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豫東南洪河與汝河的交匯處,洪河與分洪道如母親溫柔而堅韌的臂彎,環抱著那片令我魂牽夢繞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新蔡頓崗老沈崗,在我的記憶里,這片土地落后而貧瘠,十年九澇、災害頻仍,但就是這片多情的土地卻滿是我割舍不下的眷戀,承載著我太多的回憶,每一寸都滲透著濃濃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說起老沈崗在新蔡及中原厚重而璀璨的歷史上并不陌生,老沈崗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座重要都城,是寓言故事“葉公好龍”葉公沈諸梁的故鄉,是如今大街小巷彌漫舌尖麥香頓崗油饃的發祥地,是延綿數百年來香火不斷、百姓祈風祈雨祈平安的跪拜福土。</p> <p class="ql-block">老沈崗廟會是新蔡城東最大的廟會之一,是頓崗及周邊幾個鄉鎮的文化圖騰,是頓崗人心中的心靈慰籍地。每年三月二十八,天未亮,老沈崗就從沉睡中蘇醒,老老少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沿著熟悉的小路,如潮水般涌向沈崗。</p> <p class="ql-block">廟會上,琳瑯滿目的攤位錯落有致,五彩斑斕的糖人兒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撥浪鼓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各種小吃的香氣交織在一起,彌漫在空氣中,撩撥著人們的味蕾,交織著舌尖的清香。糖畫攤前,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藝人將糖稀繪成各種生動造型;雜耍藝人的表演驚險刺激,引得眾人陣陣驚呼。而最誘人的,當屬那一個個賣沈崗油饃的攤位,剛出鍋的油饃,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咬上一口,酥脆與醇厚俱在,蔥花與芝麻飄香,仿佛能驅散生活的所有苦澀。</p> <p class="ql-block">大人們在攤位間挑選著農具、生活用品,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則穿梭在人群中,手里緊緊攥著剛買的炒糖豆、小火炮,嘴里吹著上面涂滿花紅藍綠的小叫吹(也叫泥沽沽)奔向下一個快樂。</p> <p class="ql-block">我是60后,家鄉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生產隊勞動。在那個火熱的歲月里,晨曦微露,生產隊的上工鈴聲便響徹村子上空。各家各戶青壯勞力一邊揉著惺松的眼睛,一邊懶洋洋的扛著鐵锨,套好牛車,拉著滿載糞肥的車子,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向田間。糞肥的氣味雖刺鼻,卻飽含著對土地的深情與對豐收的期盼。到了田間,大家分工協作,用鐵锨將糞肥均勻地撒在土地里,那動作如同天女散花,又如同用力撒開一張沉重的魚網,優美而嫻熟,瀟灑而靈動,仿佛在播撒著來年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麥收時節,家鄉的田野一片金黃。麥浪隨風翻滾,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成熟的喜悅。人們手持鐮刀,彎腰勞作,“唰唰”的割麥聲,猶如奏響的豐收樂章。</p><p class="ql-block">收割大豆時,豆莢飽滿,大家小心翼翼地采摘,每一顆豆子都承載著辛勤的汗水。收割后的莊稼堆滿架子車,鄉間小道崎嶇,架子車在上面吃力前行。拉車的人弓著背,肩膀被繩索勒得通紅,每一步都充滿艱辛;推車的人也竭盡全力,喊著號子為彼此加油。這一步步,是對生活的執著,對土地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鄉愁是什么?鄉愁是田野里一座座靜靜佇立的墳墓。小時候,路過時心中總會涌起恐懼,墳頭搖曳的雜草,仿佛隱藏著無盡的未知。長大后,我才明白,那是后人對先輩的深深牽掛與思念,是家族延續的見證。每一座墳墓,都承載著一段段過往,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興衰變遷。</p> <p class="ql-block">鄉愁是什么?鄉愁是打麥場快樂的童年夢。麥收后,麥秸垛像一座座小山丘,錯落分布。我們在麥秸垛間捉迷藏、嬉戲打鬧,麥秸的清香縈繞四周。