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故宮看過,臺北故宮也去過,香港故宮才聽說過,于是,這次首選它了。故宮始建于六百年前,是明清兩代共二十四位皇帝的居所,北京故宮保存了世界上最為完整的木造結構宮殿建筑群,臺北故宮收藏了中華璀璨的藝術精品,那么,香港故宮呢?香港故宮于2022年夏季才正式開放,展廳有九個,1-7為常設展廳,8和9為特別展廳,在看展之前不知是不是因為激動看花了眼,購票時把7&9看成了789,被8廳拒之門外,幸好一部手機解萬難。當跨進一號展廳時,就被眼花繚亂得找不著北了,直到此刻走進相冊,才有了些許清醒。這里不僅有故宮的寶貝,還有新石器時代華夏的文明,更有著與故宮同時期的西方文化。</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宮既然是明清皇帝的宮殿,那咱就先上二件黃袍鎮宅。第一件皇袍是清康熙年的明黃色雲龍紋男單朝袍,妝花紗織造。妝花紗是云錦中織造工藝最復雜的品種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件為清雍正年的明黃色男龍袍,由緞、絲線、金線織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黃袍讓我更感興趣的是后妃的服飾,比如這雙繡花鞋,不知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哪個位分較高的后妃所穿,觸目的是高木底,穿上這鞋,大長腿,細柳腰,再拈個手帕,要有多婀娜就有多婀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一款也是同時代的某后妃鞋,看工藝,感覺鞋主人的身份比上一雙主人要低,雖然身份低一些,但鞋跟依然高啊,直接拉滿十公分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章是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這款《臥龍紐崇禎帝印押》,是明代皇帝留下的唯一一枚花押印。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朱由檢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是個好皇帝,但對接手的爛攤子回天乏術,最后,在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后,自縊景山。崇禎帝自縊前留下的遺言令人感嘆:“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枚玉石雕刻的交龍印“制誥之寶”,是清朝崇德年的,崇德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第二個年號,使用了八年。崇德之意即崇尚德化。清朝是在明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后,抓住時機,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建立起的新王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康熙大帝的印章,印文是“育德勤民”。對這張拍攝角度很滿意,拍出了瑞獸的氣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熙的次子愛新覺羅·胤礽滿周歲時,被立為了太子(</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嫡長子早夭),</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清朝唯一明立的皇太子,可惜胤礽不爭氣,兩立兩廢,51歲病逝幽宮。初立時賜了這枚“皇太子寶”的蟠螭印,蟠螭是龍屬蛇狀的神怪,是一種無角的早期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乾隆玉冊是清朝乾隆皇帝時期制作的玉質冊書,乾隆御筆親書,是清朝皇權的象征(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分為祭祀類、佛家類、詩文類、紀功類玉冊。這本玉冊是彰顯乾隆帝的武功之勝,見證他整頓邊疆的軍事勝利,稱“十全武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乾隆年的這座寶塔,渾身都是寶,金身上鑲滿半寶石和珍珠。乾隆是歷代帝王中鉆研藏傳佛教最深的人,他將父皇雍正的雍王府改建成全國最具規模的藏傳佛教中心,并將此類金塔供奉在佛堂之中,潛心修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為磬,右為鐘。磬和鐘都是儒家的一種雅樂,清朝為鞏固統治,推崇儒學,其中一項措施就是鑄造特磬和镈鐘,使得它們成為清代宮廷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對這把清乾隆年的匕首入了眼,溫潤冰澤的玉柄,閃耀鍍金的匕套,有種金玉良緣的美滿,讓人忽略了利刃的寒光冷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男佩利劍,女戴珠寶,這些飾品是滿漢女性的時尚配飾,圖案上的吉祥寓意,是每一個人的心中所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每個展廳的精品太多,為了便于自己收藏欣賞,索性把9個展廳的文物重新洗牌,把金、銀、玉、瓷、漆、玻璃、琺瑯、青銅等分撿成組,直觀震撼。這第一組出場的一定是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金象征財富,銀器與純潔劃等號,而白銀還有辟邪化毒的說法哦。華夏不同民族的銀器有著非常獨特的文化內涵,如苗族銀器,造型圖案往往承載著動人的故事傳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如果此生逢此君,夫復又何求!雖然人不逢石,愛玉卻是最真實,每每在博物館遇見入眼的玉石,就會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石頭。這次亦如此,遇見了熟悉和陌生的古玉、青玉、白玉、瑪瑙、翡翠。她們風度翩翩在文房里風雅,在腰帶上生姿,在山水里言品,在屏風里秀色…,令我“賊”心不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一單瓷器獨立介紹,因為她色紅,很適合乙巳年的我。這是一盞清乾隆時期的燈籠尊,景德鎮御窯廠的杰作,名為“胭脂紅釉瓷”,因為這種紅料最初從歐洲傳入,所以</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稱西洋紅。完全能看出她點亮之后的光澤與色澤,我只能用“嘖嘖嘖”來贊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琺瑯彩也是從歐洲傳入中國的,明代用的是銅胎掐絲琺瑯工藝,康熙時期琺瑯工藝日漸成熟,稱之為畫琺瑯,到了乾隆年,畫琺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技藝,越是艷麗,越體現了乾隆老爺子的審美觀,還別說,色彩雖然俗,卻有治愈抑郁的效果。</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視頻配用的是馬未都先生的語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瓷器是中國的代名詞,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譯名。