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黃俊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在40年的軍旅生涯中,令我刻骨銘心、無怨無悔的,是1986至1987年率領部隊在中越邊境老山戰場主要方向,進行的一年堅守防御作戰。</p> <p class="ql-block">記得是1985年8月初,師接到預先號令,隨集團軍參加滇西南老山戰場輪戰。全師部隊剛剛到達云南文山集結地域的第3天,就遇到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云南前指總指揮廖錫龍將軍的突襲檢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拂曉,我被一陣急促電話鈴聲驚醒,415團團長王德功在電話中報告:“師長,前指廖副司令員來了,他已經檢查了一圈,正要上山……”“上山?”我有點懵,飛快地穿好衣服,敲門叫起了政委李平安,一同往駐地后山跑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朦朧的晨曦中,我們向廖副司令員敬禮報到,廖笑著說:“你們來了,今天我可是對你們搞突然襲擊啊!”他為人隨和,談吐直率,接著說:“我這樣做,才能看到你們部隊的戰備觀念和戰備水平的真實情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約5分鐘后,2個步兵團各4名營長、教導員列隊跑步到達,他們頭戴鋼盔,肩掛沖鋒槍,腰佩手槍,腳上蹬著橡膠長統靴。此時,誰也沒想到,廖將軍突然大喝一聲“有敵情,臥倒!”只見16名營干似閃電般散開,臥倒、滾動、爬行、搶占地形、出槍,一氣呵成。廖將軍大聲喊:“好,好!動作迅速準確,全部利用了地形,看來你們是經過嚴格訓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廖指示給每個營干發5發沖鋒槍彈、3發手槍彈,經過他親自驗槍后裝彈入倉。他說:“這里就是戰場,樹林中出現的目標就是敵人,消滅它……”營干們分組向樹林運動,發現目標自行射擊,先是半身靶,接著是胸環靶,最后是胸靶,廖將軍對每個靶的點驗都親自過目,親自計算命中彈數。結果所有目標均被擊中,其中有近半數的營干做到了彈無虛發。這時,廖副司令員的隨行參謀向他報告,兩個連隊的炊事班野炊全部在40多分鐘完畢,都是兩菜一湯,主食大米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廖副司令員對突襲檢查情況做了至今為止我覺得是最直白、最簡潔的講評。他說:“總體感覺作為剛進入戰場的部隊,你們敵情觀念強,臨戰教育比較落實,部隊警惕性很高,基層指揮員軍事素質好,后方保障也到位。但是,當你們真正面對敵人只有幾十米、甚至幾米的距離時,心理有什么變化?精神上能否挺住?戰術技術上能否應對得了?那才是真正的硬功夫。希望你們在臨戰訓練中,要解決好這些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軍人,我覺得廖錫龍首長的檢查對我們有以下啟示:突襲式。不打招呼的突襲檢查,是了解部隊真實情況的最佳方式;親臨式。領導親自深入檢查,應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方式。這是我這個當時身處戰場直接帶兵的中級指揮員體會最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4月25 日晚零時,濟南軍區第179師正式將老山戰場盤龍江西岸防御任務移交我師。當零時的鐘聲一響,鄭廣臣師長對我說:“老黃,老山我完好無缺地交給你了,祝你成功!”那拉口方向傳來了隆隆的炮聲,仿佛在為這位在老山堅守了一年的師長送行。天正下著毛毛細雨,在握手告別的瞬間,一抹閃電掠過,我看到了他眼眶里閃動著晶瑩的淚花,他以軍人應有的堅強克制著不讓它滾落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部隊真正的真槍實彈的戰場生涯開始了。