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和兒女們相聚長沙北辰三角洲過大年。我提議春節(jié)假期去潮汕地區(qū)一游,得到大家的熱烈擁護。號稱“省尾國角”的潮汕地區(qū),歷史底蘊豐厚,民俗文化獨特,美食文化豐富,的確是渡假休閑的好去處。我們是逆人流而動,車票不成問題,說走就走,正月初二下午我們乘髙鐵離開長沙南下,當天晚上9點45準時抵達汕頭。原本想出了火車站,乘坐的士頂多半個小時便可抵達預定的酒店。殊不知堂堂的首批特區(qū),既無專人指揮,也無明顯標記,數(shù)百名外地游客拖著行李箱上下折騰,根本找不到打的的地方;不少人在約車,卻始終無人接單;雖有單摩在攬生意,但這夜晚又帶著大件行李,誰敢冒險坐單摩?有人說,潮汕人過大年去了,不在乎這幾單生意,漲點價又怕投訴,干脆在家休息圖個舒服。有人發(fā)牢騷:人說汕頭是全國最落后的特區(qū),這次真信了。我們幾經折騰,擠上最后收班的公交車,到酒店時已是轉鐘了。這是汕頭給我的第一印象。在公交車上,我想:為啥當?shù)卣幻魑囊?guī)定:春節(jié)期間,的士、網(wǎng)約車適當漲點價?國家不是早已明文規(guī)定,節(jié)假日加班有三倍工資么!</p><p class="ql-block"> 恢復了疲勞,修正了心態(tài),原定計劃不變,汕頭安排一天半,潮州安排三天半。有人說潮汕文化有八大精華,包括木雕、潮繡、崁瓷、潮菜、潮劇、潮商、功夫茶、英歌舞等等。整整五天的潮汕游,我感覺潮汕文化有十絕。</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一絕:汕頭“小公園”并不小!汕頭有個游客必到的景點小公園,但這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公園,而是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騎樓街區(qū)。老輩人都說“先有小公園,再有汕頭市”。小公園是潮汕人尋根的地方,人們驕傲的把這里當成汕頭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 1860年,繼“五口通商”之后,汕頭這個國內獨有的內海小漁村再次被迫開埠。據(jù)說開埠時最初擁有19條街道,人們在街道匯合處建了個亭子,后來改名為中山紀念亭,街道也逐步整合成七、八條主要街道。就這樣,以中山紀念亭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形成了環(huán)形放射狀的街區(qū)格局【目前主要街道有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永興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安街等】,成為世界少有、中國唯一呈放射狀分布的騎樓+洋樓的城市街區(qū)。同樣是步行街,小公園似乎比長沙的黃興南路、漢口的江漢路、上海的南京路更有特色,更有醞味,更有文化。借用網(wǎng)絡上的照片,無人機從空中拍攝的小公園如下圖所示。</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們乘公交車來到小公園附近,只見人頭躦動,從四面八方向中心涌去,我們隨著人流移動,遠見中山紀念亭人山人海,游客或坐或站,使三層的中山亭變成了六層人山。我好不容易分開人群,費力地登上中山亭中心高臺,舉目四望,人流還在涌進,據(jù)說是等待觀賞英歌舞表演。其實,潮汕的英歌舞是潮汕地區(qū)特有的戰(zhàn)歌戰(zhàn)舞,人群擁擠,根本舞不開,誰也不敢表演。為了安全,當?shù)乇黄热∠N覀冊肼齾⒂^欣賞小公園附近的一些有意義的民國建筑如南生百貨大樓、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僑批文物館、汕頭郵政總局大樓、國民革命軍東征總指揮部、海關鐘樓(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大埔會館(汕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蔡楚生電影史跡館、老媽宮戲臺、胡文虎大樓等等。因為游客實在太多,也只得放棄,拍幾張熱鬧的照片留著記念了。