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G219國道在云南最北端處,有一條十分有名丙察察公路,丙察察線路的起點就是丙中洛,正是我們昨晚住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在民宿廚房中自己動手,給每人煮了一碗掛面,加了一些綠葉菜,外加每人煎了一個雞蛋,熱熱乎乎,連干帶稀,整了一頓舒服的早餐。</p><p class="ql-block">然后迎著我們心中的朝陽,從丙察察路線的起點丙中洛一路向北。</p> <p class="ql-block">所謂丙察察是一條公路的簡稱,也就是這條公路的起點、途徑點和終點地名的第一個字的組合。</p><p class="ql-block">丙即為起點:(云南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p><p class="ql-block">察為途徑點:(<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藏林芝市察隅縣東南</span>)察瓦龍鄉;</p><p class="ql-block">察為終點:(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p><p class="ql-block">這條路曾是進藏越野愛好者的終極挑戰。丙察察公路是一條非常危險的進藏線路,有“死亡之路”之稱。盡管如此,它依然吸引著無數旅游愛好者,因為沿途風景秀麗,有石門關、秋那桶村、茶馬古道等景點,且都為免費景點。</p><p class="ql-block">這條線路穿越怒江峽谷,沿途是多民族聚居的村莊,村民們宗教信仰多種多樣,生活方式充滿了原始古樸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隨著道路條件的有所改善,有些轎車也開始嘗試著在這條線上通行。</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們就屬于那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決定在丙察察線路上比劃比劃。</p> <p class="ql-block">這段219國道風景獨好,尤其是陰雨連綿的時候,山間云霧縹緲,一江碧水伴隨左右,公路蜿蜒曲折與怒江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p><p class="ql-block">路上車輛很少,此時的219國道幾乎成為我們的專用車道,那條延綿280公里的騎行綠道,早已經在丙中洛終點處不再向前延伸,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右側的非機動車道,我們一路上也沒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見到一個騎行之人</span>在這條非機動車道上。</p> <p class="ql-block">前方有一個邊境檢查站,行駛到近處才看清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丙中洛邊境檢查站。</span></p><p class="ql-block">這個檢查站位于丙中洛鎮秋那桶村,秋那桶村是進入西藏前的最后一個云南村子,過了秋那桶村,219國道上就再沒有云南省的村落了。</p><p class="ql-block">這個邊境檢查站處在滇西北高黎貢山橫斷山脈腹地,距離滇藏交界只有13公里,是云南位置最北、海拔最高、氣溫最低的邊境檢查站。</p><p class="ql-block">這幾年在云南、廣西走了幾個地方,尤其是與周邊鄰國有陸路接壤的地方,時常遇到邊防檢查。只是感覺今天檢查站的邊檢設備最先進,操作也最便捷。只需把車窗放下來,兩邊的設備會自動捕捉人臉進行檢索,只要是良民,瞬間就顯示通過。之前遇到邊檢,要拿出身份證交給邊檢人員,邊檢人員拿著身份證到一個機器上進行掃描、比對,沒有問題再送回來,算是通過了。有時還要打開后備箱,還要盤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干什么去?</p> <p class="ql-block">這是云南的界標,也就是說我們終于走到了云南的端頭,再往前走就不屬于云南的地界兒了。</p><p class="ql-block">這邊的路況很好,柏油馬路,車道線清晰,駕車感覺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我要率領著我家仔仔一路向北,走進西藏,我家仔仔要做一只走進西藏最靚的仔。</p> <p class="ql-block">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咱也壯心不已。看飛起來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還要飛得更高。