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4內蒙東北邊境游記</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黑龍江篇(續)</b></h3> <h5><b> <u>第十三天,2024年9月13日</u><br> 撫遠市隸屬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地處中國陸地最東端,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東、北兩面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烏蘇里江相望。東極廣場、黑瞎子島都在撫遠市境內。</b></h5> <h5> <b>一、東極廣場。</b></h5><h5> 東極廣場,又稱太陽廣場,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撫遠水道和烏蘇里江交匯處,東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卡雜克維茨沃鎮相望,北隔撫遠水道與黑瞎子島相鄰,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h5><h5> 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廣場背倚祖國、面向東方,這里是中國大地每日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是看太陽升起的最佳地方。</h5> <h5> 為了看見祖國的第一縷陽光,早上3:30時我們就起床出發了。隔著車窗不斷地向外張看,心情異常地激動。<br> 4:20時到達東極廣場,下車后看到了東方已經亮了,半邊天都是紅色的,廣場上的人不太多。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個高49米的巨型“東”字鋼雕,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它都是一個“東”字。它托舉起了一個金色的太陽,寓意著太陽從東方升起,象征著中國不斷崛起,昂首向前的堅定決心。</h5> <h5> 4:50時,太陽升起來了。這是2024年9月13日中國大地第一縷陽光,看著太陽一點點地升起,我興奮了,相機在手中不斷卡卡作響。<br> 太陽裹著火紅的熱浪撲面而來,頓時溫暖傳遍全身,光芒直射眼睛。眼沒眨,心中無雜念,盡情地享受著美妙的時刻。</h5> <h5> 看著廣場上的國旗,我想起了李大釗先生說過的一句話,<b>“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現在的中國是紅色的,已經七十五年了。在這繁榮昌盛的時代,日日皆新。你是歷史的長河,點燃星火的天際,我作為仰望者,將你編織成歌聲,我將珍愛你所熱愛的人間。</h5> <h5> 古代印度稱中國為“震旦”,此刻,你會感覺這個稱呼十分貼切。《詩經·大雅·蕩》中有一句詩,<b>“震旦其雷,震雷于天。”</b></h5> <h5> <b> 二、黑瞎子島。</b><br> 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全島由93個小島組成,總長58850米、寬14010米,面積為324.48平方公里。黑瞎子島地勢平坦。它是一塊沖積而成的三角洲,三面環水自成體系,地位重要,扼守著黑龍江—烏蘇里江通航咽喉。</h5> <h5> 上圖標記著“哈巴洛夫斯克”的地方就是我國的伯力,達斡爾部落的世居地。沙俄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強行霸占了我國領土伯力,至今都未歸還。</h5> <h5> <b> 根據歷史書籍《撫遠縣志》記載,黑瞎子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在公元1411年到1433年間,明朝大太監亦失哈,就曾經多次帶著大規模的船隊,穿行于黑瞎子島兩側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正式宣示了中國對黑瞎子島的主權。因早年常有黑熊出沒,東北人把黑熊叫做黑瞎子,因而俗稱黑瞎子島。是中國最東端的領土,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b><br> 由于明朝政府疏于管理以及清政府軟弱無能,讓沙俄有了覬覦之心。為了名正言順的霸占中國的領土,1860年11月14日,沙俄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明確規定了黑瞎子島的歸屬,根據條約內容,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以北屬于沙俄,以南乃至烏蘇里江河口所有區域屬于中國,其中就包括了黑瞎子島。<br> 1929年“中東路事件”后,前蘇聯用武力占領了黑瞎子島,并于1929年和國民黨簽訂了《伯力協定》,強迫國民黨同意將黑瞎子島割讓給前蘇聯,自此以后,黑瞎子島就成了前蘇聯的合法領土。<br> 5:20時我們集體登上游覽船,在中方管轄的流域內航行了一圈。黑瞎子島,兩國一島,俄羅斯稱“大烏蘇里島”。全島平均海拔約40米,地勢平坦,目前基本處于未開發狀態。遠遠地望去,島上有一座兵營。兵營里有營房,有瞭望塔,這就是中國東方第一哨的“通江口哨所”,它在牢牢地守護者祖國的領土。</h5> <h5> 我們在江面上還看到了俄羅斯的巡邏艇。</h5> <h5> <b> 中國從未承認過俄羅斯占有的黑瞎子島,在歷年來的各種版本中國地圖上,中國的邊界都是延伸到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雖然中國多年來一直失去著對黑瞎子島的控制權。