之后的一年中,我們經歷了熟悉戰場情況、穩定防御、全面奪取防御主動權、出擊作戰等幾個階段;抗住了敵人數百次的偷襲、滲透和反撲,經受住了敵人幾十萬發炮彈的轟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藤蘿交織、遍布溶洞的滇西南山岳叢林地復雜地形上,采取了陣內陣前設伏、搜剿打洞、陣前破襲、近距離反擊和不規則炮擊等新戰法,在與敵緊貼幾米、十幾米戰斗異常頻繁,敵日夜不斷炮擊,而我所處石質陣地工事基本無法加固改造的條件下,創造了有的一線連隊堅守105天無陣亡、42天無傷員的奇跡,奪取了老山戰場炮擊作戰的較大戰果。同時,彈藥物質消耗顯著降低,非戰斗減員減少。即使在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部分工事塌方,有的整個陣地滑坡,彈藥被沖走,炮陣地被淹,火炮不能射擊,戰區交通中斷,人缺糧、槍炮缺彈的情況下,仍然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撲和襲擾,牢牢地守住了陣地,并創造了老山戰場擊毀敵機器動力船的先例。</p> 
<h3>那是1986年的7月下旬,老山地區下了一場近百年未遇的暴雨,敵我雙方道路交通、作戰工事體系均遭到重大破壞。26日中午約1時許,417團團長劉亞蘇來電話,他報告說小青山下邊有一艘敵軍的機動船,由盤龍江入清水河后正由東向西行駛,判斷為敵軍向陣地運送給養物資的船。現敵船已進入我炮兵有效射程,請示我動火箭炮。</h3></br>
<h3>當時,正處洪水泛濫期間,各工兵部(分)隊都在不同地段展開搶險作業,集團軍對大口徑火炮使用控制很嚴,以避免引起敵方報復而傷及自身。所以,我對劉說:“用火箭炮必報集團軍,我馬上請示……”劉說:“等不及了,敵船轉過山角就看不見了……”我沒有猶豫,當即答復:打!我給集團軍報告。過后不到10分鐘,劉團長報告:敵船被擊毀,清水河江面上漂了許多物資,還有20多具尸體。團炮兵群也開火了……</h3></br>
<h3>百年不遇暴雨的巨大破壞力給我們迎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戰機,我們毫不猶豫地抓住了,一舉擊沉敵機動船1艘,消滅敵軍近1個排。這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h3></br>
<h3>一年的時間雖然短暫,卻留下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一次,416團一位戰士的父親來戰場看望他的兒子。當得知兒子已經犧牲了,這位父親說:“請告訴我他的真實情況,如果他打仗怕死,我將無地自容,等于我沒有這個兒子。”其實,他的兒子劉安林是一位戰斗英雄,在“蘭劍—B行動”攻打968高地中,兩小腿受傷,他匍匐爬行到敵火力點下,雙膝跪地,把炸藥包高舉在自己頭上,高喊“戰友們沖啊!”拉響了炸藥包。這位父親離開前線時,雙眼淚花滾動,他說:“我不難過,我感謝部隊培育了一個好戰士,我也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多么好的戰士,多么好的人民!為此,在慶功大會上我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出:“戰士萬歲!人民萬歲!”我想,這就是我們這支英雄部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源泉和動力。</h3></br>
