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下午閑來無事,我和妻子相約前往灣華村逛逛。灣華村歷史悠久,開村已有740多年,是佛山傳統名特產品柱候醬發明者梁柱候及歷史知名人物何淡如的家鄉,村內有保存完好的蠔殼墻,經歷百年風霜仍堅如磐石,古榕、古祠隨處可見,嶺南風韻肆意流淌。灣華村,隸屬于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是該街道下屬的11個行政村之一,該街道另外還轄有28個社區。灣華村位于禪城區的東南部, 石灣鎮街道的東面。該村建成區東至灣梁路,南達新明路,西到港口路,北抵魁奇路。但這個四至范圍之內不全是村莊,而是夾雜著多個城市居民小區。因此,灣華村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佛山就是這么一個城市,城中村與村中城交錯并存,共生共榮。可以說,佛山既是城中村,也是村中城,亦城亦鄉,不城不鄉。這是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城市化過程中的一種典型現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需要擴張,征地拆遷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但在征地拆遷的過程中,為了降低成本和減少阻力,沒有整村搬遷,而是把村莊的建成區予以保留,只征拆其周邊的土地。而南方的村莊受自然地理和歷史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其建成區并非像北方的村莊那樣整齊劃一,于是征拆完了以后,保留的村莊就與城市建成區形成犬牙交錯的布局了。這種城市發展模式也沒有什么不好,既保留了村莊的原生態,也實現了城市的現代化。村民居住在村里,出門就可以享受城市的繁華與便利,進門則回復農村的休閑與寧靜。更為重要的是,保留的村莊成為了外來人口的重要消納場,為這些既不是市民又不是村民但卻為這個城市的發展奉獻了自己青春和熱血的所謂新市民提供了庇護。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城中村的存在,這些既推動了城市發展但又享受不了城市待遇的人們將身居何處,心往何方?</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東平二路沿著文華南路往北走。穿過新明一路和瀾石三路后,文華南路的東面有兩條河涌文華南路的東面有兩條河涌。我們沿著第二條河涌往東走,來到見泉何公祠。這座祠堂半古半今,古的是建筑的形制和部分結構,今的是修葺的時候使用了瓷磚和不銹鋼等材料。和后面的其它古建筑一樣,這座祠堂沒有開放。往前走是東潭書舍、灣華南一生產隊和秀萊何公祠。從灣華南一生產隊和秀萊何公祠之間的小巷子往北走,有一座深藏不露的蠔屋。它面向巷子的墻上,鑲嵌著密密麻麻的蠔殼。我們回到河涌邊繼續往東走,來到橋觀坊大街。與橋觀坊大街相伴的,還有一條更大的河涌。我們沿著橋觀坊大街和河涌往東南方向走,跨過剛才所說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華南路東面的兩條河涌,來到觀音廟,沒有開放。如果繼續往前走可以回到新明二路,河涌的東岸就是灣華村建設的食街,那里有多間食肆。我們從觀音廟跨過河涌來到東岸,沿著河涌往回走。河涌的東岸也保留了一些古建筑,人們利用它們開茶室、食肆和咖啡店。先是來到八珍居,它是一個茶室。然后來到東皋何公祠,它也加掛了村史館的牌子,但大門緊閉,從門縫里可以看到里面雜草叢生,難道他們是以這種原生態的方式展示村史?村史館的北側是豐之味私宴。這家餐館開在古建筑里面,并加以修葺,古色古香,很有韻味。河涌兩邊種了一些榕樹,不少樹齡達到百年以上。河涌兩岸每隔一段建有臺階式的河埠頭,個別地方還系有小舟。我們繼續往北走,河涌邊有一個小亭子,再往前是瀾石公社灣華糧食加工廠。對面(河涌西岸)有一個古榕廣場,古榕的樹桿呈三叉戟一樣伸向天空,托起高大茂盛的樹冠。我們走到瀾石公社灣華排灌站和灣華小學、灣華幼兒園。幼兒園和小學都建得非常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幼兒園和小學門口,我們再次跨過河涌,回到西岸。橋頭的西端,建有灣華圖書室。橋的北面,河涌相對開闊,形成了一鏡湖面。湖的西岸有一個長條形的小廣場。廣場東面靠近湖邊的地方,建了一座臨江亭。