</p> <p class="ql-block"> 上面左圖為平日小公園中心的中山亭,右圖為春節(jié)期間的中山亭。熱不熱鬧?</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二絕:古城堡式的崎碌炮臺。從小公園出來,女兒和外孫逛累了,我游興正濃,女婿陪我坐公交車來到汕頭濱海大道,欣嘗國內唯一的城市內海風貌:漫步在濱海大道,汕頭內海的風景宛如一幅動人的畫卷,展現(xiàn)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這兒既有大海的廣闊與浩渺,又有小海灣的寧靜與溫馨;還有供游人體驗的渡海輪渡,有回港休假的軍艦和漁政船舶,更有令人叫絕的崎碌炮臺。</p><p class="ql-block"> 崎碌炮臺隱藏在汕頭濱海大道北側的炮臺公園內,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算起來已有145年了。崎碌炮臺有呈環(huán)圓狀形的墻體,外圍有條圓形的護城河,更為這座“城堡”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莊重。墻體以貝灰、黃沙、煮爛糯米粥及紅糖調和夯筑,配以花崗巖石料,十分堅固,至今保存完好。進入炮臺須經過東西轅門,還有城門,城墻上有點將臺、通話口,城墻基部中間是一條貫通全臺的隧道,可容納士兵駐扎,上下有波浪式階梯,以利炮車推上城頭;城內綠草如茵,如同現(xiàn)代廣闊的運動場和足球場,光草坪面積相當于1.5個標準足球場,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古炮臺。其構造形狀比我曾看過的山東威海炮臺、上海吳淞炮臺、廣東東莞虎門炮臺都要特別,據(jù)說全國城堡式炮臺還有廣西南寧的鎮(zhèn)寧炮臺,不過比這崎碌炮臺要小得多。廣西鎮(zhèn)寧炮臺直徑僅13米,周長42米;而這崎碌炮臺直徑116米,炮臺內圈直徑85米,周長超過300米。總面積(包括護城河)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積10568平方米。崎碌炮臺是清末威武的炮臺,在民國后改為“懲教場”(就是監(jiān)獄),用于關押犯人;抗戰(zhàn)時期崎碌炮臺曾經遭受日本戰(zhàn)機的狂轟濫炸,但依然巍然屹立;新中國建國后,歸汕頭市公安局接管;1957年因戰(zhàn)備需要,交由駐汕海軍管理;1991年10月汕頭市政府對石炮臺進行全面修繕,并辟為汕頭市石炮臺公園,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一景。 </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三絕:潮州駙馬府,京城外民間的唯一。潮州古城有座隱藏在深巷中的“國寶”級建筑,位于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4號,為北宋宋英宗長女德安公主之駙馬許玨的府第,為國內罕見,距今已940多年。遠看平屋一排,青瓦覆頂,白墻一道,“駙馬府”流金大匾高懸,石柱左掛“相國門第”,右掛“駙馬家風”對聯(lián)。跨進駙馬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門檻好高好高!這大概也是高官府第的象征。許駙馬府為三進四合院式格局,整座建筑結構嚴謹,古樸大方,被專家們譽為“國內罕見而完整的府第建筑”。據(jù)說許駙馬府有“三寶”:一是S形排水系統(tǒng):府邸的排水系統(tǒng)采用S形走向,從正廳繞過后房再往前排水,寓意防財外泄,據(jù)說近千年來從未堵塞過;二是竹編灰墻:墻體是由竹片或竹簏編織,再加上泥土、貝灰做成,厚度只有2-3厘米,能隔熱隔音;三是石地栿:根據(jù)潮州地理氣候專門為此府第量身定做的。作用是防潮保護樁木,防震、抗震,施工中還起抄平作用。這“三寶”我都找到了;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中堂后面有個后鋪,告示說明是是放置空棺材的地方。古代有一個風俗,即家中有上壽的長者(一般是指五十歲以上者),就要為他備好一副空的棺材,寓意是有棺、有材,升官發(fā)財。