollis)是畫眉科,鉤嘴鹛屬小型鳥類,體長16-19厘米。嘴細長而向下彎曲,具顯著的白色眉紋和黑色貫眼紋。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褐色或栗棕色,后頸栗紅色。頦、喉白色,胸白色具栗色或黑色縱紋,也有的無縱紋和斑點,其余下體橄欖褐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印支綠鵲,成對或結小群活動,常發出響亮叫聲但少出現。在森林較低層捕食昆蟲。中等體型(32厘米)的綠鵲。粗闊的貫眼紋黑色,嘴紅,翼栗色,三級飛羽的翼尖色淺。印支綠鵲,與藍綠鵲的區別在尾較短,胸黃色,三級飛羽上無黑色橫斑。尾較長,翼尖皮黃;中央尾羽黃色較重,尾端灰色。印支綠鵲,虹膜褐色;嘴亮紅色;腳紅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東方白鸛(學名:Ciconia boyciana),是鸛形目鸛科鸛屬的大型涉禽。體態優美,長而粗壯的喙十分堅硬,呈黑色,僅基部綴有淡紫色或深紅色;喙的基部較厚,往尖端逐漸變細,并且略微向上翹;眼睛周圍、眼線和喉部的裸露皮膚都是朱紅色的,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翅膀寬而長,并具有綠色或紫色的光澤;前頸的下部有呈披針形的長羽;虹膜為粉紅色,外圈為黑色;腿、腳甚長,為鮮紅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0日 拍攝于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p> <p class="ql-block">白喉扇尾鹟(學名:Rhipidura albicollis):是鳥綱、扇尾鹟科的小型鳥類,體重9-14克,體長151-202毫米。通體黑灰色,頭部較暗近黑色,頦、喉、眉紋白色,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下體深灰而有別于白眉扇尾鹟,但有個別個體下體色淺。尾較長而寬,常散開呈扇狀,除中央一對尾羽外,其余尾羽均具寬闊的白色尖端。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白肩雕又稱御雕,是隼形目鷹科雕屬鳥類,一種珍稀的大型猛禽,被認為是鷹科中最壯麗的物種之一。其翼部和肩部覆蓋著明顯的白色羽毛斑紋,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白肩雕體態龐大,體長約為70-95厘米,成鳥頭頸部淺棕褐色綴有褐色縱紋,額至頭頂色稍深;上體深棕褐色略帶紫色光澤,肩羽白色形成鮮明的白斑;尾羽和飛羽黑褐色帶白色端斑;下體棕褐色,略帶深色縱紋;虹膜紅褐色,鉤狀喙黑褐色,喙基藍灰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6日 拍攝于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公園</p> <p class="ql-block">烏雕是隼形目鷹科雕屬鳥類,別名有花雕、小花皂雕。通體為暗褐色,背部略微綴有紫色光澤,頦部、喉部和胸部為黑褐色,其余下體稍淡;尾羽短而圓,基部有一個“V”字形白斑和白色的端斑,飛行時兩翅寬長而平直,兩翅不上舉;嘴黑色,基部較淺淡,爪為黑褐色:鼻孔為圓形;尾短,蠟膜及腳為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6日 拍攝于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公園</p> <p class="ql-block">紅喉歌鴝(英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學名:Calliope calliope),是雀形目鹟科野鴝屬的鳥類。具醒目的白色眉紋和頰紋,<span style="font-size:18px;">尾褐色,兩脅皮黃,腹部皮黃白,</span>雄鳥喉部鮮紅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1日拍攝于深圳鳳凰山腳下</p> <p class="ql-block">山鹡鸰(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是中等體型的林鹡鸰,體長約17厘米,主要羽色為褐色及黑白色。頭部和上體橄欖褐色,眉紋白色,從嘴基直達耳羽上方,下體白色,胸部具有兩道黑色橫斑紋,下面的橫斑紋有時不連續。</p><p class="ql-block">停棲時,尾輕輕往兩側擺動,不似其他鹡鸰尾上下擺動。飛行時為典型鹡鸰類的波浪式飛行。</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9日 即將離開海口的最后一天拍到了山鹡鸰,拍攝于??诎咨抽T公園小島。</p> <p class="ql-block">黑枕王鹟(學名:Hypothymis azurea)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雄鳥除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外,通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幾全為青藍色,頭頂天藍色,額基黑色,枕有一黑色塊斑,胸具一半月形黑色胸帶。雌鳥頭頸暗青藍色,背灰藍褐色,枕無黑斑,胸亦無黑色環帶,其余似雄鳥。特征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p> <p class="ql-block">白喉冠鵯(學名:Alophoixus pallidus):體長20-25厘米。頭頂紅褐色,有長而細的羽冠、紅褐色,頭側灰色。上體橄欖綠黃色,飛羽暗褐色,外翈茶黃色,尾下覆羽皮黃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p> <p class="ql-block">黃額絲雀(英文名:Yellow-fronted Canary)俗稱石燕、金青、大金燕,是雀形目燕雀科絲雀屬的一種鳥類。原產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視產地而定再細分為大金青、金青、吉打仔,為現今最普遍的觀賞鳥之一。</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6日 拍攝于深圳荔枝公園</p> <p class="ql-block">黑鳽<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葦鳽)</span>(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中等體型(54厘米)的近黑色鳽。