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評田發剛的《活火集》</p><p class="ql-block"> 聶新政</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凡人來到世間,胸中(心里)總會揣著點什么作為見面禮。田發剛亦是凡人,他胸中揣著一團火。</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團猛火。</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團活火。</p><p class="ql-block"> “活火”是田發剛自己說的。他的110萬字的自敘式散文集被命名為《活火集》。</p><p class="ql-block"> “活火”是什么火?是猛火,旺盛之火。這不是田發剛說的,也不是我說的。是蘇東坡說的。</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拉大旗做虎皮。</p><p class="ql-block"> 請看蘇軾遭貶謫,在顛沛流離的途中寫的這首壓軸詩作《汲江煎茶》。</p><p class="ql-block"> 活水還須活火烹,</p><p class="ql-block"> 自臨釣石取深清。</p><p class="ql-block"> 大瓢貯月歸春甕,</p><p class="ql-block"> 小杓分江入夜瓶。</p><p class="ql-block"> 雪乳已翻煎處腳。</p><p class="ql-block"> 松風忽作瀉時聲。</p><p class="ql-block"> 枯腸未易禁三碗,</p><p class="ql-block"> 坐聽荒城長短更。</p><p class="ql-block"> 坡公一生坎坷,可他的生活態度一直曠達且積極。快到生命盡頭了,他還一直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臨江煎茶,感受世界,快意人生。你看他煎茶有多么講究:要用流動的活水和猛火來烹煮,以免失去茶味。坡公寫的是煎茶,又何曾不是觀照自己的人生?這完全沒有英雄遲暮、官場失意的感覺。這得要對生活有多么眷念,對自己生命有多么尊重才做得到啊!</p><p class="ql-block"> 發剛兄的巨著書名,應該取典于此。</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發剛兄胸中揣著的這團猛火、活火,在《活火集》中的每一個字符中跳躍,燃燒。凝結成文字詞語。就成了他一生旺盛的激情,敏銳的思想,執著的追求,曠達的態度,倔強的個性和真實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人活一輩子,生活要陽光,人生才幸福。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有如猛火般旺盛的激情最重要。讀完《活火集》我們發現,年輕稚嫩時的田發剛,青年得意、仕途順遂時的田發剛,中年婚變、仕途沉寂時的田發剛,壯年文化追求途中的苦行者田發剛和老年活得通透的田發剛,他胸中那團火,那般積極入世的激情從沒消失。</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絕非是只要有激情那么簡單。雖然那是成功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銳獨立的思想。《活火集》中,無論是縣長崗位上面臨的那些大事、難事,還是在州直其它崗位上處置一些棘手之事;無論是拿捏人際關系的講究,還是文化苦旅中的搜索。無不表現出作者“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敏銳發現問題,并獨立思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發剛兄的敏銳思想有一個他自己沒明說,讀者也不一定能輕易發現的特點。那就是邏輯思維強于辯證思維。在他的“飄泊生涯”里,對就是對,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惡就是惡;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沒有那么多辯證,也就沒有那么多圓滑世故。這在某種程度上鑄就了他為官的風格,當然也包括他在官場的遺憾。這也是他的人生豐富而有鮮明個性,不斷出亮點乃至出現高光時刻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發剛兄步入職場,即與官為伍。官在號稱5000年中華歷史中,一直位居C位。激情四射的田發剛搏擊在歷史長河的當今段,隨此波逐此流,當仁不讓。《建始紀事》里的縣長,把教育辦得那么好,讓城市變了樣,讓財政打了翻身仗……六年主政一方,雖有苦痛,但快樂也一直伴隨;遺憾不少,但那也是“一種別樣的快樂人生。”</p><p class="ql-block"> 離開官場正宗,改變賽道的田發剛的追求依然執著,并且還迎來了自己職場和人生真正的高光時刻:2011年11月14日,他站立在中華文化促進會和鳳凰衛視共同主辦的2011年度中華文化人物的頒獎典禮上,成為恩施迄今為止,唯一獲得“中華文化人物”殊榮的人。</p><p class="ql-block"> 從留有太多遺憾和不甘的官場,轉向冷僻孤獨的民族文化賽道,他沒有沉寂、沒有怨憤、沒有悲傷,依然激情滿滿,依然追求執著。不僅是干一行愛一行,而且是干一件成一件。每一步都有一個深深的腳印。</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在這樣一個路路有坎坷,時時遇遺憾的世界讓自己愉快前行,快樂生活?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世人評說總紛紜,自己要有八兩秤。”發剛兄的這句座右銘,可以為世人借鑒。對別人明確,對自己清醒;對別人寬容,對自己苛嚴。