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鏡/后期/文/風光攝影: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人像攝影:秋之白樺</p><p class="ql-block">景址:蘇州黎里古鎮</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83864764</p> <p class="ql-block"> 黎里,一個詩意的名字。古鎮位于蘇滬交界處,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吳儂軟語,氤氳著白墻黛瓦、青石古巷,讓小橋流水音韻長留。唐代時期,因為這個小村四面梨花開,所以得名梨花里。后來,因為一位黎姓官員整修河道造福村民,大家感激他的德行,于是將村名改為黎里。近代又因有了一代風流才子柳亞子先生,而聞名遐邇。又另有“毛宅”經過改造變成了中國錫器博物院,珍藏著千余套錫器文物藏品而被世人關注。</p> <p class="ql-block"> 這個古老水鎮,宛若水岸畔的睡蓮,含著水的清香、水的清爽、水的清幽,隱匿于江南煙雨最深處。走進黎里古鎮,最吸引我的,正是這里的水。春水隨著光的變化而綻放不同的顏色。上午,河水涂上了青綠色,古鎮是一幅鮮靚的油畫。中午時分,河水變換為琥珀色,一幅光映澄塘的潑墨山水畫浮現在眼前。出于對這汪春水的好奇,我特意研究了一下黎里的水路。黎里自古本為水網地區,境內河道縱橫,湖蕩密布。河道、湖蕩與溇浜池潭構成稠密的水道網絡,交通極為不便。解放前后,還得靠輪船與外界溝通,班輪到蘇州需要五個多小時。1991年,太浦河的開通改變了黎里的地理格局,后來又隨著蘇嘉杭高速的開通,黎里竟然成為江蘇與上海、浙江的交通樞紐。</p> <p class="ql-block"> 黎里人駁岸河埠十分講究,他們在水下打上排排密密木樁,碼上麻石,這樣的駁岸河埠不變形、不移位、不下沉、不濕滑,但是造價、用工比堆土而成要高出許多倍,也要堅實耐用好多。纜船石起于明代,到民國時期,數量最多,花樣也最多。這方雕石另有水位線功能,又被神話成“憂歡石”。時至今日兩三百顆雕成洞穴式的纜船石,在春天碧波蕩漾的水中若隱若現著。</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鎮廊棚別具特色,廊棚就是有屋頂的街道,在元代就已經普及了。因為當時這里是江南的富庶之地,很多商家紛紛搭建廊棚,“晴天不打傘,雨天不濕鞋。”黎里河岸兩旁古民居錯落長三華里余,廊棚相接幾近圍繞首尾。建造形制多樣,足可以稱為水鄉廊棚總匯了,有坡檐式、騎樓式、人字式、過街樓等等。秀水為鄰,守著滄桑和歷史,人處其間,猶在畫中行。河邊的民宅地基都建在岸邊,房子的主體部分卻使勁向河面探去。咋一看很像河面上的空中樓閣,房屋的主人也很像生活在河面上,說是水上人家并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芙蓉向臉兩邊開”,黎里以女兒般清雋的姿容,恰似被梨花碧葉掩護住了無雙倩影,不為世人知。春行黎里古鎮,仿佛進入了《桃花源記》描繪的世界。這里遠離塵囂,獨自美麗。如果說黎里古鎮是一本書,那么封面一定是遍布小鎮的老宅,古樸而純粹,處處透著優雅,瞬間引你出世須臾。一束春光,穿過玲瓏花窗,如夢如詩,默默敘述著這里的文化古韻,引人無限遐想,不張揚,不刻意,溫柔地驚艷著時光,這么近,又那么遠。</p> <p class="ql-block"> 感恩相遇,感謝關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五家渠市|
方山县|
灵台县|
惠安县|
鄂州市|
西丰县|
聂拉木县|
绥阳县|
唐海县|
孝感市|
新龙县|
香河县|
桂阳县|
濮阳县|
安远县|
夹江县|
皮山县|
朝阳市|
黄骅市|
瑞安市|
沙洋县|
诏安县|
旌德县|
秭归县|
陆丰市|
广元市|
富宁县|
宜兰县|
遵化市|
商洛市|
桃园市|
汉源县|
左贡县|
酒泉市|
柳江县|
石台县|
明溪县|
枞阳县|
克山县|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