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且性價比極高的鍛煉方式,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每天適量增加走路步數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延長壽命!然而,有不少人擔心:多走路真的不會傷膝蓋嗎?究竟走多少步,既能有效鍛煉身體,又能避免損傷膝關節呢</p><p class="ql-block">“最佳步數”出爐:每天走這個步數,最利于保護膝關節2025年2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研究團隊在《風濕病年鑒》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了“每天走路步數與膝關節骨關節炎”之間的關聯,并發現了最有利于預防膝關節疾病的步行量。研究顯示,每天走大約8000步最為理想。這種強度和數量的步行不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穩定性,還能有效減輕關節負擔。然而,當步數超過8000步時,對關節的益處將不會再增加。</p> <p class="ql-block">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就是人們常說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長骨刺等。而目的性步行指的是步伐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這種類型的步行往往是有計劃和目標導向的。看來以后如要將走路當作鍛煉,還是要適當加大步幅+加快速度,且避免過度。</p><p class="ql-block">1 每天鍛煉走8000步,“性價比”確實高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孫魯寧曾在其公號刊文介紹,走路的步數不是越多越好,要因人而異,適度的運動量才是最好的。對于那些平時沒有多少運動的人來說,走路過多很容易導致膝蓋受傷和膝蓋疼痛。特別是一些肥胖的人,體重過重,關節容易磨損。如果走得太多,關節的磨損程度會增加,引起膝關節疼痛。除了要考慮膝關節,還有研究顯示,每天走8000步確實好處很多:1. 每天走8000步,降低死亡風險獲益大2022年《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項研究,確定了不同年齡人群的每天最佳行走步數,降低死亡風險的獲益最大:③18-60歲最佳步數:8000-10000步;60歲以上最佳步數:6000-8000步。2023年《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多走路對長壽有好處。每天多走路與降低死亡風險之間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p> <p class="ql-block">比如,走路可能有助于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和血液循環,保護心臟;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壓、血糖、膽固醇、情緒、認知、記憶和睡眠;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等,進而促進心血管和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④2. 每天走8000步,降低高血壓效果理想2021年發表在《臨床高血壓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快走堅持3個月后,大部分人的血壓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對于高血壓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對于降低高血壓可達到理想效果。⑤3. 每天走8000步,降低6種慢性病風險2022年《自然·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癥、2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重度抑郁癥。</p> <p class="ql-block">走路鍛煉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如果想要拿出固定時間鍛煉,更推薦每天下午6點以后鍛煉。2024年《肥胖》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是每天下午6點以后,此時進行運動最有利于降低血糖</p><p class="ql-block">⑦同時,每天下午6點以后運動對健康益處最大,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降到最低。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梅雨2024年在醫院公眾號刊文介紹,走路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鍛煉建議30-40分鐘,可以起到對心肺功能和關節的鍛煉作用。平時正常走路的情況下,步頻是每分鐘80-100步,鍛煉時步頻可以稍微快一些,大概在每分鐘100-120步,步幅也更大。走路鍛煉前應熱身,鍛煉時需要擺臂。此外,應選擇適宜的鞋,避免受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永寿县|
荃湾区|
营口市|
芮城县|
谢通门县|
聂拉木县|
开原市|
错那县|
宁都县|
吉木萨尔县|
南康市|
永寿县|
大同县|
隆回县|
开化县|
察隅县|
扶余县|
临桂县|
柏乡县|
三明市|
呈贡县|
廊坊市|
禹州市|
会东县|
新闻|
巢湖市|
眉山市|
涿州市|
昔阳县|
栾城县|
余江县|
嘉善县|
赫章县|
宜兰市|
塔河县|
上犹县|
木兰县|
泰来县|
临西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