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七年前告別家鄉,故鄉的模樣就定格在我的記憶屏上了。幾十年過去,經歷了冬夏,也跋涉過春秋,風風雨雨,不管家鄉發生怎樣的改變,在游子的心中,每每回憶起故鄉,故鄉在我的記憶中還是最初告別時認定的那個模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錢糧湖就是我的故鄉。</p><p class="ql-block"> 從童年、少年到青年,上大學以前,以悅來河為圓心,我的活動范圍其半徑始終沒有超過五十華里。</p><p class="ql-block"> 在圍墾錢糧湖前,層山是東洞庭湖西北角的一方彼岸,洪水季節,洞庭波濤直接拍打層山的巖腳。</p><p class="ql-block"> 旗桿嘴的蒼梧臺,望君洲的望夫石,采桑湖的蠶葉樹,留下了舜帝和湘妃凄美的愛情故事。罐頭尖的曬羞灘,更是記載了狐仙在華容河沐浴后衣服被河風吹走,狐仙只得光著身子在罐頭尖河灘無可奈何曬太陽的古靈精怪的聊齋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錢糧湖原本不叫錢糧湖!</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時期,錢糧湖叫“乾隆湖”。傳說是乾隆皇帝到達桃花山下的湖州,被洞庭湖洲的一方湖面的美景所吸引,便在后來稱為二分場的一個叫“拜席攤”的地方拜起了湖神,據說皇帝祭拜過的地方,寸草不生。當地民眾為紀念皇帝的到來,將附近的一個季節湖稱為“乾隆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錢糧湖這一名稱的歷史也并不悠久。1958年,湖南省農墾局揮筆在這片湖洲上畫一個圈,雄心勃勃要圍墾一個江南最大的國營農場。</p><p class="ql-block"> 秀才們絞盡腦汁,為吸人眼球,招引八方民眾自愿來屯墾,于是別出心裁巧用“乾隆”的諧音將“乾隆湖”改為“錢糧湖”,農場正式定名為“國營錢糧湖農場”。</p><p class="ql-block"> “有錢有糧, 心中不慌”,“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扁擔長的魚當小菜吃”,“去當國家農業工人”。這就是當時鼓動移民的說詞。</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為天。有飽飯吃就是硬道理。錢糧湖一下聚集了四萬多名殉道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層山,過去稱為臣山,與附近的君山、官山和民山稱為“君臣官民”洞庭四君子。后來反封建時將臣山改為層山,民山改為明山。民山,就在現在藕池河邊的明山頭鎮。</p><p class="ql-block"> 層山海拔150多米,與周圍的小山丘組成幾平方公里的高臺,豐水季節時她亭亭玉立,“宛在水中央”,圍墾的決策者們將這里定為農場總場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蘇聯和蒙古國給農場送來了幾十臺開荒的100匹馬力的拖拉機和幾百匹蒙古馬。機器要運轉維修,首先需要電。</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1960年冬,我親眼見到了層山電廠的興建,電廠大煙囪的腳手架,已經伸到半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情層山腳。大煙囪偉岸的身材屹立在層山山南,與層山構成一幅對稱的山城畫。</p><p class="ql-block"> 山鎮的夜晚首次被電燈照亮。手術室不再用馬燈,修理廠的機床轉動起來了,日夜修理各分場機耕隊送來的拖拉機零件,打米廠機器中吐出的大米,源源不斷送到各生產隊事務室等待發放。</p><p class="ql-block"> 大煙囪給農場帶來了生機。煙雨朦朧的春天,層山就是一副精致的水墨畫。從此,我和大煙囪一見鐘情,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崇拜大煙囪,漸漸對她有了依戀之情,她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悅來河離老煙囪約二十華里,上學來回的路上,在五隊的巖閘上,遠遠能望見老煙囪噴云吐霧的雄姿,那縷隨風飄散的煙云,曾喚起少年無數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的歲月里,每次與老煙囪邂逅,我對大煙囪都有不同的解讀,對老煙囪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了。</p><p class="ql-block"> 幾年后的一個秋天,層山的橘子黃了,我和孩提的朋友陳元斌一同來到層山,我們首先去的地方是大煙囪。</p><p class="ql-block"> 那時,從觀山那邊的水電輸入,層山電廠已經停止燒煤發電,電廠廢棄了。大煙囪底部的鐵門是開的,我們進去一探究竟,發現一只受傷的喜鵲躺在哪兒,元斌小心翼翼拾起喜鵲,將它帶回家中養傷。</p><p class="ql-block"> 1965年,農場開辟了個飛機場,安-2型農用飛機給農場萬畝棉田撒藥治蟲,職工一批批來到層山飛機場觀風景、看飛機,我也再次來到層山,看完飛機起降后特地到電廠看望了老煙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農場經過了最亂的時期,全場電話線被切斷,總場與各分場聯系中斷,兩派之間的武斗愈演愈烈,老煙囪被工總一派所控制,在煙囪的頂端高掛了一個大紅燈,每當紅燈一亮,全場十個分場的工總派斗士拿起武器,緊急向大煙囪集結,層山立刻聚集了上萬人。在兩派即將大開殺戒的千鈞一發之際,四十七軍的一個機械化營從岳陽疾馳而來,鳴槍警告才制止了兩派將要發生的廝殺。排排向天齊射的槍彈,壓制住了造反派的沖動。</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農場趨于穩定,層山設立了高中,我有幸以社會青年的身份被推薦上了高中,入學的那天,我擔著行李,老煙囪就在我去學校報名的路邊。