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市地處我國的西南地區,是云南省省會。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別稱春城。在主城區的市中心,有一處特別令人青睞的地方,也是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被市民譽為城中碧玉的翠湖公園。</p><p class="ql-block"> 利用在昆明的半天閑暇時間,旅友們結伴來到翠湖,共同探尋其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位于市區北部的螺峰山下,最初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后因水位下降而成了一汪清湖。公園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p><p class="ql-block"> 公園南眺碧雞山,與云南省科學技術館相依。北瞰蛇山,與云南大學相鄰,西南與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相接。學府林立,書香縈繞。</p> <p class="ql-block"> 翠湖不僅風景秀麗,還有七百多年的開拓歷史。因此,就有一池翠湖水,半部春城史之說。</p><p class="ql-block"> 在元朝以前,滇池的水位比較高,翠湖還屬于城外的小湖灣。周圍因有稻田,菜園、蓮池、被稱作“菜海子”。在湖的東北方向,有九股泉水湧出,匯入湖中流向滇池,又名九龍池。</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義子,平西侯沐英鎮守昆明。在修筑磚城時,將翠湖圈入城內,并作為王府后花園。清初平西王吳三桂入滇,將菜海子填埋近半,擴建新王府,翠湖又成為了吳府的后花園。</p><p class="ql-block"> 1918年,翠湖公園正式成立,園區得到了進一步的修茸和擴建,設施也逐步完善,翠湖終于成為了民眾的休閑場所。</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占地22.1公傾,其中水體面積約15公傾,被譽為昆明城內的綠寶石。</p><p class="ql-block"> 公園由水月軒、蓮花禪院、海心亭、九龍池、觀魚樓、竹林島等景點組成,是一處集歷史文化與園林藝術于一體的游覽勝地。</p> <p class="ql-block"> 走進翠湖公園,穿過燕子橋,便來到了昆明八景之一的“翠湖春曉”。巨石上的碑文,由昆明園林專家石玉順撰寫,我國著名書法家李世俊親書。</p><p class="ql-block"> 倆位老同學站在石刻的兩側,心情格外的愉悅,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甜蜜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入園正逢十一月中旬,已經進入了深秋季節。但此時的翠湖,不僅沒有深秋的蕭瑟于寒涼,卻如同春天般暖意融融,溫度特別的舒適。</p> <p class="ql-block"> 朝陽如夢中的精靈,悄然登上山巒,灑下滿世界的溫柔與期許。在這不期而遇的美好時刻,笑容可掬的美女,端坐在石頭上,感受心跳與朝陽的節奏共鳴,盡情享受陽光帶來的愜意與欣慰。</p> <p class="ql-block"> 翠湖春曉石刻,是公園里的標志性景觀,也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聶耳創作的一首樂曲,這部作品飽含了他懷念翠湖的真摯情感。</p><p class="ql-block"> 1934年,聶耳在闊別家鄉昆明四年之際,寫出了民樂合奏曲《翠湖春曉》。這首充滿鄉戀之情的動人樂曲,讓世界聆聽到了翠湖明媚的春天,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沿著南北路直行,便來到了湖心島。在交叉路口,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樓映入眼簾,它是蓮花禪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造型設計,在建筑群中脫穎而出,吸引著來來往往的游人目光。</p><p class="ql-block"> 八角樓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與蓮花禪院的總體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在八角樓前不遠處,是蓮花禪院的正門。禪院始建于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為香火鼎盛的宗教場所。1934年,云南省主席龍云下令改建,先后做過空軍俱樂部,城防司令部招待所,圖書館等。如今,里面已經被商用。</p><p class="ql-block"> 牌匾上的蓮花禪院四個大字,由清廷欽差大臣、云貴總督林則徐題寫。</p> <p class="ql-block"> 在湖心島東側,蓮花禪院的對面,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月軒。</p><p class="ql-block"> 水月軒的由來,源于云南曲溪富家子弟蔣楦。清光緒28年,他花錢買下了這塊寶地,建亭閣,壘假山,種荷植柳,開辦了水月軒照相館。后來又建了營業性的電影院,成為翠湖的一處文化娛樂場所。