成年雄鳥:通體青灰色(野外看似黑色),頸側黃色,喉具黑色及黃色縱紋。雌鳥:褐色較濃,下體白色較多。嘴長而形如匕首,使其有別于色彩相似的其他鳽。虹膜-紅色或褐色;嘴-黃褐色;腳-黑褐色而有變化。</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0日 拍攝于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p> <p class="ql-block">紫背葦鳽(學名:Ixobrychus eurhythmus)是鷺科、葦鳽屬動物,為涉禽,體長約33厘米。頭頂黑色,后頭至尾上覆羽暗栗褐色;翅上覆羽橄欖黃色;下體淺棕黃色。多生活于水庫和山腳邊的稻田、蘆葦叢、灘涂及沼澤草地,在西藏見于海拔2300米的農田,營巢于草叢或葦叢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5日 拍攝于深圳大學下文山湖</p> <p class="ql-block">黑枕黃鸝又稱黃鶯、黃鸝、金衣公子等,是雀形目黃鸝科黃鸝屬鳴禽。體長23~27厘米,嘴略下彎,粉色;雄鳥整體主要呈鮮明的黃色,黑色過眼紋在額和枕后相連,且在枕后較粗,形成一圍繞頭頂的黑色寬帶故名黑枕黃鸝。</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門口左側一棵木棉花樹上高處</p> <p class="ql-block">紅胸姬鹟(學名:Ficedula parva):小型鳥類,體長11-12厘米。雄鳥上體灰黃褐色,眼先、眼周白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褐色,基部白色。頦、喉繁殖期間橙紅色,胸淡灰色,其余下體白色,非繁殖期頦、喉變為白色。尾展開顯露基部的白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7日 拍攝于深圳蓮花山</p> <p class="ql-block">方尾鹟(學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體重6-11克,體長102-130毫米。是一種體型小而獨具特色的鹟。頭偏灰,略具羽冠,嘴扁平,嘴基寬闊幾成等邊三角形,嘴須發達長而多,幾達嘴端口;頭頂至后頸黑灰色,背橄欖綠色,兩翅和尾黑灰色,翅上覆羽和飛羽羽緣橄欖黃綠色。喉、胸灰色,其余下體黃色。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角質色,腳黃褐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日 拍攝于深圳華僑城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冕雀(學名:Melanochlora sultanea):共有4個亞種。體長20-21厘米,體重34-49克。具蓬松的黃色長型冠羽。雌鳥似雄鳥,但喉及胸深橄欖黃色,上體沾橄欖色。不會被誤認的體大的黃色及黑色山雀。混群棲于原始林及次生林的林冠層,以大型昆蟲為食。</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燕雀是雀形目燕雀科燕雀屬鳥類,又稱虎皮雀、麻蠟、虎皮燕鳥。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基部黃色先端黑色;虹膜褐色,喙黃色,喙端黑色。雄鳥繁殖羽從頭至背灰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頦、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飛羽具皮黃色外側羽緣。雌鳥體色較淺淡,上體褐色具有黑色斑點,頭頂和枕具窄的黑色羽緣,頭側和頸側灰色,腰白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日 拍攝于深圳人民公園</p> <p class="ql-block">褐耳鷹(學名:Accipiter badius)的體形比蒼鷹要小得多,為小型猛禽,上體灰色,下體具赤褐色橫斑。第6枚初級飛羽外羽片無缺刻,次外側的4對尾羽具5道黑褐色橫斑。眼先具白色短羽。耳羽淡灰褐色。嘴黑褐色。腳棕黃?;顒佑诹志壓拖洳萜?。</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日 拍攝于??诎咨抽T公園</p> <p class="ql-block">褐耳鷹,2024年12月27日 拍攝于??诮鹋X公園</p> <p class="ql-block">古銅色卷尾(學名:Dicrurus aeneus)為卷尾科卷尾屬的鳥類,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黑卷尾;通體羽黑色,頭頂、背和前胸綴有較顯著的藍黑色金屬光澤;嘴形平扁狀,在鼻孔處其寬度較大于厚度;尾羽端呈叉狀。</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紅頭長尾山雀(英文名:Black-throated Bushtit,學名:Aegithalos concinnus),是雀形目長尾山雀科長尾山雀屬的鳥類。俗名: 小老虎、紅寶寶兒、紅頂山雀、紅白面只,直譯: 黑喉長尾山雀,小型山林留鳥,體長約為10.5厘米,體重4-9克。頭部圓潤,具明顯的黑色喉嚨和眼罩,與黃色眼睛形成鮮明對比。背部灰暗,兩翼和尾部深灰,腹部白色,兩脅帶有銹紅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7日 拍攝于廣州太子坑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綠鷺(學名:Butorides striata):是鸛形目鷺科綠鷺屬鳥類。體型小,頭頂黑,枕冠亦黑色,上體蟬灰綠色,下體兩側銀灰色;前額至后枕及冠羽墨綠色,眼后有一白斑,頰紋黑色;顎紋白色,后頸、頸側和體側煙灰色;背部披灰綠色矛狀長羽,羽干紋灰白色;腰至尾上覆羽暗灰;尾黑色具青銅綠色光澤;尾下羽灰白色;虹膜金黃色,嘴緣褐色;腳和趾黃綠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日 拍攝于深圳仙湖植物園桫欏湖</p> <p class="ql-block">黑喉噪鹛海南亞種是鹟科噪鹛屬動物。黑喉噪鹛海南亞種(學名:Garrulax chinensis monachus),是中國的特有亞種。分布于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黃嘴白鷺是鸛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別名唐白鷺、白老。體長46-65厘米,體重320-650克。