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去過福建旅游碼?你去看過那久負盛名的福建土樓嗎?如果沒有,那請你一定要走一遭,去看看南靖的“四菜一湯”,去看看東歪西斜的裕昌樓,去看看永定府第式土樓,去看看那些年代不同,建筑風格迥異的土樓。無論你是從天上看,在山上看,還是走進土樓近距離看,震撼一定是你的第一感覺。如果你能去深入了解福建土樓背后的故事,去探秘經歷千年風雨的福建土樓,你的感覺一定會不一般。</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二宜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是福建省內同類建筑中單體最大的雙環圓形土樓,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直徑73.4米。二宜樓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歷時30年,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落成。它被譽為“中國南方壁畫博物館”,樓內保存有豐富的壁畫、彩繪、木雕和楹聯等藝術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圓形土樓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被人們戲稱為“四菜一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福裕樓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杰出代表,富麗堂皇。該樓</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耗資十多萬光洋,經歷三年時間才建成,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福裕樓是五鳳樓式建筑的典范。五鳳樓采用“三堂兩橫式”的布局,屋頂設計為歇山式,由后向前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層層疊落。樓的屋檐翹起,如同展翅欲飛的鳥翼,因此得名。<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h1><b>什么是土樓?</b></h1><div><br></div><div> 土樓并非是一種簡單的用于居住的民間住房,準確地說,它是一種特殊時期的民間防衛性建筑。雖然土樓的名氣來自于福建,但土樓起源于漢武帝時期的塞外列城,它的普及乃是形成于王莽天鳳年間(公元14-19)的塢堡。</div><div> 塞外列城?是指漢武帝時期(前102年),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一系列城池和防御工事,塞外列城與城墻一起,構成了抵御匈奴的漢長城。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漢長城的列城遺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塢堡則是列城的縮略版。王莽天鳳年間北方大饑,社會動蕩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筑塢堡營壁。他們筑高墻,設角堡,將家人護衛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大型宅院里,因為有外墻的防護和碉堡的監控,使得入侵者難以攻入宅院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塢堡的模型</h3><div><br></div><div> 相對列城,塢堡將保護范圍大為縮小,由護城變為了護院,其建造者也由君王轉換為富裕的大戶。顯然,這一縮略版的民間防衛建筑方式還是很有效的,以至于這一被動防御的方式在數百年后竟隨著中原人衣冠南渡,在福建和廣東得以開枝散葉,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各色土樓。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圓形土樓是福建土樓的主要形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形土樓是福建土樓的早期方式</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異形土樓是因地制宜的建造方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從列城到塢堡,是保護范圍的縮編;從塢堡到土樓,則是保護范圍的擴編,即將護衛本戶擴大為護衛本族,所以,土樓的存在還承載這宗族文化的遷移與延續。兩千多年來,這些用于防御的建筑不僅在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在特定的時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隨著國泰民安的大趨勢,其防御外敵的功能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取而代之的是敘述歷史,彰顯文化和促進旅游的新功能。<div><br></div><div><br><br><h1><b>衣冠南渡的故事</b></h1><br> 無論是漢代的列城,還是王莽時期的塢堡,這些防御性建筑都發生在兩千年前的西部和中原地界上,為什么后來在福建(廣東也有)會建起如此規模的土樓?