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相由心生 <p class="ql-block">內心的一念一動決定著你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心念不同,對同一件事物的觀感就不同。心有陽光,幸福就會發芽;心若灰暗,你看什么都不順眼。《黃帝內經》則有“百病始于心”的說法。心念和情緒可以致病,它不僅關系我們的健康,還決定我們事業、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相由心生,病從心起,所有的病都是你的心病,心病一生,身病難逃。</p> 貪婪過度,身遭天譴 <p class="ql-block">經典中有這樣一句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一個人的世界,是他內心的顯現。心中貪婪功利,周圍就都是疾病禍患。《蝸牛先生的名言》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高家的二姨奶奶是個會耍手段的陰險之人,很快,她就將高家的大部分家產騙入自己手中。他們家的存糧米倉,快堆到屋頂了,即便遇到荒年,眼看著周邊鄰居一個個餓死,二姨奶奶也從不肯開倉救濟災民,而是盤算著糧價上漲,能獲取更多的利益。久而久之,老鼠們也從窮人家搬到高家糧倉。那些老鼠,肥得像幼貓,皮毛油光水滑,與窮人們的瘦骨嶙峋形成鮮明對比。很快高家糧倉鼠患成災,帶來了鼠疫,包括二姨奶奶在內,一干人全部感染病逝。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欲壑難填,財富再多也不滿足,所求甚多,卻不愿付出,最終身心失調,惡病纏身。比起身病,貪婪過度才是最可怕的。《莊子》中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人生在世,知足最好,切勿貪婪,因為貪婪是許多禍事的根源。貪婪過度,會吞噬包括健康在內的一切,釀成大災禍。貪婪是個無底洞,滿足是個無盡藏。別因為貪婪,想得到很多東西,卻失掉現在所有的一切。</p> 計較過多,氣大傷身 <p class="ql-block">記得《紅樓夢》中,有林黛玉愛計較的一個細節。宮中送來禮物,她問:“是大家都有呢,還是單送我一人?”眾人都有,她就不稀罕,眾人沒有,她才喜歡,時刻計較個人得失,處處在意別人眼光。正因為太過在意,林黛玉日日生悶氣,所以常年疾病纏身,再名貴的藥也醫治不好。一個人過于計較,只會生氣煩惱,最終命運就悲催了。人生一世,想得到的太多,絲毫不退讓,最終只能傷害自己。因為,一旦心態失衡,再小的事,也會引發極大的情緒波動,后果還是自己吞下。有一位大師說:“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很多人和事,看清了,不計較才會舒暢自在。當你的的心境變得開朗,才會作出相應的行動,繼而改變人生。蒙田說過,對人類最大的傷害,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對問題的看法。而對問題的看法,則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內心。只有把心態放寬,少些較量和爭辯,做事做人方能從容不迫;只有修煉好內心的境界,格局才會提升。正如那句話:“消除心中錯誤的思想,遠比摘除肉體的腫瘤重要。”心是你運用的天地,你可把地獄變成天堂,亦可把天堂變成地獄。如果我們及時調整思考的焦點,不計較,少生氣,即使奔赴戰場,也能欣賞沿途的風景;即使貧困交加,也可唱出歡快的歌聲。</p> 壓力過大,身心崩潰 <p class="ql-block">經典中提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p><p class="ql-block">人唯有內心安定,精神才能夠安定;唯有精神安定,身體才能夠安定。</p><p class="ql-block">諸葛亮第五次北上伐魏,帶主力部隊屯兵五丈原。</p><p class="ql-block">他雄心勃勃,希望這次能夠有所作為。但那時,劉備和許多老臣相繼離世,手上可用之人不多。</p><p class="ql-block">他面臨的壓力,空前巨大。加上蜀國國弱民貧,前幾次北伐,大多因糧草不濟而鎩羽而歸。</p><p class="ql-block">他深知,屯兵五丈原不是最好的策略,這里地勢是易守難攻,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不方便。又擔心糧草的供應。</p><p class="ql-block">而對手司馬懿不是等閑之輩,他一眼就看出諸葛亮的短板,輕松一笑,對眾將說,諸葛亮駐扎在五丈原,我等可以無憂矣。</p><p class="ql-block">國弱帶窮兵,諸葛亮未開戰,計未出而敵先知,此兵家之大忌。</p><p class="ql-block">諸葛亮耗不起,想速戰速決,幾次叫人罵陣,司馬懿按兵不動。</p><p class="ql-block">他又取巾幗并縞素之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魏寨。</p><p class="ql-block">本想羞辱司馬懿,逼他出戰,結果司馬懿不為所動,并從來使口中探知,諸葛亮身體欠佳,不能久戰。