身體較為纖瘦,身上的嘴、頸、腳都較長;成體在繁殖季節有細長的飾羽,后頭的冠羽長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頸飾羽呈長尖形,覆蓋胸部。全身羽毛為白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腿為黑色,虹膜為淡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 拍攝于深圳大鵬東山碼頭</p> <p class="ql-block">發冠卷尾(學名:Dicrurus hottentottus)是中型鳥類,體長28-35厘米。通體絨黑色綴藍綠色金屬光澤,額部具發絲狀羽冠,外側尾羽末端向上卷曲。2024?年10月21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灰胸秧雞(英文名:Slaty-breasted Rail),是鶴形目秧雞科盧氏秧雞屬的鳥類?;倚匮黼u具有復雜精細的背部和腹部條紋,喉嚨和胸部呈灰色,頭頂和頸背為紅褐色。它在體型上適中,善于在隱蔽環境中快速移動。</p><p class="ql-block">灰胸秧雞和藍胸秧雞是同一種鳥類。?它們在中文里有時被稱為灰胸秧雞或藍胸秧雞,實際上是指同一種鳥類,主要棲息在溪流、水溝邊的草叢中,食物以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為主,也取食種子和幼嫩植物?。</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0日 拍攝于深圳日出劇場</p> <p class="ql-block">白腹鳳鹛(學名:Erpornis zantholeuca)是綠鵑科、綠鳳鹛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上體從頭到尾黃綠色,有短的羽冠,頭頂微具黑色羽軸紋;眼先、眼周,耳羽和下體灰白色,尾下覆羽黃色。虹膜褐色或紅褐色,上嘴淺褐色或肉褐色,下嘴淺肉色,腳肉黃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p> <p class="ql-block">遠東葦鶯屬于雀形目葦鶯科鳥類,繁殖于我國東北和俄羅斯東南地區,遷徙時見于東北、華北、華東至華南沿海地區。中等體型(14厘米)的單調灰褐色葦鶯。具深色的過眼紋,寬白的和大而長的嘴。新冬羽甚多棕色,胸、兩脅及尾下覆羽沾棕。</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 拍攝于深圳大鵬農科</p> <p class="ql-block">栗葦鳽(學名:Ixobrychus cinnamomeus)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30-38厘米。外形和紫背葦鳽相似。雄鳥上體從頭頂至尾包括兩翅飛羽和覆羽全為同一的栗紅色,下體淡紅褐色,喉至胸有一褐色縱線,胸側綴有黑白兩色斑點,野外特征極為明顯,容易辨認。雌鳥頭頂暗栗紅色,背面暗紅褐色,雜有白色斑點,腹面土黃色,從頸至胸有數條黑褐色縱紋。</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立冬 拍攝于深圳大學下文山湖</p> <p class="ql-block">藍歌鴝(學名:Lusciniacyane)為鹟科歌鴝屬的鳥類,形態特征:體長13-14厘米,中小型鳥類,雌雄異色。雄鳥上體深藍色,下體白色,兩翅和尾巴藍黑色,從嘴基、臉頰到胸側深藍黑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藍色(部分個體完全缺少藍色),下體皮黃色,有細微的鱗狀斑紋,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p> <p class="ql-block">赤腹鷹(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鷹科、鷹屬的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長,因外形像鴿子,所以也叫鴿子鷹。體長27-36厘米,體重108-132克。雌、雄鳥體色大致相同。翼短而尖,后緣平直,尾羽短,有數條黑色橫斑。成鳥頭部至背面灰黑色,胸腹部橙色,翼尖黑色,飛羽外緣黑色形成一條細黑帶,翼下及腹面沒有斑紋。雄鳥眼睛紅色、雌鳥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白頭鵯海南亞種,其特征為頭部主要為黑色,只有耳羽呈白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4日 拍攝于海南保亭龍灣雨林谷</p> <p class="ql-block">海南孔雀雉(學名:Polyplectron katsumatae)是珍稀瀕危雉類之一,雄鳥頭上常具羽冠;臉部多少裸出;體羽松軟;一般呈褐或灰褐色,散布以皮黃色細點,兩翅及尾還具金屬光澤的眼狀斑;尾有20—24枚尾羽,中央尾羽較最外側的約長一倍,因而呈凸尾狀。</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海南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hainanus):體長體長10-11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極黃的柳鶯。上體綠色,下背黃綠,下體鮮黃,眉紋及頂紋黃色。通??梢妰傻酪戆?。下嘴粉紅。外側及倒數第二枚尾羽具大片白色以及淺色的側冠紋有別于相似的白斑尾柳鶯、黑眉柳鶯和山柳鶯。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粉紅;腳橙褐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3日 拍攝于海南樂東尖峰嶺</p> <p class="ql-block">棕雨燕(學名:Cypsiurus balasiensis),上體黑褐色,頭、兩翅和尾較暗濃而略帶光澤,尾呈深叉狀;下體暗褐色,有的較淡,頦和喉微綴灰色。嘴黑色,跗跖被羽,黑褐色,趾和爪黑色。常成群在開闊的曠野上空飛翔。</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5日 拍攝于海南保亭龍灣雨林谷</p> <p class="ql-block">須浮鷗(學名:Chlidonias hybrida)是鷗科、浮鷗屬鳥類。體長25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淺色燕鷗。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紋,頂后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鳥似成鳥但具褐色雜斑,與非繁殖期白翅浮鷗區別在頭頂黑,腰灰色,無黑色頰紋。