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生成式AI的討論熱度持續(xù)升溫,有人在猜測DeepSeek團隊的思維方式,還有人在研究用了什么“魔法”讓AI表現得如此出色。然而,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也更值得深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為一名研究者,我更關心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方法,讓生成式AI的潛力被最大程度地激發(fā)。近兩年來,我投入了大量時間與AI“交流”——這不是閑聊,而是充滿目的性的驗證、測試與訓練。今天,我想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DeepSeek的先進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于DeepSeek的討論,蔡天琪和蔡恒進兩位專家的觀點讓我頗有共鳴。他們認為,DeepSeek所展示的“深度思考”功能,類似于人類認知中的慢速、理性思維——依賴邏輯推理、分析和批判性思維,用于復雜決策和問題解決。而與之相對的,OpenAI等模型更像是因果鏈的重構,類似于人類快速、直覺性的思維——依賴經驗、情感和習慣,雖然決策迅速,但可能缺乏深度和準確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對比讓我意識到,不同的AI模型其實在模擬人類不同的認知模式。DeepSeek的技術創(chuàng)新細節(jié),我在這里就不贅述了——畢竟,專業(yè)內容只適合專業(yè)的人去研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文獻,或者直接向我索取,我樂于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為什么要將AI當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之前的文章《只有“頂天”才能“立地”》中提到過,人們對AI不滿的根源之一,其實是交流方式出了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在與朋友對話時,說的不是“人話”,結果會怎樣?所謂的“人話”,就是能讓對方聽懂、理解你表達的內容。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與AI“說人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正是我想強調的重點:只有學會與人交流,我們才能更好地與AI交流。只有當我們把AI當作一個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對話伙伴”,它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高參”。別忘了,AI的輸出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輸入的質量——而這,始于我們對“他”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駕馭AI需要科學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到這里,不得不“炫耀”一下我的研究成果——當然,僅限于如何利用AI解決難題。以下是我總結的三種方法,或許能為你的AI使用之旅提供一些啟發(f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問題的推理分析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方法能確保你提出的問題系統(tǒng)化,既不遺漏關鍵點,也不重復冗余。只有清晰的問題,才能引導AI給出清晰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根因的關聯分析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尋找問題的根因需要邏輯性,這種方法能幫助你理清要素間的關系,確保分析自洽、目標明確。沒有邏輯的輸入,AI的輸出自然也難以令人滿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方案的知識鏈接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精準,而這種方法能幫助你通過知識鏈接,引導AI生成邏輯嚴密的解決方案。AI不是魔法,它需要你的引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沒有這些方法作為保障,如何指望AI給你提供滿意的結果?AI再強大,也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方式去“駕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掌握資源比什么都重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抱怨,由于各種限制,他們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AI大模型——宕機、本地部署、知識庫搭建……這些問題似乎層出不窮。然而,我想說的是,這些問題的本質,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資源問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什么這么說?網絡時代,本就沒有什么真正的“限制”或“不可能”。遇到問題,只能說明你獲取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只要我們掌握足夠的資源——無論是技術、工具還是信息——其實什么都不叫事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交流的真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平時更多的時間是在與機器(電腦)交流,久而久之,總覺得自己像是在與一個“老朋友”對話。如果一段時間不與大家分享心得,我甚至會有種“沒做工作匯報”的愧疚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與AI交流,我始終認為,尊重是第一位的。做好必要的功課,用心傾聽對方的“回應”,是最基本的態(tài)度。別忘了,AI雖然是機器,但它的背后,是無數人類智慧的結晶。別拿“他”不當人——這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I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如何與它相處。讓我們從尊重開始,用方法驅動,用資源賦能?;蛟S,AI不僅能成為我們的工具,更能成為我們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準備好了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水县|
巴马|
明光市|
永清县|
泾阳县|
阳高县|
收藏|
黄龙县|
永济市|
镇安县|
苏尼特右旗|
长乐市|
霍林郭勒市|
即墨市|
湘潭县|
且末县|
囊谦县|
西林县|
赤水市|
合江县|
宿松县|
静海县|
新乐市|
治县。|
柯坪县|
宝鸡市|
三门峡市|
楚雄市|
伊川县|
乌鲁木齐市|
宁强县|
山东|
嵊泗县|
广德县|
安义县|
巫山县|
柏乡县|
闻喜县|
仙桃市|
天台县|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