</b><br>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向前蘇聯提出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并多次索要黑瞎子島。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后,黑瞎子島歸俄羅斯所有,我國政府再次提出歸還黑瞎子島的要求。<br> 2004年雙方經過多次磋商,最終簽署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決定將黑瞎子島一分為二,一半歸俄羅斯,一半歸中國。<br> 2008年10月14日,中國和俄羅斯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中俄界碑揭牌儀式”,備受矚目的黑瞎子島,一半領土回歸中國。標志著中俄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br> 2024年5月16至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問中國時簽署了兩國共同開發黑瞎子島文件。<br> <b>從1929年到2008年,離開了中國整整79年之后的黑瞎子島終于回到了中國的懷抱,雖然只有一半,但它的意義卻非同凡響。黑瞎子島目睹了舊中國被列強瓜分的屈辱,也見證了新中國的偉大崛起,它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b></h5> <h5> <b>三、虎林市。<br> 虎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的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虎林,古為肅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1946年5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縣設市。現為黑龍江省雞西市代管的縣級市。</b><br> 虎林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戰爭期間,虎林各族人民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不畏強暴,沖破重重艱難險阻,全力支援抗聯部隊的各項戰斗行動。他們積極為抗聯運送給養,傳遞情報,救護傷員,輸送兵....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抗聯七軍一同譜寫了抗聯精神。新中國成立后在震驚中外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虎林人民與邊防部隊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神圣領土,又譜寫出珍寶島精神。所以,到了虎林,珍寶島戰跡地和虎林要塞遺址是必去的。<br> 早晨7時整我們從黑瞎子島出發前往虎林市,路程約為302公里。從黑瞎子島出來后大巴車基本都是在北大荒上行駛,在幾個大型農場中穿行,有前鋒農場、勝利農場等。肥沃的良田,長勢喜人的莊稼,讓人心曠神怡。<br> 北大荒現在被稱為北大倉。從1958年起,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干部來到北大荒進行大規模墾殖。他們爬冰臥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茫茫荒原,荊棘叢生,沼澤遍布,每刨一鎬,把泥水濺起很高,人都變成了泥猴。他們露天打灶,用泡子水過濾做飯,挖野菜吃。有時工作的地方處處是水,中午吃飯無蹲坐之地,只好邊走邊吃,把青春和生命融入了這片荒原。經過艱難困苦,終于把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如今,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耕種的稻米、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h5> <h5> 中午進入雙鴨山市饒河縣西豐鎮,在此短暫休息,找到一家面館吃了午餐。隔壁是一個商店,擺放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柜臺,有一些復古場景。</h5> <h5> 下午13:36時到達珍寶島森林公園,現在珍寶島景點歸黑龍江省珍寶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h5> <h5> <b> (一)珍寶島。</b><br> 珍寶島,滿語“古斯庫瓦郎”,意為“軍隊營盤”,是一個位于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的島嶼,此島位于主航道中心左側,珍寶島全島面積0.74平方公里,狀如元寶而得名,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原是從中國方面伸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后來經過長期的水流沖擊,才成為一個小島。當今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寶島還與烏蘇里江的中國陸地連在一起,恢復原來的半島面目。在烏蘇里江上作業的老一輩中國漁民,稱珍寶島為“翁島”。 </h5> <h5> 珍寶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就是一種情懷,一種激情豪邁的情懷,一種愛國的情懷。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當時都登上了初中的課本了,“戰斗英雄”孫玉國是全國人民學習和崇拜的榜樣。孫玉國還受到過毛主席的接見。<br> <b>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始末:</b><br> 從1947年開始原蘇聯紅軍在珍寶島巡邏。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中,蘇方準備將珍寶島歸還給中方,但由于中蘇關系日趨惡化而談判中止。<br>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沖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對方的進攻,戰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島。中方傷亡比對方少,這次戰斗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或“珍寶島自衛反擊戰”。<br> 1969年8月后,我軍開始在珍寶島長設營房,主權至此之后再無爭議。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于中國。</h5> <h5> 因烏蘇里江江水近期持續上漲,珍寶島被大水圍困,有關方面臨時關閉了相關區域,同時禁止旅游者登島旅游。</h5> <h5> 司機朱偉師傅真是行家,愣是找出了一條窄路,憑著高超的技藝,把55座的大巴車開到了已封閉的江邊。</h5> <h5> 我們只能站在對岸隔江觀望對珍寶島,遠瞧邊防哨所。沿著江邊來回走著,看著巡邏艇不時地來回游弋,端詳和撫摸當年戰爭舊址的紀念碑,仿佛體驗到了當年那個戰場的激烈。</h5> <h5> <b>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1969年發生在邊陲地帶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這場小規模戰爭,其偉大意義完全不亞于抗美援朝的戰爭。這是新中國通過軍事行動抗衡霸權主義,成功地捍衛了自己領土主權,捍衛了國家民族尊嚴。同時向世界宣告,中國不再軟弱,不再受侵略。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而大炮的射程是由我們校對的。</b></h5> <h5> <b>(二)虎林要塞。</b><br> 從珍寶島濕地景區到虎林要塞博物館約55公里,大巴車一個小時的車程,走211省道。211省道起點和終點都位于饒河縣,這是黑龍江省東部省級干線公路之一,基本是沿著中俄界河烏蘇里江修建的。<br> <b> 虎林要塞位于虎林市虎頭鎮西北,南距虎頭鎮2公里。目前,虎頭要塞已成為歷史遺跡,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已經建成,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戰爭的歷史,警示中國人民永遠都不要忘記民族仇恨。</b></h5> <h5> 日本野蠻侵占中國東北后,在中蘇邊境一帶修筑了十四個要塞群,主要是針對蘇聯,企圖對蘇聯實施戰略進攻。而虎頭要塞是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日寇將它作為進攻蘇聯的橋頭堡。該要塞規模龐大,結構復雜,設施齊全,兵力、火力配備極為強大,被日本關東軍自詡為牢不可破的“東方的馬奇諾防線”。<br> 日本關東軍為修建如此規模巨大、耗資數億的軍事工程,掠奪了中國無數財富,征用了無數中國勞工和戰俘,為了保密,要塞建成后這些勞工和戰俘都慘遭殺害。可以說,虎頭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俘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是日本侵華罪行的鐵證。<br>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日軍還在此與蘇軍激戰了11天。虎頭要塞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br>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至26日,蘇軍終于攻克了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數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爭的殉葬品。<br> 大巴車于下午16:10時開進了虎林要塞遺址。</h5> <h5> 當我們下車后,室內“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已經閉館了,參觀者只出不進。經協會領導與館方工作人員協商,并帶有懇求的態度,工作人員破例對遠道而來的攝影團隊開了綠燈,打開了博物館的大門,我們得以進入參觀。 </h5> <h5> 博物館分為兩層展廳,一展廳主要展出東北淪陷、日偽統治下的虎頭鎮、虎頭要塞概貌。二展廳展出勞工的血和淚、虎頭要塞之戰、歷史呼喚和平及侵華日軍和前蘇聯紅軍當時使用的槍支彈藥、衣物、相關資料和圖片等,及虎頭山地下遺址工事。