</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9日 拍攝于深圳洪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灰背鶇(學名:Turdus hortulorum),又名灰烏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鳥類。雄鳥額及整個上體為橄欖灰色,眼先黑色,頭側微沾棕褐色,耳羽黑褐色雜以細白羽干紋;飛羽和尾羽褐黑色,外翈綴有灰藍色;下體頦、喉灰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紋,胸淡灰色,有的具有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下胸和腹的中部灰白色,胸側、脅、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栗色,尾下覆羽淡皮黃色;虹膜褐色;喙黃褐色,腳肉黃色。雌鳥似雄鳥,但頦、喉淡棕黃色,具黑褐色長形或三角形斑,胸淡黃色,具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6日 拍攝于??诎咨抽T公園</p> <p class="ql-block">矛斑蝗鶯(學名:Locustella lanceolata):體長11-14厘米,體重9-13克。上體橄欖褐色密布粗著的黑褐色縱紋,眉紋淡黃色細而不明顯,下體乳白色具黑色縱紋,尾羽腹面無白端。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黃褐色;腳肉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香港九龍灣德福花園</p> <p class="ql-block">小蝗鶯(學名:Locustella certhiola)鶯科蝗鶯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雌雄鳥羽色相似。上體橙褐色至橄欖褐色,具黑褐色斑紋較顯著;下體羽乳白色,無斑紋;尾羽腹面具顯著的近端黑斑和淡白色先端。虹膜暗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黃褐色;腳暗褐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香港九龍灣德?;▓@</p> <p class="ql-block">栗樹鴨(學名:Dendrocygna javanica)體長37-42厘米,體重400-600克,是中等體型的紅褐色鴨。體羽紅褐色,頭頂深褐色,頭及頸部皮黃色,背褐色而具棕色扇貝形紋,尾上覆羽栗色,下體紅褐色。具有不易察覺的黃色眼圈。</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3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一泓泉</p> <p class="ql-block">藍磯鶇 (學名:Monticola solitarius)雀形目,鹟科,磯鶇屬,小型鳴禽。雄鳥通體青藍色而具鱗狀斑,眼周顏色較深,兩翼和尾部黑色。雌鳥通體灰褐色而具鱗狀斑,下體淺灰褐色。虹膜黑褐色;喙黑色;腳黑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5日 拍攝于海口新埠島碧桂園中央半島天璽灣</p> <p class="ql-block">白喉磯鶇(學名:Monticola gularis)是鶇科、磯鶇屬小型鳥類,體長17-18厘米。雄鳥頭頂和翅上覆羽鈷藍色,背、兩翅和尾黑色具白色翅斑,腰和下體栗色,喉白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具黑色鱗狀斑,兩翅和尾灰褐色,頭頂灰褐色,喉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具黑色鱗狀斑。特征均很明顯,野外不難識別。</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5日 拍攝于??谛虏簫u碧桂園中央半島天璽灣</p> <p class="ql-block">海南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vigorsii)</p><p class="ql-block">分布:主要在中國海南島,體型:約10-12厘米。</p><p class="ql-block">雄鳥頭部和背部呈金屬綠色,胸部紅色,腹部黃色,尾羽略分叉;雌鳥顏色較暗淡。</p><p class="ql-block">棲息于山地森林,以花蜜、昆蟲為食,鳴聲悅耳。</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8日 拍攝于??诨鹕娇诠珗@</p> <p class="ql-block">海南畫眉:上體橄欖褐色,頭頂至上背棕褐色具黑色縱紋,眼圈白色,沿上緣形成窄紋向后延伸至枕側,形成清晰眉紋。下體棕黃色,喉至上胸雜有黑色縱紋,腹中部灰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 拍攝于海口白沙門公園</p> <p class="ql-block">烏灰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鳥類,又稱黑鶇、灰背黃春鳥。雌雄羽色相異,雄鳥頭、頸、頦、喉及上胸黑色;上背、兩翼、腰及尾上覆羽青灰色;兩脅具點狀黑色斑;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鳥頭及上體灰褐色;胸淺灰色而具黑色縱紋斑;兩脅染棕紅色而具黑色點斑;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黑褐色,具不明顯的黃色眼圈;喙橘黃色;腳橘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5日 拍攝于??诎咨抽T公園</p> <p class="ql-block">栗鳽 (英文名:Japanese Night Heron,學名:Gorsachius goisagi),是鵜形目鷺科夜鳽屬的鳥類。俗名: 麻鷺、粟頭虎斑鳽、栗頭夜鳽,常見于海灣、河口附近的稻田、蘆葦叢和樹叢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2日 拍攝于??诮铣?lt;/p> <p class="ql-block">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又稱日本松雀鷹或小雀鷹,是一種小型猛禽,屬于鷹科。