大人們在一旁忙碌地脫粒、揚場,揚起的麥粒在陽光下閃爍如金。夕陽西下,余暉灑在打麥場上,給一切都鍍上了夢幻的色彩。我們躺在麥秸垛上,仰望著滿天繁星,聽著大人們講述古老傳說,笑聲在夜空中回蕩。</p> <p class="ql-block">鄉愁是什么?鄉愁是村頭那棵高大但永遠也爬不夠的大槐樹。那棵大槐樹裝滿了我的童年,粗壯的枝干向四周伸展,濃密的枝葉如同一把巨大的綠傘,為人們遮擋炎炎烈日。夏日午后,姥姥和村里的老人們在樹下搖著蒲扇,講述著村里的故事,我則和一群孩子們圍著大槐樹追逐著透過樹葉縫隙灑下的光斑,或是安靜地聽著。這棵大槐樹見證著我們這個小小村子的變遷,陪伴著祖輩和我一代又一代人成長。</p> <p class="ql-block">鄉愁是什么?鄉愁是我刻骨銘心、驚險刺激的傳奇經歷。我十歲那年,本村老爺爺一邊拿著鞭子一邊專注牽牛碾場,沒留意我和小伙伴在旁追逐。我不慎被厚厚的麥秧絆倒,傾刻倒在滾動前行的石磙下。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恐懼蔓延。不遠處的父親如閃電般沖來,一把將我從碾壓我的石磙后抱起。幾百斤重的大石磙搖搖晃晃從我身上碾過,在打麥場上的大人們都看傻了,都以為我非死即傷,性命難保,幸運的是,我福大命大造化大,當父親抱起我仔細查看了全身后,只有后腦勺擦破點油皮。從此,“王鐵頭”的外號在村里叫我了十多年,每次聽到,那段驚險又歡樂的童年記憶便涌上心頭。多虧厚厚潮濕的麥秧救了我一命,感謝閻王爺的不收之恩。</p> <p class="ql-block">現在看來,所謂鄉愁就是我們小時候想拼命逃離的地方,長大后又回不去的故鄉。忘不了天爺廟改造的沈崗學校,我在這里度過了快樂的七年時光;忘不了大雨天,因家境貧寒買不起膠鞋,我光著腳丫走在泥濘的上學路上,雨水濺濕褲腿,卻澆不滅我對知識的渴望;忘不了教室里泥巴桌子、昏暗的煤油燈雖簡陋,但朗朗的讀書聲格外響亮,那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忘不了勤工儉學,我從自家麥茓子里搲麥子上交,心中滿是自豪,那是為集體貢獻的榮光;忘不了姥姥手搟沈崗油饃那醇厚的面香,仿佛從春秋悠悠飄來,延續至今,一直讓我唇齒留香;忘不了童年陪父親夜晚看場,繁星點點,我和父親躺在麥場,仰望著浩瀚星空,父親指著星星,給我講述著星座的故事,聲音低沉而溫暖,伴隨著陣陣蟲鳴,讓我安然入眠;難忘父親趕牛犁地時,“吁”“駕”的吆喝聲,充滿力量與威嚴,仿佛在喚醒沉睡的土地吟唱;難忘母親一次次彎腰揮動鐮刀,那彎曲的脊背,承載著生活的重擔,卻從未有過絲毫抱怨。</p> <p class="ql-block">難忘連接河南河北的那座木橋,千瘡百孔、周身漆黑,它見證了兩岸的往來,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希望。這座橋今天雖已被雄偉的水泥橋代替,但它永遠矗立在我的心中,那么偉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盛不下靈魂。如今,我早已離開家鄉,漂泊在遠方,但那些關于家鄉的記憶,卻如同一壇陳釀的美酒,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醇香,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在心中不斷展開。沈崗廟會的熱鬧、田間勞作的艱辛、打麥場的歡樂、大槐樹下的溫馨、石磙碾壓的驚險、小學的成長、陪父親看場的快樂,以及那座我心靈深處的木橋,都成為我心中最珍貴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頓崗,這片飽經苦難卻又充滿希望的土地,在我記憶的長河中,每一寸都似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我心靈深處,散發著溫暖而迷人的光芒,它承載著數不盡的往昔歲月與濃厚鄉愁,是我靈魂的歸處,無論漂泊何方,它都如同一根無形的線,緊緊牽著我的心,使我牽腸,讓我懷念,永遠銘記自己的根在這片散發著油饃香的土地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镇市|
拉孜县|
屏南县|
镇江市|
贵德县|
萨迦县|
铁岭市|
渝北区|
平安县|
宁乡县|
射阳县|
九龙县|
雷山县|
黔南|
新郑市|
华亭县|
普洱|
泽库县|
阜宁县|
大庆市|
根河市|
滕州市|
中西区|
吕梁市|
奉化市|
竹溪县|
泸溪县|
吉木萨尔县|
依安县|
平江县|
南召县|
湟中县|
张家口市|
丰镇市|
巴林左旗|
盐津县|
台湾省|
贵州省|
靖江市|
碌曲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