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的歷史學家吳相湘夫婦與子孫在美國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李敖的常德老師吳相湘是我母親的二舅,我稱他為二舅姥爺,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著名歷史學家,在臺灣大學歷史系任教時曾擔任過臺灣作家李敖先生的老師。</p><p class="ql-block"> 據說,李敖先生與二舅姥爺有很好的交情,有人問及李敖先生他們的關系時,李敖先生說:“不但不錯,甚至蠻深呢。我念研究所時,第一個臨時職業,每月賺一千塊錢,就是他介紹的,我一直感念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臺灣著名作家李敖</p> <p class="ql-block"> 幾年前,常德知名歷史學者應國斌先生編寫了《常德名人》一書,在即將付鉛之刻,從省圖書館有關記載中得知吳相湘是一位從常德走出來的歷史學家,便增補了對他的介紹,這是應國斌老師親口告訴我的。他說:“吳相湘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歷史學家,應該入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母親回憶,二舅姥爺家本是常德富甲一方的桐油商。自二舅姥爺的曾祖父慶玉公經營桐油業,祖父愛亭公擴充營運。其父親吳其林,號漢聲,曾留學日本,為早期同盟會會員。</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常德是座與外國通商的城市,那時的大河街一帶洋行、油行、輪船公司林立,各個碼頭繁忙地將桐油起岸堆存,然后再駁運出口。桐油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經濟繁榮和商業發達,大河街因而被稱為“油碼頭”,當時是僅次于四川萬縣的我國第二大桐油市場。</p><p class="ql-block"> 二舅姥爺的祖業桐油商行,稱“立成和油行”,油行正門在常德大河街仁智橋,就是現在的常德詩墻公園排云閣東側的沅水岸邊。商行以桐油輸出外洋為主,先將湘黔各地桐油用帆船運來,再候輪船駁運漢口、上海等地。</p><p class="ql-block"> 二舅姥爺祖居為現在武陵區的百勝巷、賀八巷中,他曾回憶說:“祖父愛亭公誕育七男,我的生父行六。七房人家都聚集于常德東門外百勝巷、賀八巷,屋宇相連,門戶相通。”他所描述的相連的屋宇,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常德窨子屋。</p><p class="ql-block"> 二舅姥爺的故居經歷了百年的滄桑巨變。當年留存的四座窨子屋,其中有三座已于本世紀初在紅衛社區棚戶區改造時被拆除,僅僅剩下百勝巷26號一座了。但青磚的封火墻、玻璃亮瓦天窗、巖石門檻、飛檐翹角、石板天井和雕龍橫梁等窨子屋的特征仍依稀可見。</p> <p class="ql-block">曾經繁華的常德河街碼頭</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常德大河街舊照</p> <p class="ql-block">常德的窨子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相湘,字良善,1912年元月生;后隨家遷往長沙,入楚怡小學就讀,1926年考入明德中學,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7年畢業。大學畢業后,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負責校勘明朝實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吳相湘舊居</p> <p class="ql-block">吳相湘舊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爭爆發后,吳相湘投筆從戎,入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部工作,專事收集戰爭資料編纂戰史,多次隨軍在前線參戰,到敵后了解情況,撰有《第三次長沙會戰》等文稿。他閱讀日本軍部及外交檔案,掌握了中日戰爭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編著了兩巨冊《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最早記錄了中國軍民長期抗戰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爭勝利后,歷任北平故宮博物院編纂、蘭州大學副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主任、臺北市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曾應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邀請,主持《中國革命同盟會史實研究計劃》,并參加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民國時期人名典》的撰述工作。