</p><p class="ql-block">松雀鷹體型較小,體長約25-35厘米,翼展約50-60厘米。成年松雀鷹的上體呈灰褐色,下體為白色并帶有褐色橫紋,尾部有深色橫帶。</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7日 拍攝于海口白沙門公園</p> <p class="ql-block">灰頭麥雞是鸻形目鸻科麥雞屬鳥類,繁殖期頭、頸及胸灰色;胸部和腹部之間有黑色胸帶分隔;背部及兩翼大部分覆羽褐色;腹部和腰部白色;尾羽基部及邊緣白色,近末端有黑色斑塊。非繁殖期頭頸部染褐色,頦及喉部白色,胸帶不明顯。初級飛羽黑色,其余飛羽及與之相鄰的部分覆羽白色;虹膜紅褐色,眼圈黃色;嘴尖段黑色,后段黃色;腿和腳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日 拍攝于深圳華僑城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黃額絲雀,雄鳥毛色較黃,頭頂毛色麻黃,喙更彎更長,眼圈邊沒有白毛。<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長12.5厘米左右,色彩鮮艷。</span></p> <p class="ql-block">黃額絲雀,雌鳥毛色較淡,頭頂毛色灰白,喙稍直稍短,眼圈邊有白毛。</p> <p class="ql-block">黑翅鳶是隼形目鷹科黑翅鳶屬鳥類,又叫灰鷂子。體型較小,體長約33厘米。整體呈灰白色;頭頂至后頸、背、尾、翼上覆羽和次級飛羽淺灰色;額、臉部、下體及翼下覆羽白色;眼先及眼上方有黑色斑;外側初級飛羽黑色;眼紅色,嘴黑色,蠟膜黃色,腳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 拍攝于深圳大鵬農科</p> <p class="ql-block">黑腹濱鷸(學名:Calidris alpina)是鷸科濱鷸屬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6-22厘米。嘴黑色、較長,尖端微向下彎曲,腳黑色。 夏季背栗紅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白色羽緣。眉紋白色。下體白色,頰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腹中央黑色,呈大型黑斑。</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 拍攝于深圳大鵬農科</p> <p class="ql-block">灰卷尾(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為雀形目卷尾科的鳥類,體長25-32厘米。體形中等,嘴形強健側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鉤,嘴須存在。鼻孔為垂羽懸掩。尾長而呈叉狀,尾羽10枚,上有不明顯的淺黑色橫紋。跗蹠短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全身暗灰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3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鳳頭鷹是隼形目鷹科鷹屬鳥類。體大,具短羽冠。成年雄鳥上體灰褐;兩翼及尾具橫斑;下體棕色;胸部具白色縱紋;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橫斑;頸白,有近黑色縱紋至喉,具兩道黑色髭紋。2024?年10月21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三趾濱鷸(學名Calidris alba)是一種體型略小的近灰色涉禽,體長約20厘米,以其獨特的特征和無后趾而聞名。?</p><p class="ql-block">三趾濱鷸,俗稱三趾鷸,主要棲息于北極凍原苔蘚草地、海岸和湖泊沼澤地帶。在非繁殖期,它們主要棲息于河口沙洲以及海邊沼澤地帶。這種鳥類常成群活動,有時也會與其他鷸混群,喜濱海沙灘,極少至泥地。它們通常隨落潮在水邊奔跑,同時揀食海潮沖刷出來的小食物。</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2日深圳東部大鵬半島龍岐灣</p> <p class="ql-block">白眉鴨(學名:Spatula querquedula):鴨科、匙嘴鴨屬涉禽,屬小型鴨類,雄鴨嘴黑色,頭和頸淡栗色,具白色細紋;眉紋白色,寬而長,一直延伸到頭后,極為醒目。上體棕褐色,兩肩與翅為藍灰色,肩羽延長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雌鴨上體黑褐色,下體白而帶棕色;眉紋白色,但不及雄鴨顯著。</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8日 拍攝于深圳灣公園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流蘇鷸,是鸻形目(鷸形目)鷸科流蘇鷸屬鳥類。流蘇鷸是中大型鸻鷸,雄鳥體長約28厘米,雌鳥體長約24厘米。嘴粗短,黑色,腳色多變。上體顏色偏棕黃色,具有山斑鳩般如魚鱗的羽毛,下體偏白。身體粗壯,顯得頭小。繁殖期雄鳥頭、胸部羽色多變,或白色,或黑色,或棕色。因其有奢華的羽翼,故得名為流蘇鷸。</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3日 拍攝于深圳灣海濱生態園</p> <p class="ql-block">綠背金鳩(學名:Chalcophaps indica)體長約25厘米,是中等體型、尾甚短的地棲型斑鳩。下體粉紅,頭頂灰色,額白,腰灰,兩翼具亮綠色。雌鳥頭頂無灰色。飛行時背部兩道黑色和白色的橫紋清晰可見。主要棲息于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闊葉林。</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9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八聲杜鵑 雌鳥</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 </p><p class="ql-block">拍攝于深圳光明歡樂田園</p> <p class="ql-block">白腰雪雀(學名:Onychostruthus taczanowskii)是雀科、白腰雪雀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4-18厘米。