<br> 大量的圖片和實物,再現了戰爭之殘酷和日寇之野心,充分地揭示了日寇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h5> <h5> 從地下工事走出來,抬頭望去,一座無字紀念碑矗立在山頂,碑高9.7米,碑體呈白色,俗稱小白塔,這是蘇聯紅軍為紀念陣亡的493名將士修建的解放紀念碑。</h5> <h5> 這里曾是二戰的戰場。如今硝煙散去,昔日的戰士們用烈火槍炮換來了今日的和平時光。</h5> <h5> 現在虎林人民在烏蘇里江畔、完達山林海旁的黑土地上過著和諧而富足的生活。他們享受著林海“天然氧吧”的饋贈,吃著烏蘇里江鮮美的冷水魚,收獲著黑土地里的五谷馨香,在這片無污染的凈土上過著有滋有味的日子。</h5> <h5> 晚上入住虎林市世嘉石油商務賓館,夜間下了一點兒雨。</h5> <h5> <b><u> 第十四天,2024年9月14日</u></b><br> 今天安排游攝興凱湖和鏡泊湖,晚上住宿在鏡泊湖景區內,全程大約550公里。<br> <b>一、興凱湖。<br> 興凱湖是中俄界湖,為永久性淡水湖,也是東亞最大的淡水湖,是黑龍江流域最大的湖泊。在黑龍江省密山市境內,由雞西市代管,距雞西市124公里。</b><br> 興凱湖原為中國內陸湖,1860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后就變成了中俄界湖,我國僅有26%的主權。一條綿延30多公里的天然湖崗將興凱湖分成大小興凱湖,北側的小興凱湖全部在我國境內。小興凱湖為濕地特征。<br> 14日早晨7時從虎林市出發前往興凱湖,距離約為137公里。但由于道路有塌陷的地方,所以繞了很多路,9:30時才到達,天上已經下雨了。</h5> <h5> 由于下雨,三腳架也無法使用,視線不佳,無法看清遠方的景物,只能拍一些打卡照片了。在此瀏覽了一個小時,然后出發前往鏡泊湖。</h5> <h5> <b>二.鏡泊湖。<br> 鏡泊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在寧安市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寧安市50公里。寧安市,古稱寧古塔。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由牡丹江市代管。</b><br> 鏡泊湖面積約95平方公里,湖水深度平均為40米,一般水位最高353.65米,年平均流量每秒9.2立方米至10立方米,蓄水量16.25億立方米。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干流外,還有大梨樹溝河、爾站西溝河等小河流。<br> 鏡泊湖因湖水清澈,平靜如鏡而得名。鏡泊湖在唐代渤海國時期,名字叫“湄沱湖”,漢書地理志稱湄沱河。史書記載,“湄沱湖之鯽”是渤海國的名魚,今日鏡泊湖的“湖鯽”仍以味美著稱。自明代起,開始有了“鏡泊”的名稱,清代滿語名稱為“畢爾騰”,意為“平如鏡面”。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稱阿卜河,又名叫阿卜隆湖,后稱呼爾海金。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呼汗海,明始稱鏡泊湖。清代稱為畢爾騰湖,意思是水平如鏡,不過現在仍然稱作鏡泊湖。<br> 興凱湖到鏡泊湖約387公里,由于下雨,司機朱偉嚴格控制車速。兩個司機輪換著開車,全程僅停了兩次,一則路上所經過的服務區均沒有飲食供應,另外也是為節約趕路的時間,中午飯大家在車上解決,湊合吃一點東西。<br> 在路上遇到了一塊路標,上面標注著距雞西有70公里,2017年4月曾去過雞西,內心有些觸動。</h5> <h5> 15:15時到達鏡泊湖景區大門口,陰天,烏云密布,氣溫較低。</h5> <h5> 鏡泊湖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鏡泊湖處于群山環抱之中,山重水復、蜿蜒連綿,時而水平如鏡,時而微波蕩漾,秀美無比。<br> 鏡泊湖最有名的“吊水樓瀑布”酷似聞名世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一般幅寬40余米,落差為12米。雨季或汛期,瀑布呈現兩股或數股迭落,總幅寬達200余米,有著“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氣勢。最關鍵的是瀑布能夠呈現出七彩色,晴天尤為絢麗。</h5> <h5> 利用相機的速度,拍出不一樣的七彩“吊水樓瀑布”,只是陰天效果打折了。</h5> <h5> 還有許多景點沒有走到,17:30時帶著不舍之意離開了鏡泊湖景區,這是此行黑龍江省的最后一站,明日將奔赴吉林省。</h5> <h5> 晚上入住鏡泊湖天緣閣智享酒店。</h5> <h5> 在黑龍江的日子里,行走的路線全部都是沿邊境線前行,除了看到了新時代的氣息和大好河山,同時也看到了過往我們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得解放,不再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也逐步提高,我們很欣慰。<br> <b> 中國要復興,中國一定能夠復興!</b></h5> (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会宁县|
阿拉尔市|
德江县|
法库县|
徐州市|
剑阁县|
同德县|
长岭县|
武夷山市|
新田县|
石棉县|
婺源县|
和林格尔县|
鄢陵县|
新昌县|
聂拉木县|
安福县|
锡林浩特市|
新宁县|
三明市|
共和县|
论坛|
古交市|
达孜县|
门头沟区|
花莲市|
凤庆县|
剑河县|
淮滨县|
井研县|
旬阳县|
盐池县|
长岭县|
二连浩特市|
高雄市|
响水县|
重庆市|
黄浦区|
科技|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