</span></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幾步,山體崖壁上赫然兩個大字——西藏,說明我們已踏上西藏區域的土地了,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這是我第一次踏實的雙腳落在西藏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人家我的一小步卻是我這一生的一大步,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可以說,我也是與西藏有過一腿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駛過滇藏交界線,繼續往察瓦龍方向駛去,然而駛入西藏沒有多遠,就發現219國道已經變成土路了,車子走在上面頗為顛簸,更讓人膽怯的是,道路右側山體滑坡,塌落的土石占據了有半條路面;左側臨江道路不時的就能見到路基塌方的缺口,越往前開心里越沒底兒。</p><p class="ql-block">想到網上說的,丙察察路線以險峻和艱難著稱,路況惡劣,地形復雜,風景壯麗,氣候多變,交通不便,挑戰性極高,適合越野愛好者。看起來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p> <p class="ql-block">思索再三,還是找了一個稍微寬闊的地段,調轉了車頭,往回走了。</p><p class="ql-block">因為確實擔心,萬一走到哪一段遇到什么情況時,前行不得又調頭不了,陷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困境時,剩下的只有獨愴然而淚下了。彼時再想起古人云:與其說十年之后喝酒不如立地一杯水,已為時晚矣,于是當即就決定返回云南。</p><p class="ql-block">其實云南這邊的這段路也不是太安全,沿途也都是落石,只是落石都被及時的地清理到公路一側,道路還可以正常通車。</p> <p class="ql-block">既然決定不再繼續北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在返程途中把原本忽略的景點細細的補上。</p><p class="ql-block">這個就是石門關。</p><p class="ql-block">左右兩座大山像一道巨大的石門,中間只有一條路和一條江。</p><p class="ql-block">這兩座大山,左邊是碧羅雪山,右邊是高黎貢山,石門關大氣磅礴,雄偉而壯麗。</p> <p class="ql-block">據說這樣拍的照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三橋同框”,橋的兩頭一頭連著過去,一頭系著現在。</p><p class="ql-block">在短短的幾十米距離之間,竟然有三座橋梁連接著怒江兩岸。依我看是四座橋,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木板橋,橋面早已腐朽,只有繩索還連著已經破碎的木板。</p> <p class="ql-block">走到近處可以看到,就在破碎的木板橋正上方還有一座木板吊橋,這座橋叫做“朝紅橋”,這是所謂的三橋中的第一橋。</p><p class="ql-block">據網上有人說這上下兩座橋都叫朝紅橋,有新橋、老橋之分,因為沒有碰到一個土著,甚至是游客,這種說法也就無從佐證了。</p> <p class="ql-block">看這個朝紅橋的橋頭,那混凝土、石塊被日夜流淌的怒江水熏蒸的早已發黑了。</p><p class="ql-block">新朝紅橋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5年建成的,是一座人馬柔性鋼索木吊橋,仍舊是木板橋面,</span>后被命名為“朝紅橋”,也是怒江上修建的第一批人馬吊橋,據說一次只允許單向1人5馬通過。</p><p class="ql-block">橋齡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了,已屬于高齡老橋了,可能是出于安全考慮,這座橋的橋頭已經被封閉了,在橋頭拍個照還行,人員是不得入內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第二座橋叫做:尼大當汽車大橋,這座橋為半永久性汽車柔性鋼索吊橋,橋面為鋼板,在2004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它位于朝紅橋上游十幾米處,說是能走汽車,那也應當是幾十年前的事兒了,那時汽車也沒有多重,但現在肯定是不讓汽車上橋了,人走在橋面上橋都晃悠。</p><p class="ql-block">這個吊橋現在只作為游客從怒江這一側跨江游覽怒江另一側的茶馬古道的一條通道。</p> <p class="ql-block">這是站在尼大當汽車大橋上,拍攝的第一座古老的人馬吊橋——新、舊朝紅橋,兩橋相距只有十幾米。</p><p class="ql-block">這兩座古老的橋,雖然早已經廢棄,不再使用了,然而它們的存在更像是一個歷史的證人,仿佛正在默默的向來到這里的游人們,講述著千百年來這里曾經發生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最現代的第三代尼大當橋。該橋<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7年建成,是一座永久性鋼筋混凝土箱型拱橋,</span>雙向通行永久性汽車大橋。