建國后,水月軒原有的建筑蕩然無存,但名字卻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平坦的石板路上,望著四周建筑輝煌的樓臺亭閣,內心對古人的贊美和敬意,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翠湖經過幾百年的改造建設,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園林風光,緊密的融合在一起,成為了這座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公園,也是昆明市民心中的精神寄托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公園內有兩條長長的柳堤,呈十字形交匯于園心,把全湖一分為四。這兩條堤壩,如蜿蜒的玉帶,將翠湖的水域,巧妙地劃分開,又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布局。</p> <p class="ql-block"> 連接南北水面的堤壩,是在清道光年間,由云貴總督阮元仿西湖蘇堤所筑,故得名阮堤。縱橫東西的堤壩,是由云南督軍唐繼堯,于1919年所建,名為唐堤。</p><p class="ql-block"> 阮堤和唐堤的修建,不僅方便了人們的游覽,也使翠湖的景觀,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紛呈。</p> <p class="ql-block"> 袁嘉谷是清光緒年間的狀元,號屏山居士。他在翠湖寫下了《翠湖堤上》一詩:“左右樹交綠城洞,淺深水漲碧添池。雙堤車馬人如海,讓我花邊覓小詩”。</p><p class="ql-block">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翠湖綠樹成蔭,湖水碧綠的自然風光,以及雙堤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p> <p class="ql-block"> 蓮花禪院歷經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仍然風采依舊。紅墻綠瓦,莊嚴肅穆。雖然沒有了昔日的旺盛香火,但其悠久的歷史,已經成為了翠湖的永恒。</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門前的對聯,“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臺”,名揚天下。作者是清末文人凌士逸,以動靜結合的方式,描寫了翠湖的美麗風光與佛家禪意,被譽為景區楹聯中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 湖畔小徑,蜿蜒曲折,沿途繁花似錦,各種鮮花競相綻放。漫步在其間,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畫卷之中,令人神清氣爽,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陽光穿透薄云和樹枝,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將蔥郁的樹木,溫柔的攬入懷中。</p><p class="ql-block"> 樹影在水中輕輕搖曳,與鏡頭里的美女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精致唯美的畫面,美得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翠湖的秋天,是一幅緩緩展開的壯麗畫卷。藍藍的天空,碧綠的湖水,色彩斑斕的樹木,每一處都承載著季節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長長的湖堤,無盡的秋之美,每一刻都是詩,每一景都是畫,撫慰著每一個觀光人的心靈,讓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湖面清澈如鏡,倒映著綠樹和泛黃的樹枝,交織出一幅充滿詩意的水墨畫,為翠湖添了幾分清冷和孤寂的美感。這種獨特的靜謐清幽,別有一番風情,讓人目酣神醉。</p> <p class="ql-block"> 在翠湖公園里游蕩,是停留在昆明的短暫時間里,最快樂的一段時光。旅友們一邊走,一邊在互相調侃,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每個人都仿佛年青了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 翠湖之美,首在其水,湖水清澈碧綠,好似一塊溫潤的翡翠。微風拂過時,湖面泛起了層層漣漪,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倒映在水里的樹影,如同天空飄落的羽毛,在水中悠然飄浮,如詩如畫,美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 我國當代著名文學家汪曾祺,曾經就讀于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居住了七年之久,對翠湖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寫下了《翠湖心影》散文,由衷的贊美了翠湖。</p><p class="ql-block"> 他在文章里寫到:“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城中有湖,這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翠湖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像是一個心靈的綠洲”。字里行間,都體現了他對翠湖的熱愛和懷念。</p> <p class="ql-block"> 湖中的兩只白天鵝,應該是一對夫妻。它們悠然游弋,水面蕩起了層層波紋。