</p><p class="ql-block">于是司馬懿見招拆招,諸葛亮逐漸招架不住。</p><p class="ql-block">自此,多日的神思不寧,身心崩潰,一百多天后,諸葛亮命喪五丈原。</p><p class="ql-block">當一個人壓力過大,走不出困境時,如同泰山壓頂,讓人喘不過氣,繼而身心生病。</p><p class="ql-block">這時,外界的環境和他人的態度至關重要,或許別人只是給了一粒沙,落到他頭上就是一座山。 </p><p class="ql-block">因此,內心調節不順,加上種種外部煩惱,往往最能摧垮一個人。</p><p class="ql-block">《淮南子》曰: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p><p class="ql-block">那些心神安靜的人,精氣充實,在面對壓力時,懂得自我調節,將心放得松、修得定。</p><p class="ql-block">壓力調節好了,方能打破疾病的魔咒;內心安定下來,方能找到人生的歸宿。</p> 心病還得用心醫 <p class="ql-block">何為心病?</p><p class="ql-block">經典中講:“心病者,因邪妄起,謂憂煩等。 </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容易怨恨惱怒,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病。</p><p class="ql-block">評書《薛家將》中的薛丁山,因為固執己見,曾三次怒打樊梨花。</p><p class="ql-block">在他看來,樊梨花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恨她入骨。</p><p class="ql-block">周圍人都認為他瘋了,陷入病態的心魔中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直到在牢軍營服苦役,薛丁山才發現是自己當初的執念,毀了自己。</p><p class="ql-block">于是,他決心痛改前非,上門求樊梨花原諒。</p><p class="ql-block">樊梨花多次拒絕,他也不為所動,日日懺悔哀求。</p><p class="ql-block">終于,樊梨花與他盡釋前嫌,二人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而薛丁山也戰勝了心魔,從一蹶不振中走出來,恢復了往日的風采。</p><p class="ql-block">心理學家麥克亞當斯說過,面對挫折,有一類“挽救式”故事。</p><p class="ql-block">簡單說,就是遇到困難時,一個人通過不斷努力和探索,會慢慢走出心魔的困擾,實現自救。 </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生活中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總是選擇退縮,死不認錯,一步錯步步錯;執拗到底,不愿改變,最后錯失良機。</p><p class="ql-block">一個90多歲的國醫說過:“我這輩子治好的病人很多,但是治不好的病人更多。”</p><p class="ql-block">為何治愈率這么低?</p><p class="ql-block">因為很多病人,他們的執拗侵蝕了改變疾病的決心,不能用心參與治療,充其量只是治標不治本。 </p><p class="ql-block">不能治心,談何治根?</p><p class="ql-block">有句話說得好: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p><p class="ql-block">心病只能自己治,就怕你早早放棄。</p><p class="ql-block">俗話說:“法在心內,莫向外求”。</p><p class="ql-block">人生最好的醫生,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p><p class="ql-block">美好人生,從心開始。</p><p class="ql-block">心若健康,你的身體就會步履輕盈,你的世界自然就會清澈明朗。</p><p class="ql-block">心若強大,所有的逆境霉運都不在話下,福報好運自然會被你吸引而來。</p><p class="ql-block">正所謂,心即世界,你的內心如何,你的人生就如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曲松县|
东源县|
内江市|
庆元县|
布尔津县|
汝南县|
个旧市|
乌拉特前旗|
桐乡市|
海南省|
钟祥市|
乌拉特后旗|
红原县|
佛坪县|
普格县|
苗栗县|
秦皇岛市|
揭东县|
通海县|
灵武市|
白朗县|
深水埗区|
玉龙|
达孜县|
深圳市|
防城港市|
大化|
东乡|
萨嘎县|
黄龙县|
运城市|
西青区|
吉水县|
商城县|
兴城市|
阳东县|
安平县|
多伦县|
金门县|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