</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219國道通過尼大當汽車大橋走到了怒江的另一側,在那里有一條在懸崖壁上鑿出來的道路,遠遠望去,就像崖壁上的一條石頭縫,那就是當年從云南到西藏大名鼎鼎的茶馬古道。</p><p class="ql-block">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貿易往來所形成的交通路線,對于西藏來說,共有兩條線路,即川藏、滇藏二線。</p><p class="ql-block">我們馬上要進入的這一段,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貨真價實</span>滇藏線的茶馬古道。</p> <p class="ql-block">剛從橋上下來,就見到驛道邊上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古驛道無護欄,請留意腳下”的字樣。</p><p class="ql-block">這還沒有正式走入驛道呢,先來個下馬威。不過再往前走一段就會發現,這個提醒還真是有必要。驛道路面坑洼不平,道路不寬,臨江一側只有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板疊起的</span>20厘米高的邊緣警示,下面就是幾十米高的崖壁,真要是摔一跤,摔出邊界,結果只能是讓怒江找個淺灘送上來。</p><p class="ql-block">走還是不走?來都來了,肯定是要去看看。但我想肯定會有一些游客,第一次見到茶馬古道,第一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這樣的道路,要么斷然回頭,要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提著心、攥著拳在走。</span></p> <p class="ql-block">這段路十分平整,但彎道很多,路面也不寬敞。設想一下,一匹馬兩側馱有貨物。那得占用多寬的路面,走在眼前這狹窄的路面,勢必有一側的貨物要超出路邊,凌空于江面之上,要是走著走著又遇到了對向來的馬幫。</p><p class="ql-block">要想尋找一個寬闊的地方讓兩個馬幫錯開,馬連調頭的寬度都不夠。而且一個馬幫都是十幾、幾十匹馬一塊行走。</p> <p class="ql-block">這段路就不太平整了,舉著手機往前走還要時時的小心腳下的路,告誡自己千萬不可跌跤。</p> <p class="ql-block">茶馬古道上不時地就能見到微型的瑪尼堆,我想應當是游客們堆起來的,因為現在這條茶馬古道已經是純粹意義的旅游線路了,走在上面的人基本都是游客,當地土著絕對不會再沿著這條路走到橋頭,然后通過大橋跨過怒江。</p> <p class="ql-block">這段茶馬古道,是硬生生在巖石上開鑿出來的一條路,崖壁上當年鑿刻的痕跡依舊清晰可見。高度只有一人高多一點,個子高的人走在這段路上,肯定要低著頭走,因為頭頂上的石頭也是凹凸不平的。</p> <p class="ql-block">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大約3、4華里就到了著名的“霧里村”。</p><p class="ql-block">霧里村是丙中洛219國道沿線著名的景點,霧里村與219國道各居怒江一側,網上盛傳,要想進入霧里村,只有沿著這條茶馬古道才能實現,茶馬古道是霧里村與外界的唯一通道,我認為這純粹是為了給霧里村蒙上更加神秘的面紗而有意為之。</p> <p class="ql-block">從219國道上看江對岸崖壁上有一道裂痕,又像一條石縫,遠遠看去那道石縫還挺細,其實那就是我們剛剛走的那條叫條茶馬古道的路,在那道裂痕中不但能走人還能走馬。</p><p class="ql-block">這條古道只有隔江相忘,才能更加感受到它的震撼,那是一條人類生命的通道,在過去,人類的吃穿用度、物資交換、貿易往來,都是通過這條茶馬古道實現的。</p><p class="ql-block">如今當我們漫步在這條古老的茶馬古道上,雖然再也見不到馬幫、聽不到馬幫鈴聲,但能夠感受到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展的速度,使這里的人民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變化。</p> <p class="ql-block">這是站在219國道一側看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秋那桶村,僅僅是秋那桶村的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村坐落在大山腳下的一個緩坡處,一間間棕色木板房仿佛像地面上長出的蘑菇頭,山間有云霧飄渺,就是一個人間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有大山前有水,就是這樣生長在典型的風水寶地的村莊,一直以來都是</span>國家深度貧困地區中的深度貧困區。</p> <p class="ql-block">車子再往前開,來到了秋那桶村的觀景臺,所謂觀景臺就是在219國道旁邊拓展了一塊地方,并搭建了一個比較大的平臺和小型停車場,也就能停上十輛八輛車的樣子。