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6日下午三點我們從泰城出發,尋訪濟南長清雙龍山三圣堂。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里,一直在聽齊老師與周老師商談如何選取民國時期報紙關于泰山報道的問題,作為旁聽者的我也收獲不少。</p><p class="ql-block"> 在濟南長清區大學城附近的雙龍山公門口附近停下車,我們沿臺階拾級而上。這雙龍山亦名餓狼山,不知何故?但這餓狼山的名字我是第二次聽到,第一次是在2024年9月8日去尋訪寧陽東莊皮匠山時,旁邊的一座小山也名餓狼山。之所以稱雙龍山,是因為山頂有一山洞,洞內有兩條長石象極了兩條交頸纏繞的巨龍,呈二龍戲珠狀,鱗爪畢現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此山海拔300米左右,感覺不高,初次登臨卻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臺階直上直下,坡度幾近直角,讓平日不鍛煉的我氣喘吁吁,柔弱的齊老師直接坐在了臺階上。在停下來喘息的時候,回頭一看,但見山下高樓林立,夕陽下的玉符河蜿蜒而去,別是一番美景!爬到頂,以為到了,結果卻只是一處小公園。問旁邊的游人才知道要去的三圣堂,居然在對面山頭上;順著起伏蜿蜒的山路,只見對面山頭上紅墻遙遙相望,夕陽下讓人不由得有些猶豫、躊躇。齊老師一看,直接放棄,原路返回車里去追劇了。</p><p class="ql-block"> 既然來了,我和周老師不甘心就這么回去;身邊游人絡繹不絕,一問才知道,這條山路是周邊居民和大學生們經常散步的路線,夏日晚上行人會更多些。我們繼續前行,沿山路走了不遠,就看到一段殘存的石塊壘成的山寨門,從旁邊木牌介紹知道,此處為“鐘靈毓秀”,是這座山體公園的最高峰,山寨歷史已無從追溯。進了山門,只見山頂中央是一整塊的平坦巨石,仿佛一塊天然的點將臺!我站在中央,只有山風獵獵;遙想當年,定有人在此身披鎧甲,檢閱隊伍,那場景應是“戰鼓冬冬有若雷,遮天映日列旌旗”吧?山寨的圍墻大約繞山頂平地一圈,但已殘缺不全,前后山門倒還完整。</p> <p class="ql-block"> 出了山門,山路平坦,一直蜿蜒至紅墻包裹的三圣堂建筑群前。首先映入眼簾的又是一段臺階,上面是一座四柱三間的牌樓,只見牌匾上寫著“雙龍山”三個大字,下面兩側柱上的楹聯“天門一長吼,萬里清風來”,大概是借用李白的游泰山詩,那應該是“天門一長嘯”才對,也可能是與泰山主峰相比,此處山勢較低的緣故吧。爬上臺階,見牌匾后面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在牌樓的右側,則是著名的雙龍洞,洞實為一罅隙,需趴在地上,方能看得見里面的兩條石脈,兩石脈似石龍,此山故名雙龍山。</p> <p class="ql-block"> 穿過牌樓,迎面是一座孔子廟,起脊硬山式,屋頂有二龍戲珠及寶剎鴟吻,垂脊有走獸。其面闊三小間、進深兩小間??鬃訌R東面九級臺階上為第二道山門,坐東朝西。山門為“積善門”,門匾上寫著“碧霞行宮”四個大字。門內有“哼哈二將”站立左右,威風凜凜。</p><p class="ql-block"> 進了院落后,路北側有藥王店。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圣堂,三圣堂頂部為疊澀式無梁穹頂,外部涂得黃色顏料,金光閃閃。對面是觀音堂;東側為玉皇廟,還有一亭名為“恩澤亭”。</p><p class="ql-block"> 院中有殘碑數塊,多已難識。其中一塊民國十一年“重修碧霞元君神祠碑”被砌成碑墻,立于三圣堂和玉皇廟之間?,F錄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重修雙龍山碧霞元君神祠碑記》</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蓋謂巖壑之勝、潤谷之奇,可以時觀游遠眺望而層巒疊嶂,壁立千尋云霄隱隱與泰山相對,時有仙姝往來其除非虛語也。邑東山茌區雙龍山圣母神祠一座,不知創自何年?至今香火不絕,其向南有一洞,窄不能入,俯而窺之,有石龍二,盤踞其內,鱗爪如生,能興云霧施雨澤。鄉間遇有旱災,祈禱於此,輒有靈驗。而歷年久遠,廟貌摧殘垣墉頽壞,見者之。近自民國以來頻年亢旱,附近村莊鄉民相繼來登此山虔求雨澤,幸俱迭沛甘霖四方,賴以豐稔,由是鄉民欣悅而思為重修舉甫經會議一次而捐資者轉輸恐后助工者踴躍爭先,不數月而院宇整齊殿輝煌,煥然一新,非有神力何以臻此事,既竣問記於予,予不揣固陋,聊弁數言以敘其事之,不冀為垂諸久遠云爾,今將捐資姓名開列於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華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戍榴月上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邑庠生王若長撰</span></p><p class="ql-block">(以下列有各項人名若干 略)</p><p class="ql-block"> 此碑提到的“仙姝”大概是指“碧霞元君”吧,對雙龍洞的描繪惟妙惟肖“其向南有一洞,窄不能入,俯而窺之,有石龍二,盤踞其內,鱗爪如生”,龍“能興云霧施雨澤”,所以此處兩通碑文均與求雨有關。