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水過后,草木萌動。山徑之側,野草返青,茵陳隱焉。鄉諺有云:“一兩茵陳一兩金,正月茵陳賽黃金。”又云:“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此言茵陳之時效,貴在正月也。</p><p class="ql-block"> 正月既望,陽氣初升,萬物復蘇。茵陳初萌,葉嫩而香,藥性最良。茵陳生于野,不擇地而長,然采之需腳勤眼明,走僻徑,雜草叢中辨其身,掐精華,留其根,待復生。</p><p class="ql-block"> 茵陳乃藥中之寶。其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脾、胃諸經。能清熱利濕,退黃消腫。主治黃疸、濕瘡、目赤腫痛等癥。</p><p class="ql-block"> 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列茵陳為上品,稱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 </p><p class="ql-block">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創制的茵陳蒿湯,乃治療黃疸的經典方劑,<span style="font-size:18px;">效如桴鼓。</span></p><p class="ql-block">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茵陳的形態特征和藥用功效,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p><p class="ql-block">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上述功效。</p><p class="ql-block"> 采茵陳需知其時。正月茵陳,藥性最佳,過時則老,藥性漸失。也就是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月剛冒出的嫩芽藥效最佳,此時采摘的茵陳苦味較輕,清香濃郁。隨著時間推移,茵陳逐漸長高,藥效成分發生變化,到了三四月就只能當柴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故有識鄉人爭相采之,以備不時之需。采后曬干,貯于甕中,可久藏不壞。需用時,取少許煎湯,或研末入藥,皆能奏效。</p><p class="ql-block"> 茵陳雖微物,然其藥用之廣,功效之著,實非他草可比。鄉人珍之,不亦宜乎?采茵陳者,亦需知其所用,方能盡其效也。是為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3日拍攝于龍洞葫蘆泉</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3日記于濟南龍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南雄市|
南靖县|
沛县|
客服|
深圳市|
靖宇县|
和平县|
黄石市|
莎车县|
鹿邑县|
尖扎县|
开原市|
利津县|
金阳县|
永登县|
大同县|
肇源县|
咸宁市|
姚安县|
怀柔区|
五原县|
无为县|
靖西县|
平罗县|
延边|
张北县|
金华市|
连江县|
汕尾市|
康乐县|
元朗区|
青河县|
合作市|
剑阁县|
阳西县|
嘉善县|
前郭尔|
福泉市|
分宜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