</p><p class="ql-block">人們在觀景臺上觀望著遠方的秋那桶村后,要么進村細細的探究,要么選擇繼續趕路。</p><p class="ql-block">我們屬于前者。</p> <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了秋那桶村,來到了秋那桶村的游客中心,一個造型十分獨特木板房,游客中心內只有一個小姐姐在值班。</p><p class="ql-block">村中的路很窄,停車是件很麻煩的事兒,我們問游客中心的小姐姐,我們繼續往前開好停車嗎?她告訴我們,再往前走比這里還要窄。于是我們很艱難的把車停在了一個院子大門旁邊,把聯系電話擺在明顯處。</p> <p class="ql-block">只能步行進村。</p><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的原住民以怒族和傈僳族為主,村民的房屋大多都是這種棕色木板房屋,可能是因為這里地處深山,木材原料豐富,造價便宜之故。</p><p class="ql-block">正是這種木板房的顏色,跟周圍的青山、綠水還有冬日里淺黃的田野,山間曼妙的白云,色彩搭配相得益彰,構成了秋那桶村獨特的美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怒江自然奇石館。</p><p class="ql-block">這個奇石館應當經營的有點年頭了,現在儼然已經成為秋那桶村的一個景點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來時正值春節假期,奇石館店主也去遠方過年去了,大門緊閉,游人們只能看到木房子周圍的石頭,我想木房里邊的石頭應當更珍貴好看一些。</p><p class="ql-block">店主雖然過年去了,但生意可沒有停止,大門上方有一個監控攝像頭負責安保工作,門板上有店主微信二維碼,游客如果看中了哪塊石頭,可掃碼加微信然后視頻,與店主商討價格、付款、成交提貨。</p> <p class="ql-block">我對石頭沒有特別的愛好,所以也沒有什么研究。就這種石頭,在怒江邊上稍微尋找一下應當都能找得到。</p><p class="ql-block">就在我們參觀這堆石頭的時候,有兩個游客正在認真地挑選他們喜歡的石頭,一共選了三塊石頭,最后在微信視頻上跟老板討價還價后,以不到600RMB的價格成交了。</p> <p class="ql-block">背靠大山最不缺的材料就是石頭和木頭,當地土著充分利用天賜的條件,用石頭做基礎,木材構建房屋主體,造出這深山老林中美麗奇妙的木屋,讓<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呈現出寧靜、神秘而又絕美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的建筑和自然景觀相輔相成,共同勾勒出一處充滿詩意和魅力的云南原生民族村落。</span>這正應了那句話:“屋”本天成,巧手偶得之。</p> <p class="ql-block">路邊不高的石片柵欄,跟環境極其融洽,高矮也恰到好處,再高一點就有點煞風景了,若再矮一點,就起不到柵欄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石片圍墻讓我想起了前不久曾去過的麗江玉湖村,那是一個全部都是石頭的村子,房子、圍墻、路面……那也是一個去過就終生難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丙中洛地區,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教堂,有基督教堂也有天主教堂。這是秋那桶村的尼打當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教堂的來歷可以追溯到1841年,當時法國傳教士翻越碧羅雪山后在這里修建教堂?,成為天主教在怒江流域傳播的最北端?。</p><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教堂不僅是當地的重要宗教場所,也是村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教堂的建筑風格獨特,重檐頂上加了一座四角亭,正脊上立著十字架,從村子的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看到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我們隨意在村子里漫步,心緒也不禁開始活絡了起來,天空中的細雨給我們帶來更有新意的一種體驗,看著眼前的景色,感覺這里簡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突然意識到,人們所說的人神共居中的神,應當就是中國人神話中的神仙吧!</p><p class="ql-block">秋那桶,秋那桶,多美妙的名字,就是“那一桶秋”的意思,你聽聽,這里的土著們有多么浪漫,他們這里的秋都是按桶來計量,我學習漢語幾十年,也只知道秋是按季來計算,比如說秋季,或者按月計算,秋季有三個月,哪里知道原來秋還可以按桶來計。