回答這一歷史疑問,就必須提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div> “衣冠南渡”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它是因北方戰亂而引發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三次主要的衣冠南渡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長江以南的人員結構,文化形態和經濟發展。<div> 什么叫衣冠南渡?這里面有兩層意思。南渡好理解,是說有因戰亂,中原地區的許多居民舉家遷徙至長江以南地區,為的是躲避戰亂帶來的危險。而衣冠則是特指遷徙隊伍中有很多是社會地位顯赫的士大夫階層,因為當時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有權佩戴頭冠,故稱為衣冠南渡。最早西晉末年的衣冠南渡就是士大夫階層發起的大規模遷徙,遷徙中除了舉家遷徙,也附帶了一部分底層民眾共同前往南方,躲避戰亂,建立新的家園。 </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歷史最著名的衣冠南渡有三次:<br> <b>1、西晉末期的永嘉之亂引發的衣冠南渡</b><br>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國勢衰微,匈奴等胡人趁機作亂,史稱五胡亂華,致使西晉滅亡。公元317年,西晉皇室后裔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因胡人在北方大肆屠殺漢人,眾多士大夫舉家相隨南遷。據有關資料記載,兩晉五胡十六國期間,前前后后南渡的大約有百萬余人。此次衣冠南渡使得中國的文化重心開始向南部遷移。 <br></h3> <b>2、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亂引發的衣冠南渡</b><br> 唐朝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公元755年——763年),北方地區陷入戰火之中。大量北方人口為躲避戰火紛紛南遷。這些南遷的人口不僅包括士族和士大夫階層,還包括大量工匠、商人和普通百姓。北方工匠和商人的南遷,促進了江南手工業的發展和商品的交流。同時,北方移民還推廣了雙季稻的種植,使得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幅提升,江南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br> 另外,南遷的士族和士大夫階層還帶來了中原的儒學傳統和文學風尚,與南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 <b>3、北宋末期的靖康之難引發的衣冠南渡</b><br> 靖康之亂(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等皇室成員以及大量官員、工匠、藝人等,史稱“靖康之難”或“靖康之變”。這次事件導致北宋政權覆滅。 在靖康之亂后,大量北方人口再次為躲避戰亂和尋求新的生存空間,紛紛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人口分布格局。隨著南遷的規模和方向不斷在發生變化,一部分分不同方向逐步滲入福建,融入當地,成了日后的福建人。<div> 不同時期的人口南遷,在不斷改變著遷徙地的人口結構、生產技術和文化氛圍,也不斷地擠占當地人的生存資源。這種因衣冠南渡帶來的地方生活環境的變化,確實給南方帶來了很大的發展,也不斷在引發生存空間的相爭。</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原人數次南遷的路線圖</h3> <h1><b><br></b></h1><h1><b><br></b></h1><h1><b>客家人和福佬人的故事</b></h1><div><br></div><div> 數次衣冠南渡,完成了中原人遷徙至福建的過程,也因為遷徙時間和遷徙路線的不同,而分別形成了主要在定居閩西的客家人和主要在定居閩南的福佬人等兩大民系。</div><div> 客家民系,俗稱客家人,意為外來的客人。衣冠南渡的中原漢民族逐次南下,一部分進入贛閩粵三角區,與當地土著居民在血緣上和經濟文化上相互交融,最終形成一個獨特而穩定的漢族支系。</div><div> 福佬民系,由南遷的中原漢民與當地閩越人、畬、瑤等民族融合而成。福佬民系早期居住的福建南部地狹人稠,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很大,他們一方面向閩西地區擴展,也不斷地出外謀生,并東南沿海及臺灣等地遷徙,也形成了廣泛的分布。<br></div><div> 都是中原人士,都因動亂而向南遷徙,因為在不同的時間,走了不同的遷徙之路,落腳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原住民融合,操著不同的方言(客家話和閩南話),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民系,語系。這就是歷史的變遷結果。 </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來自山西、河南的中原人,經過前三次的遷徙,已經在閩西定居了,成了客家人。<br></div> 來自河南和吳越的移民經過數次南渡,在閩南和潮汕定居,成了福佬人。 這是一張客家民系與福佬民系的分布圖,圖上清晰可見在福建境內,永定,龍巖和漳州是兩大民系的結合部。 再看看福建境內土樓的大致分布,也是集中在永定和漳州南靖區域。 結合上面的民系分布和土樓分布圖,我們可以在福建地形圖的相應位置上看到,一個南北走向的,名為博平嶺的山正好橫亙在永定和南靖之間。而福建土樓的絕大部分也就集中在這一區域。<div> <b>為什么在福建的這個特定區域集中,會出現這么多防御性土樓?