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說起重慶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標志性建筑,有三個地標不能不提:①新中國第一個甲級體育場——大田灣體育場、②“讓勞動人民打上文化牙祭”的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稱文化宮)、③見證新中國成立后重慶變遷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稱大禮堂)。</b></p> <p class="ql-block">重慶城市地標(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傳統風貌區位于渝中區歷史人文核心區,這里不僅有獨特的山地城市風貌,還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讓我們一起探尋歷史痕跡,領略城市地標建筑、母城傳統風貌區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b>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三處標志性建筑,由鄧小平、劉伯承、賀龍親自主持建設,山城人民共同勞動參與。在那百廢待興的年代,其極大地提振了城市信心、造福了人民群眾。</b></p> <p class="ql-block">→尋找失蹤的上清寺→</p><p class="ql-block"> 《失蹤的上清寺》是一部都市尋寶小說, 小說在一個真實的城市中嵌入一個探秘尋寶故事, 或者說由一個探秘尋寶故事串聯起一座真實城市的地理歷史。小說的全部故事場景,都在重慶主城的真實地理空間展開,上海女孩小敏遵父親遺命到重慶尋找在上清寺出家的叔叔,但上清寺早在20世紀就消失了,就連重慶本地人也只聞其名,未見其蹤。在尋找上清寺的過程中,女孩得到了“我”和老曾、潘天棒的熱心幫助,他們找到了小敏爺爺留下的藏寶圖,12張藏寶圖,就是12道待解的謎題,當謎團一個個被解開,一個個謎底由指向更大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羅渝,知名策劃人,文旅與文創策劃行銷專家。重慶馬甲文化公司負責人。互聯網早起創業者,創辦過重慶生活和驢行天下等多家網站。跨界玩家,酷愛攝影、旅行、歷史和城市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p><p class="ql-block"> 一個初夏的雨夜,一個叫小敏的上海女孩來到重慶。她遵照父親遺命,要將一個遺物交給在重慶上清寺出家的叔叔,但上清寺早在上個世紀就消失了。在尋找上清寺的過程中,女孩得到“我”和老曾的幫助,得到了爺爺遺留的藏寶圖,三人跟隨著十二張藏寶圖的指引,解開了一個個謎團。※</p><p class="ql-block"> 原來,小敏的祖父曾在國民黨警察機關承擔一項秘密的工作,幫國民黨高級官員尋找戰亂時間重慶城中的寶藏,國民黨戰敗逃離后,這些寶藏部分被小敏的爺爺用于交換一個無價之寶,部分歸還原地卻重新取走。</p><p class="ql-block"> 歷經千險,在故事的最后,小敏才通過爺爺的最后一張寶圖顯影,了解到爺爺換回的無價之寶是什么東西,也了解到爺爺取走的寶藏派了什么用途,以及爺爺留下藏寶線索的真正用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部故事場景,都在重慶各區的老地名和地點展開,組成一部勾勒重慶城市地理和拼貼一段中國歷史的精彩體驗。通過尋找寶藏為線索,把重慶歷史上重大的事件串起來,重點描述抗戰時期。也比較清晰的梳理了重慶千年以來的歷史和城市變遷狀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風格驚險懸疑,并富有獨特的歷史、地理趣味。。。</p> <p class="ql-block">0牛角沱</p> <p class="ql-block">怡園:宋子文公館</p> <p class="ql-block">西南大區步道</p> <p class="ql-block">上清寺</p> <p class="ql-block">特園:傳奇人物鮮英</p> <p class="ql-block">臨崖步道+中山四路</p> <p class="ql-block">曾家巖臨崖步道起于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嘉東村,止于中四路文印中心,全長1.8公里,串聯特園、桂園及周公館等10余處國家級文物景點。</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31日,曾家巖臨崖步道全線完工,正式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曾家巖臨崖步道依山就勢而建,集高空棧道、崖壁步道、觀景平臺、健身平臺及休閑空間于一體,豐富的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美不勝收,給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處休閑游玩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苦修院</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記憶</p> <p class="ql-block">重慶紅巖歷史博物館.紅色三巖(全景)導覽</p> <p class="ql-block">桂園:國共合作雙十協議簽訂處</p> <p class="ql-block">國民zF總統府(現重慶市委機關大院</p> <p class="ql-block">潘文華公館</p> <p class="ql-block">周公館:曾家巖50號</p> <p class="ql-block">渝州書屋</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禮堂</p> <b>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Chongqing people's auditorium),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173號,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是中國傳統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 ,也是重慶的標志建筑物之一 。