</p><p class="ql-block">仙境當中的人們,離神仙的距離很近,世世代代的耳濡目染,思維已經開始神仙化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秋那桶村,當我們再次回到219國道上的時候,再回首這個美麗的仙境村莊,它還是那樣靜謐和諧,不管你來與不來,秋那桶依然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古樸而又原始,更像是夢境中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在丙中洛還有一座赫赫有名的法國風情建筑天主教堂——重丁天主教堂,不僅歷史悠久,還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熱名勝古跡榜的第2名,就位于貢山縣丙中洛重丁村,也是整個貢山縣最輝煌、最壯觀的建筑物,每天都會有許多游客前來參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丁天主教堂始建于1908年,由法國傳教士主持修建,當時的教堂規模龐大,中間為圣堂,兩側為居住樓,前有一座鐘樓,后有一座修女院,此外還有廚房、浴室、酒窖、水井、菜園子等。在上世紀70年代的文革期間,老教堂被毀,現在呈現在眼前的重丁教堂為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教堂,只是規模比原建筑小很多,為簡易的磚混結構建筑,并且融入了更多藏族、怒族建筑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重丁教堂不僅是建筑藝術的杰作,更是歷史的見證,這個教堂每個星期都有宗教儀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且是多個少數民族在一起舉行彌撒,這些不同民族盡管語言不通、文化習俗各異,但卻可以在同一所教堂的屋檐下虔誠禮拜……這才是讓人感到震撼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從重丁教堂出來后,我們就直接奔著“桃花島”駛去。</p><p class="ql-block">自從前兩天吃飯時,聽服務生小妹告訴我們下面就是桃花島時,就已經做出了決定,桃花島一定是我們行程中的一個節點。</p> <p class="ql-block">桃花島地勢比較低,所以去桃花島一定要經過一段下陡坡的路段,走到幾乎跟江面等高的位置道路就平緩了。</p><p class="ql-block">道路還是很好走的,有一段青石板路,其余的都是水泥路面,旁邊還有專門的騎行綠道。前面白色的橋就是桃花島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陸路通道。</p> <p class="ql-block">桃花島真名叫扎那桶,是丙中洛鄉丙中洛村的一個村民小組。沿著唯一的道路一直向前開行,十幾分鐘左右,就到了鋼索吊橋,過了橋,橋頭就立著這塊指示牌。</p><p class="ql-block">據說在1983年以前,兩岸通行還只能靠一條篾做的溜索,那時幾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后來改成鋼索,但因鋼索銹蝕斷裂,出過傷亡事故,于是在1983年建起了這座鋼索吊橋。</p> <p class="ql-block">扎那桶村這個名字只有在正式場合或是公文上才能提到,游客們、土著們更習慣的稱之為桃花島,那是因為怒江在這里轉了大半個圈環繞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形狀,加上島上桃花很多,當地土著每年都要過桃花節,久而久之這里就被稱為"桃花島"了。</p><p class="ql-block">島上只有不到三十戶的人家,多為怒族人,長久以來桃花島與外界交通閉塞,就像一個長在深閨的女子一般,幾乎不曾被外界怎么打擾過。</p><p class="ql-block">島上最值得參觀的就是這個民族博物館。像我們這樣在這個沒有桃花的季節來,桃花島的景色似乎遠觀更勝于近看。</p> <p class="ql-block">在民族博物館中,我找到了這里到處都是木板房的根據。在這里房屋形式主要有三種,土墻房、木板房和木楞房。</p><p class="ql-block">其中木板房坐落形制有兩種,一種是靠山而建,靠山外的一側房屋底部有木柱作支撐;另一種與木楞房一樣,木板架在平整后石頭墊底的地上。但無論是哪種坐落形制,其房屋的四壁均由剖開的長約一丈的松木板互相榫扣疊加而成,構成一個獨立的房間,門,窗,火塘等的設置。</p> <p class="ql-block">這是石片瓦。</p><p class="ql-block">是怒族傳統民居最傳統、最典型用材,這種石頭僅產于丙中洛一帶(當地人稱為'石板')。</p><p class="ql-block">石片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是不規則、較厚重的石板,大小不一,由屋檐向上逐層覆蓋即可;另一種是用砍刀削制得規整的石板,約一尺見方,也是由屋檐向屋頂方向逐層鋪起。