這幅溫馨的畫面,是翠湖里一抹不可多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白天鵝在翠湖安家落戶,詮釋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也為游人帶來歡樂和吉祥,這是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真實體現。</p> <p class="ql-block"> 看到這個情景,讓人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場景與詩,是多么的吻合。</p> <p class="ql-block"> 秋風輕輕的吹拂,撩動著岸邊的樹葉,金黃色的葉片如蝶般紛飛,慢慢的飄落水面,也灑落了一地詩意。她靜立湖畔,嫣然一笑,眸光中透出對秋日的喜愛和眷戀。</p> <p class="ql-block"> 湖水的四周,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隨風輕舞,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翠湖的綠色絲絳,為其增添了婉約與靈動之美,特別的迷人。</p> <p class="ql-block"> 湖水碧波蕩漾,眼前是豁然開朗,藍天白云和樹影倒映在水中,真是風景如畫。難怪昆明人那么喜歡翠湖,外地人到此也流連忘返,翠湖就像一個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女子,所有人都為之傾倒。</p><p class="ql-block"> 大文豪汪曾祺說:“沒有翠湖,昆明就不能稱其為昆明了”。這足以說明,翠湖已經成為了昆明的靈魂,只有到了翠湖,才算是真正到了昆明。</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健身的人特別多,有跳廣場舞的,還有打太極拳的。有一位旅友受到了感染,也和旁邊的老者一起,練起了形意拳。一招一式還真帶勁,受到了大家的贊揚。</p> <p class="ql-block"> 秋風輕拂佳人裳,</p><p class="ql-block"> 楊柳更衣伴身旁。</p><p class="ql-block"> 鮮花絢爛如詩卷,</p><p class="ql-block"> 傲立湖堤情誼長。</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翠湖,色調變得柔和而溫暖。荷花池里的殘荷,葉子已經枯萎變黃,莖桿還靜靜的佇立在水面上,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大自然的節氣變化,讓人感嘆植物生命輪回的無常。</p> <p class="ql-block"> 岸邊盛開的美人蕉,葉片翠綠欲滴,花朵絢爛奪目,與殘荷形成了鮮明對比。已經變黃的楊柳,也在展示著自己的靚裝之美,和美人蕉傾力裝扮翠湖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各類植物達到了近千種。其中還有許多珍稀植物。在花卉種植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鮮花綻放,為游客提供了賞花觀景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身穿墨綠色裙子的旅友,對竹子情有獨鐘,在翠綠筆直的竹林前,高興的留下了自己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墨綠色的衣服,與竹葉的翠綠交織在一起,既和諧又富有層次,成為翠湖里最柔和的一抹色彩,非常的有畫面感。</p> <p class="ql-block"> 在清澈的水面上,一只小船悠然自得的劃行著。船身輕輕的劃過,留下了一道道的軌跡,仿佛是大自然的細膩筆觸,勾勒出一幅流動的畫卷。湖面上樹影婆娑,如夢如幻,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秋意濃濃的翠湖,五色繽紛。穿一件鮮艷的服裝,讓自己成為季節的畫板,感受秋天的色彩斑斕,享受秋韻帶來的喜悅和樂趣。</p> <p class="ql-block"> 來到海心亭,從石刻上面了解到,海心亭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是云南巡撫王繼文在翠湖湖心島上建造碧漪亭,后改稱海心亭。</p> <p class="ql-block"> 海心亭飛檐斗拱,造型精巧,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上下兩層的窗欞,都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顯得古韻悠悠,是湖西的勝境。</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上,海心亭曾有“東面高樓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說。亭上的匾聯較多,經常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在這里談古論今。</p> <p class="ql-block"> 在海心亭的身后,還有一座亭子,飛檐翹角,古色古香,在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下,顯得格外醒目壯觀,很有皇家園林風范。亭上懸掛著和風匾額,是游人賞景觀鷗、放松心情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觀魚樓原是蓮花禪院里的放生池,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由云貴總督阮元倡導并捐資修建。</p><p class="ql-block"> 觀魚樓是觀賞湖中游魚的絕佳之處,憑欄俯瞰,魚翔淺底,紅鯉成群。人在樓上看魚戲,魚在水中映人歡。