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紀曉嵐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清雍正十三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35—1753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至清嘉慶十年(1772—1805年)大學士紀曉嵐在此居住62年。</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間,此處為兵部尚書陜甘總督岳鐘琪宅第。</p><p class="ql-block">民國十三年(1924年),北京國民議會籌備處在紀曉嵐故居成立。</p><p class="ql-block">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年(1928—1931年),劉少白居住于紀曉嵐故居,時稱劉公館。民國十八年(1930年),劉公館成為中共中央與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站。</p><p class="ql-block">民國十九年(1931年),梅蘭芳、余叔巖、李石曾、張伯駒等在劉公館成立北京國劇學會。</p><p class="ql-block">1950年后,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宣武區黨校使用。</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1日,紀曉嵐故居改為晉陽飯莊。</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30日,紀曉嵐故居進行修繕,作為紀曉嵐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11日,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秘密聯絡站(紀曉嵐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紀曉嵐故居坐北朝南,共二進院落。第一進有廣亮大門、正房、倒座房,正房五間,七檁勾連搭加前廊一步,南立面為民國初年修繕時建的中西合璧形式裝修。屋頂為鏤空女兒墻,門窗為拱券形成,上雕精美圖案。閱微草堂為二進院正房,五間,前接勾連搭抱廈三間,硬山合瓦屋面。內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蘿和海棠樹,傳為是紀曉嵐親植。現故居平面布局已改動,但主體建筑尚存。</p> <p class="ql-block">京韻園,原為紀曉嵐故居的西跨院,是京劇的發祥地之一。1932年,梅蘭芳等人在這里成立了北京國劇社,后來這里還成為了富連成京劇科班的社址。</p><p class="ql-block">京韻園內有許多與京劇相關大景觀和設施。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劇發祥地"地標石,位于園區南部的小廣場上,正面由京劇名家王金璐先生書寫了"京劇發祥地"五個大字,背面是馬鐵漢先生所作的《京劇發祥賦》。廣場前石桌上還有金屬制成的煙斗和四庫全書的布景。園區內還有曲折的長廊、花壇邊的琴師坐像及刻有富連成科班訓詞的金屬立柱等,這些都顯示了京劇文化的豐富內涵。</p><p class="ql-block">京韻園<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積不大,</span>不僅是一個街心公園,更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無論是京劇愛好者還是歷史迷,這里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遵义县|
无棣县|
孝昌县|
兴化市|
石泉县|
遂川县|
封丘县|
托克逊县|
塔河县|
揭西县|
基隆市|
高碑店市|
柳州市|
昭平县|
浦县|
定日县|
通化县|
江源县|
邳州市|
黄山市|
龙南县|
云和县|
溧水县|
塘沽区|
金平|
军事|
肃南|
丽江市|
徐闻县|
宜春市|
红桥区|
松潘县|
广州市|
南靖县|
介休市|
南木林县|
博罗县|
方山县|
且末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