</p> <p class="ql-block">茶馬古道霧里段位于貢山縣丙中洛鎮霧里村,茶馬古道霧里段是解放前貢山連接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的交通要道,是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至今已經有幾百年歷史。</p><p class="ql-block">茶馬古道霧里段是貢山與外界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的紐帶。它是怒族兒女為了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艱苦奮斗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霧里村</p><p class="ql-block">霧里村房屋建筑地勢高低組合,道路隨地形曲直有序,這個與世隔絕的村寨木屋,建筑學家認為是人間美輪美奐的建筑杰作,與奧地利、瑞士、德國的鄉間別墅相比,無論是環境選址還是建筑藝術都毫不遜色,人們稱贊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這是219國道旁邊,怒江大峽谷的一個著名景點——老虎跳。</p><p class="ql-block">老虎跳這個地方與香格里拉的虎跳峽極其相似,都是在沿江水道上受幾塊巨石阻擋,使河道變窄,水流湍急被迫改變方向的關隘處。但有幾點不同的是:</p><p class="ql-block">老虎跳是在怒江;虎跳峽是金沙江。</p><p class="ql-block">老虎跳在國道邊,國道與江面高差不大;虎跳峽要專門去,且要乘坐好幾層扶梯下行才能下到江邊。</p><p class="ql-block">老虎跳現在免費;虎跳峽門票加電梯票要一百好幾十。</p><p class="ql-block">老虎跳是景點,安全保障全靠自己;虎跳峽是景區,護欄、巡查員到處都是,想濕個足都沒門兒。</p><p class="ql-block">人家我在老虎跳這旮瘩,想濕個足那是易如反掌,看高興的。</p> <p class="ql-block">先熱個身,準備一個猛子扎入怒江玩個濕身+濕足。</p> <p class="ql-block">這就準備的差不多了,左顧右盼了一下,沒有一個像我這樣囂張的,人們都注視著我,以為我要扎猛子呢,這讓我很難堪。不跳吧,那許多人看著呢,跳吧,要光是濕個足濕個身,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問題是還有很大的可能看不見明天的太陽。</p><p class="ql-block">這時突然聽到遠處傳來的急切的喊聲——好啦………,那一刻我感動得不行不行的,一是給我鋪了一個完美的臺階下臺,二是真真的感覺到老伴對我的耽心。</p><p class="ql-block">要不古人曾有云:老婆還是原裝的好。</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是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p><p class="ql-block">早有耳聞先鋒書店是一個全國連鎖品牌,在全國很多城市都有,先鋒書店是由錢小華于1996年在南京創立第一家?。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迅速擴展到全國,并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贊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拍照和閱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耳聽為虛,雖然聽說已久,但是從未光顧。今天要去親眼目睹一下怒江大峽谷書店,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動。</span></p> <p class="ql-block">額滴個乖乖,沒想到這上山的路極其艱難,不但坡度大,還急彎兒連連,上坡右轉時,僅在自己的車道行駛是根本轉不過去的,即便是自動檔的車,也必須切換到手動檔位置,且在1檔、2檔之間來回切換才能順利爬坡。</p><p class="ql-block">這段視頻是在下山時拍攝的。上山時發動機拼命的咆哮,下山時雖掛在手動檔,讓機械系統掣肘一下迅速加快的車速,作用不大,必須不停的踩剎車,導致車內剎車片糊味彌漫。</p><p class="ql-block">這段上山的路大約要行駛15分鐘左右,下山時間會短一點,但剎車片的糊味時刻都在提醒你,如果再繼續下去,一定會在某一時刻,剎車失靈,車輛不受控的加速再加速……心里那個煎熬啊。</p><p class="ql-block">這一趟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既費車又費膽兒。</p> <p class="ql-block">然而當你一旦到了山頂,看到眼前的村莊、書店、景色,頓時又覺得這趟值了。</p><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位于瀘水市六庫街道排路壩村委會陽坡小組,書店就在村口,村民大多都是傈僳族,村里的老人們聽不懂也不會說普通話。