在大煙囪下,我放下行李,抬頭舉目凝視煙囪的頂端,撫摸著囪身,然后圍繞煙囪轉了一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層山南,北湖北,我一頭扎在書本里,貪婪地吸吮知識的營養。在層山中學,我兩年當成四年用,每天晚上點煤油燈自學初中荒廢的課程。</p><p class="ql-block"> 學校擴建體育場,我班被分派到大煙囪邊上擔煤渣鋪設跑道,孫建軍、桂永紅和劉再蘭同學一時興起,沿著大煙囪上的鐵環一步步往上爬,最后三人爬到了一百多米高的囪頂,他們在上面振臂高呼,在頂上轉了幾圈顯示到此一游的主權后才下來,班主任車華東老師聞訊趕來,臉都嚇白了。</p><p class="ql-block"> 從此,“煙囪三劍客”的美名留在了大煙囪的歷史上。驚艷了幾代人的笑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個城鎮是否有文化底蘊,不是看她新建的高樓大廈,而是看她的文化是否悠久,歷史建筑是否厚重。</p><p class="ql-block"> 一個城鎮都有一個地標,大煙囪就是層山鎮的地標,就是錢糧湖的歷史,她經過了近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見證了錢糧湖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1996年夏,洪水撕開了錢糧湖五分場福利灣大堤,農場十幾萬畝土地一片汪洋,層山停電斷水,通訊中斷,傷員在醫院沒電動手術。農場這時想起了老煙囪,緊急修復啟用了電廠,三十五年后大煙囪重新吞吐煙云,給災后的總場帶來了光明。老電廠在抗災救災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歲月里,每當同家鄉的朋友通電話,我都心心念念老煙囪,談話之中有時會突然非常突兀地詢問老煙囪是否安在。</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農場開始反思屯墾的后遺癥,實行退田還湖,層山的城鎮建設大刀闊斧進行,一棟棟居民樓拔地而起,一些建場時的老建筑相繼被毀,總場場辦老辦公平房、老禮堂、老郵寄、老扎花廠和老工會樓相繼消失,層山的老建筑只剩下老煙囪、老打米廠和農場第一代領導人住過的小瓦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光的向前推進,我對老煙囪的命運愈加擔憂,遇到農場的領導和朋友,我都表達老煙囪是農場的地標式建筑,要作為文物那樣保護老煙囪。</p><p class="ql-block"> 甲辰冬的一天,我又回到了層山鎮,安頓下來后就徒步去尋找老煙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就是我此時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盡管層山鎮已變得面目全非,但是憑著我的直覺,以老電排為方位,我找到了應該是老煙囪的方位。</p><p class="ql-block"> 進入一個像是廠房的地方,幾個人正在搬弄煤氣罐。當我問老煙囪去哪兒了時,那幾個人眼中露出奇怪的眼神,他們沒有理睬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轉身出來,看見一位老人從平房中出來,我便走上前去問道:“老大爺,這里的老煙囪怎么不見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八月份推倒了?!崩先嘶卮鹫f。</p><p class="ql-block"> “為何要推倒呢?”我一怔,便繼續問道。</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上面說要推就推,留著也沒什么用?!崩先苏f。</p><p class="ql-block"> “那是農場的歷史,至少是國家二級文物呢。”我對老人說。</p><p class="ql-block"> “文物?不懂?!崩先肃貜偷馈?lt;/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老農和老文獻專家的對話,誰能讀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就是老煙囪的地基?!崩先酥钢壳耙粔K雜草覆蓋的高地說。</p><p class="ql-block"> 我爬上那塊高地,雜草下是打碎的紅磚和石塊。</p><p class="ql-block"> 每塊紅磚,都與錢糧湖同齡,都留下了砌磚前輩的手印,我撿起一塊磚,微熱的磚塊,我仿佛覺得那是老一輩建設者的手溫。</p><p class="ql-block"> 我帶著沮喪的心情在老煙囪的舊基地上徘徊,那殘壁斷垣的磚石堆,就是老煙囪的墳地,老煙囪已煙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我走下磚堆,定定立在那兒沉思,許久,我并腳直立,彎腰向老煙囪的墳頭深鞠一躬,心中涌起陣陣如冬霧般的悲涼。</p><p class="ql-block"> 老煙囪殤。我向老煙囪告別,向我心中的念想告別,向一個時代告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續)</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9日修改于芝加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阳信县|
息烽县|
彰化市|
喀什市|
义乌市|
梁平县|
洛浦县|
昌图县|
利川市|
贵定县|
卓尼县|
广灵县|
鸡泽县|
鄂托克前旗|
宝兴县|
遂川县|
辰溪县|
四川省|
广东省|
龙门县|
西畴县|
萨嘎县|
墨竹工卡县|
呈贡县|
遵义县|
瑞昌市|
云和县|
招远市|
广丰县|
来凤县|
沈阳市|
汉沽区|
延边|
定结县|
福泉市|
铜陵市|
南皮县|
库车县|
宁阳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