后鋪和前面供奉牌位的地方被認為是整個宅子最尊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近千年的歷史風云中,駙馬府數(shù)易其主,解放后沒收為公產,安排20多戶居民入住,后來一度擠進40多戶。駙馬府也“因禍得福”,在十年動亂中沒有當“四舊”被破壞。1996年,許駙馬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撥出專款,搬遷安置原住戶,并全面搶救維修許駙馬府,這才有今天所看到的模樣。為何駙馬府建于離京城幾千里之外的潮州?這是因為許玨娶宋英宗之女德安公主時,德安是太子趙曙之長女,僅為郡主,下嫁許玨隨夫到了潮州。后來趙曙登基為英宗皇帝,長女德安郡主封為公主,潮州官府奉旨從國庫得資籌建駙馬府。</p><p class="ql-block"> 許玨,北宋時期,潮州人士,其曾祖父是潮州前八賢許申,其祖父是宋英宗的老師,其父許聞誨,官衛(wèi)尉寺丞通議大夫。許鈺從小聰慧,對易經頗有研究。他不是因為做了皇帝的女婿才當?shù)墓伲亲隽斯僖院蟛抛龌实鄣呐觥_@絕不絕?</p><p class="ql-block"> 許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后來繁衍到潮汕各地,潮州許家近現(xiàn)代出了不少名人,如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孫中山同盟會的軍事負責人,蔣介石曾當過他的參謀長)、民國才女許廣平(魯迅的學生、夫人)等,照此算來,魯迅先生都是許家的女婿。你說絕不絕?</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四絕:私人祠堂成了藝術殿堂。潮州古城有許許多多的古跡,為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看更多的風景,從許駙馬府出來,我主張坐三輪車,因為古城三輪車是合法的,師傅都經過了培訓。大家擠上三輪車,穿街過巷,師傅不時給我們講解,重要景點還讓我們下車進去參觀。三輪車在古城義安路鐵巷2號停了下來,這是座不起眼的二進院,我舉目一掃,原來是“己略黃公祠”,正是我旅游攻略中的重要景點。我招呼大家:注意抬頭看!己略黃公祠建于清光緒十三年,其主人是清朝曾任廣西思恩知府的宗親黃鵬飛,黃鵬飛的號即為“己略”,中門額有“己略黃公祠”五個大字。人們走進己略黃公祠,粗看沒有什么,但抬頭一望都驚呆了!房樑斗拱精雕細刻,墻壁門窗上漆描金,滿眼金碧輝煌!梁枋兩端飾以形象各異的龍、鳳、獅等祥瑞動物,墻壁窗戶上也是用嵌瓷、石雕等方式繪制了人物、野鹿、翠竹等圖案,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這些山水、花草、動物、人物,展示的是生動而有趣的歷史故事。我不懂雕刻藝術,只會看熱鬧,根據(jù)圖片說明,粗略也知曉其中的門道。據(jù)說當年主人刻意讓不同的雕刻工匠分別獨自操作(中間用擋板隔開,完工之日再進行評比,勝者有重賞),眾工匠紛紛拿出最好的技藝,一爭高下,這兒,便成了斗藝賽技的場所。在這幾百平方的方寸之地,聚集了張羽煮海、水漫金山、煮酒論英雄等280個民間故事,公祠成了嶺南雕刻精華的集中地。有評論家說這兒是潮汕地區(qū)乃甚嶺南雕刻藝術的天花版。如今公祠功能已不存在(其實恢復公祠的擺放也無妨),一座私人祠堂,卻成了萬千人前往觀賞的藝術殿堂。算不算絕?</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五絕:一條街集聚二十多座牌坊。三輪車載著我們游覽了古城內的外江梨園公所、永護古廟、潮州府(鎮(zhèn)海樓)、己略黃公祠、海陽縣儒學宮、唐伯元故居(不是唐伯虎!我還鬧了個小笑話)、開元寺等古跡,來到聞名的牌坊街讓我們自由欣賞。牌坊是尊榮顯達、彰揚鄉(xiāng)賢的標志建筑,始于宋朝而盛于明清。一條步行街集聚二十多座牌坊,為國內罕見。有人會說這是后來復建的,不錯,的確是當?shù)卣疄楸4婀袍E,集中搬遷至此復建的。據(jù)歷史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其中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而現(xiàn)在的潮州牌坊街經過修復后,全長1948米,共有23座古牌坊。