元代的青花瓷代表著瓷器的高峰,而宋代的五大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是最高級的審美。在整理這些中國瓷的時候,浮躁的心得到暫時的安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個竹筆架無需多言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猜猜看這是啥?這是乾隆款的纏枝蓮紋冰箱。冰箱在明清以前就在廣泛應用,這款冰箱與眾不同的是除了冷藏食物,箱里的冷氣還會從古錢形的鏤孔里散發出來給環境降溫,像不像空調?它曾被末代皇帝傅義運往天津,后來輾轉流落民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因有心人的捐獻,重回紫禁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冰箱底座,紅木的,上有掐絲琺瑯與畫琺瑯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見過不少屏風,唯獨對這款乾隆期的云龍紋座屏青睞有加。材質為楠木剔紅漆,框架是紫檀木的,整體給人端莊厚重、大氣簡約的高級美感。特別是那紅漆紅得如此低調奢華,與框架相得益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漆在中國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中,就發現了朱漆木碗,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并利用天然漆的國家。漆藝在戰國時期進步很大,到了漢代達到鼎盛,唐代的工藝更加高超,明清技法多樣,相當成熟,到了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輝煌。這一組清雍正乾隆年間的漆器,驚艷到我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來一波玻璃器物,包括最后兩個哦!這兩個我是對號對號又對號才確認無誤分享出來。一個是乾隆款綠色瓶,像玉,一個是乾隆年鳧式水盂,像漆。眼界又開了一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鐘表,無論在法國還是中國,鐘表都是宮廷珍藏,視頻里的鐘表制作來自法國和英國,分別收藏在故宮和凡爾賽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紫禁城遇見凡爾賽宮,這是第九展廳的特展主題。在十七、十八世紀時期,故宮的主人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凡爾賽宮的主人為路易十四、十五和十六。中法兩座宮廷文化在此時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把銅鍍金的鑰匙,就是曾經打開凡爾賽皇家禮拜堂厚重大門的鑰匙,距今171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兩座宮廷相距遙遠,一個東一個西,卻彼此充滿好奇,也從來沒有斷過相望,雖然宮廷里的王者并未見面,但通過穿梭其間的法國傳教士們,銜接著兩國的來往及友好的文化交流,也讓地球人看到了不同國度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美好神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凡爾賽宮里的藏品中,有很多畫像,國王王后及公主、傳教士、伏爾泰等等,當然還有精美絕倫的器物,其中有一幅乾隆帝瓷板像,這幅像是根據清宮意大利耶穌會士潘廷章所繪的乾隆畫像,帶到法國供皇家工匠參考制成,被路易十六收納并掛在凡爾賽宮的書房里。當時,法國王室和精英階層對中國文化推崇備至,在法國形成一股中國風,視頻中有一套餐具,就是路易十五委托在中國景德鎮燒制的,成為凡爾賽宮使用的第一套中國制作的瓷餐具,也是中國制作的第一套帶有法國王室徽章的餐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故宮藏品里,也有一堆仿制西方的科學儀器,比如中間那一款,是盤式手搖計算器。在路易十四的推動下,法國躍升為當時歐洲的科學強國,并渴望探索遠方的世界,而同一時代的康熙,對歐洲科學知識及儀器也懷有極大的熱忱,積極向傳教士學習,重用他們參與觀象、測繪等國家事務,除了仿制歐洲科學儀器,還編印科學書籍,并吸納其為國家治理及禮儀制度的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八特展廳成為我本次觀展的結尾,無論觀展結尾還是記錄尾聲,皆因有三。首先因它的主題《中華文明溯源》所致;其二作為熱愛歷史博館的我來說,看過不少老祖宗們留下的文物,對此抱有的期望值不大;第三,已經在博物館泡了一天,體力有些吃緊,便展開了走馬觀花模式。不過,俺老祖宗的東西無論放在哪里都值得為此停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八展廳給我最特別的感受是撫摸復制品的體驗臺,摸玉時那種溫潤冰澤感讓身心愉悅,意外的是摸夾砂黑陶時,以為它會粗糙,但它的表面竟如玉般光滑,嘆!嘆!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結束語:每個文物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當讀到這些故事,文物便有了活靈活現的生命,這是我喜歡博物館的原因之一。但這次香港故宮博物館的藏品分布廣泛,故事也多,數不過來,加之精力與時間有限,就偷了懶,制作成短視頻存檔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補充此段:因現場拍照到主打手機沒電,便啟動了備用手機,但后期整理時,又忘了它們,直到近期才看見,望著備用手機里那一堆黃金飾品,不忍心就此埋沒,于是,補寫。關于對黃金的喜惡,我給自己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惡,青年時期認為金子是最俗不可耐的東西,年輕是被人追求,那人手上脖子上帶著金鏈子,我便嗤之以鼻避恐不及;第二階段是喜,中老年的現在,突然對黃金產生興趣,且呈逐漸上升趨勢,如今看到黃金就兩眼放光,心生歡喜。說不清為什么會突然改變嗜好,難道是因為有了歲月的沉淀么?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深度理解?金子是代表性的貴金屬,來源稀少,它不會氧化,延展性極高,即使埋在土里幾千年,該她出場時依然熠熠生輝,比如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剛出土時,皺巴巴的像一團廢紙,經過延展修復后,驚艷了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2025.4.2</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丽江市|
柯坪县|
乌拉特中旗|
仙桃市|
印江|
雷州市|
潼关县|
商水县|
衡山县|
文山县|
洪雅县|
玉屏|
咸丰县|
汝城县|
格尔木市|
聂荣县|
莆田市|
高州市|
黄陵县|
杭锦旗|
资源县|
进贤县|
西城区|
鞍山市|
阳山县|
海门市|
甘谷县|
镇巴县|
陆丰市|
镇江市|
青田县|
黑龙江省|
高清|
大埔县|
双城市|
大竹县|
中西区|
蓬溪县|
漳平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