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八次踏上云南的紅土地,這次來到有著厚重歷史和人文景觀的滇西。大理之行,沒有再去大理市的蒼山洱海,風花雪月,卻是來到大理州轄的漾濞縣蒼山背后的石門關,云龍縣諾鄧古村及太極圖,巍山縣的巍山古城。</p> 石門關 <p class="ql-block"> 在大理蒼山背后的江邊,有兩座高數百米的斷崖峽谷,形如兩扇巨大的石門,清流飛瀑,奔瀉而出,周圍巉巖壁立,峽谷深邃,谷地溪流湍急。這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蒼山之門”——石門關,地處蒼山龍泉峰與玉局峰西麓,漾江東岸。石</span>門關真乃鬼劈神鑿,異境開天,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登臨此地。</p> <p class="ql-block"> 大理蒼山石門關是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博南古道、鹽米古道及滇緬公路必經要隘,關口兩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絕壁對峙,猶如一扇推開的巨門,石門關因此而得名。石門關,意即“天開石門”,是一處典型的峽谷地貌景觀,谷呈V字形。石門關在南詔、大理國時期是重要的戰略要道,元軍忽必烈就是從石門關翻越蒼山攻滅大理國的。</p> <p class="ql-block"> 石門口前有一深丈許的潭水,水清見底。站在石門口仰望,斜峰入云的石門關便是窄窄一條縫,在關口抬頭往關頂仰視,湛蘭的天空仿佛一條細而長的帶子,朵朵白云像一瞬即逝的仙鶴,巖隨云動,兩壁似乎即將合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關門往里走,有萬丈絕壁,青藤飛掛,飛泉倒懸,還有一叢叢水芭蕉,再往里走,大小瀑布,古松斜立,野草起伏。</p> <p class="ql-block"> 以下幾張請橫屏觀看哦!</p> 太極圖 <p class="ql-block"> 云龍縣位于云南大理西北部,距離大理州府175公里,是一座鮮為人知的小縣城,可是云龍有兩個地方名氣很大,一個是千年白族諾鄧古村,以諾鹽和諾鄧火腿聞名,另一個就是天然的太極圖,太極圖在諾鄧村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云龍“太極圖”,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城北面1公里處,諾鄧村的背面。是一處因沘江水繞出“S”型大灣而形成的天然地貌奇觀,形似道家“太極圖”。</p> <p class="ql-block"> 太極圖是地質時代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沘江是云龍縣境內瀾滄江最大的一條支流,是云龍縣的母親河,從東北蜿蜒而來,經過千萬年的沖刷、切割,流經云龍縣城時,在這里繞出一個S型的大灣子,形成了類似道家太極圖的天然地貌奇觀。后來,人們賦予它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成了一個天生的道教文化符號。易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含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p> <p class="ql-block"> 東面有諾鄧河匯入,構成“太極鎖水”景觀。沘江流經云龍縣城北時,在莊坪壩子和連井坪壩子間繞出“S”型大灣子,從高處看,形似天然雕琢的太極圖。北面為“莊坪”,后有小山似獅頭;南面為“連井坪”,后有小山似象鼻,兩山之后是通往諾鄧村的大路,稱為“獅象把門”。從沘江西面山中俯瞰太極圖案,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 登高俯瞰太極圖,太極圖案隨著太陽光線的變幻,讓我迷醉其中。</p> 諾鄧古村 <p class="ql-block"> 諾鄧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于自唐代南詔時期1000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一座小村莊能保存千年風貌世所罕見。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p> <p class="ql-block"> 鄧諾古村距離大理僅有200多公里,作為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這座千年白族古村地處山谷,山坡上到處都是層層疊疊、風格各異的古樸民居。</p> <p class="ql-block"> 站在鹽井對面山坡上的觀景臺,就能看到古村的全貌,紅墻黛瓦的房屋自下而上沿山坡向上修建,層層疊疊的黃土墻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暖,黑色的屋頂襯映青翠的山谷,一幅山水畫渾然天成。傍晚時,太陽逐漸西沉,金色的余暉籠罩著鄧諾古村,這座依山而建橙色的天空之城顯得格外靜謐安寧。