牌坊多為3開間3樓4柱全石結構,工藝精致、古樸大方、氣勢軒昂、雄渾壯觀。其正面背面均有額刻及對聯(lián),頂層上則雕有飛鳥走獸、人物花草,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亭額題字及對聯(lián)均出自名家手筆。這些牌坊不僅展示了潮州的歷史文化,還成為當?shù)氐奈幕貥撕吐糜沃行摹D憧矗品唤謨蛇叺尿T樓建筑具有南洋風味,跨街而過的各色石牌坊又是明清風格,真可謂中西合璧,古石牌坊+騎樓風格,還不絕?每座牌坊都有簡單的說明,一目了然。可見復建者的良苦用心。我想,如果每座牌坊貼上“二維碼”,游客一掃即可了解該牌坊的前世今生,來個古今融合,豈不更增添了游興?(注:夜景照源于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六絕:執(zhí)政八個月,享譽一千年。在京城擔任刑部侍郎要職的“唐宋八大家”第一大文豪韓愈,因勸諫皇帝盛迎佛骨進皇宮而被貶為潮州刺史。當時潮州還是南蠻之地,韓愈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勵精圖治,治潮僅僅八個月,留下了“驅鱷除害,興修水利,贖放奴婢,祟學興教”四大偉業(yè),潮州百姓對“空降”的京官韓刺史崇仰緬懷,將古惡溪改為韓江,將雙旌山改為韓山,還在山上建立韓文公祠,永世紀念。那天我和女婿坐擺渡公交車過韓江,終點就是位于韓江東岸、廣濟橋東頭對面的韓文公祠。潮州韓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歷今已有一千多年,為中國現(xiàn)存歷史最早之韓愈祠廟。韓文公祠依山傍水,祠內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yè)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韓文公祠”四個大字為1984年胡耀邦視察潮州時所題。韓文公祠主祠矗立在陡峭石梯之上,百年木棉花樹分立兩旁,威武壯觀而不失典雅。正殿為韓愈塑像,兩旁侍從為張千和李萬。亭臺樓閣,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相間得宜;參天古木,樹木花草;如詩如畫,甚是雅美。據(jù)說最高處的侍郎閣還可一覽潮州古城的美景,苦于梯高陡峭,年老氣湍,不敢登攀,只能留下遺憾。</p><p class="ql-block"> 韓愈在潮州的故事啟示后人:為政時間不在于長短,聲譽也無須人為造勢,只要你為人民辦了實事,造福了一方。老百姓自然會感激你,因為他們的感覺最純樸,感情最純潔,感謝更純正!</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七絕:不出國也能體驗泰式寺廟的魅力。那天我和女婿從廣濟門外乘座擺渡公交車經過韓江大橋來到江東,途中發(fā)現(xiàn)有個金碧輝煌的奇異建筑掩藏在翠綠之中,車上廣播喊了聲慧如公園站到了。來不及細想車又開動了。從韓文公祠出來,天色尚早,我想去看看那金碧輝煌的奇異建筑,雖僅有兩站遠,但屬上坡路,為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我們決定共乘摩的前往。大過年的,人來人往,交警也很包容,沒有阻攔制止,我囑咐師傅,慢慢開,注意安全!師傅說,好哩,十多分鐘便到了。原來這兒是旅游攻略中的開元寺泰佛殿。只見金光閃閃的三角輪廓,重檐翹首的多面屋頂,屋頂鋪裝的魚鱗瓦、封檐板裝的黃色圖形,雕滿佛像的金色石柱,白色的山墻裝飾,門窗的頂尖形狀,完全是雄奇、精巧的異國情調;還有年青女子穿著披肩露膀的服裝在打卡,滿眼盡是異國風采。泰佛殿供奉的仍然是釋迦牟尼佛,女婿說這是小乘佛教的特征。為什么在這潮汕地帶有泰佛殿,還冠以開元寺的頭銜?原來這是潮州開元寺方丈定然法師發(fā)起,旅泰僑領、大慈善家謝慧如捐巨資敬建,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準,由潮州設計施工的中國大陸首座泰國式佛教梵宇。這是宗教信仰“普遍包容、普遍接納”教義的體現(xiàn),是中泰友誼的一朵新花,中外佛教交流的碩果,也是潮州文化名城的一絕。</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八絕:一座世界名橋前前后后修了359年。