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教員高路聊成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百 尺 竿 頭,更 進 一 步 </b></p><p class="ql-block"><b> ——說說中國化的佛教成語(寫在百條成語收官之際)</b></p><p class="ql-block"> 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頂端。指極高處。佛教語,比喻道德修養(yǎng)到達極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常常用以勉勵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上不要滿足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而要繼續(xù)努力,更求上進!</p><p class="ql-block"> 百尺竿頭,是說唐朝有位叫柳曾的人,在觀看雜技藝人在竹竿頂端表演后,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頭”兩句,因此,就有了成語“百尺竿頭”。</p><p class="ql-block"> 到了宋代,有位僧人叫景岑禪師,寫了一首偈(佛經(jīng)的唱詞):“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這首偈語的意思是說:“盡管有了很高的道行,但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應繼續(xù)努力,爭取達到成佛的境界后,就能在十方世界中自由自在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 “百尺竿頭,更近一步”成語由此而生。后來人用來比喻不滿足已有的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努力,以求取更大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句佛教成語。佛教在中國是信眾最多的宗教,因此在我們語言文化中有大量有佛教背景的詞語。如我們常說的導師、方便、煩惱、障礙、世界、功課、作業(yè)、解脫、意識、慈悲等原來都是佛教專用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普遍運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成語:借花獻佛、執(zhí)迷不悟、見佛燒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半路出家、大徹大悟、三個和尚沒水吃;歇后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老虎戴佛珠——假充大善人;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等等大量的成語,俗語,歇后語,都是佛教信仰民俗化的產(chǎn)物。</p> <p class="ql-block"> 佛教本來是產(chǎn)生于南亞國家的印度,早在兩漢之際,就已經(jīng)傳入中國。佛教自傳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受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就逐漸走上中國化的道路。中國人用傳統(tǒng)宗教觀念去理解和接受佛教,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成語作為傳統(tǒng)語言也就理所當然的與佛教融在一起了。在同化力、融合力、延續(xù)力、和凝聚力等形成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面前,作為外來文化宗教的佛教語言,已成為中華語言的一部分,也就不奇怪了。</p><p class="ql-block">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佛教里說的就是塔。為使佛教徒們能及時對佛祖頂禮膜拜,繼承傳統(tǒng),秉承衣缽,保存存放佛舍利場所:塔。在古代建筑技術還很落后的情況下,能建成一座高大的佛塔是一件極極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這也是佛教徒們晝思夜想畢生追求的。但在中國文化里,人命關天,沒有了人,一切都無從談起,人的生命更為重要。這句成語把佛教的最大善事與中國人的人命關天結合起來,就出現(xiàn)了救人性命,甚至可以超過了建造七層高佛塔的功德的理論。 </p><p class="ql-block"> 因此,這條成語中西融合的成語,不僅僅是成語語言,也已經(jīng)超越佛教范圍,上升成為人們思想行為準則。</p><p class="ql-block">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源于佛教中“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的因果報應理論。佛經(jīng)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如人們熟知的九色鹿故事等等,規(guī)勸人們當行好事,莫問前程。后來這句話就傳入了民間,用你種什么,就收獲什么,用中國老百姓最常見的種瓜和種豆來形象、生動,準確說明這一佛教的因果理論。既反映出佛教文化無孔不入的滲透性,又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強大的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中有“頓悟成佛“的說法。是說成佛不必長年累月的修行,只要一旦領悟佛理,就可直達佛境。在古印度有個生在低種姓家庭的人,其父曾冒充高種姓。于是一位婆羅門教就對他說:”你父親的行為得罪了天神。要想免去災難,要用100顆人頭祭神。為拯救父親,他就殺了99個人。這時,釋迦牟尼知道了這件事,就趕來勸導他:神是不會教人作惡的。魔鬼才會教人作惡,魔鬼才應該受到懲罰。經(jīng)過佛祖的點化,他終于放下屠刀,投佛出家了。成語故事由此而來,用來表示改惡從善,或者被比喻只要決心悔改,就能變成好人。這句佛教典故和我們傳統(tǒng)教育中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不謀而合,形成了今天教育犯了錯誤,勸其盡快改正錯誤的思想理論,挽救了多少失足的青少年。</p><p class="ql-block">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本是勸導佛徒們早日修行,達到佛的境界。而現(xiàn)在變成了勉勵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上不要滿足已經(jīng)取得得成就,而要僅繼續(xù)努力,更求上進!</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學無止境。一百篇文章,一百條成語,只是數(shù)量的積累而已,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世界全球化的發(fā)展,作為語言的成語,不僅僅是存在于典故和歷史故事中,而是活躍在鮮活的生活實踐中,也在發(fā)展。作為聊成語的人,就沒有理由停下思考的腳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永城市|
岑溪市|
翁牛特旗|
来安县|
柞水县|
南岸区|
孝义市|
章丘市|
双流县|
兴业县|
伊吾县|
宜阳县|
广东省|
威远县|
英德市|
周口市|
滕州市|
界首市|
博湖县|
双流县|
郎溪县|
遂川县|
杨浦区|
满城县|
清镇市|
会昌县|
丹凤县|
长兴县|
手游|
什邡市|
厦门市|
和田县|
大安市|
华蓥市|
五寨县|
巴青县|
庄河市|
武鸣县|
丰原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