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紹興,有一個始于漢代的景區,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景區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采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采石遺景、山林生態于一體,涵蓋柯巖,鑒湖,魯鎮和香林四大景區,這就是AAAA柯巖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 游覽是從柯巖開始的。</p><p class="ql-block"> 從題著“柯巖”兩字的仿古門樓進去,繞過一片香林掩映下的刻有“一炷燭天”“蓮花聽音”的影壁,撲入眼中的是一座高大的彌勒佛坐像。坐像內嵌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之中,而整塊石壁又突兀出柯山東南麓,略高于后面的一脈青山。仰視上去,坐像俯視眾生,莊嚴中透著神秘;細觀,大佛慈眉善目,嘴角含笑,左手單掌微傾,右手撫膝,寓意“左耳進,右耳出”,不問紅塵世事,莊重中不失詼諧。</p> <p class="ql-block"> 景區入口處還有一座小亭,里面有王羲之手跡“柯巖絕勝”的石碑。柯巖風景區是紹興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被歷代譽為絕勝之地。 </p> <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往右邊走,就看到上面書寫“一柱燭天”四個字的照壁。照壁前面是一方小池,池水清澈可以作為善男信女們凈手之處,似乎可以洗凈塵世污垢。 </p> <p class="ql-block"> 接著有個“蓮花聽音”景觀。這里的“蓮花”是石上刻著形狀各異的石蓮花,是國內最大的半徑9.9米,共由99塊巨石拼接而成的石蓮花,取數字九,應該是九九歸一和三步一蓮的意思。“聽音”是指石蓮花前的弧形的墻,它具有回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柯巖景區,那尊巨大的彌勒佛雕像便闖入眼簾,仿佛是一位慈祥的守護者,靜靜地凝視著來來往往的游客。這尊佛像高達數十米,由當地石匠祖孫三代精心雕琢而成。佛像莊重而祥和,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更顯神圣。可今天上午的大霧天,仿佛為這尊大佛罩上了一層薄薄面紗,猶顯神秘。</p> <p class="ql-block"> 在石佛像的旁邊,有高聳入云的"云骨",上寬下窄,猶如一把利劍直插云霄。大自然的鬼斧神它的形態奇特,歷經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侵蝕,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被封為”天下第一石”。</p> <p class="ql-block"> 史志載,柯山之石石質優良,從三國時期發端,柯山就成了有名的采石場達四百多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齊根挖去大半,而“云骨石”就是為計算采石方量遺留下來的標高,難怪它平地凸起,就像栽上去的一樣。“峭壁聳千尺,危巖鎖霧中”,形成現在這樣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等,就是后來匠人們在采石遺址上精雕細琢而成的。其中,最為代表的“云骨”奇石和彌勒石佛相傳是隋唐年間祖孫三代歷經百年相繼開鑿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柯巖古采石遺址至少已有2500年歷史,最早為越國大夫范蠡為建造古越國都城時開始開采山石。現存有五個采石深坑。</p><p class="ql-block"> 頂著大霧,我們參觀了古采石場遺址。非常驚嘆!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 有佛必有廟,柯巖也不例外。大佛左后方的一片山林中就藏著一座仿唐建筑——普照寺,猜想大致內容相同,就沒有進去。</p> <p class="ql-block"> 霧,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圖片拍的不是很清晰。</p> <p class="ql-block"> 沿著小路前行,便來到了七星巖。這里是古時采石留下的遺跡,七處深潭組成形似北斗,故名七星巖。潭水清澈見底,周圍的石壁上刻有多方題刻,歷史的痕跡在這里沉淀,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當年工匠們的辛勤與智慧。</p> 天,開始慢慢晴朗起來了。 <p class="ql-block">下圖:周恩來"我是紹興人"的石刻字</p> 下圖:毛澤東詩作石刻 <p class="ql-block"> 名士苑的名士雕塑與四周的奇石陡壁、綠樹青草交相輝映,構成一處具有高度藝術品位的旅游景區。