逛完牌坊街,在古城內吃完鹵水牛肉火鍋,穿過廣濟樓,便岀了古城,來到韓江邊,只見一座奇特的古建筑橫臥江中,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廣濟橋。廣濟橋前后歷經359年,本身就是一絕。史載:公元1171年,南宋時期的一位潮州知州在韓江的中心建了一個橋墩,然后從東西兩岸連了86只梭船,命名為:康濟橋。接下來的五十多年間,十位知州陸續(xù)修筑了21個石墩,元朝一州官又修了一個橋墩,至此廣濟橋共有23個橋墩,每個墩環(huán)水如島,被稱為“洲”。兩岸基座各有一半在水里,合起來算一個“洲”,廣濟橋就有了“24洲”。橋墩上修廊建亭,至明朝宣德十年已在橋上建了126間亭廊。韓江中間仍有24條梭船連接,到嘉靖九年裁減浮橋梭船6只,至此形成“18梭船+24洲”的格局。從南宋乾道七年初創(chuàng),至明嘉靖九年定型,正是359年。廣濟橋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百折不撓的建橋精神,使之成為中國四大名橋,并進入世界名橋的史冊。(注:下圖來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們興致勃勃準備到廣濟橋上走走,無奈游客太多,當局已經限流,有人排隊上橋已經等了2個小時,女兒和外孫打了退堂鼓。到了潮州不上橋,豈不枉來走一遭?我不甘心,便由女婿陪同,坐節(jié)假日特開的擺渡公交車(5元票價),過韓江大橋到江東。這兒等候過江的游客明顯少多了,參觀游覽韓文公祠和開元寺泰佛殿之后,我們排隊等候不到半個小時便上橋了。一路漫步細逛過韓江,邊欣賞、邊拍照,好不愜意!這24個橋墩,每個橋墩上,都建有3-4精美的亭廊,造型精美,風格各異,每座亭廊名字獨特,字體也不同,據(jù)稱均出自名家之手。有人感嘆:這是中國亭廊建筑和名家書法的巡回展!中間的18條梭船固定在江中,船上鋪著厚木板,平穩(wěn)又牢固。尤其奇特的是,每天下午5點半,18條梭船通通被拆開拖走,真乃名副其實的“過河拆橋”;每天上午10點再復位,游客方可通行。廣濟橋之所以采用這種開啟式的設計,是出于對韓江汛期流量特大的適應和保障航運的需要,也是順應自然傳統(tǒng)建筑哲學的體現(xiàn)。獨特的設計使廣濟橋不僅成為一座實用的橋梁,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廣濟橋是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福建、江西、浙江的交通要津,本是潮州八景之一,更是潮州文化的一絕。</p> <p class="ql-block"> 橋上還立有“民不能忘”的唯一牌坊,以紀念太守劉潯、分司吳均而建。清道光二十一年,韓江洪水,沖垮橋墩若干,次年泛濫,沖崩江心東礅及礅上的鐵牛(如今橋上僅有西礅單只鐵牛)。太守劉潯、分司吳均發(fā)動鹽商及富戶重修廣濟橋。因工程浩大,數(shù)年始成。百姓不忘劉、吳功績,特建坊以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夜景很美。我們無法拍攝,只好從網(wǎng)絡上借來。(侵權即刪)</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九絕:青龍古廟拜老爺,俊男靚女人從眾。潮州有許多著名的寺廟,最岀名的當屬位于潮州古城內開元路32號的開元寺,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正月初五那天,當?shù)匦疟姾屯獾赜慰投加肯蜷_元寺求神拜佛,乞求菩薩保平安,這兒的香客大多以中老年為主。其實,潮州本地人更愿去祭拜青龍古廟的“榮老爺”。青龍古廟原為祭祀水神,座落在潮州古城外韓江西岸大堤外側河灘上。宋徽宗時被敕封為“安濟圣王”。古廟中供奉的是蜀漢永昌太守王伉,被潮州人尊稱為“大老爺”。據(jù)傳,王伉在任期間,保土安民,深受百姓愛戴。明代潮州人謝少滄在云南任職時,將王伉神像帶回潮州供奉,從此,王伉成為潮州人祈福、求安的重要神祇,是潮州人的精神支柱。那天我們在潮州博物館參觀時,潮繡中有營老爺及其夫人的衣袍展示,我猛然想起潮州有個青龍古廟,連忙約車前往。