</p> <p class="ql-block"> 這個昔日靠鹽井繁榮的小村,有著煮鹽的歷史,諾鄧的云龍井是云南兩大鹽井之一,這口21米深的鹽井自漢代開采以來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鹽井的對面有一個煮鹽的棚,現在仍有當地人在使用古法煮鹽。</p> <p class="ql-block"> 鄧諾古村沒有大理的喧囂與繁華,卻有著大理同款的安靜與閑適,這里的風景非常原生態,保留著古村最初的淳樸模樣,山路都是大塊原石打磨后的臺階,凹凸不平,充滿歲月痕跡。當地村民住著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宅,夯土和石頭堆砌而成的古屋層層疊疊,他們的食材和生活用品都是騾子馱上山的,每一條路都是千百年前馬幫先輩們踏出來的,時光荏苒,古村依舊。</p> <p class="ql-block"> 諾鄧古村是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千年白族古村,蜿蜒曲折的村莊道路,村前緩緩流動的河流,村子里屹立千年的大榕樹,數百棟飽經風霜的老宅……都是歲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諾鄧從下午逛到晚上。</p> <p class="ql-block"> 崇山環抱,諾水當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這座千年白族古村,層層疊疊的屋宇,一磚一瓦間,盡顯歷史的厚重,蜿蜒曲折的古街,縱橫交錯間,延宕千年的歷史。在深秋金黃色的掩映下,穿行于這個千年不變的古村落,聽蟲鳴、聽風聲,側耳傾聽那山谷間回蕩著的美妙天籟之音,若隱若現,仿佛在夢里……來有風的地方吧,在這座安靜清幽的千年古村享受慢生活,尋找內心的安寧。</p> 巍山古城 <p class="ql-block">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雖然名氣不及麗江、大理等古城,但這里的原住民生活方式保留得更為完好,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感受古樸風情的絕佳去處。如今古城完好的保持了600余年前建城時的棋盤式格局,以文筆為中心,有東南西北四條主街道,大街小巷縱橫交錯,主街道兩側明清時期的土木結構民居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巍山,這座曾作為南詔都城的古城,承載著比大理更為悠久的歷史。其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那時這里就是滇西文明的搖籃。出土的青銅器見證了這里豐富的文化和草原與本土民族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在唐代中期,南詔國在此統一云南,與唐朝和吐蕃三分天下,成為西南最強大的政權之一。南詔國的創始人皮羅閣選擇在巍山建都,名為“太和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巍山古城。</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巍山,第二天上午十點離開,也拍了幾張夜景,只是巍山溫差大,晚上實在太冷!</p> <p class="ql-block"> 巍山還是彝族的祖地,每年彝族人民都要在巍寶山上舉辦的彝族祭祖節和火把節。火把節起源于彝族人對火的崇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日期間,人人燃起火把,載歌載舞,場面壯觀無比。</p> <p class="ql-block">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縣政府縣委都在古城里,我覺得這對于保護古城有很大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 也拍了幾張長圖,請橫屏觀看哦。</p> <p class="ql-block"> 巍山,南詔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城原汁原味,穿越六百年時光不曾有變。在古城彌漫的古風中,一半煙火,一半詩意。古城城方如印,街巷縱橫交錯,古民居錯落有致。老街里飄著淡淡煙火氣。漫步古城街巷之中,去嘗特色小吃,去老茶室品杯茶,頭腦放空,看人來人往,若能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圍爐煮茶、談笑風生,享受閑適的慢生活,定能找到生活的詩意。巍山的美,美得詩意盎然,巍山的慢,慢得歲月靜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阳泉市|
弋阳县|
乌兰察布市|
鞍山市|
都兰县|
达尔|
桐柏县|
历史|
池州市|
陇川县|
临沭县|
乾安县|
丹江口市|
霍林郭勒市|
太保市|
德州市|
高要市|
秦安县|
唐海县|
启东市|
蓝山县|
辽源市|
栖霞市|
临桂县|
吴旗县|
阿克陶县|
富裕县|
微山县|
资兴市|
惠水县|
嘉鱼县|
自贡市|
大邑县|
河南省|
遂溪县|
嫩江县|
长宁区|
丹东市|
玛纳斯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