</b>除了防止野獸傷人,除了防御土匪騷擾,除了宅基地稀缺等因素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div><div> 顯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客家人和福佬人在這一地區為了生存曾經沖突不斷,相互間一直在用修建土樓的方式來防范對方,保護自己的宗族。也正是在這個兩大民系生存的結合部,才會因安全自衛的強烈需求才衍生出如此數量眾多,分布密集的土樓來。 </div> 福建的地理狀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是生存的根本保證,而大批移民的涌入,必定會打破原有的土地與居民的自然平衡,日益增多的居民除了再次遷徙外,剩下的只有與外族爭奪生存條件,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將不可避免,所以修建在博平嶺兩側的土樓就越來越多,兩大民系的生存間隔越來越小,沖突的頻次就更為密集,所以密集修建土樓實屬生存所迫。據統計,僅永定區內就有土樓23,000多座,其中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如今,國泰民安,年輕的客家人和福佬人都已走出家鄉在外闖蕩,生存沖突也成為了過去,只留下當年的土樓依然矗立,成了一張歷史的名片。<br> 特殊的歷史,特殊的民情,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生存條件,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來特殊的景觀。<div><br></div><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福建土樓的多姿風采</b></h1><div><br></div><div>1、田螺坑土樓群</div><div> 田螺坑土樓群全部由黃姓家族居住。當初,黃氏祖先因發現此地盛產田螺且母鴨產蛋豐碩,便在明代末定居于此,并命名此地為田螺坑。自清嘉慶元年(1796)起,黃氏村民便開始著手建造土樓。步云樓,作為村中的標志性建筑,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寓意深長的名字吸引了眾多游客。而右上方和昌樓、右下方的瑞云樓以及左下方的文昌樓,雖建造時間不同,但都展現了客家人的精湛建筑藝術和獨特文化內涵。<br> 田螺坑土樓群,其布局獨具匠心,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梯田。根據“金、木、水、火、土”的原理,五座土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同的臺地上,其中一座方形土樓居中,四周則環繞著四座圓形土樓,宛如一朵盛開的梅花,因此被戲謔地稱為“四菜一湯”<br></div> 2、河坑土樓群<div> 河坑土樓群為張姓客家人聚居地,距南靖縣城58千米。自元朝中期(1308年~1338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歷經700多年建成,面積為17.4萬平方米。這些土樓不僅是客家人的居住場所,更是他們文化和歷史的見證。</div> 3、初溪土樓群<br> 初溪土樓群坐落在海拔400~500米的山腰上,南面是層層疊起的梯田,北面靠溪流,地勢較為平坦。這里為徐氏家族聚居地,自明代至現代,歷經數百年陸續建成,總面積達14.72公頃。初溪土樓群以其原始的建筑風格和悠久的歷史,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土樓群”。 這是初溪土樓群的鳥瞰圖。南溪是永定區湖坑鎮境內的一條溪流。南溪河兩岸,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土樓。它們依山傍水,形態各異,圓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橢圓形、前圓后方等,不同形狀、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鑲嵌于梯田山谷間、彎曲溪岸上,形成了一條蜿蜒十幾公里的土樓長龍,非常壯觀,被譽為“土樓長城”。<div><br></div><div> 4、其他的土樓美片</div> <h1><b></b></h1> <div><br></div><div> 土樓,是一個特殊時期的歷史產物,也是當地居民文化和技術的結晶。當年的防御功能,今日已被觀光功能所取代。當年的民心隔閡,也已被天下太平所化解。今天,只剩下游客陶醉的目光,由衷的感嘆,還有放飛的心情。</div><div><br></div><div> 感謝我的旅游團隊,是你們將我帶到了這個令人神往的地方,讓我領略了閩南秀美的風光和略帶神秘的風土人情,更讓我真切地重溫了中國的千年歷史變遷。</div><div><br></div><div> 沒有別的,只有深深的感謝!<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衷感謝網絡文字和圖片的提供者)</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安仁县|
邵武市|
禄丰县|
清新县|
通河县|
乌兰县|
新宁县|
甘洛县|
华亭县|
昆山市|
永城市|
方城县|
英德市|
霞浦县|
福鼎市|
晋中市|
卫辉市|
高青县|
长乐市|
都昌县|
甘孜县|
民丰县|
桃园市|
乌鲁木齐市|
滨州市|
平江县|
淮安市|
延寿县|
循化|
东乡县|
广德县|
新安县|
三门峡市|
扎赉特旗|
涞水县|
凤翔县|
武鸣县|
新乡市|
黔东|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