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年2月17日,我都會想起那些為祖國和人民犧牲的戰友。今天是2025年2月17日,距離那場捍衛祖國尊嚴與領土完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已過去整整四十六年。硝煙散盡,山河無恙,但那些在喀斯特峰林間用生命鑄就界碑的英雄們,那些永遠定格在青春年少時刻戰友們,卻從未被我們活著的戰友和祖國人民遺忘。作為一個親歷這場戰爭的基層指揮員,我提筆寫下此文,既為歌頌戰友們的鐵血忠魂,也為悼念那些長眠于南疆紅土地的英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山河泣血:正義之師利劍出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前夜,但南疆邊境的安寧卻被越南黎筍當局的野心撕裂。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越南在蘇聯支持下推行地區霸權主義,不僅在中越邊境制造上千起流血事件,更公然驅趕華僑、侵占中國領土,打死打傷中國邊民。中國曾為越南抗法、抗美斗爭提供數十萬部隊支援,犧牲千余名將士并安葬于越南土地,可越南當局卻以怨報德。面對越南恩將仇報的挑釁,我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奮起自衛還擊。1979年2月17日凌晨,新華社發表聲明:“中國邊防部隊忍無可忍奮起還擊,完全是正義的行動。”數十萬將士從廣西、云南揮師南下,以雷霆之勢捍衛祖國尊嚴。這場歷時28天的自衛反擊戰,不僅粉碎了越南建立中南半島聯邦的野心,更為中國改革開放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英雄壯舉:浴血奮戰的群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場戰爭中,無數戰友以血肉之軀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他們中有炮兵、步兵、偵察兵,更有醫護兵與后勤兵,每個人都是這場正義之戰不可或缺的注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寧可前進一步死的蔣金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自江蘇丹陽的蔣金柱,在收復148號高地的戰斗中,頭部中彈仍堅持沖鋒。左臂被打斷后,他單臂投擲手榴彈,最終以爬行七米的血跡為部隊開辟道路,直至壯烈犧牲。中央軍委追授其“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他的遺體安葬于云南金平烈士陵園,成為南疆永恒的界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不息沖鋒不止的吳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勇在背包上寫下誓言,戰斗中腸子流出仍單手指揮,胸部中彈后仍以跪姿射擊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遺體被發現時,槍口前躺著四名越軍,手指仍緊扣扳機。他用生命詮釋了“為祖國而戰,有一個人也要沖”的信念,被追認為光榮的共產黨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炮兵第一師的鋼鐵洪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州軍區炮兵第一師在28天作戰中跨越1300公里,支援步兵攻克高平、諒山等戰略要地。全師涌現出7個一等功連隊、44名二等功個人,吳志平、徐禮成等英雄以精準炮火摧毀越軍陣地,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他們的炮火不僅撕裂了敵人的防線,更鑄就了南疆的和平屏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山河無恙:戰爭的歷史意義與精神傳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對越自衛還擊戰是一場關乎國家主權與地區格局的正義之戰。攻克諒山后,我軍本可以一馬平川長驅直入占領河內,但我國主動撤軍,向世界宣告“不占一寸土地”的立場,既震懾了越南的霸權野心,也打破了蘇聯的戰略圍堵,為東南亞的穩定奠定了基礎。今日的南海巨輪與跨境高鐵,正是對英烈犧牲的最好告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六年來,戰爭的記憶從未褪色。每年清明,木棉花開之際,白發蒼蒼的老兵們仍會奔赴云南麻栗坡、廣西憑祥的烈士陵園,擦拭墓碑、敬獻花籃,向長眠烈士陵園的老兵默哀,烈士墓前的煙火正是對犧牲戰友英靈最深切的呼喚。祭奠英烈不僅是寄托哀思,更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傳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永恒的豐碑:寫給戰友的挽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親愛的戰友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們的名字或許未被寫入教科書,但南疆的每一寸紅土都銘記著你們的體溫;你們的容顏或許已模糊于時光,但邊境的每一縷炊煙都在訴說你們的故事。四十六年前,我們并肩沖鋒,用青春賭贏了祖國的未來;四十六年后,我站在繁華的都市中,依然能聽見你們在貓耳洞里的歌聲,看見你們在戰壕中傳遞的炒面與家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當我們談論“強國強軍”時,不應忘記,正是你們用半自動步槍與炒面口袋,托起了現代化軍隊的基石;當我們自豪于殲-20與航母時,更需明白,沒有你們在南疆的血戰,便沒有今日的底氣。那些嘲笑戰爭殘酷的人,或許永遠不會懂得:戰士的犧牲,不是為了歌頌戰爭,而是為了埋葬戰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軍魂不朽:血染的風采永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六年,足以讓青絲成雪,卻無法讓熱血冷卻。烈士陵園中鱗次櫛比的墓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的脊梁。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1979年的中國,但英雄的精神永遠如紅河之水奔流不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所有英魂安息,愿每一代中華兒女都能銘記:山河無恙,因為有有忠魂守望;歲月靜好,因有鐵血澆筑。</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友谊县|
英山县|
漳平市|
偏关县|
大余县|
临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揭西县|
庄河市|
华坪县|
乐业县|
巍山|
萨嘎县|
南岸区|
花莲市|
东至县|
清涧县|
湖南省|
上虞市|
昭平县|
新和县|
昌乐县|
宝坻区|
宁都县|
即墨市|
阿拉善盟|
龙州县|
洛川县|
桦甸市|
光泽县|
晴隆县|
凤冈县|
弥渡县|
平山县|
黔东|
临江市|
来凤县|
汕头市|
潜江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