<br>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四大部分組成。占地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禮堂建筑高65米,大廳凈空高55米,內徑46.33米,圓形大廳四周環繞四層挑樓,可容納3400余人 。<br> 1987年,在英國皇家建筑學會出版的《比較建筑史》中,新中國當代建筑首次載入世界建筑史冊的共有42項工程,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列第二 [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b> 重慶人民大禮堂,是亞洲20世紀10大經典建筑,是重慶文化符號 大禮堂內部照片 <p class="ql-block">大禮堂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原設計'西南軍政大會堂</p> <p class="ql-block">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夜色奇麗的人民大禮堂</p> <p class="ql-block">馬鞍山:堂里</p><p class="ql-block">(沈鈞儒舊居</p> <p class="ql-block">學田灣:大陽溝市場</p> <p class="ql-block">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p> <b>1952年,文化宮建成,鄧小平親自題寫了“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幾個大字。投用后,這里很快成為全市集會和節日舉行大規模游園活動的重要場地,每到節假日人山人海,曾創下一天接待10萬人的紀錄。</b> <p class="ql-block">文化宮影劇院</p> <b>大劇院是文化宮的中心建筑,外觀造型現代、簡練、莊重、大氣,曾是重慶西南大區時期建筑的重要代表</b> <b> 重慶文化官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建成的第三座文化宮,山城人民充滿自豪感</b> <p class="ql-block">國民黨中統局辦公室舊址</p> 文化宮老照片 <p class="ql-block">由莊人青設計的紅星亭雖然不大卻頗具匠心。他用兩組成對排布、十字交叉的弧形加腋梁柱,承托兩層圓盤形屋面,乍一看去,頗有傳統圓形攢尖圓亭的神韻。妙就妙在其屋頂豎立的紅五星正好處于攢尖寶頂的位置。而且紅星亭處于這片區域的制高點,可以同時看到大禮堂,兩者一“古”一新,呼應對話,相應成趣。至今紅星亭柱面和天棚上的精美“粉塑”依然清晰可見,十分難得。另外,莊設計的紅星亭旁的十字花形噴泉水池和為遮檔堡坎而建帶有花圃廊架的雕塑臺,則用純熟的手法展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景觀,使重慶人民是不出渝,便可欣賞到西方的藝術,有利于開拓心胸、增長見識。</p> <p class="ql-block">春森路</p> <p class="ql-block">《一雙繡花鞋》</p><p class="ql-block">故事發生原型地。</p> <p class="ql-block">重慶宋慶齡舊居</p> <p class="ql-block">國共合作談判:中共代表團 重慶駐地舊址</p> <p class="ql-block">美專校街:民國文化傳奇</p> <p class="ql-block"> <b>重慶兩路口跳傘塔 重慶跳傘塔建于1942年,跳傘塔塔身高38米,跳距為28米,底部直徑3.35米,頂部直徑1.52米,圓錐形磚塔上方有懸臂的支架,塔內設有旋梯可至中部平臺。</b></p><p class="ql-block"><b> 抗戰時期1941年4月4日,在重慶成立的中國滑翔總會,決定建立陪都跳傘塔以培養空軍,促進航空建設,發展國民體育,普及青少年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在當時,陪都跳傘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與世界各國有數之跳傘塔相媲美,因而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流的跳傘塔。盡管年代久遠,它已經不能適應跳傘運動的發展,但它曾作為中國和亞洲第一座跳傘塔,又培養過眾多的優秀運動員,其功績將記載我國體育運動的史冊。</b><br></p> 跳傘塔由我國著名建筑大師楊廷寶主持設計,這也是他在重慶留下的唯一作品。跳傘塔設計師楊廷寶,是中國建筑設計師的代表人物,與梁思成合稱“南楊北梁”,從20世紀20年代起,楊廷寶設計的代表作有北京交通銀行、南京中山陵音樂臺、紫金山天文臺以及擴建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等工程,都成為中國建筑史上的杰作。 新中國成立后,楊廷寶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毛主席紀念堂、南京長江大橋等百余項工程的設計。 2019年底,經歷了60多年風霜、承載了重慶城市記憶和深厚歷史情感的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啟動保護提升工程。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b>大田灣體育場的建設起于新中國解放初。上世紀50年代,重慶市政府發動機關干部和市民參加義務勞動,把抗戰時期跳傘塔旁的小山推平,將棄土填入大田灣體育場的溝壑之中,開辟出一個群眾集會廣場。大田灣體育場1950年11月開始填溝,1951年4月中旬義務勞動結束時,參加總人數超過13.2萬人。</b> <b> 大田灣體育場的碉樓、紅墻、拱窗、白玉欄桿等元素,充滿了濃郁的‘中國風’</b> 大<b>田灣體育場是新中國第一座甲級體育場及現代意義上的綜合體育場,不僅記錄下1965年重慶籍短跑運動員陳家全跑出手計時10秒整成績、平當時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的精彩時刻,在中國足球甲A和中超時期,前衛寰島、重慶隆鑫、重慶力帆等足球隊在此揮汗如雨,見證了重慶足球的輝煌與滄桑。