<h3>對于我們這支駐防祖國西北的部隊來說,老山是一個特殊的戰場。有位從軍事院校畢業在部隊代職的干部說:“看了老山戰場的情況,幾乎使我感受到在院校學到的東西完全無用了。”當然,“完全無用”之說,只是對老山戰場“特殊”的一種夸張。但是也確實說明了一點,即我們必須從一般的作戰原則和方法中跳出來,干部、機關要學會特殊的訓練方法,組織部隊進行特殊的訓練,使之盡快適應熱帶山岳叢林地的特殊地形、氣候條件和作戰對象。古羅馬人有一句話,訓練是不流血的戰斗。我們全師指戰員,把訓練場當成戰場,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苦練“六項戰場基本功”(射擊、投彈、埋排地雷、利用地形地物、土工作業、自救互救),按“三小”(小科目、小動作、小協同)的要求,做到“4個突出”(突出夜間、野外、大強度和不良天候條件的訓練),練精技術,練活戰術,練好協同,練壯身體。經過實戰檢驗,證明了我們這樣的訓練實踐效用強,我們的心血和汗水終于澆灌出了老山戰場的勝利之花。</h3></br>
<h3>部隊上陣地前,集團軍提出的口號是“過好前5夜,穩住30天,打好第1仗,奪取主動權。”4月28日夜,我們這支從抗美援朝戰場下來后再未打過仗的部隊,經受了30年來第一次實戰的考驗。這是我們接防后的第三個晚上,也是敵軍失去老山的2周年“祭日”。加之部隊換防敵也可能有所察覺,無論是反擊或者試探偵察,敵都可能有所行動,我們心里也有準備。果然,晚零時左右那拉口417團方向傳來了隆隆的炮聲,接著松毛嶺421團方向,老山416團方向也傳來激烈的槍炮聲,盤龍江西岸的我師陣地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敵人發動進攻了。根據各團傳來的報告,我師3個團正面共有8個陣地遭到敵班排級規模的進攻。但總體看,敵進攻目標分散而沒有重點,而且行動不夠堅決,一打就退,過一會再上。我當時判斷敵只是襲擾性或試探性的進攻,構不成大的威脅,但由于初涉真槍實彈的戰場指揮,下一步究竟會出現什么情況心里沒底,內心還是有些緊張。人常說:“怕什么就來什么。”果然,凌晨3點多鐘,417團報來了意外情況,全師防御陣地中距離敵人最近的陣地——“211”失聯了,驚聞此訊,我當時驚出一身冷汗。因為“211”這個陣地太特殊了,準確地說,“211”應該是全老山戰區防御體系中離敵人陣地最近的我方陣地,敵我實際距離只有6.5米,之間由一塊巨大巖石隔斷,我北敵南各建有哨位,雙方有時都能聽到彼此的說話聲。為此,在417團出征誓師大會上,我把胸前佩戴的“999”編號為001的胸章,和該團堅守“211”哨長邢志強的“999編號為“3T211”的胸章做了交換,并在大會上說:“師首長關注著你們,全師都關注著你們,你們在最前面,全師部隊都是你們的堅強后盾……”同時,我也清楚,全師所有的陣地及重要哨位都建立有線無線兩套聯絡系統,戰斗打響3個小時,處于防御陣地突出位置的“211”卻失聯,肯定是發生了十分嚴重的情況。我便直接要通了團長劉亞蘇的電話。亞蘇說,目前“211”有線無線都叫不通,他要求盡快組織反擊。我當即說,陣地是丟了還是別的什么,必須先摸清情況,你們偏馬的平射高機,還有連隊的迫擊炮都專門有24小時掩護保障“211”的任務,他們做出過反應嗎?盡快弄清楚,我們再決定。大約20分鐘過去了,劉團長又來電話,說敵我炮火都很猛,“211”還是聯系不上,不如趁天亮之前反擊。我還是沒有同意,我說情況不明不能打糊涂仗,如果陣地沒有丟,反擊前的火力準備打了自己人怎么辦?立馬派人親自去“211”查明情況……</h3></br>
<h3>天漸漸亮了,陣地上密集的炮聲也稀疏了許多,我焦急地等著“211”的消息。記得很清楚,29日凌晨5時33分,劉亞蘇團長來了電話,他報告說:“211”陣地仍在我手。工事被打塌了,傷了幾個人,有線被打斷了,無線884電臺被打壞,無法與后方聯絡,現正在加修工事,搶運傷員……我長長噓了口氣,敵人的試探性進攻被粉碎了,我們經受住了考驗,接防后第一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部隊士氣,增強了敢打必勝的信心。</h3></br>