紹興可謂是佳山佳水育英才。這里英雄輩出,人杰代出,例如治水圣人的大禹、復仇英雄的越王勾踐、著名謀士的范蠡與文種、書圣之家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唐宋詩人的賀知章和陸游、民國北大校長蔡元培、民國“三杰”徐錫麟、秋瑾和陶成章、大文豪魯迅等等。</p> <p class="ql-block"> 穿過鏡水灣,看過越中名士苑,從百船碼頭乘坐畫舫開始了鑒湖之旅。</p> <p class="ql-block"> 本來是想坐烏篷船的,因為它是江南水鄉尤其是紹興地方極具表象的物件之一,但昂貴的船資讓我卻步。于是自我安慰道:還是坐畫舫吧,畢竟孫中山、周恩來、魯迅等,都是坐大船游鑒湖的。</p> <p class="ql-block"> 游鑒湖是由游湖、游橋和游島構成的。湖中的一個個小島由長長的古纖道和一座座造型各異的石拱橋相連在一起。“五橋步月”是鑒湖景區的代表景點之一,五座形態各異的紹興古橋將“東漢笛亭”和“醉葫蘆島”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因為好酒的緣故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醉葫蘆島”。因其形狀像葫蘆,島上又設有“投醪勞師”“曲水流觴”等蘊含紹興豐富黃酒文化的景點而得名,人們在這里可以一面飽覽秀麗的湖光山色,一面品酒,揣摩“壺酒興邦”的真正含義。</p> <p class="ql-block"> 鑒湖不是天然湖泊,而是東漢會稽太守馬臻發動民眾興修水利而成,距今已有1800多年。它上蓄洪水,下拒咸潮,堤長綿延數百里,潤澤山會平原9000余頃良田,故有“鑒湖八百里”之說。在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人力的偉大。馬臻的出生地史學界尚無定論,但同為治水人,大禹因治水而坐天下,馬臻因治水得罪權貴屈死朝堂,巧的是二人皆葬于紹興。時空穿越數千年,在歷史的對話中,時光見證了偉績之后的安定和繁華。</p> <p class="ql-block"> 從“醉葫蘆島”再乘船前往魯鎮才是真正的游湖。比起游過的西湖,鑒湖的水面不算開闊,但是,她雖沒有大家閨秀的風范,卻不失小家碧玉的典雅。還是生在此鄉的南宋詩人陸游說得好,“千金無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湖水滌去冬日的寒涼,豐盈而又婉約。坐在船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看著兩岸滿目濃綠中夾雜著些許斑駁的色彩,我忽然想象,在這樣一個冬春交替的季節,約上三五好友,乘上一葉扁舟,品著黃酒螃蟹,縱論天下人生,那該是一幅多么怡然的畫面呀。</p> 棄舟登岸,就是魯鎮。 <p class="ql-block"> 在紹興其實并無魯鎮,它是后人根據魯迅作品《祝福》《孔乙己》《阿Q正傳》《故鄉》和《狂人日記》中典型人物的生活環境以及當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筑風貌、自然風光依水而建的主題景點。</p> <p class="ql-block"> 在紹興其實并無魯鎮,它是后人根據魯迅作品《祝福》《孔乙己》《阿Q正傳》《故鄉》和《狂人日記》中典型人物的生活環境以及當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筑風貌、自然風光依水而建的主題景點。</p> <p class="ql-block"> 不說烏瓦粉墻的臺門店鋪,千姿百態的石橋欄桿,縱橫交叉的小巷流水,這里實在是人的海洋。鎮公所和鎮子中央的雙面戲臺不時上演魯迅作品中的情景劇、水鄉社戲和紹興民俗表演,特色商業街上購物人流更是摩肩接踵,戲里戲外一片喧鬧。</p> <p class="ql-block">柯巖——鑒湖——魯鎮</p><p class="ql-block">那山——那水——那人</p> <p class="ql-block">在這片南國旖旎的山水畫卷中,自然的造化和人類的思想和諧共存,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 悠久歷史與豐富內涵的柯巖風景區超出了我的想像,而且時間跨度大,景區內容所具有的歷史蒼桑感和藝術價值感,是一個很值得前來參觀的景區。至于魯鎮景區,適合于對魯迅小說有興趣的,曾經熟讀過其小說的游客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2025年2月16日游紹興柯巖風景區隨拍。</p> 編輯制作:陌上阡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尼木县|
喀喇沁旗|
库伦旗|
松桃|
和平县|
吉木乃县|
阿荣旗|
前郭尔|
阳泉市|
砀山县|
苍山县|
裕民县|
屏东市|
静海县|
沿河|
呈贡县|
麻江县|
赤水市|
尼木县|
西华县|
西平县|
河间市|
通榆县|
朝阳县|
安平县|
双柏县|
红原县|
鹤壁市|
长丰县|
乐业县|
福建省|
大港区|
宜良县|
方山县|
永昌县|
南乐县|
安图县|
宁强县|
苏尼特右旗|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