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芬別墅的牌匾在歲月的洗禮下,仿佛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那斑駁的字跡,像是從遙遠的過去走來的老者,每一道痕跡都是時間留下的印記。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了那些已經逝去的歲月,屈指算算我家在這條弄堂里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21號~米黃色外墻的房子,我家三代在這里留下了無數的生活痕跡。這座老宅承載著往昔的記憶,雖然已經模糊,但我仿佛依就能看到曾經在這里生活的先人長輩和同胞手足們的身影,如今一切都成為回憶,唯有老宅靜靜地佇立在那里,它見證了外公的鼎盛輝煌,及WG荒唐歲月悲冤辛酸離別時光的流轉。</p> <p class="ql-block"> 18弄分三部分組成。外弄為可安新邨(1 ~9號,不是很熟悉)直弄(10 ~14號,對住戶很熟悉)里面為春芬別墅,進弄左面是門房間~看弄人松松與榮榮的住房,右邊是兩車間(21號我家與24號唐家所屬)1937年建成后我家一直居住在21號,直至78年搬離,我足踩過弄內的每寸土地每棟樓房,熟悉文革前的每家住戶,對這條弄堂可以講是了如指掌。15 ~16號為連體平層,17 ~18號為兩連體3層住房,19號~2 1號是3幢獨立屋(20號現為徐匯區少年宮)22 ~25號是四連體3層住宅。弄內篤底有幢獨立屋是康平路63號(不明白為何掛康平路門牌)整個18弄全部為紡織大王吳昆生建造,當年可買也可訂,在建造前我外公用幾十根金條預訂下2 1號整幢房子,並對原始設計圖進行修改增減,如削減了2樓的陽臺,3樓的亭子間,增添了廚房配餐間,並擴大面積增加東墻的弧形立面房間及3樓弧形陽臺(內側裝修成滿屋柚木豪華書柜的書房)。</p><p class="ql-block"> 21號面積400左右,整棟樓6衛,有L型前后院。進門是寬大的玄關及走廊,底樓有中式及西式風格的客廳,有餐廳和影視房。二樓三臥+二樓亭子間(廚房后天井也有專用樓梯樓直達亭子間)三樓兩臥及外公的書房。在21號我家先后經歷了2次房屋縮減。</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外公舅舅先后赴美,外婆留守21號,喜歡熱鬧的她一下子難以適應寂靜,況且不明形勢發展,先后辭退了廚師,司機及兩個傭人,另決定縮小規模招租房客,首次房客是外婆的針灸師黃羨明夫婦(底樓20平的小客廳和三樓帶陽臺的朝南臥室),黃醫師住了兩年后感覺樓上樓下太不方便,就搬去淮海中路逸村3號。這時外公的朋友童受民找上門,希望外婆將3樓整層租給他兒子一家(童家后人至今還在租住)事后黃醫師知道懊喪地對外婆說:早知可整租三樓,我也不會搬走了。</p><p class="ql-block">緊接著我父母搬入二樓。</p><p class="ql-block"> 外婆在底樓留下29平米大客廳自用,將小客廳及影視餐廳改造后出租給朋友介紹的徐匯中學吳湘娟周禮和夫婦一家。吳周搬走后,搬進肇加浜填浜改綠的原住民張姓一家。</p><p class="ql-block"> 至此,21號就是童家,我家和張家。這是一次住房自愿縮減。</p><p class="ql-block"> WG被迫經歷了第二次縮減,全家擠在二樓亭子間+ 一樓客廳棲住。西北向的二樓亭子間上面是三樓露天曬臺,冬冷夏熱,冬天開了取暖器,墻面天花板都是水珠,外婆笑稱是水晶宮,說:早知道30年后會住在亭子間里,造房時就不會減去三樓亭子間了。此一時彼一時,世事難料。</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從66年熬到78年,一場歷時12年的噩夢終于結束,經僑聯及九三學社等部門相助,我家落實政策被分到萬體高層三室一廳。隨后家人們先后赴美定居,此心安處是吾鄉,唯有老宅留心中。據講春芬別墅原住戶90 %的后人都已經出國,有美國,挪威,德國,法國,巴西,及香港臺灣等。</p><p class="ql-block"> 當年春芬別墅里的住戶,除吳昆生親朋好友外,其他住戶大都是申新系高級職員,還有家庭教師及私人醫生護士,住戶不多結構簡單。解放后歷次政治運動后,原住戶有跳樓的服毒的嚇死的及自動搬出的,到WG后更甚,原住戶緊縮,加上搶房風,不斷有新住戶進來,魚龍混雜面目全非。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早年的"高大上"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參差不齊的72家房客。21號及24號車間被打通搬進的曹姓三代和弄內陶姓姊妹,絕對的WG急先鋒,我家吃的苦頭罄竹難書,人在做天在看,作的孽造的惡,蒼天有眼饒過誰?天道輪回。我不是什么宗教門徒,但知道無論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是教人心存善念做善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此生還不了,報應留給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因為有朋友轉發我記錄18弄的文章和小視頻,睹老宅,憶往事,天色已兩重;思如潮,情澎湃,難忘祖家業。說21號是民國時期電氣界名人童受民的舊居,嚴重不符事實,臨時起意留下以上文字,還原被篡改的家族老宅往昔蹤跡,是后人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對家族長輩先人深深的緬懷和敬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大名县|
贵德县|
含山县|
白银市|
阳新县|
左云县|
林州市|
蒙自县|
滁州市|
新兴县|
金昌市|
左云县|
汽车|
亳州市|
宜昌市|
外汇|
仙桃市|
武宁县|
军事|
铜陵市|
贺兰县|
凤翔县|
广德县|
揭西县|
长子县|
肥城市|
灵武市|
呼和浩特市|
原阳县|
东源县|
苗栗县|
凤阳县|
大余县|
阿拉善右旗|
鄢陵县|
辽阳市|
精河县|
迁西县|
宣武区|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