</p><p class="ql-block">村中建設得頗有特色,房屋以白色為主,什么民宿、幼兒園、咖啡吧、飯店、商鋪、診所……等設施應有盡有。</p><p class="ql-block">真是無法想象村民們每日出行都要走一趟這樣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這個先鋒書店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獨特,位于海拔1800米的高黎貢山山脊之上,與碧羅雪山遙相對望。兩山之間就是怒江。</p><p class="ql-block">目前想要到這個先鋒書店的交通方式有二,一是自駕,二是打車。打車要注意的是,最好是包車或者拼車,因為單程打車很有可能找不到回程的車。據說在將來可能會有公共交通直達陽坡,就這路況,公共交通也只能是小面包車。</p><p class="ql-block">但我在陽坡村沒有見到一輛出租車,百分百的都是私家車。</p> <p class="ql-block">陽坡村共有三個停車場,面積都不大,這對于節假日大量游客到訪的汽車數量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所以臨近進村的道路全都變成了停車場。</p><p class="ql-block">這讓本就不寬的盤山路又被占掉一半,這樣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都只能由專人通過對講機聯系,間歇式單向放行。</p> <p class="ql-block">這是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全貌。</p><p class="ql-block">這個書店是在2024年9月21日正式開業,開業不到半年時間,名氣就杠杠的。</p><p class="ql-block">獨具一格的地理位置,別致的建筑造型,這正是全國各地先鋒書店打出名氣的主要原因。有人總結了先鋒書店能夠鶴立雞群的幾點獨特思維。</p><p class="ql-block">1. 獨特的書店選址與裝修風格:先鋒書店的選址常常獨具特色,比如位于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底蘊或獨特景觀的地方,像麗水市松陽縣陳家鋪村的分店,將平民市井氣息與文藝書店結合,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其裝修風格也別具一格,有的是由地下車庫改造而成,店內環境很有特色,標志性的十字架成為拍照打卡的亮點,被稱為“中國最美書店”。</p><p class="ql-block">2. 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閱讀體驗:書店致力于為讀者打造具有建筑元素、宗教情節、人文關懷的閱讀體驗。店內通常放著輕柔的古典音樂,讓讀者能在挑挑揀揀中感受難得輕松愜意的氛圍,享受閱讀的樂趣。</p><p class="ql-block">3. 豐富的書籍品類與優質的服務:先鋒書店作為江蘇最大的人文社科專業書店,書籍品類豐富,能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同時,書店工作人員提供優質的服務,幫助讀者尋找和推薦合適的書籍。</p><p class="ql-block">4. 多元化的經營:書店不僅有書籍銷售,還集學術、文化、沙龍、咖啡、藝術、畫廊、電影、音樂、創意、生活、時尚等主題于一體,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創意品牌。例如有書店盲盒、咖啡館、文創區等,各種精美的小玩意兒吸引著顧客,增加了書店的吸引力和趣味性。</p><p class="ql-block">5. 文化活動與交流平臺:先鋒書店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讀書沙龍、作家簽售會、講座等,為讀者提供了與作家、學者以及其他愛書人交流互動的平臺,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p><p class="ql-block">6. 良好的口碑與品牌影響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先鋒書店在讀者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其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僅吸引了當地讀者,還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成為了熱門的文化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頭頂站著鳥兒的小姐姐在書店標志旁拍照,我也順便搶了一張。</p> <p class="ql-block">這個先鋒書店還是一個寵物友好型書店,你可以帶自己的寵物逛書店、看景觀,這讓人感到很意外,也很溫暖。</p><p class="ql-block">我們沒有帶狗狗們進入書店,只在室外景觀臺處給它們拍了個照。