廣場的西面,是何氏大宗祠,一座現代建筑。何氏大宗祠的北側是灣華村黨群服務中心。我們沿著與橋觀坊大街相接的西街村大街以及還是這條河涌折向東北方向走。先是來到了灣華公園。這是一個口袋公園,里面有一些休閑娛樂的設施,老人坐在那里閑聊,小孩在那里玩耍。經過西二生產隊隊址、萬瑜何公祠、北溪梁公祠和灣梁一生產隊隊址,在灣梁公園對面折向西行。我們又一次跨過河涌,來到它的北岸,那里有一座本悌梁公祠,旁邊還有一些古舊建筑。我們沿著河涌北岸向東走,經過灣梁二生產隊隊址,來到同樣是口袋公園的灣梁公園。然后往回走,回到河涌的南岸往西走。在河涌向北的拐彎處,灣華村利用舊廠房打造了一個灣華里,集創意、休閑、娛樂、飲食等于一身。我們看到河涌對面的北岸有一些人在那里品茶或者喝咖啡。我們離開河涌,沿著西街村灣華大道往南走,右邊是佛山地鐵大廈。我們從地鐵大廈南邊的臨時停車場穿過去返回文華南路。這里還有一大片空地,除了長草的,其余用作了臨時停車場、駕校灣華訓練場以及片達快樂園(禪城店)。偌大的片達快樂園一個人也沒有,我們走近一看,原來已于去年九月關閉了。在西面與地鐵大廈隔著文華南路相對的,是天虹購物中心。天虹購物中心的南面是一個新建的居民小區——粵海拾桂府。粵海拾桂府的南面,還有一片區域屬于灣華村。</p> <p class="ql-block"> 我們由東向西橫穿文華南路,在粵海拾桂府南面的小路走進去,那里有一所粵韻聆聽曲苑,前面還有一個西華公園。同樣的,西華公園也是一個口袋公園,這里還有一個籃球場。西華公園的西邊也有一條河涌,自北向南到了瀾石三路折向東面,穿過文華南路與橋觀坊大街旁邊的河涌相通。這條河涌與粵海拾桂府、文華南路把灣華村西面的片區包圍起來。我從西華公園西面的道路自西北往東南方向走,來到余慶書舍,它也是西華文娛活動中心。余慶書舍的東邊有一個小湖泊,或者說是池塘。湖邊的欄桿上掛了一些吊箱,種了三角梅,紅紅的花點綴著村莊,映襯著湖面。我們繼續往南走,來到平蘭陳公祠。它還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圖上標示在它的東面還有一座樂愚陳公祠,不過可能是因為圍蔽施工等原因,我們轉了一圈也沒找到。平蘭陳公祠的前面就是瀾石三路。就這樣,我們已經把灣華村逛了一圈,連它下轄的五個村民小組(西街、灣梁、喬沃、南街、西華)也都照顧到了。</p> <p class="ql-block"> 逛完了我還在想,這些城中村在城市化浪潮和當今鄉村振興的形勢下如何更好的發展?我認為可以從凈化、美化、活化(“三化”)來探索。凈化主要就是村居環境整治,包括環境衛生和污染治理等。目前該村的環境衛生已經很不錯了,連公共廁所都很干凈。重點是污染治理特別是污水治理,因為河涌和湖泊的水依然有點發黑發臭。美化就是要通過規劃、設計和創意,對村莊加以裝飾或者點綴,使其顯得更加美觀或者美好。一方面要加大秩序的治理,特別是車輛的停放和室外物品的擺放。另一方面要加強規劃、策劃、設計,對古舊建筑加以修葺改造,既保留原貌,也改出特色,與現有的村屋形成既對比強烈又相互融合的格局,這個方面可以學習借鑒深圳的南頭古城;對村內河涌、湖泊、公園、廣場、主要道路的綠化進行改造提升,在不損害原有綠化的基礎上,加種觀花或者觀葉樹種,形成以古舊建筑為點,以河涌和主要道路為線,以湖泊、公園、廣場為面的點線面結合的觀光旅游村。活化就是對古舊建筑修葺改造后,要開放經營和參觀,使其既具觀賞性也具實用性;對舊廠房加以改造,發展文旅、創意、休閑、娛樂等現代服務業;對部分廢舊廠房改造升級,變成多層廠房或者寫字樓,發展都市型產業;策劃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吸引人流。此外,還要繼續秉持和弘揚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創建外來人員友好型村居。畢竟,缺乏人氣和產業的村莊,終將走向衰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大荔县|
崇仁县|
锡林郭勒盟|
昌图县|
灵武市|
普兰县|
蚌埠市|
内乡县|
宁河县|
界首市|
安丘市|
普定县|
庄浪县|
台北县|
栾城县|
时尚|
视频|
棋牌|
鄯善县|
喀喇|
新平|
剑河县|
达日县|
革吉县|
陆河县|
台山市|
鄱阳县|
新绛县|
莫力|
广南县|
巴塘县|
大新县|
永州市|
涡阳县|
奈曼旗|
沿河|
子洲县|
万州区|
大竹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