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時代解讀】公元前221年,歷經秦國先祖數百年的持續經營,特別是商鞅變法后的國力劇增,39歲的贏政消滅了最富庶的齊國,也實現了統一六國的百年宏愿。開創前無古人基業的贏政認為,自己兼具伏羲、女媧、神農的品德,也建立了超越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功績,繼而決定從三皇五帝的尊稱中,各取一字,自稱“皇帝”。那時候,但凡諸侯國的君王逝世,繼任者都要總結其德行,概括其功業,追尊“謚號”,比如著名的魏文侯、趙武靈王都是死后追尊的謚號。這樣的追尊謚號傳統,并沒有贏得創建千古功績的贏政認同,反倒認為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王,既不符合禮儀,也沒實際作用,便決定廢除謚號制度,改成操作更便捷、寓意更深刻的編號制度,甚至期冀傳承萬世、傳之無窮。</p><p class="ql-block">那么,贏政實現一統天下的霸業后,為什么廢棄傳承百年的“王”,改稱史無前例的“皇帝”呢?嬴政認為,過去的皇、帝、王等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崇高地位和歷史功績,便把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皇和帝結合起來,創立“皇帝”的新頭銜,期冀以此顯示自己并不遜色黃帝的地位和威望。同時,“皇”的字面意思是指大或輝煌,通常是古人對“天庭”的稱謂;“帝”的意思是指天帝、上帝,是古人想象中宇宙萬物的主宰。嬴政自稱“皇帝”,目的就是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也就是“受命于天”,也反映出其并不滿足僅僅做人間統治者的愿望。“皇帝”的尊號,無疑滿足了嬴政唯我獨尊、至高無上的膨脹心理需求,開創了古今中外自稱“皇帝”的先河,使歷朝歷代的天子都稱作“皇帝”。自秦始皇使用“皇帝”稱號、建立皇帝制度開始,歷代王朝都基本延續并不斷完善這項制度,甚至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甚至影響了兩千年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p><p class="ql-block">所謂皇帝制度,就是一切以皇帝為中心,皇帝獨尊、皇權至上和皇位世襲,皇帝不但獨自擁有治理天下的超級權力,而且擁有全國的土地、資源、百姓和財富,還是國家政治軍事的最高決策者,直接控制和指揮著國家機器的運轉。秦漢魏晉時期,是皇帝制度從初創走向完善的重要時期,充分借鑒了五行相克學說和儒家君權神授學說,使皇權與神權實現有機結合,也給君權披上神秘的外衣,成為新王朝取代舊王朝的理論依據;歷經宋元時期的發展完善,皇帝制度也在明清時期趨于成熟,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體系,清朝通過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隨后開始逐步走向消亡。其實,在交通、通訊等條件落后的古代,強權無疑是維系王朝發展的重要因素,否則偌大的國家勢必難以有效治理。中華文化能延續千年而不曾斷絕,說明其生命力非常頑強,但并不意味著其中都是精華。對待那些傳統的制度或事物,我們必須善于去其糟粕,通過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既不能全篇否定,也不能完全接納。</p><p class="ql-block">我們探究皇帝制度的發展歷程,一是在民族眾多、經濟分散和社會發展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在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中,通過任命官僚取代世襲貴族,建立了以皇帝為核心、官僚機構為主軸的政治結構,使擁有最高決策權的皇帝能有效發揮調節作用,保證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實現對整個國家的有效控制,保證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二是在以皇帝制度為標志的封建大一統社會中,歷朝歷代都重視農業的發展,很多統治者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利用政治權利和法律手段打壓商人和地主,給農民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經濟環境,也使中國古代的封建經濟穩定發展,中華民族更是創造了高度的農業文明。三是控制著龐大軍隊的皇帝制度,把國家權力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讓他們能夠利用權力調配資源、穩定局勢,避免了權力爭奪,保證了領土的完整,維系了大一統國家的穩定發展,也使中國成為唯一沒有中斷文明的古國。</p><p class="ql-block">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既在正視皇帝制度的歷史成效,也要分析皇帝制度的體制弊病。由于皇帝制度決定皇帝獨尊,意味著天下沒有平等可言,普通百姓都是受壓迫的階層。皇帝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后,尤其皇權不受任何制約與限制,讓很多皇帝都沉迷奢靡的生活里難以自拔,也經常出現貪圖享樂、濫用權力的皇帝,進而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秦始皇伴隨著一統六國的實現,野心也不斷膨脹,不斷征發徭役、大興土木,即便在社會矛盾激化的過程中,依然采用嚴刑峻法鎮壓人民的反抗,最終讓秦朝歷經二世就走向了覆滅。古代帝王的權力欲望極重,很多年老體弱的皇帝寧可死在龍椅上,也不會主動退位,哪怕是傳位最優秀的兒子,進而做出過無數的荒唐事,繼續肆意妄為地揮霍著權力。譬如橫掃北方草原的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而讓國家差點覆滅;再譬如,締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也因冊立皇儲猶豫不決,最終引發“九子奪嫡”,朝廷被攪得天翻地覆。權力,始終都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里,一旦掌握了權力,不但不愿主動放棄,也無法填補自己的內心欲望,遂打算把這種稀缺的權力傳承下去,讓自己的后世子孫都能成為天下的主人,也就形成了皇位世襲的制度。縱觀中國歷史,并非每一位皇帝都賢明,每一個封建王朝也難免出現或弱勢或昏庸的皇帝,進而導致皇權旁落。一旦皇權被政治野心家掌握,國家也往往會陷入巨大的災難,宦官專政和外戚干政就是最好的例證,如西漢的王莽篡漢、東漢的常侍作亂、明朝的宦官專政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珲春市|
玉树县|
同江市|
友谊县|
连州市|
葫芦岛市|
新巴尔虎右旗|
那坡县|
景宁|
大连市|
梅河口市|
惠安县|
小金县|
定日县|
大同县|
红桥区|
杨浦区|
鄄城县|
甘孜县|
祁阳县|
珠海市|
长寿区|
沐川县|
海安县|
崇仁县|
宝应县|
昌乐县|
锦州市|
山阴县|
威宁|
楚雄市|
赤水市|
诏安县|
海兴县|
丰宁|
久治县|
峡江县|
句容市|
区。|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