</p> <p class="ql-block">其實在來先鋒書店的路上,尤其是親身體驗了這難于上青天的“蜀道”時,我就決定了一定要購買一本書作為留念。</p><p class="ql-block">當我來到書架前,一本叫《一個人的村莊》的書就擺在在我看來是一個極醒目的地方,這本書的作者是劉亮程,我早就想擁有這本書了,因為在手機上曾看到過好幾篇文章介紹了這本書。</p><p class="ql-block">今天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直接從書架上取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然后付款、蓋章。</p><p class="ql-block">接下來很鄭重的把它擺在收銀臺處,讓這張照片來顯示,這本書是出自這個書店。</p> <p class="ql-block">此時我腦中突然閃現了曾經讀到過的這樣一個畫面:“遣小奴,挈癭樽,酤白酒,釂一梨花瓷盞,急取書卷,快讀一過以咽之”。阿拉只能是“遣自己,揣著幣,尋本書……”雖不能釂一梨花瓷盞,但同樣可以急取書卷,何妨快讀一過以咽之。</p> <p class="ql-block">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云南一共有五家先鋒書店,分別是大理巍山店、香格里拉店、蒙自店、劍川店以及怒江大峽谷店。</p><p class="ql-block">上次去香格里拉時,朋友曾建議我們應當去小中甸的書店看看,記不得是因為什么原因未能成行,現在看來是個失誤。</p><p class="ql-block">今后無論再去哪里,首先要搜索一下當地是否有先鋒書店。</p> <p class="ql-block">時光就快到了書店閉店的時間了,但山下還有車輛源源不斷的駛上來。這個書店有個規定,到時間可以閉店下班,但公共區域全天24小時開放,我想店方也是出于對下班時間過后再來的客人的考慮,挺貼心的。</p><p class="ql-block">抵達山頂確實有些難度,但景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瑰麗之景色常在于險遠。后有高黎貢山,前有碧羅雪山,往下一看怒江大峽谷,遠方青山連綿不斷,云霧飄渺其間。</p> <p class="ql-block">太陽漸漸的往山后走去,再過一會會比現在更暗一些,想著上山的路,還是趁天亮下山吧,雖然還有些意猶未盡。</p><p class="ql-block">回頭望望那些興致盎然的游客,突然想到: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相聚就是緣分,相遇在書店,是再好不過的相聚了。</p> <p class="ql-block">整個一個春節長假,好幾天,細細的算起來,也就是沿著G219國道,游覽了怒江大峽谷300公里一段的地方,感受頗深、感覺震撼。</p><p class="ql-block">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時,境內沒有一條公路,也沒有一座像樣的橋梁,僅有600多公里人馬驛道,人們被禁錮在大山里,與世隔絕,處于極端貧困之中。1959年8月竣工通車的瀘水市躍進橋是怒江州第一座跨江汽車吊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短短幾十年,從木吊橋、懸索橋、鋼筋混凝土拱橋,肉眼可見的變化,匯聚在幾十米的路段上,既默默講述著怒江的交通變遷,也描繪出怒江大地民生成就的恢弘畫卷。“三橋同框”,不變的是橋,變的是傈僳族、怒族民眾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傈僳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怒族</span>在怒江峽谷流域已經生活了幾百上千年了,解放后短短幾十年,峽谷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橋梁、公路、通電、手機、汽車……等現代生活的元素迅速改變了少數民族原始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外出打工,回鄉后帶回新理念,大量民宿應運而生,迎接四面八方到來的游客……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文化交流的頻繁,先進設施的引進……可以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怒江這個閉塞數千年深閨神秘寶地,將會一覽無余地綻放在世人眼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隆子县|
香格里拉县|
文成县|
广西|
阜阳市|
德江县|
红河县|
杭锦后旗|
永新县|
文昌市|
灵丘县|
永吉县|
丰镇市|
凤阳县|
邯郸市|
桃园市|
尼木县|
方城县|
乐清市|
桦甸市|
托里县|
会泽县|
吴川市|
伊川县|
阜新市|
沙河市|
邵阳县|
织金县|
兴化市|
安阳市|
基隆市|
沅江市|
兰坪|
喀什市|
德阳市|
乐陵市|
化德县|
临澧县|
和硕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