順風遂意時不驕狂,背運失意時不沮喪。對別人的不切實議論不怒懟,對外人的刻意奉承不自夸。正是這樣一種明白自信,提得起,放得下的曠達人生態度,那個幾十年邁著八字步,露出羅漢笑的田發剛在風云際會的幾十年職場中行得正,走得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 《活火集》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個性特征。倔強就是突出的一點。</p><p class="ql-block"> 說起倔強,一般人可能習慣性地覺得這個詞偏貶義。其實,它還是個比較中性的詞。過于,那就叫固執,甚至叫偏執。恰到好處時,那就叫堅守,再時髦一點,叫擔當。</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建始紀事》里的霸氣縣長,還是《恩施日報社紀事》里的自信社長,特別是《文化紀事》里的土家文化遺產發掘、傳承的組織者、民族文化的研究者身上的那種力排眾議的決斷,不回避矛盾的堅持,敢于創新的進取,都有那么一股克難前行我往矣的倔強氣。如果沒有這么一種田發剛之所以是田發剛的鮮明個性,光是被免縣長后,職場生涯出現的彎路加流言,可能就把他給淹沒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人惋惜田發剛折翅于官場是狂傲所致。其實,這是誤讀。倔強不是狂傲,它只是不茍且。</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活火集》就是一部過去年代個人職場漂流記。也是發剛兄人生奮斗史。從1966年那個血氣方剛的“老三屆”,到1982年的躊躇滿志的“新三屆”;從1984年披堅執銳的縣長,到新世紀2011年“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獲得者。其間,由一顆恩施州人人看好的政治明星過早隕落,到一顆民族文化新星冉冉升起。別說外界對此有多少復雜的議論,就是發剛兄本人內心的起伏也應該波瀾壯闊。這里我們也來辯證一下:恩施的官場在已有選拔機制下,有田發剛不多,無田發剛不少。若田發剛一直執迷于官場,未必能走得更遠。但他轉道至民族文化振興賽道,既成就了恩施傳統文化的千古事,也贏得了個人的身前身后名。</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心路歷程,作者在《活火集》中沒有專寫。但字里行間又詳細地說清了。這樣淡定的述說著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就是真實而完整的田發剛人設。</p><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初看《活火集》這部百萬言巨著,都是由一些零散故事捏合構成。讀著,就像在與一個健談的鄰家翁閑聊。隨時可以繼續,也隨時可以暫停。暫停之后什么時候想起,又可開卷再聊。讀著、聊著,你就會覺得這部看似“傘把無龍頭”的散文集,雖無統一的體例,也無一眼就能鎖定的主題,但能強烈地勾起你繼續看、繼續聊的興趣。</p><p class="ql-block">這就是作者寫作時的匠心獨運了。在文學創作尤其是紀實性文學創作中,寫作方法最講究也最難把握的,就是所謂形散而神不散。</p><p class="ql-block">通覽全書,作者刻意做作聊散白似的鋪排,天南地北、官場市井。大到政治風云,小到接人待物,想到哪寫到哪。這種講故事的寫法,太接地氣啦。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使之在互動中沒有隔。</p><p class="ql-block">試想,如果作者按照一種高大上的標準回憶錄方式來寫,可能就沒有現在書中的這種靈活、準確、暢快的表現風格了。這樣形式上的散并不影響作者精心打造、著力表現的主題:旺盛的激情、不斷的追求、無悔的人生。相反,正是這看似零零碎碎、或長或短的故事篇章,多角度,全方位把作者的人生經歷,特別是職場生涯的精氣神表現得更完整、準確、真實。</p><p class="ql-block">書中小事如退休后辯證偽民俗“摔碗酒”;中事如恩施老城修復性保護建議;大事如縣域經濟如何振興等等。這些如隔山的行、如搭乘飛機的距、如幼兒到古稀老人的代際。這些真實的故事,都圍繞著發剛兄不滅的激情,想做事、做成事這一職場(人生)追求而聚集。最后成就了《活火集》這么一座趣味高雅、觸手可及,充滿活力和思想的人生樓塔。形散而神不散是文章寫作中最難駕馭的寫作方法之一。田發剛的《活火集》為我們做了一次成功示范。</p><p class="ql-block">有一位智者說,總覺人生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發剛兄肯定是認真讀了蘇東坡的。否則,是找不出“活火”二字來明志的。(原文載2025年2月23日《今日頭條》)</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聶新政,1977年恢復高考后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首屆本科生,1982年春畢業后曾供職于中共恩施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后在恩施州石油公司工作三十年。是一個有深厚文學功底和政治修養的宣傳和教育工作者,一個優秀的企業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随州市|
长治县|
九龙城区|
西平县|
迭部县|
石楼县|
惠安县|
兴宁市|
江达县|
宁城县|
玉屏|
建平县|
屏南县|
沈丘县|
开封市|
宁阳县|
宁乡县|
新蔡县|
厦门市|
上杭县|
广昌县|
万载县|
永城市|
西峡县|
通化市|
兴山县|
南陵县|
漳平市|
鞍山市|
沙河市|
久治县|
富民县|
渝北区|
婺源县|
石景山区|
凤翔县|
武冈市|
高雄市|
龙口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