“近自民國以來頻年亢旱”此碑立于“民國十一年”,即公元1922年,大約此處自民國建立(公元1912年)至1922年十年間經常大旱,此處記載也讓我們知道這段時間此地的氣候情況。</p> <p class="ql-block"> 另一通龜趺碑,比較高大,碑斷為三段,被人澆筑一體,碑下龜趺被人涂畫,碑文尚能辨認部分,《長清碑刻》(上)錄有此碑,現錄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更仆數而奇峰突兀上聳云霄者惟此山為最秀近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遠眺則泰岱名儼開屏障其他淡冶蒼翠春如笑而夏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焉蓋天鐘秀于故其景獨絕而其靈亦至昭昭也公羊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膚寸而合不崇而遍雨于天下茲山之脈正與泰山相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復與泰山無異此廟宇之建所由昉乎山之巔舊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旱居民禱雨其連獲沾濡余法所謂能出云為風雨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山門鐘樓茶棚墻垣俱就頹敗肆筵設席約南山之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工庀材不數月而告竣是固尊崇山 靈不忘 神賜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下列有各項人名若干 略)</p><p class="ql-block"> 此碑題刻年代不詳,也是與求雨有關。</p> <p class="ql-block"> 院落一角,觀音堂旁立有一殘碑,碑文為“以此為界,禁止放羊、樵夫打柴,公議故犯者罰錢十□”。據自1993年就看守此處的老人說,此碑是從下面的山溝里弄上來的。</p> <p class="ql-block"> 院內墻上貼著一符紙橫批是“雙龍山 碧霞元君”,豎寫著“壇場莊嚴 邪祟莫入”“平安吉慶 人宅康寧”,蓋著“碧霞元君印”紅章,初以為是“天仙照鑒”四個字呢?仔細對比又好像不是。</p> <p class="ql-block"> 因時間已晚,不敢久留,大體看了一圈后,我們趕緊往回走,出了山門發現石階旁居然停著一輛車,大為驚奇!因為沒有公路通上來,而且有些路段比較陡,實在想不出這車是怎么開上山來的?我們便走便猜測,走了一段后,看到路邊泥土里車轍印,猜測這司機大概是位賽車手。和路人邊聊邊走,忽然見那車從山上沖下來,我們趕緊避讓,結果車并沒有開過來,而是在身后一路口處停了下來,司機下車沖著我們招手喊“周老師、周老師”,我一愣,忙問周老師:“你朋友嗎?”然后是一陣竊喜,哈哈,沒想到此處也有周老師的朋友,那我們不就可以坐車下去了嗎?正高興著,結果周老師搖搖頭,說不認識。正有些失落呢,只見一個小男孩也從車上下來,沖我們跑過來,讓我們上車;我們疑惑著走了過去,發現車里坐著一位老人,就是剛才遇到的看守三圣堂的老人,以為他們是祖孫三代,來接老人回家呢,想當然地認為是老人邀請我們上車的,忙說謝謝。</p><p class="ql-block"> 上了車,司機走了另一條路,車在山里繞來繞去,最后從山師院里繞了出來。中途那位老人下了車,騎上他早上停在路邊的電動車回家了,才知道原來他們并不是一家人,原來老人和我們一樣也是搭乘。這時才知道邀請我們上車的居然是司機的兒子,也就是那位小男孩,今年剛上四年級;是他看見我們從三圣堂出來后,非讓他爸爸開車送周老師下山的,我們上了車他反倒一言不發了。司機是附近居民,孩子經常和他來此處游玩;因為對此處極為熟悉,所以很快輕車熟路地把我們送到自己的車前,齊老師正在車里追劇。這比我們自己走下來,足足節省了近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回到泰城時大約七點左右,時間正好。</p><p class="ql-block"> 事后,越想越覺得有意思,這小男孩實在是意外之喜!因為當時在三圣堂閑逛時,并未注意到有這個小孩,只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為何與周老師這么有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金堂县|
石阡县|
师宗县|
泰和县|
方正县|
泾川县|
双桥区|
辽宁省|
商都县|
班玛县|
原阳县|
陵水|
滕州市|
大姚县|
武义县|
绥阳县|
巫山县|
陵水|
昌江|
新竹市|
梅河口市|
涪陵区|
措勤县|
邯郸县|
将乐县|
中牟县|
略阳县|
河东区|
高邑县|
白城市|
云和县|
牡丹江市|
屯昌县|
康平县|
关岭|
天津市|
江孜县|
通渭县|
舟曲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