據(jù)的士司機介紹,真正熱鬧的是農歷正月廿四,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盛會。安濟圣王及其兩位夫人的神像被請上精美的轎子,由健壯的漢子抬行,沿著潮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巡游,巡游時大鑼鼓、英歌舞、布馬舞、舞龍舞獅輪番上演,沿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青龍古廟“營老爺”活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地方范圍。它不僅是潮州本地的文化盛事,更是海外潮籍僑胞的精神寄托。每年活動期間,許多僑胞會不遠萬里回到家鄉(xiāng),參與這場盛會。對他們來說,“營老爺”不僅是一場民俗活動,更是一種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潮汕文化的認同。</p> <p class="ql-block"> 古廟沒有開元寺高大雄偉,顯得矮小而精巧,但熱鬧非凡,人氣一點都不輸。堤上幡旗飄飄,堤下香火繚繞,供桌上除水果外,還有大盤的干魚、豬頭、整雞,跪拜的還有不少俊男靚女,不停地搖筒抽簽,其認真和虔誠的樣子真的好可愛。不知他(她)們是求婚姻還是求職位,亦或求財運?這是他們的內心秘密。我發(fā)現(xiàn),這兒沒有專職主持,全靠眾多義工維持秩序;這兒沒有半點商氣和官氣,連求香買燭也是任憑游客“隨意”。你說絕不絕?</p> <p class="ql-block"> 青龍古廟外墻上有塊青龍石雕,當?shù)孛袼自疲好堩殻绣X收;摸葫蘆,添福壽。不少人在排隊,我也入鄉(xiāng)隨俗地去摸了摸,誰不愿健康長壽?</p> <p class="ql-block"> 潮汕第十絕:吃在廣州,味在潮州。人們都說吃在廣州。廣州以其豐富多樣的美食而聞名;到了潮州才知道,與吃在廣州對應的還有下半句:味在潮州。潮州美食以烹飪海鮮、佐料講究、食不厭精、清淡素雅見長。在潮汕的那些日子里,街頭最多的字是“粿”字,日常吃得最多的也是粿制品。什么粿條、粿汁、粿肉、粿果等等。我們湖南人愛嗦粉,雖都是大米制品,但潮州的粿食口感比較軟糯,別有風味。尤其是粿肉,有蔥桿、鴨蛋、鮮肉、蝦米、馬蹄,用豆腐皮包裹,蒸熟油炸,外脆內香,格外可口;再次就是潮州砂鍋粥,它不象湖南白粥寡淡,也不象廣西肉粥油膩,而是用陶瓷的砂鍋熬煮粳米,配以蝦、貝、蠔、蟹等海鮮為底料,還有新鮮蔬菜+香菜,既營養(yǎng)又可口,既暖心又暖胃,特別適合當晚餐,更加適合我們老年人。當然,潮汕最有名的飲食還是潮州牛肉火鍋,美食界有句名言“沒有一頭牛能活著走出潮汕”。那天女兒特地選了家本地人常去光顧的官塘一品魚生牛肉火鍋總店吃牛肉火鍋,排隊近一個小時才進店入座。我的第一印象是牛肉切得很薄,象涮羊肉樣,只須涮幾秒鐘便可進口,其次是火鍋湯始終是清湯寡水,既不象湖南的麻辣燙那么稠密,也不象重慶四川火鍋那么濃烈,三是牛肉格外細膩鮮嫩。可以說,潮州人把熱氣騰騰牛肉火鍋的嫩、彈、滑、脆發(fā)揮到極致。</p><p class="ql-block"> 其實潮汕本地并不出黃牛,據(jù)的士司機講,潮州的牛肉主要來自云南貴州,那兒氣候溫和,水草豐富,黃牛品質好。潮州人買回來后,還要用精料飼養(yǎng)一段時間,使其放松肌肉,讓肉質變得更加細嫩(不象我們洞庭湖區(qū)以稻草為主要飼料的水牛,肉質既粗又柴);加之潮汕人講究現(xiàn)宰現(xiàn)買,分部位切割,保證牛肉在新鮮期(宰后不超過8小時)內上桌,再配以芝麻醬、沙茶醬和蒜辣醬特殊佐料,鮮香熱嫩,一口入魂,真是絕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潮汕文化決不止這十絕,還有潮繡、潮瓷、潮劇、英歌舞等等,不過短短五天的潮汕游,我能體驗到的就這十絕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琼海市|
蚌埠市|
政和县|
习水县|
彰化县|
平和县|
凤冈县|
榆林市|
海南省|
陵川县|
甘肃省|
荣昌县|
新沂市|
崇明县|
伊川县|
镇远县|
丹棱县|
大同县|
乌拉特后旗|
凤台县|
荥阳市|
罗田县|
临武县|
饶平县|
信阳市|
都昌县|
中阳县|
澳门|
嘉兴市|
云和县|
安岳县|
临武县|
鸡东县|
额尔古纳市|
满洲里市|
江都市|
红桥区|
永昌县|
嘉禾县|
静乐县|