額和眉紋白色,上體灰褐或沙褐色、具暗褐色縱紋,腰白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兩翅黑褐色,翅上初級覆羽具白色端斑,外側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翅上大塊白斑,下體白色,嘴夏季黑色,冬季黃色。白斑翅雪雀與該種很相似,但腰不為白色,頦、喉黑色。區別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行駛在祁連草原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角百靈(學名:Eremophila alpestris):是一種小型鳴禽和中等體型的深色百靈,共有42個亞種。體長15-17厘米,翼展31-35厘米,體重33-45克。上體棕褐色至灰褐色,前額白色,頂部紅褐色,在額部與頂部之間具寬闊的黑色帶紋,帶紋的后兩側,有黑色羽毛突起于頭后如角。頰部白色并具有黑色寬闊胸帶,尾暗褐色,但外側1對尾羽白色,后爪長而稍彎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行駛在祁連草原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高山禿鷲(Gyps hinalayensis)大型猛禽,全長約120厘米。上體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狀條紋及淡色羽緣。頭被黃白色狀羽和絨羽;頭側、頦、喉為毛狀羽,短而稀疏;頸細而裸露,基部具明顯而寬闊的灰白色長翎羽,有淡褐色軸紋。翅和尾黑褐色。下體淡黃褐色,具淡色縱紋。嘴灰綠色或鉛灰色。腳暗綠灰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張掖馬蹄寺。</p> <p class="ql-block">高山金翅雀(學名:Carduelis spinoides):為燕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14-31克,體長128-137毫米。是一種體型小的橄欖色和黃色的雀鳥。頭具明顯的斑紋。雌鳥似雄鳥但體較色暗且多縱紋。與黑頭金翅雀的區別在腰黃色且頭具條紋。幼鳥色淡,縱紋較多而甚似金翅雀及黑頭金翅雀,但下體及頸側多黃色。虹膜深褐色,嘴粉紅色,腳粉紅色。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松林、農田及坡地灌叢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張掖望山小墅酒店附近。</p><p class="ql-block">高山金翅雀與金翅雀在外形上的區分主要是根據頭的顏色。高山金翅雀的頭是具黑黃相間條紋的,金翅雀的頭是暗灰色的。</p> <p class="ql-block">地山雀,學名Pseudopodoces humilis,英文名Ground Tit,是一種屬于雀形目山雀科地山雀屬的小型鳥類。它們有一個有趣的別名,叫做“地鴉”或“土里鉆鉆”,在藏語中被稱為“迪迪”。這種鳥類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生活在草原、牧場和干燥的草原上,與其他的山雀相比,它們的外觀略似小型鴉科,曾經被誤分類。</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6日,去往卓爾山風景區途中。因驅車行駛當中無法停車,失去幾次拍鳥的機會,看到鳥卻無法拍攝。</p> <p class="ql-block">白頂溪鴝是雀形目鹟科紅尾鴝屬鳥類。雌雄同色,成鳥頭頂至枕白色,頭頸余部及肩背為烏亮的純黑色;翼黑褐色,飛羽外翈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栗紅色;圓形尾較長,為栗紅色,基部灰色,端部形成明顯的黑色端斑;下體頦、喉至胸純黑色,腹至尾下覆羽栗紅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黑色;虹膜暗褐色,喙和腳黑色。</p><p class="ql-block">白頂溪鴝分布于中國西部、西南和中部等地區也有分布。棲息于山地溪流與河谷沿岸。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也成三五小群活動,常站在河邊或水中露出的石頭上,有時沿河進行低空短距離飛行。</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棕頸雪雀(學名:Pyrgilauda ruficollis)是雀科,雪雀屬的一種動物。體重15-34克,體長125-161毫米。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褐色雪雀。體形稍小于白雪雀,眼先黑色,臉側近白。雄雌同色。成鳥頭部圖紋特別,髭紋黑,頦及喉白,頸背及頸側較所有其他雪雀的栗色均重,覆羽羽端白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去往卓爾山風景區途中。</p> <p class="ql-block">灰眉巖鹀(學名:Emberiza cia)屬小型鳴禽,體型約16厘米。頭、枕、頭側、喉和上胸藍灰色,眉紋、頰、耳覆羽藍灰色,貫眼紋和頭頂兩側的側貫紋黑色或栗色,背紅褐色或栗色、具黑色中央紋,腰和尾上覆羽栗色、黑色縱紋少而不明顯。下胸、腹等下體紅棕色或粉紅栗色。一般主食植物種子。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外側尾羽有較多的白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6日,祁連縣天橋山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粉紅胸鷚(學名:Anthus roseatus):屬小型鳴禽,體重18-27克,體長13-18厘米。非繁殖期粉皮黃色的粗眉線明顯,背灰而具黑色粗縱紋,胸及兩脅具濃密的黑色點斑或縱紋。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色較淡,呈角褐色;跗蹠和趾褐色。主要棲息于山地、林緣、灌叢、草原、河谷地帶。多成對或10幾只小群活,性活躍,不停地在地上或灌叢中覓食。食物主要為有鞘翅目昆蟲、鱗翅目幼蟲及膜翅目昆蟲,兼食一些植物性種子。</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黑冠山雀(學名:Parus rubidiventris)為山雀科山雀屬的鳥類。體長12厘米,特征為冠羽及胸兜黑色,臉頰白,上體灰色,無翼斑,下體灰,臀棕色。與棕枕山雀的區別在黑色的胸兜較小,飛羽灰色。幼鳥色暗而羽冠較短。