他治學嚴謹,著述認真,廣征博采史料,力求客觀翔實。特別長于直接搜集引用中外第一手資料,參考稽證,提出自己的創見。</p><p class="ql-block">他致力于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研究,出版了大批專著、專論。他根據故宮檔案編著的《晚清宮廷實紀》、《清宮秘談》,揭露數百年來紫禁城中隱蹤秘事,很有史事價值。他引用英國、日本外交檔案寫成《孫逸仙先生傳》,披露了大量國內書刊從未涉及的史料。他撰著的《民國百人傳》、《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先驅》、《民國政治人物傳》、《晏陽初傳:為全球鄉村改造奮斗六十年》等民國著名人物傳記,開民國史研究之人物研究的先河。他研究歷史注重以史料為基礎,主編出版了一系列史料叢書,如《中國現代史料叢書》、《中國現代史叢刊》、《中國史學叢書》、《民國史料叢刊》、《鄉村建設史料匯編》,為史學界提供了豐富而有價值的史料長編。他發表的大量史學論文,已輯成《近代史事論叢》、《歷史與人物》等書刊出版發行。臺北三民書局出版了其長篇自傳《三生有幸》。他的論文和著作也發行于祖國大陸,成為中國史學界研究民國史、民國人物的參考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舅姥爺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學者”,早年受教于孟森、傅斯年、胡適等著名學者,以傅斯年的影響力最大。他的主要學術成就乃至學術思維都在赴美定居之前問世定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起依序為郎德裕、卓清湖、汪榮祖、吳相湘、胡適、林群笑、陸善儀、周書品、郭正昭、周爾美</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耿云志陪同劉大年會見美國吳相湘教授(右一)和韋玉華教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相湘歡迎祖國的改革開放。199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繩誠邀二舅姥爺出席。他認為“神州改革開放今已逾十五年,若干成績正顯出。當此垂暮之年,如能乘此一盛典回返祖國一行,百聞不如一見,自具意義。加以香港回歸祖時間日近,即澳門亦將于1999年歲末回歸祖國。相湘一生研習中國近現代史,如振奮精神鼓勇回祖國,是一生所學可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10月12日,二舅姥爺自美國起程直飛北京,并南下南京、武漢、廣州、中山、珠海、澳門、香港、上海,除參觀名勝古跡外,并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舉行講座和座談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6年吳相湘來武大講學時與我(作者)母親及妹妹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1996年,應胡繩邀請參加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活動后,游覽杭州西湖,禮拜岳武墓</p> <p class="ql-block"> 吳相湘退休后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著長篇回憶錄《三生有幸》,書末篇名為《湖南的水牛》,為讀者勾勒了他的性格和他的“根”:</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湖南省境洞庭湖的沅江流域一大城市常德,求學于湘江流域的長沙,壯歲曾登臨南岳衡山的高峰俯視湘江上流的曲折流水,居民稱為“五龍朝圣”。幼年到過資江流域的益陽縣城,青年時幾次乘汽車由長沙回常德故里必經過資江流域的桃花江。在這三大江水流域沿途和郊區目睹農夫扶犁、水牛拖犁翻撥田土的情景。清季皇帝親耕是用水牛。中國畫家筆下的牧童騎牛或放牛,也是水牛,我曾眼見無數次,并享受富有詩意的樂趣,而我誕生于民國第一癸丑歲,傳統說法丑年生肖牛,因此,我自幼對水牛很具友善和好感。”</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21日清晨,二舅姥爺在美國伊利諾州自由市逝世,享年95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文參考應國斌老師編著的《常德歷代名人》和鳳凰新聞有關資料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探索|
日照市|
夹江县|
同江市|
平原县|
新宁县|
通江县|
唐河县|
南乐县|
罗平县|
开鲁县|
临澧县|
茌平县|
伊宁县|
大田县|
枞阳县|
峨眉山市|
宣城市|
凌源市|
桃园县|
紫金县|
红河县|
托克逊县|
凌海市|
新竹县|
承德市|
苍溪县|
江门市|
清流县|
定西市|
清徐县|
武邑县|
仙游县|
黄龙县|
高邑县|
石首市|
伊金霍洛旗|
乐至县|
泰和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