</b> <p class="ql-block">賀龍雕像</p> 新中國體育事業的開創者 <p class="ql-block">重慶市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大田灣體育場舊照片</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三處標志性建筑,由鄧小平、劉伯承、賀龍親自主持建設,山城人民共同勞動參與。在那百廢待興的年代,其極大地提振了城市信心、造福了人民群眾。</p> <p class="ql-block">劉鄧賀三位開國元勛這樣高素質大智慧具有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戰略眼光的領導干部,他們對重大工程的決策和把控,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山城碗碗香:地道重慶味:</p><p class="ql-block">近廿年的老店,巴適得板!!!</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重慶 西南大區步道</p> <p class="ql-block"><b>漫步西南大區步道路線:重慶軌道1、3號線兩路口站出發—兩路口皇冠大扶梯(中國第一長、亞洲第二長扶梯)—山城寬銀幕電影院舊址—重慶跳傘塔(戰時遠東地區第一座軍用跳傘塔)—重慶市急救中心(意大利援建新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急救中心)—重慶羅斯福圖書館舊址(中國唯一一個以外國總統名字命名的圖書館)—美國大使館舊址—西南大區步道(體育路段)—大田灣體育場(新中國第一座甲級體育場)—賀龍雕像—重慶市體育館—重慶市體育局辦公樓—八一隧道口—牛角沱—西南大區步道(四新路段)—重慶談判舊址(怡園)—宋子文官邸—嘉陵西村—嘉陵江大橋—西南大區步道(嘉陵橋路段)—鮮英舊居—特園(民主之家)—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上清寺—重慶工業展覽館舊址—西南大區步道(中山四路段)—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最美中山四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張驤公館)—九園包子老店—重慶人民小學—晉冀魯豫軍區干部子弟校學生宿舍舊址—重慶談判舊址(桂園)—張治中公館—求精中學—王琦美術館—中共重慶市委(36號大院)—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舊址(原德安里101號)—蔣介石官邸(原德安里103號)—潘文華公館—戴笠公館—曾家巖大橋觀景平臺—曾家巖臨崖步道—中共中央南方局舊址及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周公館(曾家巖50號)—周恩來總理雕像—曾家巖書院—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霧都賓館—關圣梯—苦修院羅馬柱墻遺址—曾家巖小學(明誠小學)—重慶市人民廣場—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馬鞍山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沈鈞儒舊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組舊址—西南大區步道(學田灣正街段)—下羅家灣路—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文化宮大劇院—劉鄧賀勞動塑像(讓重慶人民打上文化的牙祭)—紅星亭(最經典蘇式建筑)—川東師范學校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舊址(中統局)—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舊址—重慶宋慶齡舊居—重慶軌道1、3號線兩路口站結束。</b></p> <p class="ql-block">2025-02-22</p> <p class="ql-block">兩步路軌跡地圖2025-02-22</p> <p class="ql-block"><b> 西南大區時期重慶重大民生工程:</b></p><p class="ql-block"><b> 成渝鐵路(新中國第一條鐵路)、菜園壩火車站城門樓及站前廣場(仿中國古建筑城門及牌坊的經典之作)、兩路口纜車站(建國后重慶修建的第一輛纜車)、西南軍政委員會大會堂(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讓重慶人民打上文化的牙祭)、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大田灣體育場(新中國第一座甲級體育場)、重慶市體育館(經典的仿蘇式建筑)、重慶市體委大樓(今重慶市體育局辦公樓)、重慶紅樓賓館(西南地區最早的國賓館)、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前身)、中共中央西南局辦公大樓(西南大區首腦指揮中心)、中共中央西南局縉云山辦公地(今縉云山森林公園杉木園)、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今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川東行署大樓(今西南大學辦公樓)、重慶第二機械工業學校(渝州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前身)、重慶地質學校(建國成立的第一所地質學校)、西南地質局(建國后西南地區最早的地質調查勘探機構)、長壽湖獅子灘水電站(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的藍本)、重慶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萬里長江第二橋)</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金门县|
营口市|
霞浦县|
林西县|
南澳县|
宜丰县|
南漳县|
武宣县|
蓬溪县|
农安县|
闽清县|
沁阳市|
孟津县|
商丘市|
开化县|
永新县|
资兴市|
安化县|
临湘市|
淮滨县|
诸暨市|
新郑市|
济南市|
颍上县|
宜春市|
房山区|
岳普湖县|
宣化县|
怀柔区|
兴仁县|
龙门县|
蒙阴县|
盱眙县|
阜新市|
会泽县|
衡阳县|
新建县|
综艺|
美姑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