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藍灰。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區、常活動于高山針葉林以及竹林或杜鵑等灌叢間。</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橙斑翅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pulcher)小型鳥類,體長9~12厘米。頭頂暗綠色具不明顯的淡黃色中央冠紋,眉紋黃綠色,貫眼紋黑色。背橄欖綠色,腰黃色形成明顯的黃色腰帶。兩翅和尾暗褐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具橙黃色先端,在翅上形成兩道橙黃色翅斑,外側3對尾羽大都白色。下體灰綠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白翅擬蠟嘴雀(學名:Mycerobas carnipes):中等鳥類,體長20-23厘米。嘴粗大,尾成叉狀。雄鳥整體烏黑和帶暗黃色,初級飛羽基部有一小塊白斑翼斑淡黃色;雌鳥較雄鳥發灰,由頰到胸具白色斑紋,翼斑白色,且較雄鳥的小。一般棲于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山,生活于高山針葉林下層和森林灌叢中,冬季多在針闊混交林和丘陵灌叢,有時也到牧場。</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白喉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schisticeps),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雄鳥額至枕鈷藍色,頭側、背、兩翅和尾黑色,翅上有一大形白斑,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頦、喉黑色,下喉中央有一白斑,在四周黑色襯托下極為醒目,其余下體栗棕色,腹部中央灰白色。雌鳥上體橄欖褐沾棕,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翅暗褐色具白斑,尾棕褐色。下體褐灰色沾棕,喉亦具白斑。特征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鳳頭雀嘴鵯(學名:Spizixos canifrons):屬小型鳥類,體長18-22厘米。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黃色,前額和臉灰色,頭頂黑色,有一朝前豎立的黑色羽冠。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黃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端斑。棲息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林緣疏林、竹林、稀樹灌叢和灌叢草地等各類生境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藍額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frontalis)體長14-16厘米。雄鳥夏羽前額和一短眉紋輝藍色,頭頂、頭側、后頸、頸側、背、肩、兩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主要以甲蟲、蝗蟲、毛蟲、螞蟻、鱗翅目幼蟲等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7日,天祝祁連山冰溝河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達烏里寒鴉(學名:Coloeus dauuricus)是雀形目、鴉科、鴉屬的鳥類。外形、大小和羽色與寒鴉相似;體長30-35厘米;全身羽毛主要為黑色,僅后頸有一寬闊的白色頸圈向兩側延伸至胸和腹部,在黑色體羽襯托下極為醒目;白色斑紋延至胸下;與白頸鴉的區別在體型較小且嘴細,胸部白色部分較大。</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去往馬蹄寺途中,在車中天窗拍的。</p> <p class="ql-block">黑尾鷗是鷗形目鷗科鷗屬鳥類,別名叼魚郎、打魚郎。體長47厘米。嘴黃色,尖端紅色,具黑色環帶;虹膜淡黃色,眼臉朱紅色;頭、頸白色;背和兩翼深灰色,兩翼長而窄,外側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深灰色尖端白色,形成翅的白色后緣,合攏的翼尖上具四個白色斑點;腰、尾上覆羽及整個下體為白色;尾白色而具寬大的黑色次端帶;腳黃色,爪黑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6日 拍攝于大連海濱</p> <p class="ql-block">海南藍仙鹟,Cyornis hainanus (Ogilvie-Grant,1900),鹟科藍仙鹟屬的一種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暗藍色,前額和眼上眉斑較鮮亮。喉、胸暗藍色,下胸和兩脅藍灰色,其余下體白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頭和頭側沾灰,眼圈皮黃色,兩翅和尾表面栗褐色。喉、胸橙皮黃色,其余下體白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 拍攝于三亞臨春嶺</p> <p class="ql-block">珍珠雞(學名:Numida meleagris,英文名:Helmeted Guineafowl;另puinea hen<雌>),又稱珠雞、山雞、幾內亞鳥。雞形目、珠雞科, 珍珠雞頭很小,面部淡青紫色,喙強而尖,喙尖端淡黃色,后部紅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個心狀肉垂。眼部四周無毛,有一圈白色斑紋直延至頸上部。頸細長,披一圈紫藍色針狀羽毛。腳短,小時腳紅色,成年后呈灰黑色。行走迅速。珍珠雞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規則的圓形白點,形如珍珠,故有“珍珠雞”之美稱。珍珠雞形體圓矮,沒有雞冠,頭頂部無毛,而有角質化突起,稱之頭盔,尾部羽毛較硬略垂。</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非洲灰鸚鵡,是鸚形目金剛鸚鵡科非洲灰鸚鵡屬鳥類。體長33-41厘米,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平均壽命約50年。