</p> <p class="ql-block"> 海天觀鶴亭是公園里的著名建筑。其所在的位置,不僅可以觀鶴,其高超的建筑藝術和優美的景色,深受游客們的青睞。</p><p class="ql-block"> 亭子的周圍,有多個亭榭,花鮮樹茂,錦鯉無數。環境清幽,景色宜人,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 園內的每個樓臺亭閣,都懸掛著楹聯,撰書全部出自名人之手,文化氣息非常的濃厚。</p><p class="ql-block"> 這里不僅是文化的聚集地,也留下了很多歷史名人的足跡。沈從文、冰心、朱自清、楊振寧、汪曾祺,梁思成、林徽因、華羅庚等,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珍藏在了翠湖的記憶里。</p> <p class="ql-block"> 觀魚樓的整體建筑群,融合了廊、榭、亭、曲橋等元素,展現出濃郁的江南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雖然是深秋時節,湖中的殘荷和岸上的翠柳,仍然把古老的中式古典建筑,映襯的古韻十足。</p> <p class="ql-block"> 各種古建筑鱗次櫛比,非常的漂亮。亭榭通過回廊連接,穿行在其中,賞心悅目,倍感愜意無比。</p> <p class="ql-block"> 坐在涼亭和長廊里的市民和游客,聽著悠揚的鳥鳴,聞著清新的花香,感受微風的吹拂,疲憊與煩惱瞬間消散,留下的只有內心的寧靜和平和。</p> <p class="ql-block"> 翠湖位于昆明的市中心,由于翠湖的存在,卻有了鬧中取靜,動靜相宜的效果。一年四季,市民和游人不斷的來到這里,享受翠湖從多個層面帶來了的快樂。</p><p class="ql-block"> 在觀魚亭的入口處,有一副對聯:“城市別開仙佛界,樓臺妙在水云鄉”,橫批“荷靜風恬”。寫出了翠湖是繁華鬧市中的難得之地。</p> <p class="ql-block"> 定西橋位于翠湖西門,是云南督軍唐繼堯修筑唐堤時所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站在橋下,追古撫今,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古橋橫臥翠湖邊,</p><p class="ql-block"> 波光粼粼映藍天。</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煙隨水去,</p><p class="ql-block"> 唯留詩意在人間。</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在滇池拍的,兩位旅友沒有去翠湖,而是前往滇池觀鷗。她們意將照片放進美篇里,留作一個紀念。我欣然同意,能滿足旅友的要求和愿望,這就是寫文章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 翠湖,這一泓清澈的湖水,不僅滋養了昆明的文脈,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記錄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翠湖的雙堤上面,不僅能觀賞到古老的建筑和秀麗的園林風光,還能吸納豐富的文化知識,了解更多的歷史和名人傳奇。這也是每個游人來到昆明以后,必去翠湖的原由所在。</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翠湖,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成千上萬的紅嘴鷗,從遙遠的北方,千里迢迢飛抵這里過冬,場面非常的壯觀。</p><p class="ql-block"> 雪白的紅嘴鷗,在空中盤旋飛翔,或在湖邊欄桿上停歇,人們競相投喂,引起紅嘴鷗的瘋狂搶食,呈現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感人場景。</p> <p class="ql-block"> 點擊視頻,便能觀賞到紅嘴鷗飛翔的壯觀場景。</p> <p class="ql-block"> 當從西門走出公園時,感覺意猶未盡,戀戀不舍。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園林風光,古老的建筑,名人的筆觸和足跡,都在腦海里揮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翠湖的四季,各有千秋。我們邂逅在秋季,找到了那份觸動心靈的美麗。最讓人感動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短暫的翠湖之行,不僅體驗到現代文化與藝術的交融,還領略了文人墨客的詩意情懷,對翠湖的歷史,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收獲滿滿,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來訪閱讀,您的點贊關注或留言,就是對我的最大鼓勵和支持,深表謝意!</p><p class="ql-block"> 文章里的所有照片,除唐堤一張來自網絡,其余全部是本人和旅友手機拍攝。在此,對提供照片的旅友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巴南区|
武汉市|
峨眉山市|
达尔|
丽江市|
泽州县|
班戈县|
密山市|
邹平县|
习水县|
松桃|
建宁县|
永仁县|
贵德县|
克东县|
大余县|
钦州市|
潜山县|
大悟县|
平果县|
万宁市|
云龙县|
沐川县|
永平县|
弥勒县|
昌都县|
常宁市|
武冈市|
嘉善县|
集安市|
大连市|
浑源县|
治多县|
马山县|
肥西县|
卓资县|
麻阳|
安塞县|
广州市|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