<h3>老山之戰,打的不僅是軍事仗,更是政治仗,按鄧小平同志的說法是教訓敵人的仗。因此,打下老山以后,我軍的防御陣地大部分前推敵方境內,從而出現了可謂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觀——緊貼戰術。敵我陣地隔溪、隔壕、隔石而筑。我聽到421團的戰士說過,他們上陣地后,曾聽到敵軍陣地上傳來 “十五的月亮”的旋律,可能是前期在此堅守的友軍唱此曲調被敵人學過去了。421團林芳給我講過他親歷的一根火柴的故事:4月25日夜,他當時任排長,友軍移交防務后撤離了。夜色下的山巒,林木顯得陰森,沒有一絲的風,空氣有些悶燥。林芳說,夜靜得有些可怕,和副連長2人坐在堅守的洞口,誰也不說話。后來副連長說,這么悶,抽支煙吧。我掏出煙,然后摸出一根火柴“撲”的一聲擦著了,還沒來得及點煙,就聽到洞外“咕咚、咕咚”傳來急促的物體滾動聲。我倆迅速臥倒并拔出了手槍,當我們接近離洞口幾米遠的溝邊時,赫然看到1具打開腳架裝好彈體的火箭筒正對著我們剛才坐過的地方。副連長說:“那根火柴救了我們。”林說,偷襲的敵人以為我拉響了手榴彈呢!</h3></br>
<h3>對于敵我在如此近距離上的長期對峙形勢,我們十分清楚,消極防御、專守防御的辦法是絕對不行的,必須樹立長期堅守、攻勢防御的積極防御思想。我們的基本方法是:?</h3></br>
<h3>在敵我陣地之間不間斷派出小分隊活動。這一行動,使部隊始終充滿活力,強化陣地之間的對敵警戒力量,延伸了防御陣地,增強了陣地防御的厚度和力度。如遇敵小股力量,可予以殲滅,也可視情向己方發出預警信息。</h3></br>
<h3>陣前機動伏擊,這是部隊在山岳叢林地防御作戰實踐中創造出的新戰法。主要是在敵經常出現或回縮的必經之路上,組織機動伏擊,狠狠打擊偷襲襲擾之敵。此種戰法必須預有準備,加強觀察系統和通訊聯絡、潛伏分隊與堅守分隊及炮兵之間的密切協同,做到看清、判準、巧打、快撤、協同好。我部在陣前、翼側組織過多次機動伏擊,均獲效果。</h3></br>
<h3>主動出擊,殲滅敵有生力量。由于政治仗的特殊性和參戰部隊的多樣性,此種戰斗通常根據前指指示,在集團軍統一指揮下進行,師以下部隊具體執行選定的攻擊點的出擊任務。在1年的與敵相峙防御中,我師進行3次出擊作戰,殲敵數百名,并摧毀敵大量工事,打擊了敵囂張氣焰。</h3></br>
<h3>1987年4月6日,我師老山戰場防御任務全部移交27集團軍79師。中午,馬力達師長堅持要留我們吃飯,為我們送行,實際是拼酒,但是他們輸了。我師部隊已經全部撤離了陣地,我與參謀長張杰、作訓科長沙德憲是最后離開的。我們在路上選了個高處停下來,久久回望云霧繚繞中的老山,遙遙相對,不覺百感交集。我們這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紅軍師”,對這次接受保衛祖國南疆的任務都看得很神圣。和平年代我們能走進血火交織、生死相搏的戰場,我們感到是一種幸運。雖然許多戰友負了傷,甚至永遠離我們而去,雖然我自己也經歷了許多難熬的時日和煎心的時刻,但作為一名軍人,對這段經歷,我始終認為:無怨無悔。</h3></br>

<h3>(作者時任步兵第139師師長,后任原西安陸軍學院院長,少將軍銜。來源:陜西省南泥灣精神研究會編纂的《祖國在我心中》系列叢書)</h3></br>

<h3>責編:夏立軍</h3></br>

<h3><a href=""> <a href="http://www.nanniwa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0&id=3713"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www.nanniwan.org,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绍兴市|
金山区|
龙门县|
香港|
福建省|
甘洛县|
吉安县|
万盛区|
通州区|
康平县|
烟台市|
竹山县|
蕉岭县|
开封市|
耒阳市|
始兴县|
榕江县|
大荔县|
墨脱县|
双柏县|
石阡县|
内江市|
惠东县|
江源县|
西青区|
台湾省|
遂平县|
岳阳县|
饶阳县|
隆林|
楚雄市|
无棣县|
通山县|
兖州市|
黔江区|
运城市|
吐鲁番市|
鄂托克前旗|
云霄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