</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八聲杜鵑 幼鳥 </p><p class="ql-block">八聲杜鵑是鵑形目杜鵑科八聲杜鵑屬鳥類。八聲杜鵑是灰褐色或棕色的小型杜鵑。成鳥頭灰色,背及尾褐色,胸腹橙褐色。虹膜緋紅色;喙黑黃色;腳黃色因其鳴聲尖銳,似“ka……pie”的八聲一度,常徹夜嗚叫不休,故名八聲杜鵑。</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 拍攝于深圳光明歡樂田園</p> <p class="ql-block">大天鵝(學名:Cygnus cygnus)是雁形目鴨科天鵝屬鳥類,又稱黃嘴天鵝。通體雪白色,全身潔白,僅頭稍沾棕黃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上喙基部黃色,喙端黑色,喙基部粉紅色;跗跖、蹼、爪也為黑色。幼鳥全身灰褐色,頭和頸部較暗,下體、尾和飛羽較淡。</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環頸雉(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是雉科、雉屬的一種走禽,共有30個亞種。體重900-1050克,體長53-89厘米。體型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雄鳥和雌鳥羽色不同,雄鳥羽色華麗,多具金屬反光,頭頂兩側各具有一束能聳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加勒比海紅鸛(學名:Phoenicopterus ruber)亦稱美洲火烈鳥。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 ;頸長而曲 ;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 ,后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 ,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襯,非常艷麗。</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藍孔雀,是雞形目雉科孔雀屬中的一種鳥。藍孔雀是雞類中的“巨人”,雄鳥和雌鳥的羽色有差,雄鳥頭上具冠羽,頭、頸和胸部均為藍色,尾羽并不長,構成尾屏的尾上覆羽可達身長的2倍,平時合攏托在身后,開屏時屏面寬約3米,高約1.5米,絢麗多彩。羽質細長,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鮮艷奪目。</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雙角犀鳥,是佛法僧目犀鳥科角犀鳥屬鳥類,上嘴和盔突頂部均為橙紅色,嘴側橙黃色,下嘴呈象牙白色;頰、頦和喉等部位均為黑色,后頭、頸部為乳白色;背、肩、腰、胸和尾上的覆羽都是黑色,腹部及尾下的覆羽為白色;翅膀也是黑色,但翅尖為白色,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尾羽為白色,靠近端部有黑色的帶狀斑;腿灰綠色并沾有褐色,爪子幾乎為黑色。因雄性成鳥的盔突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角而得名。</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9日 拍攝于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公園</p> <p class="ql-block">粉紅胸鷚(學名:Anthus roseatus):屬小型鳴禽,體重18-27克,體長13-18厘米。非繁殖期粉皮黃色的粗眉線明顯,背灰而具黑色粗縱紋,胸及兩脅具濃密的黑色點斑或縱紋。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色較淡,呈角褐色;跗蹠和趾褐色。上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野外停棲時,常做有規律的上、下擺動,腿細長,后趾具長爪,適于在地面行走。</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 拍攝于深圳大鵬農科</p> <p class="ql-block">歐柳鶯為雀形目柳鶯科柳鶯屬鳥類,體長約11~13cm,中型偏綠色柳鶯。喙細長,具偏白色眉紋,無頂冠紋。初級飛羽長,無翼斑。頭部和上體灰褐色,兩翼和尾部褐色,下體灰白色并沾黃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 張掖馬蹄寺。</p> <p class="ql-block">暗灰鵑鵙(學名:Lalage melaschistos):體長23厘米,屬于中等體型的雀類。是一種灰色及黑色的鳴鵑鵙。雄鳥青灰色,兩翼亮黑,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三枚外側尾羽的羽尖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色淺,下體及耳羽具白色橫斑,白色眼圈不完整,翼下通常具一小塊白斑。尾細長;腿較短弱,適于樹棲。體羽松軟,腰羽羽干豎硬。 虹膜紅褐色;嘴黑色;腳鉛藍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普通夜鷹是夜鷹目夜鷹科夜鷹屬鳥類,又稱貼樹皮、鬼鳥、夜鷹。嘴黑色,眼深褐色,喙短小但嘴裂甚大,嘴邊具須,眼睛較大,翼較尖,腳甚短小。整體體色似樹皮,呈斑駁的灰褐色;上體灰褐色,具黑褐色和灰白色的蟲蠹斑;頭頂中央具黑色紋;喉黑色,其下具一白斑;下體淺灰褐色,具黑色橫斑;翼角具白斑;尾羽具深色橫斑,外側尾羽近末端具寬闊的淺色斑,雄鳥為白色,雌鳥為皮黃色;腳黑褐色。</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8日 拍攝于深圳中山公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河曲县|
土默特左旗|
松江区|
徐汇区|
灵武市|
子洲县|
乐业县|
玉环县|
蒙自县|
额敏县|
逊克县|
望城县|
南溪县|
昌都县|
石嘴山市|
怀仁县|
图们市|
德保县|
巴南区|
贵州省|
永登县|
若羌县|
永康市|
汪清县|
容城县|
紫云|
罗城|
阿拉尔市|
隆昌县|
平武县|
都匀市|
科技|
贵南县|
庆城县|
荥经县|
鹿邑县|
莒南县|
孝义市|
苗栗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