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上課講《陳涉世家》,在講解“輟耕之壟上”時,本以為“壟”這個概念雖不常用,但也不至于讓學生們如此陌生。然而,現實卻給了我不小的沖擊。</p><p class="ql-block"> 當我詢問學生“壟”的含義時,他們一臉茫然,紛紛搖頭表示從未見過。我突然想到,豫劇《朝陽溝》城市姑娘銀環到朝陽溝拴寶家的唱詞: 麥苗韭菜我分不清, 犁耬鋤耙我不會用啊。為了引導他們理解,我又問麥苗和韭菜能否分清,結果依舊是一片搖頭??紤]到南北地域差異,我再問韭菜和稻秧能否辨別,多數學生還是無奈地表示分不清。這一連串的回應,讓我意識到,學生們對農業相關事物的認知,幾乎是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他們對“粒粒皆辛苦”的體會估計也僅僅停留在字面。在當下的生活中,食物的獲取變得極為便捷,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餐廳中豐富多樣的選擇,讓學生們很難真切感受到糧食生產的艱辛。他們沒有親身參與過農業勞動,自然無法體會到農民在田間勞作的辛苦,無法理解每一粒糧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大多學生,和農村的孩子都越來越少參與勞動,遠離了土地和農業生產。家長們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希望他們在知識學習上出類拔萃,而忽視了勞動實踐。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與農業勞動相關的實踐活動也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們對農業生產的認知越來越模糊,對“粒粒皆辛苦”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背誦的詩句中。</p><p class="ql-block"> 這種對農業勞動的脫離,不僅讓學生們失去了對食物來源的基本認知,更讓他們缺失了一種對勞動的尊重和珍惜。沒有經歷過勞動的艱辛,就很難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也就難以培養出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p><p class="ql-block"> 我們應當重視起農業勞動教育,讓學生們有機會走進田間地頭,親手耕種、收獲,親身感受勞動的快樂與艱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輟耕之壟上”的情境,才能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內涵,才能成長為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只有如此,麥苗,秧苗,韭菜……才可以分清!</p> <p class="ql-block">附:豫劇《朝陽溝》中相關唱詞如下:</p><p class="ql-block">銀環:我是城里長來城里生,</p><p class="ql-block">十幾年從沒有到過農村。</p><p class="ql-block">五谷雜糧難分辨,麥苗韭菜分不清。</p><p class="ql-block">犁耬鋤把我不會用,</p><p class="ql-block">我的爹呀,我的娘呀,</p><p class="ql-block">還得要您二老為兒多操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銀環拴保:</p><p class="ql-block">翻過一架山,走過一道洼,</p><p class="ql-block">這塊地種的是什么莊稼?</p><p class="ql-block">這塊地種的是谷子,那塊地種的是倭瓜。</p><p class="ql-block">我知道這一塊是玉米,不用說那一塊是蓖麻。</p><p class="ql-block">它不是蓖麻是棉花呀,我認識這塊是荊芥。</p><p class="ql-block">它不是荊芥是芝麻。</p><p class="ql-block">希望你到咱家,知道啥再說啥,</p><p class="ql-block">別光說那外行話,</p><p class="ql-block">街坊鄰居聽見了,不笑出眼淚也笑掉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陳涉世家》第一段原文:</p><p class="ql-block">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唬骸叭魹閭蚋?,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市|
汝南县|
长泰县|
井研县|
上饶县|
久治县|
乐清市|
长丰县|
冀州市|
大庆市|
庐江县|
儋州市|
上饶市|
阳春市|
芷江|
高雄市|
临澧县|
驻马店市|
旬邑县|
阿拉善右旗|
翼城县|
梁平县|
祁连县|
峨山|
微山县|
武宣县|
丹凤县|
湘西|
吉木乃县|
内黄县|
乐山市|
宜城市|
高碑店市|
徐水县|
大城县|
丁青县|
石狮市|
马鞍山市|
莒南县|
海丰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